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郭瑛 實習記者馮智君 通訊員機場宣 報導:4月26日10時7分,隨著廈門航空MF8306航班騰空飛離,廣州白雲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和綜合交通中心宣告投入使用。這不僅是白雲機場發展歷程上又一裡程碑事件,更是白雲機場加快國際化進程的重要一步。今後白雲機場硬體全面升級,將以「三條跑道、兩座航站樓」的體量展開全新羽翼,擁抱新時代、開啟新徵程。
2004年,廣州白雲機場迎來喬遷之喜。14年後,白雲機場再掀開新的篇章,1號航站樓正北側,一座嶄新的航站樓拔地而起,呈現「大鵬」展翅之勢,奮力迎風起航,與1號航站樓一道構成南北中軸對稱的「雙子航站樓」完整形象。
2號航站樓和綜合交通中心啟用後,三條跑道拉近了廣州與世界距離,兩座航站樓方便了千萬百姓出行,一個綜合交通中心實現了多種交通方式「零距離換乘」……一個恢弘大氣、通達全球的超級航空港口,將成為助推白雲機場建設世界級航空樞紐的有力支撐,將助力廣東省機場集團加快推進廣東省「5+4」骨幹機場布局建設和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推進廣東民航高質量發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廣東構建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提供更好的支撐。
科學流程布局 讓出行更便捷
2號航站樓建築面積為65.87萬平米,綜合交通中心(GTC)建築面積22.2萬平方米,設計容量為年旅客量4500萬人次。
踏入以「雲」為主題設計元素的2號航站樓,其風格與1號航站樓一脈相承,保留著弧線形主樓、人字形柱、張拉膜等現代造型,還新增了嶺南特色屋面花園設計,點睛之筆則要數出發大廳內穹頂的彩色燈光以及與之呼應的標誌性景觀空間--「天空舞臺」。
「新的航站樓要有新理念、新服務、新體驗。白雲機場2號航站樓不僅有現代化的外在美,更展現了出行流程更便捷、功能布局更加完善、方向指引更清晰、服務體驗更舒適的內涵。」機場相關負責人說。
出行便捷與否,關鍵在流程設計,不僅要空間布局上下功夫,還在行走方向上做減法。2號航站樓無論出發或抵達、國內或國際,都集中在整座樓內。採用「直線型」流程設計,單一方向、減少選擇點的策略。在出發流程上,旅客進入出發大廳後,無需做選擇即到達安檢廳,安檢後開始選擇登機口方向。到達旅客則從各個指廊匯聚到主樓提取行李,國際和國內各設一個迎客口,統一的到達廳與交通中心連通,空間結構簡單、方向引導清晰。
此外,如何在空間利用上達到極致,將是提高設施利用效率的核心一環。2號航站樓具有「國內混流、國際分流、混合機位」三個特點,應用「混流模式」,創新「可轉換機位」、「便捷中轉通道」等設計,增加了可利用空間,讓設施設備利用最大化。
「國內混流」的設置,將出發和抵達合併在同層內,與登機口實現接駁,使候機和抵達共享的空間更大,共享的人性化設施更多。「混合機位」更多的是體現空間的利用更靈活多變,將 9條登機橋設置為國際國內可「轉換」機位和服務通道。根據尖峰時段和航班需要,靈活調整引導國際或國內的客流使用,大幅提高航班的靠橋效率,讓旅客多走廊橋、少坐擺渡車。同時也讓中轉流程變得十分便捷,國內混流候機層、國際分流到達層均設置在二層,國際轉國內聯程旅客到達、中轉和候機全程在二層平層解決,無需換層,有效縮短中轉換乘時間。
「科技範」航站樓 感受質的飛躍
「3分鐘完成自助行李託運、1分鐘刷護照自助通關……」,在白雲機場2號航站樓出行,最大的感受就是「省心省時省力」。
智慧機場建設重要一環在於提升旅客服務體驗,提升機場運行效率和運作能力。2號航站樓 「科技範」元素增多,用技術重新定義了旅行體驗。120臺旅客「自助值機設備」、52臺「自助行李託運設備」、50條「出入境自助通關通道」,基本實現了全流程自助,也讓白雲機場成為國內首個大規模使用自助設備的機場。
「科技範」十足的「自助行李託運設備」則是當中寵兒,成為市民智能自助出行的新選擇。設備配有友好的人機互動界面,具有稱重、識別、安檢等程序。「刷一刷」證件,「嘀」一聲行李條形碼條彈出,自行黏貼至託運行李表面,行李上傳送帶過檢,整個託運過程僅需3分鐘。「無論是自助值機還是自助行李託運設備,與1號航站樓同類型設備相比,不僅數量多,在技術上更具先進性、性能更趨穩定,讓旅客的出行體驗更高效、更綠色。」機場相關負責人介紹。
行走在2號航站樓,各種高科技的設施設備隨處可見。無論是看得見的安檢通道中具備探測功能的智慧機器人,邊檢區域的「自助通關設備」,還是幕後實現的國內首個完全憑藉託盤DVC技術實現主動分揀功能的機場,啟用國內最大的貨架式早到行李儲存系統等,大量的科技元素注入,讓2號航站樓變得更加「智慧」,讓旅客的出行變得更加便捷,讓旅客出行體驗產生質的飛躍。
華南最大綜合交通中心功能齊全
多種交通方式實現「零距離換乘」
屆時,華南最大綜合交通中心(GTC)也將同步投入使用,旅客可以在這裡輕鬆實現飛機、地鐵、大巴、計程車、私家車、城軌(正在建設,尚未投入使用)等多種交通方式「零距離換乘」。廣州將與國內、東南亞主要城市形成「4小時航空交通圈」,與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時航空交通圈」。
