北極星固廢網訊: 在中國,生活在垃圾填埋場附近的居民,可能時常受到惡臭影響。這也是形成鄰避現象重要肇因之一。
垃圾填埋場惡臭是指令人難以忍受的、或使人產生不愉快感覺的,會影響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氣體通稱。中國由於進入垃圾填埋場的垃圾含水率高(40~60%)、易降解有機物含量高(50~70%),使得在填埋處置過程中填埋氣無組織釋放量大,惡臭汙染較為嚴重。
根據環保部「12369」環保舉報熱線2013年的案件處理情況統計,2013年,由於垃圾填埋場惡臭導致的案件達到25起,佔2013年總處理案件的1.5%,平均每月發生兩起。
考慮中國垃圾填埋場僅約兩千多個,相對百萬家工業企業和其他大氣、土壤、水環境汙染,如此高的案件舉報率和處理率,表明了垃圾填埋場惡臭問題的嚴峻性和群眾的關注度。
環保部「12369」環保舉報熱線的官方網站也認為,「從群眾反映的問題來看,對惡臭、異味汙染問題的反映比較集中」。
為了探討相關規律,解決相應問題,我們就需要探討,究竟垃圾填埋場惡臭的影響範圍如何,哪些人群受到影響?我們這項研究,基於全國填埋場全口徑調研數據,試圖通過物理模型和社會數據挖掘,研究中國垃圾填埋場惡臭影響範圍和影響人群,從而為環境研究和管理提供借鑑和參考。
我們初步研究得出:
基於FOD模型計算,中國1955個垃圾填埋場(不包括臺灣、香港和澳門,下同)2012年硫化氫排放量226噸;經過地面點源連續高斯模型計算和CALPUFF模型檢驗,垃圾填埋場惡臭平均影響距離為796米,個別影響距離超過10公裡。
利用社會大數據(新聞和微博)挖掘分析表明,社會數據得出的影響距離總體上大於基於地面點源連續高斯模型計算的距離。
全國垃圾填埋場惡臭影響的人口達到1228萬人,其中敏感人群(兒童+老人)人口數達到264萬;影響的敏感單位(學校和醫院)達到7818個,其中學校3143個,醫院4675個;影響的人群活動佔全國總人群活動的1.82%。
垃圾填埋場惡臭影響範圍僅佔中國陸地國土面積的0.09%,而其影響到的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0.90%,其影響的人群比例則更高。
以下是較為詳細的介紹。
研究方法與數據
本研究基於全國1955個垃圾填埋場(包括衛生填埋和簡易填埋,基本覆蓋了全國所有垃圾填埋場),利用FOD模型計算每個垃圾填埋場的惡臭氣體排放量,利用點源連續高斯模型作為惡臭氣體擴散模型,針對每個垃圾填埋場逐一計算其惡臭排放和擴散。基於全國垃圾填埋場的影響範圍,利用高空間解析度人口密度數據、中國鄉鎮人口空間數據集、中國教育機構、醫療機構點源GIS數據集、新浪微博大數據集等數據,評估垃圾填埋場惡臭影響的人口、敏感單位和人群活動。
本研究確定惡臭影響半徑的基礎是惡臭的嗅覺閾值,即人能聞到惡臭即認為受到惡臭影響。雖然垃圾填埋場惡臭含有很多有害物質,但聞到惡臭並不意味著一定產生健康影響,只是一定會產生心理影響,即使人產生心理厭煩等負面情緒。
針對垃圾填埋場惡臭的影響範圍,主流研究方法是基於物理模型和人對惡臭的嗅閾值。但垃圾填埋場惡臭來源除垃圾填埋場本身外,垃圾填埋場附近的集中運輸等也非常重要。更為重要的是,惡臭的影響與人的主觀感受聯繫非常顯著,本研究以微博大數據和社會新聞檢索數據為社會調查數據,獲取反映垃圾填埋場惡臭的影響距離信息,用於與基於物理模型計算的垃圾填埋場惡臭影響半徑進行比較分析。
延伸閱讀:
我們為何不將垃圾都扔進火山?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