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克震
申城首家 「膠囊旅館」開業在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膠囊旅館」能否具有吸引力?不少驢友、白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均給出了「不」的答案。業內人士表示,由於目前國內低端住宿市場的先機已被客棧、青年旅社、招待所等不同業態所佔領,並不是很看好「膠囊公寓」的發展前景。(1月8日《新聞晚報》)
「五臟俱全」的「膠囊旅館」費勁了商家不少心思,意在抓住低端消費住宿商機;可這一創新服務為什麼遭遇「門前冷落」呢?關鍵還是沒有完全與低端消費水平接軌。「膠囊旅館」表面上標價每人基本收費28元,如果洗個澡再睡上一覺,10個小時的花費就得68元;這與一般的青年旅社價位差不多,人們自然不愛「膠囊」愛「旅社」。
新鮮的創意可以成為商機的噱頭,但噱頭總歸是「曇花一現效應」,很難長期持久下去。從目前城市旅館貴的現實看,低端消費流動群體龐大,很需要價廉物美的住宿服務;「膠囊旅館」出現,很能讓低端消費者眼前一亮,可當「膠囊」裡的「細化收費」疊加成「68元」,已經超出低端消費水平;「膠囊旅館」的「每人基本收費28元」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和競爭力,註定要「殘花飄零」。如果真能「28元住一晚」,「膠囊旅館」肯定立馬火爆起來,畢竟低端消費者圖的就是平安一晚,並不在內設的豪華和服務項目的繁多。硬是想方設法在基本價位上附加收費,低端消費者肯定要捂緊腰包。
「膠囊旅館」的服務主體要明確,如果是服務中檔以上消費群體,就可以在服務項目上增加、收費;如果服務低端消費者,就要「一切從簡」。上海的「膠囊旅館」打著「28元基本價」的幌子收穫「68元」的目的,對低端消費者就是一種忽悠;即使前腳跨進門檻,後腳也會退出來,這不是經營方向「上錯花轎嫁錯郎」麼?聰明的商家總是以「薄利多銷」取勝,在百姓「斤斤計較」消費觀下,一分利商機無限,十分利商機不見;「膠囊旅館」的「利滾利」可以說完全抓住了時機,卻又完全背離了商機。
在農民工城市流動空前的今天,確實需要最低價住宿服務。許多城市因為「住不起」、「待不起」等,讓廣大農民工「退避三舍」,直接造成城市用工荒迅速擴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廣大企業生產、銷售、賺錢,政府稅收也失去了財源滾滾,帶來潛在的損失不可估量。有些地方政府、社會商家為農民工提供了低端服務,吸引了農民工進城,用工荒迅速解困,各路訂單紛紛落戶;為政府培養了大批經濟增長點和稅收財源,實現了政府、社會、農民工的共贏。政府低端住宿缺位,社會低端住宿「注水」,使低端消費中的商機一直擱淺著。「膠囊旅館」的「開發」,確實沒開發到低端消費者的心坎上。
「膠囊旅館」應該是低端消費的代言;社會應該向著「最低價」方向經營;政府也應該納入公益性工程建設、發展,真正讓低端群體「住得起」,城市人力資源、生產資源、活力資源、財源潛力、幸福光景等,才能「底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