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縣城逛吃一日遊001「鹹陽三原1-三原龍橋+宏道書院+金線油塔」
涇三高,白菜心。
關中地區有句老話形容涇陽,三原和高陵這三個縣城是關中平原的核心地區,地勢平坦,沃野千裡,灌溉容易。因此這三個縣城旱澇保收,有著豐富的物產,也因此早在春秋秦國時代積累下來了大量的歷史遺產和非物質文化。
關中縣城一日遊第一站從小吃最多,文物景點最多的三原出發。
騎行去三原縣城,從西安出發,只要從西安北站東邊的正陽大道過正陽大橋出發,一口氣二十公裡順著新修的大道到咱們中國的最中心點涇陽永樂鎮的國家地理中心圓點。這一路路況極好。但是從永樂鎮開始要順著縣道走一段10公裡長的「三永路」三原縣--永樂鎮,這段路路況就坑坑窪窪,還要注意農村平交路口各種複雜情況。
騎行路書
對於自駕一族就比較簡單了,順著南北中軸線只要定位三原縣城要不然就是走破舊的G65高速從三原縣城東邊進城。要不然就是從嶄新的G65W高速從三原縣城西南進城。
第一次寫這樣的文章,其實我還是很喜歡說廢話的。但是本著每篇文章夠一個發現者好好玩周圍一兩個景點再吃上一頓好吃的原則,我以後會逐漸縮略很多話語。就像人家的自媒體一樣。
其實。順著三永路一直往北就到了清河的河邊。這是一條從照金流出來的小河,中途只經過一個三原縣城,然後再下遊的閻良慢慢就被截流然後在渭南相橋鎮消失,只剩下最後的入渭河古河道。完了又說了廢話。
關中平原突然出現地塹就從這裡開始
在這裡看到三原縣城眼前突然出現了巨大的地塹,底下正式罕見的河道發生多次直角拐彎的清峪河。儘管已經有一座後來修的大橋可以橫跨南北,但是我給大家推薦的第一個景點要從這裡停車,順著土路下坡,到底下可以看到一座石質大橋。這也是目前我在關中難得見到的規模比較大的三大明清石橋之一的「三原龍橋」(其它韓城毓秀橋,華州橋上橋,還有些不太知道的,希望好人留言補充。)
以前有碑記載,三原龍橋是明代萬曆年間修的。全長110米,寬11米,採用三孔拱橋風格。全橋為北山青石,部分連接處以鐵鎖固定。橋兩邊石欄杆有二十四孝圖,但因為歷史原因,好多石人頭部都被敲掉。橋身兩側三對龍吐水。整個龍橋設計規模宏大,材質考究,所以歷經400多年歲月整體橋身完整。
不廢話了,上圖。
新老龍橋,注意地下,吃像素
我曹
清河河道
地下還在古建
你好 無頭人
無頭人
無頭人
三原龍橋
有關龍橋的傳說從小我就從書中記得很清楚,就是青蛙堵住縣官抱冤的。網上都可以查到。
開車小心翼翼地從隔離墩過新龍橋後到了曾經三原的北郊,在清河北岸可以看到有一棟民國風十足的氣派建築跟河南岸關中最絢麗的城隍廟遙相呼應。據說這裡最早是明代的宏道書院舊址,清代的時候因為這裡派出了陝西一半的留日學生,所以現在看到的建築群是日式建築,這也是整個陝西唯一的日式建築。這裡後來又用作很多技校,職校。因此對於三原縣城文化和科學的發展起到了種子的地位。
日式建築
厲害了我的三原
同行發小,閨蜜這個時候餓的肚子咕咕叫了。
我立刻說,你還記得咱們以前八中放學門口有個賣金線油塔的攤子,那會咱們饞得很。走,我帶你去金線油塔的祖庭去。
原來金線油塔是三原的特色小吃,愛吃的人愛吃的不得了,就像我。不過在這裡這東西叫做千層油餅,這個名字確實比在西安土氣很多。
在三原文化聚集地最濃的中心是城隍廟。在這個城隍廟廣場西側門面中有一個不很起眼,但是介紹很嚇人的店鋪。正是這個趙家千層油餅。進去一點發現是個套餐性質。一份金線油塔,一份小小菜再來個免費的麵湯。沒有想到,隆冬時節,小屋暖暖和和,遠近人士慕名而來擠在小屋當中。一頓小餐過後, 大家已經滿臉笑容。在古橋上時吹到的蕭瑟頓時杳如雲煙。
酒飽飯足,意興闌珊。這個時候一定要出去到隔壁買蓼花糖帶給家中的親友長輩,畢竟那個年代的過來的人都好這口,也只有這裡的蓼花糖最為正宗。
好了,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