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下午一場暴雨,讓台州城區大水漫漫,黃巖的永寧江更是濁浪滾滾。昨天上午,黃巖江口街道永寧江閘口附近,成千上萬的大魚夾著渾水在江面湧動,引來了附近無數村民前來捕魚。
6月12日午後,記者順著S325省道趕到黃巖永寧江閘口,細雨濛濛下,不少人撐著傘圍在永寧江和椒江交匯口,省道兩側也停滿了私家車,而在尋常時日,這段路邊幾乎是沒人停車的。
放眼望去江面,兩側綠油油的水葫蘆中間,黃泥水中不時能看到一兩條躥出水面的魚,大的有幾十釐米的白鰱魚,小的鯽魚也有一個手掌那麼長。
「昨天晚上11點就開始開閘放水了,放到早上7點。早上經過這裡的時候,發現魚都跳到水面了,用手都能撈著幾條。」和記者說話的徐先生手裡拽著個網兜,已經收穫的兩條白鰱魚躺在腳邊蹦躂。徐先生是江口一家企業員工,早上也是看到同事在朋友圈裡「曬魚」,中午一下班就開車趕來「渾水撈魚」,還真被他撈到幾條。
江兩岸是密密麻麻的捕魚大軍,記者細數了他們的捕魚裝備,大多穿著橡膠長靴,有手裡拿釣竿的,但繩子那端是類似船錨的大鉤,直接甩水裡扎魚;也有自製的四方漁網,用一根竹竿挑起,浸到水中提起,網裡有幾條魚在掙扎;更多的像徐先生那樣,拎一個網兜就能下水撈魚了。
市民們撈走的魚,是黃巖漁政站「增殖放流」放養的
記者看到的捕魚現場雖已非常熱鬧,但比起微信朋友圈裡的捕魚盛況,還是稍遜一籌。記者在徐先生微信朋友圈裡看到幾個小視頻,邊上「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村民們蹬著三輪車,車後都裝了滿滿的大魚,而江水中的魚也隨著江水湧動,村民們不必藉助工具,甚至徒手都能撈到不少。
附近車埭村村民洪阿姨摞著袖子告訴記者,早上剛放水的時候魚最多,附近村民都聞訊趕來捉,中午消息傳開後,特地開車來捕魚的人也多了起來,捉起來也沒早上那麼容易了。儘管如此,前來捕魚的市民們,大多是拎著不少魚滿載而歸。
這些一夜之間湧滿閘口的魚兒都是哪兒來的呢?記者詢問了附近村民,有說是長潭水庫放水衝下來的,有說附近養殖塘溢水出逃的,但黃巖永寧江管理局副局長蔣洪海否定了前兩種說法,因為這些魚是黃巖農林局漁政站放養的。
關於捕撈這些魚是否正當合法,記者特地諮詢了浙江魯大律師事務所韓高遠律師,對方表示,因為被捕撈的魚並非養殖而來,沒有具體的被侵權人,無法認定為侵犯他人權利,難以追究責任。
這些白鰱魚價格便宜也不好吃,捕魚市民圖個樂
昨天下午,記者通過黃巖區農林局漁政站於站長了解到,歷年來,漁政站都會舉行「增殖放流」活動,在轄區水域放養各種魚類,用於保持水生態和改善水環境。去年黃巖全區放養的大小魚類總共有400多萬尾,根據魚類生活習性不同立體放養,成活率大約有四分之一,現在永寧江流域的花鰱、白鰱、鯽魚等,大多是增殖放流的成果。
這些魚可以捕撈嗎?於站長說,這兩天天氣悶熱,加上暴雨衝刷下來的黃泥水,會導致水中魚類大量死亡,一時的捕撈並不會對整個水域的魚類產生太大影響,相關管理部門也不會去阻止市民捉魚。「但這種用來淨化水環境的白鰱魚等,實際上吃起來口感並不好,賣價也非常便宜,平時市民在江邊釣魚也是開放的,因此市民扎堆捕魚只是湊一時熱鬧而已,注意安全即可。」於站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