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買不起食用鹽?卻有鹽醃製鹹魚,都是官府在收稅

2021-01-08 小南看世界

在古代的時候,鹽的徵收買賣作為國家的收入之一,是不準民間私自買賣的,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奠定了組織鹽戶生產,由國家低價收購的方式,開始了鹽鐵專賣,並且在之後的長時期,就已經開始對鹽進行收稅,由於在朝廷給鹽定製的利潤是非常的高,所以民間要向官府買鹽的話,費用也非常的大,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那如果鹽販子想要打著賣鹹魚的方式去私自販賣鹽的話,那可行嗎?

鹽作為身體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但是官府賣出了的食用鹽卻很貴,使得民間有一些比較貧困的人不願意去向官府買鹽,鹹魚的製作確實是要放很多鹽,那這成本還有人能吃的上鹹魚嗎,吃到醃製的鹹魚,那確實一個方式上變相的吃到了鹽分,還能作為食物充飢。

醃魚這種方式的發明和製作,放鹽主要是為了防止魚肉變壞,特別是天氣炎熱新鮮的魚不好存放,在海邊地帶的話是不缺魚的,想要讓魚賣得更遠的話就需要把保質期延後,加工後其實它的成本就已經是比較高,鹽的價格上漲對於漁民的壓力很多大,鹽在古代的時候他是如何計費的呢?鹽戶製造商在海邊區域生產,然後用10文錢一斤的官府制定價格標準賣給朝廷,朝廷收購之後用翻倍10至30倍的價格再賣出去,也就是向朝廷購買的人需要花100文到300文才能買到一斤鹽,這對於漁民來說,幾十上百斤的魚,耗鹽量很大,這個經濟成本難以承受,這樣官府只會讓漁民不願意去捕魚醃製,放到市場上買賣也消費不起,很快官府也發現這個問題。

當時的官府,當時的朝廷很快就發覺到鹽的成本定價情況,需要開始做一項區分就是用於食用,以及用來醃魚作為使用的途徑,這兩種分類價格差別也很大,所以就有了食用鹽和漁鹽,顧名思義就是用來醃製魚的,但是為了不讓漁民能夠找到投機取巧的方式,用漁鹽代替食用鹽拿到市場上販賣,漁鹽是需要染紅的,在顏色上就直接可以看得出和食用鹽的區別,你向官府領取的漁鹽如果用不完,在申請之後沒有魚需要醃製,那麼就需要把鹽交會到倉庫裡,由官府替你保管,等到下次需要使用的時候,再去領取。

但是民間總會有一些人鋌而走險的去想出一些更多的方式,比如說當他們上報捕魚數量,之後領取到的漁鹽,其實沒有使用完情況下會私藏一部分,他們會通過倒賣的方式讓自己中間獲利,爭取中間的差價,而因為價格便宜百姓也會通過這些方式偷偷購買。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政策,避免大家冒領鹽的份額,漁民如果想要出海捕魚的話,需要向相關的部門去報魚的數量,然後憑數量去領取鹽,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如果他們想要拿到更多的鹽,那麼它們的魚也是需要繳稅的,通過你報上來的魚的數量,如果非常多的話魚也需要繳稅給官府,所以不論是你想要所以不論是官府想要向你徵收鹽稅還是魚稅,官府都有正當合理的方式去避免走私,獲取到稅收的收入,充足國庫。

在食物匱乏的年代,如果真的貧窮,其實缺鹽的危害並沒有像缺食物這樣子,令人緊迫,很多的窮人他們寧願有資金的時候,肯定是先去解決溫飽問題,才會去考慮身體沒有補充鹽分帶來的疾病,並且缺鹽他的病症都是比較緩慢的,所以在上繳鹽稅這一個措施之後,並沒有引起人民太大的反感,因為他在當時在鹽在心目中並不是一件完全的必需品。

能從中獲利的,就會滋生出地下市場,背著政府做買賣的情況非常多,而有的大戶憑藉高收入,私下販賣鹽盈利了,在與官府當地的衙門搞好關係,互相私通,小斯小販則是偷偷曬鹽,自己製作鹽迴避官府的採購,在民間銷售,少去一筆交稅也能直接獲利,雖然是犯法的,但總有人會鑽空子,鋌而走險。

