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郵輪旅遊產業的持續高速發展,大型郵輪安全事故風險也不容忽視。市人大代表肖躍華提交一份關於建立「上海市郵輪突發事件專項應急預案」的建議。日前,這份建議得到承辦部門的答覆。市旅遊局表示,對郵輪在海(水)上航行中甚至遠離岸端支持時發生重特大事故的應急響應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建立健全和鞏固完善,並適時開展郵輪大規模人命救助的演練演習,提高郵輪事故應急反應能力。據統計,2011年郵輪港開港,當年接待出入境遊客2萬人次。到了2017年,上海接待郵輪總量達到610餘艘次,接待郵輪出入境人數總量達297萬餘人次。郵輪經濟成為上海近年來增長速度最快、對區域經濟發展影響最大的新興產業之一。
肖躍華認為,除了看到郵輪旅遊產業的重大發展契機,大型郵輪暗含的安全事故風險也不容忽視,迫切需要全面加強郵輪事故搜救能力建設,建立健全郵輪突發事件專項應急預案,提高郵輪安全管理和應急救援水平。
然而,目前,有關預案難以滿足大型郵輪事故對搜救應急反應行動的迫切需求,在大型郵輪發生重特大事故等突發事件時,無法迅速、高效地指導救助力量組織應急反應行動。
對此,肖躍華建議應儘快啟動相關研究和準備等工作,提升郵輪經濟發展軟實力。同時,由上海海上搜救中心牽頭,有關搜救中心成員單位配合,在認真總結國內外郵輪險情事故的經驗教訓基礎上,抓緊起草「上海市郵輪突發事件專項應急預案」,並在應急預案中明確各級搜救專業指揮機構、專業救助力量、社會力量的具體工作職責、各類險情事故應急處置程序等內容,增強預案的實用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市旅遊局答覆稱,為打造郵輪產業發展的安全環境,寶山區和市交通、海事、旅遊等部門共同建立專門的應急聯動機制,建立完善「日常運行保障工作機制」「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制定實施《旅檢現場大客流應急處置預案》等,《上海海上搜救應急預案》和《上海市處置旅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也對郵輪險情事故或郵輪滯留事件建立了應急處置機制。
不過,市旅遊局也坦言,上述應急反應機制主要針對陸域發生的險情事故或旅客滯留以及大客流應對等方面提出了應急處置措施,而針對郵輪在海(水)上航行中甚至遠離岸端支持時發生重特大事故的應急響應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建立健全和鞏固完善。
「下一步,將協調相關部門,認真汲取國內外郵輪險情事故的經驗教訓,探索建立郵輪突發險情時的專項應急預案,明確相關應急組織體系、各相關單位職責和應急響應和處置程序等;並加大導遊、領隊工作人員培訓力度,提示遊客登船後積極參加船方組織的針對性演習演練。協調相關部門,適時開展郵輪大規模人命救助的演練演習,提高郵輪事故應急反應能力。」市旅遊局如是答覆。
[相關連結]
近年來的郵輪突發事件
2013年麗星郵輪「雙子星」輪,在長江口附近水域因螺旋槳纏繞漁網失去動力,拋錨後又因大風發生走錨險情;
2015年5月19號,諾唯真郵輪「諾唯真之晨號」在百慕達群島附近因船舶失去動力而擱淺,隨後在救援力量協助下脫困;
2018年1月4日,搭載4000名乘客挪威郵輪「諾唯真逍遙號」在航行途中遭遇強烈風暴,海水淹沒甲板船,部分船體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