綜合交通中心(GTC)位於白雲機場1號航站樓和2號航站樓之間,設有連接通道與2號航站樓互通,總建築面積22.2萬平方米,相當於30個國際標準足球場大小,是目前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包含一個室內停車樓和兩個露天停車場,具備市內大巴、城際大巴、地鐵、城軌換乘等多種功能。
在交通流線上2號航站樓採取「單一方向」設計,接站車直接進入停車場,送站車即停即走。旅客無論出發和抵達,所有進出交通都在航站樓和綜合交通中心內完成,出行、換乘效率大大提高。免費穿梭巴士,可以讓旅客在兩座航站樓間無縫換乘。同時,白雲機場還新增三個停車場,新增停車位5127個,使白雲機場停車場增至8個,停車位數量達10694個,每逢節假日出行高峰就會「停車難」的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新引入的智慧停車系統,也使整個停車場收費和支付方式更加多樣快捷。
廣州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再提速
白雲機場邁入「雙子航站樓」運營時代
白雲機場二號航站樓和綜合交通中心的啟用,將助力廣東省機場集團加快推進廣東省「5+4」骨幹機場布局建設和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推進廣東民航高質量發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廣東構建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提供更好的支撐。
據悉,作為國家十二五規劃及《珠三角規劃綱要》重點建設項目,白雲機場擴建工程於2012年8月正式動工,建設項目包括第三條跑道及滑行系統、2號航站樓和綜合交通中心、站坪及空管、供油等配套設施。2015年2月5日,第三跑道投入運營。近年來,在國家、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推進下,在廣東軍民融合、空域精細化改革等政策利好下,白雲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建設進入快車道。2017年實現年旅客吞吐量6584萬人次,同比增長10.2%,增速在國內前六大機場中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13位,其中國際及地區旅客增長接近20%,達到1589萬人次,新開及加密國際航線23條,增加新航點7個;貨郵吞吐量達到178萬噸,增長7.8%。
2號航站樓和綜合交通中心的啟用對白雲機場建設世界級航空樞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在2017中國民航發展論壇上指出,中國民航將以民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為主線,著力打造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世界級機場群,打造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國際航空樞紐。白雲機場作為廣東省機場集團加快推進廣東省「5+4」骨幹機場布局建設和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排頭兵,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借2號航站樓啟用的重大契機,積極發揮國際空港的引擎作用,通過開拓更多輻射全球的航線,助推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彰顯出全面開放新格局巨大的發展生機和活力。
白雲機場2號航站樓和綜合交通中心作為黨的十九大後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一直以來倍受國家、省市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正按照「新區域、新模式、新機制」的運行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新航站樓的啟用運營。隨著2號航站樓和綜合交通中心的建成投入使用,白雲機場產能有望進一步釋放、客貨吸納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預計2018年年旅客吞吐量將達到7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將達到190萬噸。
未來,白雲機場還將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繼續加快第四、第五跑道、東四西四指廊、三號航站樓等三期擴建工程建設以及貨運設施的建設,架設更高質量的空中絲綢之路,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更好地發揮在廣東省「5+4」骨幹機場布局建設和珠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建設中的龍頭作用,朝著世界級航空樞紐目標全力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