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觀鳥文化節開幕。
天津北方網訊:初冬清晨的北大港溼地,冷,但卻透著一股熱鬧勁兒……
置身其中,於泛黃的蘆葦蕩、幾片水塘、淺灘深處,時而傳來悠長悅耳的鳥鳴,循聲而去,每每總是被那靈動的身影所吸引。駐足觀望,那些精靈般的鳥兒,或靜謐於草中,或舞動於水面,或高歌於天地,種種姿態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將整個北大港渲染得多彩而富有生機。
被戲稱為「鳥人」的護鳥志願者和鳥類專家常說:這裡是一處世外桃源,可以隨時追逐最純淨的美好,也能靜靜地享受最難得的原生態。
昨天7:00,前來參加第二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觀鳥文化節的著名生態學和鳥類學家、護鳥志願者、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以及中央級和省市級媒體記者組成百人觀鳥團,走進濱海新區北大港溼地。雖然天寒且薄霧籠罩,但卻絲毫沒有影響觀鳥團一行的興致,反而增添了幾分親近自然的樂趣。
為了更好地觀鳥、拍鳥,資深「鳥人」天津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師、生態學博士莫訓強,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後賈亦飛等鳥類專家隨團講解北大港溼地的「前世今生」,介紹溼地觀鳥的最佳地點、當前鳥況以及常來「做客」的一些候鳥種類、名稱、習性。
「北大港溼地是東亞至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每年春、秋兩季,這裡都會迎來數十萬隻過境候鳥,大小天鵝、東方白鸛、白鷺都是常客,它們在這兒中轉、覓食、補充遷飛能量,這幾年,丹頂鶴、斑臉海番鴨、火烈鳥這樣的『稀客』也來過,不斷刷新北大港遷徙候鳥種群的紀錄。」剛進溼地,莫訓強便當起了嚮導,邊介紹邊帶領觀鳥團朝著萬畝魚塘北岸的觀鳥屋走去。「瞧,眼前水裡的這片是骨頂雞,現在整個溼地有2萬多隻,天上成群飛過的主要是豆雁,你們可以上觀鳥屋,那兒更得看。」莫訓強說。
這時,觀鳥團中傳來陣陣驚嘆:「水面上是天鵝嗎?真漂亮!」「它們也不怕人,離岸邊都不到50米吧。」只見大家紛紛拿出手機、相機記錄眼前這美麗的「天鵝湖」。「不只有天鵝,你們聽這叫聲,那邊的老朱魚塘附近還有著名的東方白鸛。」賈亦飛順勢指向東方白鸛聚集的位置,隨即,莫訓強和賈亦飛拿著觀鳥筒,帶領大家前往,一睹白鸛風採。記者跟隨到達後,透過觀鳥筒發現,距離岸邊700多米遠處有大批東方白鸛,它們時而在空中振翅盤旋,時而圍在一起休息,時而將嘴扎進水裡埋頭找食……
賈亦飛介紹:「現在北大港溼地候鳥超過60種,總數超過6萬隻,我們看到的東方白鸛大約1200隻,再加上天津其他灘涂和水域,一共有1600多隻,這意味著全球60%的種群都在天津了,這兩天受冷空氣影響,還會有白鸛借著氣流飛來,去年同期達到1300多隻,今年肯定要超過去年。」
8:30,霧散天晴,太陽露出了笑臉,觀鳥正當時。觀鳥團一行不停地抓拍著、記錄著,定格這份大自然賜予的美好。陝西省神木縣旅遊局副局長張杰對記者說:「我之前來過,這次作為觀鳥團成員再進溼地,發現比我上次了解到的鳥種類和數量又增加了,我特別高興,希望有更多人參與進來,關注候鳥,保護生態。」在保爾森基金會石建斌看來,「繁華都市能保留這樣一處生態樂園是很珍貴的,我想,我們能做的就只有保護和不去打擾,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快推進北大港溼地建成國家級公園。」
中華遺鷗保護地·天津主任王建民表示:「北大港溼地之所以能吸引這麼多珍稀鳥類,得益於特殊的地理環境,還有官方、民間保護力度的加強。現在除了政府出臺的保護政策,上百人組成的北大港溼地誌願者也起了很大作用,在候鳥遷徙期,他們每天都在溼地巡護,搜尋鳥網、清理垃圾、救助鳥類,為候鳥遷徙護航。」(北方網編輯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