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禁止販私鹽,那用鹽醃的鹹魚怎麼算?專家:官府早安排好了

2021-01-08 小軒說歷史

鹽作為一種生活必需食品,在古代甚至關乎一國家的生死命運,歷來都是被官府壟斷;而鹽生產成本低廉,取之便捷利潤又高,便滋生出許多販賣私鹽的亡命之徒,但歷代王朝對於販賣私鹽的打擊力度,都十分之大,情節嚴重者甚至會被滿門抄斬;這時候很多網友不禁會心生疑問,既然販賣私鹽有罪,那麼販賣用鹽醃過的鹹魚犯法嗎?關於這個問題,相關專家會回答一句:"官府早就安排好了"。

鹽不僅是一種調味品,還有防止食品腐敗的功能,例如蔬菜,豬肉、魚肉等食品,經過醃製往往能保持數年不變質;所以有人會問,沿海漁民取鹽便捷,那麼他們打著販賣鹹魚的旗號,在鹹魚上加入大量的鹽去售賣,豈不是要鑽了官府的漏洞?然而功官府確是早有安排;在古代只有一些沿海漁民,才有醃製魚類的習慣,而且近處不缺海鮮,必須販賣到內地才有有利可圖;所以如果不醃製撒鹽,恐怕在賣出去之前,就會爛在自己手裡。

據史料記載,沿海漁民每產出一斤鹽都要上朝廷,官府以十文錢的價格收購,而醃製五斤魚則需要一斤鹽,像一些捕魚大戶,購買官鹽醃魚的話,恐怕會賠得傾家蕩產;那麼既然購買官鹽醃魚不划算,這不是逼迫著漁民去購買私鹽嗎?官府肯定能發現此問題,所以在清朝有特別規定,漁民醃魚不用購買官鹽,官府有專門價格低廉的漁鹽提供。

因此便回到開頭的問題,如果有人將鹹魚與漁鹽一起賣出獲利,官府就不管嗎?其實不然;首先漁民出海捕魚必須要向海關衙門申報數量,然後憑藉官府出具的證明,去領相應的漁鹽數量;如果有人為了多領漁鹽虛報魚數,卻也是不划算的,因為官府會根據捕魚的數量,來徵收漁稅;此外漁鹽與食鹽是完全分開的,官府將漁鹽全部染成紅色和食鹽區別開來,而且醃鹹魚多出來的漁鹽,還要上交到專門衙門保管,等到下次醃製才能取出。

不過複雜的程序,難免會有產生一些偏差和漏洞,一些漁民領到2000斤漁鹽,而從中侵吞200斤用以走私也是不難操作的,其中的利潤也是非常驚人,相當於3塊錢買了一斤鹽,卻以一斤50塊的價格售出,一次就能大賺1萬塊;但此方法風險很大,抓住就是重罰重判,弄不好就會性命難保。

除非能將這些漁鹽"洗白"成官鹽,這就需要與鹽商合作了,這種人在古代被稱為"官倒";像唐末農民起義發起人黃巢,其祖上就是靠著販賣私鹽發了家,後來通過賄賂衙門官員,將手中的私鹽"洗白"變成了合法官鹽,生意越做越大財產也越"滾"越多,為黃巢起義打下了財政基礎。

不過在清朝以前並沒有價格低廉的漁鹽,所以的確有漁民借著鹹魚販賣私鹽,為此元朝政府曾規定,無論是以此法販賣私鹽者,還是購買者食用者,甚至連用私鹽醃製魚蝦、蔬菜,都一律以販購私鹽定罪,以這種防微杜漸的方法,防止一些不法分子鑽空子;古代的鹽是國家的經濟命脈之一,歷代官府對於鹽的管控都十分嚴格,但是畢竟私鹽有利可圖,私鹽販子想盡辦法去"鑽漏洞",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所以關於私鹽的漏洞,官府早就有了相關規定了。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鹽業歷史演進》,《清代私鹽治理》】