如果有人問,既然鹽也那麼貴,漁鹽也相對比較便宜,那麼作為遠離海邊的城市,這一些百姓他們為什麼不去買鹹魚,作為食品同時補充鹽分呢?因為當時的鹹魚他們在製作之後還要輸送到遠程距離,所以內地的百姓他們即使買到了鹹魚,價格也是不便宜的,所以,如果他們能夠買得起鹹魚的話,其實就已經能買得到鹽了,還可以買一次食用很久。

相關焦點

  • 古代窮人吃鹽有多難?他們買不起鹽又該吃什麼?
    圖片:製鹽劇照一、鹽在古代的重要性如今的鹽是生活中十分不起眼的調料,它的價錢格外便宜,不過人人都離不了它,如果人的身體長期沒有攝入食鹽,就會變得浮腫,甚至出現頭暈眼花的狀況。可如果用鹽將其醃成鹽菜、鹹魚或者火腿,就可以保存幾個月甚至幾年,古代的老百姓常常用穀物糧食去換鹽,再用鹽來醃製食品。不僅如此,商人也可以通過鹽來保鮮,實現遠距離的運輸,這個相當於現代的冷凍食品物流,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社會,農民大都可以通過耕種來實現自給自足,然而,鹽卻無法由自己供給,只能依靠商人供應。
  • 古代窮人吃鹽有多困難?他們買不起鹽又該吃什麼代替呢?
    一、鹽在古代的重要性現在鹽是生活中很不常見的調料,它的價格特別便宜,但是每個人都不能離開它,如果人的身體長期不吃鹽,就會變得浮腫,甚至出現頭暈的情況。遠古時期,鹽的存在感比現在更強烈,它甚至能決定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古時的鹽與現在的冰箱相當,鹽可以用來存放肉,菜和魚,這些食物不像穀物那樣容易儲存,它們會在幾天內腐爛。
  • 古代窮人吃鹽有多困難?他們買不起鹽又該吃什麼代替呢?
    一、鹽在古代的重要性現在鹽是生活中很不常見的調料,它的價格特別便宜,但是每個人都不能離開它,如果人的身體長期不吃鹽,就會變得浮腫,甚至出現頭暈的情況。遠古時期,鹽的存在感比現在更強烈,它甚至能決定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古時的鹽與現在的冰箱相當,鹽可以用來存放肉,菜和魚,這些食物不像穀物那樣容易儲存,它們會在幾天內腐爛。
  • 古代百姓連鹽都吃不起,為什麼還有鹽醃鹹魚?原來朝廷早想好對策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鹽井的發明地,早在《蜀王本紀》中就有記載:「宣帝地節中始穿鹽井數十所」。由此可見,食鹽在一個國家中的重要性。如今我們只需花幾塊錢就可以買一包食鹽,但是在古代鹽對很多百姓來說是奢侈品。古時的鹽和現在的石油一樣都是高價值物品,官鹽的買賣必須由朝廷嚴格把控。一旦發現有販私鹽者當即捉拿,情節嚴重還可能被誅九族。
  • 鹹魚怎麼醃製好吃?醃鹹魚的方法步驟
    醃鹹魚是生活中常見的食物,特別是過年過節的時候,很多家庭都會醃製臘魚臘肉,鹹魚醃製之後保存的時間更長,吃起來味道鹹香,很多人可能只是吃過鹹魚,但是並不清楚鹹魚具體要怎麼醃製,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鹹魚的製作方法。
  • 古代販賣私鹽犯法,那販賣鹹魚呢?
    如果有鹽犯的打著販賣鹹魚的名義販賣私鹽怎麼辦?就是1斤魚十斤鹽的那種。少年,你很聰慧啊。可是你聰慧,我朝廷官員更聰慧,早就識破了你的小九九。朝廷規定了,所有漁民醃製鹹魚,必須購買官鹽。私鹽販子把鹽販出來,然後你買來醃魚,變成鹹魚當私鹽賣出去……好吧,很多朝代的人,的確這麼幹過。你想到的,古代人民早想到了。漁民是要醃魚的,這是為了防腐,否則賣不遠。近處又都不缺海鮮,根本沒法掙什麼錢。一斤鹽,鹽戶造出來,從頭到尾,工本錢,朝廷就給十文。
  • 為什麼古人食用的鹽這麼貴?這鹽到底有何不同?私自販賣居然還是...
    每一天我們都要接觸柴米油鹽醬醋茶,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鹽,現在市面上鹽的價格是非常的廉價,兩三塊錢就有一袋了,而且還可以用很久,但是古時候的鹽的價格並沒有這麼便宜,那時候鹽的價格是非常昂貴的,一般家庭都是吃不到鹽的。
