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閘北區中山北路1036號希泰膠囊旅館門外,一說起自己的旅館因為無法獲得消防部門的行政許可而開業無望,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的旅館老闆塔贊滿肚子委屈。在他身後,膠囊旅館「鐵將軍」把門,兩扇玻璃大門上纏著一把藍色鏈條鎖。透過玻璃大門往裡看,以白色為基調的旅館大廳一側是兩張紅色沙發,中間擺著一本《青年社交》;另一側貼牆立了個巨大的鞋櫃,鞋櫃旁還有一個貨架,上面放滿了泡麵、薯條。
「拖鞋牙刷都準備好了,可惜不能開業,哎!」開鎖推門,塔贊領記者走進旅館,300平方米的旅館裡空無一人,他的一聲長嘆甚至引起迴響。
「關於消防,我們真的盡力了」「煙感探測器、應急感應燈、消防栓、滅火器、逃生通道指示燈……」順著塔贊的指引,膠囊旅館內隨處可見消防設施。不管站在哪個角落,綠色的逃生通道指示燈都清晰可見。
「這些是你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地方我們一樣用心。」據他介紹,天花板上布有噴淋裝置,在天花板和屋頂之間,也鋪設了一層噴淋,「屋頂上的噴淋專門對付天花板夾層裡的電路起火,這種裝置就我所知目前國內還不多。」
記者注意到,在膠囊旅館內,不僅膠囊艙沒有門,僅以一層布簾與外界相隔,淋浴區、衛生間、住宿區等不同區域之間也只有薄薄一層布簾。「不裝門也是出於消防安全的考慮,我們擔心萬一發生緊急情況時,門鎖上了打不開怎麼辦,乾脆全部用布簾。布簾不是棉的,是一種阻燃材料,我們試過,打火機燒接近1分鐘才能點燃。」
旅館內不裝門,會不會導致客人財物被盜?塔贊介紹說,根據原來的計劃,在拿到消防行政許可後會在旅館內部安裝監控,並且會僱2名內保24小時巡視。「旅館一共就300平方米,2名保安加上一堆監控,足以保平安了。」
旅館共有前後兩道門,前門通往中山北路,後門只能從內側打開,通往一個居民小區內的花園。不管是前門還是後門,均打掃得乾乾淨淨,沒有堆放任何物品。「膠囊旅館裡共有68個膠囊艙,但任何一個膠囊艙距離門都不超過20米。發生火災的話,幾十秒鐘就可以跑上馬路,或者跑進小區花園裡避難。」
「"膠囊"可以不開,信心應當延續」按下膠囊艙外的紅色按鈕打開艙內燈光,身高1米85、體重90公斤的記者毫無障礙就鑽進了旅館B區的一個膠囊艙。艙內很乾淨,2.2米長、1.1米寬的空間即便是對記者來說也不擁擠,試著左右翻了翻身,雖然胳膊不小心碰到了牆上的LED顯示屏,但大體來說翻身沒有障礙。在艙內可以坐起身來,此時艙頂距離頭頂還有幾釐米,塔贊插嘴道:「只要不到1米95都可以在裡面坐起來。曾有人說住膠囊艙沒有尊嚴,是睡"棺材"。可事實上,一般人住在裡面可以翻身、可以坐起來,將布簾一拉,耳塞一戴,就是一個獨立的世界。」
他表示,開設膠囊旅館的念頭,源自他在東京讀書8年的經歷。「日本有很多膠囊旅館,我念書的時候常常住。那時候就覺得,對於窮學生來說,膠囊旅館又方便,又便宜。」
「海歸」的塔贊如今已是一家物流公司的老闆,不過開設膠囊旅館的想法一直沒變。他說,開設膠囊旅館主要為了兩個目的:「首先當然因為膠囊旅館環保、低碳,既節省地方,又節省能源,按照在日本的測算結果,膠囊旅館比一般兩人一間的旅館節能至少15%。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希望能給生活在大城市的低收入者們一種信心,一種在如今物價、房價都非常昂貴的大城市裡依舊能夠找到一塊棲身之地的信心。對於剛走出校門暫時買不起房子的畢業生來說,膠囊旅館可能會是一個讓人安心的臨時的家。」
塔贊說,「膠囊可以不開,信心應當延續下去。」他表示,將會考慮通過別的方法來給予別人信心,「可能會自己出錢幫助在上海的低收入者,也希望更多有識之士關注這個事情。」
「膠囊」還有未來嗎面對這個問題,塔贊坦言自己也沒有完全想好,「但至少現在還沒死心,膠囊旅館作為一種新事物,來到人間一次也挺不容易的,現在雖然被叫停了,但我很想通過別的方式體現一下它存在的價值。
」因為還想「再堅持一陣子」,所以塔贊不打算「關門大吉」,而是為膠囊旅館的未來草擬了一些出路。「一家馬來西亞廣告公司已經和我聯繫了,說打算最近用"膠囊"作為拍攝廣告的外景地,拍一個食品廣告,我已經基本上答應了。」
「另外,打算從我經營的公司裡拿100萬出來,支撐膠囊旅館一年不關門。一方面我願意等,等有關部門出臺和膠囊旅館相關的法律法規,並根據新出臺的法律法規重新裝修、布置膠囊。另一方面,我也準備邀請親朋好友來體驗一下。如果有人需要幫助又不嫌棄的話,也歡迎來和我交個朋友,然後在我這個朋友家免費住幾天。」
他笑著說,這個聽起來有點瘋狂的計劃目前只是「隨便想想」,但「我希望能用這個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我的用意」。
如果在堅持了一年後還是不能營業,塔贊說可能也不會無限期地堅持下去。「現在已經有香港和澳門的公司和我聯繫,也許我會到那裡去開家膠囊旅館。如果實在還不行,大不了把旅館裡所有的膠囊艙都便宜賣到日本去。這些膠囊艙都是根據日本標準,按照歐美人體格設計、製造的,價格稍微低一點,肯定有很多公司願意買。」
本報見習記者 葉松亭
作者:葉松亭 (來源:文匯報)
(責任編輯:new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