相關焦點

  • 古代法律禁止私鹽買賣,那鹹魚怎麼算?專家:官府早替你安排好了
    不過在數千年前,古代食鹽的作用可是非常大的,它可以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並且一個國家是否富裕,全靠這個國家的產鹽量。在曾經農業發達的時代,那時候人們便已掌握了通過海水製作鹽的方法,但是在古代確有明文禁止私自販賣鹽,所以那時候所產的鹽都屬於國家所有。這時候有人便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販賣鹽犯法,那麼販賣鹹魚也犯法嗎?
  • 古代百姓連鹽都吃不起,為什麼還有鹽醃鹹魚?原來朝廷早想好對策
    如今我們只需花幾塊錢就可以買一包食鹽,但是在古代鹽對很多百姓來說是奢侈品。古時的鹽和現在的石油一樣都是高價值物品,官鹽的買賣必須由朝廷嚴格把控。一旦發現有販私鹽者當即捉拿,情節嚴重還可能被誅九族。有人對此提出疑問,在古代食鹽既然這麼昂貴,那普通人醃製鹹魚怎麼辦?總不能花費重金購買食鹽,再將魚加工低價賣出吧。
  • 古代朝廷為何要實行食鹽官營,並嚴厲打擊私鹽販賣?
    「鹽鐵官營」可以說是古代經濟的一個典型特點,之所以會如此規定,除了食鹽和鐵製品是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之外,更為關鍵的在於這兩項乃是暴利行業,會極大的影響到國家的經濟收入,其實這一點在現代同樣極為明顯,國家對暴利行業的掌控力度普遍極大。而正因其利潤過高,自然免不了有人以身犯險,而朝廷為了保證經濟和稅收,自然就要對販私鹽者進行嚴厲打擊。
  • 古代販賣私鹽會被處以極刑,那漁民的魚乾怎麼醃?官府發明一妙計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之中,稅收收入(特別是農業稅收收入)是國家經濟的重要來源之一。而由於「重農抑商」的因素一直存在,因此中國古代官府的徵稅方式大部分時期都是以實物而並非貨幣作為主要計量方式。這就要從古代鹽的稀缺性說起了。早在《說文解字》之中,「鹽」一詞就有了明確的解釋:「天生者稱滷,煮成者叫鹽。」
  • 古代窮人吃鹽有多困難?他們買不起鹽又該吃什麼代替呢?
    可以把它醃成鹹菜,鹹魚,或者火腿,用鹽醃上幾個月甚至幾年,古代的老百姓經常把穀類食物去換鹽,再用鹽醃食物。不但如此,商人也可以用鹽來保存,實現長途運輸,這相當於現代冷凍食品物流,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社會,農民大多可以靠耕作維持生活,然而,鹽卻不能自給,只能靠商人供應。
  • 「筋力登危集市門,死生射利兼鹽井」,看唐朝民間的「私鹽」現象
    關於亭戶是怎麼販賣私鹽的,《冊府元龜》中記載:在文宗、武宗的時候,私鹽販同合法鹽戶勾結共同走私鹽,在兩池地區:「弓矢射所繇等晝夜只於池內簡巡,其壕籬外面,山林掩映,村柵相次,每有奸人興心結構,必須與村人相熟乃敢下手,若或無人勾致,即遠賊不敢自來」。
  • 古代的鹽很貴,那窮人怎麼吃?有人用這個調味,很多人直呼受不了
    鹽這個東西,在現代看來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東西,甚至還會提倡少吃鹽,很少會有人把這個焦點聚在這個很常見的調味品身上,但是在古代,這個東西的地位,那可不比我們現在的石油低,那時候它可是國家一手掌控的,跟國家的收入有很大關係,甚至決定了國家的生死。
  • 古代食鹽昂貴,若買不起燒菜用什麼替代?可能會顛覆你的傳統認知
    現今幾乎沒有誰買不起鹽,通常做菜時也會放鹽,有味道,而在古時,鹽販能靠著販賣私鹽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據50年代福建出土的煎鹽器具,可以了解到在仰韶時期(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我國就有已經發現了食鹽,但古代食鹽昂貴,若買不起燒菜用什麼替代?可能會顛覆你的傳統認知。
  • 這是古代最賺錢的一個行業,只要敢做必定暴富,但大多下場很悽慘
    在古代,如若並非世家大族,出身貧寒,卻又胸懷壯志的,一般只有兩條路可走。這時候就有一種東西出現了,這玩意兒,只要你敢,怎麼賣都不會賠——這樣買賣便是販鹽。 說是販鹽,準確的說,是販私鹽。封建時代鹽鐵專營制度早在春秋戰國之時已有雛形。鹽巴這樣廣大人民都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被的販賣權一直被牢牢掌握在朝廷手裡,而從這種制度形成開始鋌而走險販賣私鹽的人便出現了。
  • 為何關於「鹽」的爭奪堪稱古代「石油戰爭」?