  • 古代百姓連鹽都吃不起,為什麼還有鹽醃鹹魚?原來朝廷早想好對策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鹽井的發明地,早在《蜀王本紀》中就有記載:「宣帝地節中始穿鹽井數十所」。由此可見,食鹽在一個國家中的重要性。如今我們只需花幾塊錢就可以買一包食鹽,但是在古代鹽對很多百姓來說是奢侈品。古時的鹽和現在的石油一樣都是高價值物品,官鹽的買賣必須由朝廷嚴格把控。一旦發現有販私鹽者當即捉拿,情節嚴重還可能被誅九族。有人對此提出疑問,在古代食鹽既然這麼昂貴,那普通人醃製鹹魚怎麼辦?
  • 醃鹹魚時,直接抹鹽是大錯!學會多做一步,鹹魚鮮香入味,特別香
    導讀:醃鹹魚時,直接抹鹽是大錯!學會多做一步,鹹魚鮮香入味,特別香俗話說「冬臘風醃,蓄以御冬」,冬天是適合醃製腊味的季節,每年這個時候,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醃製腊味。我家就會在此時醃製許多腊味,除了最常見的臘肉、臘腸以外,我們每年還會醃鹹魚,經過醃製的鹹魚鮮香入味,口感醇香,改變了以往鮮嫩的口感,變得十分有嚼勁,吃起來特過癮。而且魚有著「年年有餘」的寓意,做好留著過年吃,還能討個好彩頭。醃製的鹹魚雖然好吃,但是不一定大家都能做好,因為製作鹹魚還是要掌握一些技巧的,沒有掌握技巧做出的鹹魚,不是味道鹹,就是易發黴變質。
  • 食用鹽多種多樣 不同種類的鹽到底有什麼區別?
    食用鹽在人們的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如低鈉鹽、加碘鹽等,然而很多朋友在挑選中也出現了不少困惑,如,不同種類的鹽有什麼區別呢?我們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鹽呢?通過食鹽醃製,可以提高肉製品的保水性和黏結性,同時可以使食品味道更佳,還能抑制細菌繁殖。食用鹽的種類繁多,但其主要分為加碘鹽以及非加碘鹽。在市場上,我們常常看到的加碘鹽包括低鈉鹽、深井鹽、海藻鹽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鈉,主要用作調味料。
  • 以鹽為尊:為什麼說古代社會發展,鹽才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
    要說古代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很多人都會認為是土地。其實,從各個方面來說,鹽才是最重要的戰略物資。為什麼這麼說呢?在我們今天看來,鹽看上去平淡無奇。並且某種程度上,大家對它的印象也不是太好。而鹽不僅僅是調味品,更重要的是,鹽可以作為保存食物的防腐原料。不同於一般的糧食原料,副食品之類的食物,天生容易腐爛變質,不能長期保存。但是,如果加上鹽進行醃製,就可以成為鹹菜、火腿和鹹魚之類的加工品,保質期就可以大大延長。
  • 古代的鹽極其珍貴,若買不起燒菜用什麼替代?真相會顛覆你的認知
    就拿食鹽為例,首先古代的製鹽業肯定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窮人普遍買不起食鹽,燒菜一般都是用大顆粒的粗鹽代替,而大顆粒的粗鹽裡面的有毒物質含量是很高的,即便如此,這些粗鹽也不是想買就能買到的。那人看到這裡估計就會問了,難道我們古代的時候鹽產量很匱乏嗎?
  • 現代的鹽隨處可見,可是古代的鹽究竟有多貴:一包竟然鹽一千塊!
    當然了,這是放到了如今這個食鹽極端便宜的的社會裡,要是放在古代,家裡有這麼多鹽,那就是妥妥的大富豪啊。這點大家可不要以為小編張口就來,這在歷史上可是實實在在的,因為你是不知道古代的食鹽有多貴。 鹽,是我們人類身體發育不能缺少的礦物質,食用它可以均衡我們身體內水分的分布,促進胃酸消化液的分泌,維持體內酸鹼度的平衡。而在古代,除了糧最為重要之外,接下來就是鹽了,之後便是鐵,布,畜。這裡可見食鹽的地位。
  • 古代禁止販私鹽,那用鹽醃的鹹魚怎麼算?專家:官府早安排好了
    鹽作為一種生活必需食品,在古代甚至關乎一國家的生死命運,歷來都是被官府壟斷;而鹽生產成本低廉,取之便捷利潤又高,便滋生出許多販賣私鹽的亡命之徒,但歷代王朝對於販賣私鹽的打擊力度,都十分之大,情節嚴重者甚至會被滿門抄斬;這時候很多網友不禁會心生疑問,既然販賣私鹽有罪,那麼販賣用鹽醃過的鹹魚犯法嗎
