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95年大學畢業來到白雲機場做安檢員,那時候只有11條通道。如今,T2航站樓的安檢通道要達到104條,『90後』已經是安檢員隊伍的主力了。」白雲機場安檢三大隊副教導員柯啟明回憶起自己在白雲機場的22年,不禁感慨萬千。
26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T2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這將是國內最大的單體航站樓。隨著2號航站樓的啟用,白雲機場正式邁入「雙子樓」運營時代。廈門航空、沙特航空、肯亞航空、印尼鷹航空四家航空公司首批進駐2號航站樓運營。
廣州之北,鯤鵬展翅。空中之路,通達五洲。借力2號航站樓啟用東風,2018年白雲機場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7000萬人次大關。未來,白雲機場還將繼續加快第四、第五跑道,東四西四指廊,3號航站樓等三期擴建工程建設以及貨運設施的建設,架設一條飛行質量更高、助力廣東經濟快速發展的空中之路。
從「汽車站」般的機場
到雙子航站樓比翼齊飛
「2001年,我還在讀中學,暑假去杭州旅遊,那是我第一次在老白雲機場坐飛機,那時候的機場感覺就像長途客車站那麼大。」廣州市民盧先生回憶道。
2004年,白雲機場經歷了「一夜轉場」,8月4日所有航班還是在老白雲機場起降,5日新白雲機場就開始運轉。「8月4日,老機場留了保障正常航班的設備,其他的就能開動的開到新機場,要麼就用平板車拉過去,運了一整天,最後一個設備進入新機場是凌晨3時左右,立刻就開始進行最早航班的保障,一天一夜都沒有睡覺。」在白雲機場工作了25年的裝卸工胡福森回憶起那一夜還記憶猶新。
搬遷後,白雲機場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但很快,設計容量為3500萬人次的1號航站樓就適應不了快速增長的旅客出行需求。2008年春運的極端天氣,曾讓白雲機場面臨極大的挑戰。「當時因為北方天氣的影響,造成航班沒有一個準確的計劃起飛時間,甚至有旅客在機場等了兩天,依然沒有得到準確的回覆。」白雲機場航空運輸服務分公司國內值機部的郝文進回憶道。
之後,白雲機場連續升級擴容。到2017年,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達6584萬人次,同比增長10.2%,增速在國內六大機場中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13。貨郵吞吐量達到178萬噸,增長7.8%。
隨著2號航站樓的投入使用,2018年,擁有兩個航站樓的白雲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預計將達到7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將達到190萬噸,朝著世界級航空樞紐的目標邁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