    在中國古代,有一種戰略物資,其地位堪比今天的「石油」,那就是鹽。為了爭奪鹽的控制權,歷朝歷代大大小小打了無數次仗,成千上萬的人因此喪命,有的還因此亡國。食鹽官賣人必須吃鹽,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且,與其他生活必需品不同的是,鹽只能買,一般老百姓自己產不了。
  • 香港鹹魚為何用白紙包頭,要從密肚鹹魚概念說起
    有很多人留意到,香港的在售鹹魚幹,都要用一張白紙包著魚頭。而廣東其他地方就沒有這個做法。所以很多朋友就有疑問,香港鹹魚為什麼要用白紙包著頭?它們喜歡製作中的溼鹹魚(或受潮變質的)。但香港本地漁民晾曬鹹魚時,頭部並不包裹任何東西。只有在零售前,才會用白紙包頭。
  • 為什麼在古代,食鹽又貴又暴利?
    食鹽在現代生活中,算是一個比較廉價的生活必需品,但在古代卻是個價格較貴且暴利的商品,俗話說三擔米一斤鹽,可見其價格不便宜,所以古代百姓們,用鹽都特別省不過和平年代就要便宜許多了,如唐太宗時期,一鬥鹽大概20文錢,換算成現在大概是5塊錢一斤,而武則天時期一鬥鹽則要
  • 古時候鹽那麼貴,一斤鹽能換幾十斤糧食,老百姓該怎麼吃鹽
    於是就把買賣鹽的活兒握在手裡,嚴厲打擊民間販私鹽的行為。據說當時一斤官鹽的價錢最少也能買20斤糧食,甚至能買100斤糧食。如此暴利的事情朝廷自然不肯撒手。既然吃不起官鹽,那老百姓吃鹽就得自己想辦法。當時除了官鹽就只剩下了私鹽。很多人為了吃鹽,也為了掙錢,悄摸的都冒險去販私鹽。私鹽比官鹽粗糙,可即便如此,人們還是願意支持私鹽。畢竟便宜,活命要緊。
  • 鹹魚翻身是什麼意思?看完這個全懂了.
    古代沒有低溫保鮮技術,漁民出海捕獲的魚類一旦上船,比較容易腐敗變質,便用鹹鹽醃製保存以待日後食用。該詞來源於廣東、香港一帶,說法有四。隨手偶寫,不備出處。 一、鹹魚返生的訛傳。海魚上船後用鹹鹽醃製,肯定已經是死魚了,不可能再「返生」,也就是死魚不可能再復活了。
  • 鹹魚怎麼醃製好吃?醃鹹魚的方法步驟
    醃鹹魚是生活中常見的食物,特別是過年過節的時候,很多家庭都會醃製臘魚臘肉,鹹魚醃製之後保存的時間更長,吃起來味道鹹香,很多人可能只是吃過鹹魚,但是並不清楚鹹魚具體要怎麼醃製,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鹹魚的製作方法。
  • 朱元璋何時登基天氣晴朗,劉伯溫是怎麼算出來的?專家解釋不了
    當然了,有一件事,他算得非常準,那就是朱元璋何時登基天氣晴朗。劉伯溫是怎麼算出來的?專家解釋不了。朱元璋聽到這個計策覺得非常好,於是讓劉伯溫大膽去做,劉伯溫直接排除降將詐降,擊潰了陳友諒部。從那以後,朱元璋算是站起來了。有了這一次的行動之後,朱元璋覺得劉伯溫真的有本事,直接讓他當了軍師。
  • 混江龍李俊:朝廷當官有什麼好,泰國當個國王不香嗎?
    李俊上梁山之前,職業是販私鹽。封建社會,鹽是國家管控的物品,販賣一石私鹽就要處以死刑,絕對的高危行業。李俊在如此險惡的大環境之下,依然敢於從事私鹽買賣,內心不可謂不強大。私鹽這一行業,雖然從來沒有出過大一統王朝的皇帝,但卻是一國之君的高產行業。
  • 千裡不販馬百裡不販蔥,原來這句俗語大有文章,古人是掙錢的料
    今天就給你們說一說古代人們都是怎麼掙錢的。在古代要想跨越大洲那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在我國歷史上假如一個人想要出自己國家的話,那消耗的時間有可能是幾個月或者是幾年的時間。這並不是我危言聳聽但是真的就是這樣。千裡不販馬百裡不販蔥這句俗語也是出自於古人之口。在趕路的過程中又是吃又是住的,更何況是出了自己的國家。在外你還不知道自己要花多少錢,所以這才導致麻煩的事情特別多。
  • 臭魚鹹魚一滷鮮魚天曬魚你知道怎麼做出來嗎?
    脫水的方法大體有兩種:一是魚多的時候直接加食鹽醃製,做成鹹魚。二是魚少的時候,回港成本太高,為了防止魚變質,便將魚直接切開,在海水裡來回衝洗好幾遍,直接掛在船頭快速風乾,等待靠岸後便可以食用了。王振才說,拉回來的魚,不能及時銷售的,在島上、在碼頭邊經過海水洗乾淨,海風吹、太陽曬,晾成半乾,收藏起來自己吃。晾曬這種魚,是要靠天吃飯的,靠自然的海風風乾上味,外幹裡嫩,能吃出淡淡的海水味。
  • 怎麼用生辰八字算結婚吉日 如何用生辰八字測算婚期
    從古代到現在社會,中國一直都是用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來測算結婚吉日的,這也是一種雙方向往幸福生活的表現。那麼你知道怎麼用生辰八字算結婚吉日嗎?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怎麼用生辰八字算結婚吉日選擇閏年閏月中國人結婚對於選擇結婚吉日非常講究,而且有「閏月」、「閏年」的說法,也就是說每隔兩年或者三年會出現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