  • 古代販賣私鹽會被處以極刑,那漁民的魚乾怎麼醃?官府發明一妙計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之中,稅收收入(特別是農業稅收收入)是國家經濟的重要來源之一。而由於「重農抑商」的因素一直存在,因此中國古代官府的徵稅方式大部分時期都是以實物而並非貨幣作為主要計量方式。正因為國家稅收的存在,官府販賣的鹽價格一直都居高不下,那麼問題來了,對於確實有食鹽需要,用來醃製魚乾的沿海居民,官府又是怎樣收稅的呢?這就要從古代鹽的稀缺性說起了。早在《說文解字》之中,「鹽」一詞就有了明確的解釋:「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
  • 用「加工用鹽」醃製鮮竹筍
    竹筍加工醃製用鹽安全不容忽視。清遠專項整頓竹筍加工醃製用鹽安全 一竹筍加工點被查本報清遠訊 (記者曹菁攝影報導)鮮竹筍是粵北山區備受市場青睞的山貨特產。記者昨天從清遠市質量監督部門獲悉,非法渠道購進的鹽產品用於鮮竹筍加工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竹筍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食用竹筍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去積食,防便秘,近年來在城市裡很暢銷。據悉,目前清遠英德市鮮竹筍加工醃製進入旺季,為整頓和規範鮮竹筍加工醃製用鹽的市場秩序,打擊利用工業鹽、私鹽、工業硫黃進行醃製的違法行為,英德市打假辦開展了鮮竹筍加工醃製用鹽專項檢查。
  • 明朝人吃鹽為什麼這麼麻煩?
    撰文 | 朱顏改(彰考局專欄作者,中山大學歷史學博士)吃鹽買鹽對現代人來說,是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但明朝的老百姓,買鹽、吃鹽卻很麻煩。食鹽專賣制下的明朝社會,產鹽、吃鹽,都被朝廷管起來了,其中,吃鹽不僅限定專門供應渠道,還要定點定價銷售。老百姓常常不是有錢無處買鹽,就是因為鹽太貴而買不起。
  • 法國有很貴的鹽,義大利有很貴的醋,中國有很貴的油,我都買不起
    隨著這幾年來,外出旅遊的人數越來越多,各種旅遊景點也都被開發出來,然而相比之下,人們還是更喜歡去國外旅遊。今天就給大家講幾個國家的調味品,大家都知道,美食不僅需要食材的美味和烹飪技巧的高超,還需要獨特的調味品,一道菜的好壞,調味品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生活中人們經常接觸到柴米油鹽醬醋茶,但即便是一些調味品,人們也要把它做得高大上,甚至做到了天價。
  • 古代法律禁販賣私鹽,那販賣「鹹魚」呢?專家:古人早替你想到了
    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飯菜中其他的調料都可以不放,但是唯獨不能不放鹽,鹽是最基本的調味品,讓飯菜變得有味道,而不是平淡沒有味道。如果一盤菜中沒有放鹽,你能愉快地把它吃完嗎?如今人們都能吃到鹽,可是在古代,對於百姓來說吃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有些偏遠的山區,百姓還吃不到鹽鹽在古代由朝廷嚴格控制。鹽只能由朝廷出售,禁止私自出售。歷代法律都禁止人們買賣私鹽。如果他們被抓住,就會被關進監獄。古代沒有冰箱。為了長期有效地保存食品,人們想到了醃製產品和醃製食品,以改善食品循環。
  • 醃製鹹魚,直接抹鹽就錯了,多加1步,鹹魚更入味,更容易儲存!
    臘月馬上就要到了,我們家都在準備醃製一些腊味,除了一些比較普通的臘肉、香腸之外,還會選擇醃上一些鹹魚呢,因為我們一家子都挺愛吃魚的,而且魚肉經過一番醃製之後,味道就變得更香醇了,口感也變得更強硬了些,吃著很有嚼勁呢,喜既下飯又下酒,這樣的美味可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