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旅館」開業為何吃了「閉門羹」?

2020-12-16 華聲評論

文/童克震

申城首家 「膠囊旅館」開業在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膠囊旅館」能否具有吸引力?不少驢友、白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均給出了「不」的答案。業內人士表示,由於目前國內低端住宿市場的先機已被客棧、青年旅社、招待所等不同業態所佔領,並不是很看好「膠囊公寓」的發展前景。(1月8日《新聞晚報》)

「五臟俱全」的「膠囊旅館」費勁了商家不少心思,意在抓住低端消費住宿商機;可這一創新服務為什麼遭遇「門前冷落」呢?關鍵還是沒有完全與低端消費水平接軌。「膠囊旅館」表面上標價每人基本收費28元,如果洗個澡再睡上一覺,10個小時的花費就得68元;這與一般的青年旅社價位差不多,人們自然不愛「膠囊」愛「旅社」。

新鮮的創意可以成為商機的噱頭,但噱頭總歸是「曇花一現效應」,很難長期持久下去。從目前城市旅館貴的現實看,低端消費流動群體龐大,很需要價廉物美的住宿服務;「膠囊旅館」出現,很能讓低端消費者眼前一亮,可當「膠囊」裡的「細化收費」疊加成「68元」,已經超出低端消費水平;「膠囊旅館」的「每人基本收費28元」也就失去了吸引力和競爭力,註定要「殘花飄零」。如果真能「28元住一晚」,「膠囊旅館」肯定立馬火爆起來,畢竟低端消費者圖的就是平安一晚,並不在內設的豪華和服務項目的繁多。硬是想方設法在基本價位上附加收費,低端消費者肯定要捂緊腰包。

「膠囊旅館」的服務主體要明確,如果是服務中檔以上消費群體,就可以在服務項目上增加、收費;如果服務低端消費者,就要「一切從簡」。上海的「膠囊旅館」打著「28元基本價」的幌子收穫「68元」的目的,對低端消費者就是一種忽悠;即使前腳跨進門檻,後腳也會退出來,這不是經營方向「上錯花轎嫁錯郎」麼?聰明的商家總是以「薄利多銷」取勝,在百姓「斤斤計較」消費觀下,一分利商機無限,十分利商機不見;「膠囊旅館」的「利滾利」可以說完全抓住了時機,卻又完全背離了商機。

在農民工城市流動空前的今天,確實需要最低價住宿服務。許多城市因為「住不起」、「待不起」等,讓廣大農民工「退避三舍」,直接造成城市用工荒迅速擴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廣大企業生產、銷售、賺錢,政府稅收也失去了財源滾滾,帶來潛在的損失不可估量。有些地方政府、社會商家為農民工提供了低端服務,吸引了農民工進城,用工荒迅速解困,各路訂單紛紛落戶;為政府培養了大批經濟增長點和稅收財源,實現了政府、社會、農民工的共贏。政府低端住宿缺位,社會低端住宿「注水」,使低端消費中的商機一直擱淺著。「膠囊旅館」的「開發」,確實沒開發到低端消費者的心坎上。

「膠囊旅館」應該是低端消費的代言;社會應該向著「最低價」方向經營;政府也應該納入公益性工程建設、發展,真正讓低端群體「住得起」,城市人力資源、生產資源、活力資源、財源潛力、幸福光景等,才能「底氣十足」。

相關焦點

  • 「膠囊旅館」為何「水土不服」
    記者走訪發現,所謂的「共享床鋪」實際上就是「膠囊旅館」或「太空艙」酒店,福州也有一些「膠囊旅館」或「太空艙」酒店,不過最近兩年絕大多數已經停止營業,只有個別仍在經營。業內人士稱,這些酒店其實就是群租房,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既然「膠囊旅館」或「太空艙」酒店存在諸多安全隱患,相關部門及時叫停,不僅必要,而且必須。不管什麼行業,安全都是發展根基,缺失安全支撐,後患無窮,難以為繼。
  • 形如"太空艙" 揭秘重慶首家膠囊旅館為何火爆?
    (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項菲菲     11月1日,一種面向草根的旅店業態——膠囊旅館在我市浮出水面,開業後異常火爆,且引發市內媒體的廣泛關注。它是否與本地「水土相服」?對當地旅店業有何影響?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本以為要到明年「五一節」才會達到6—7成入住率,沒想到開業僅兩周,旅館就爆滿了。」
  • 上海首家「膠囊旅館」等待開業 不對女性開放
    中新社上海1月14日電 題:上海首家「膠囊旅館」等待開業 不對女性開放  中新社記者 陳靜  已完成裝修等待開業的上海首家「膠囊旅館」最近引來各方關注。有消息稱,這將是中國內地第一家按照國際標準設立的「膠囊旅館」。  據了解,「膠囊旅館」發源於日本,迅速在英、法、德等國受到熱捧。
  • 「膠囊旅館」即將在上海開業
    「膠囊旅館」即將在上海開業
  • 青島全國*膠囊旅館未開業 消防審批遇阻
    慧聰消防網訊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全國最大的「膠囊旅館」落戶青島市天津路已經有四個月了,不過至今它還沒有正式開業。記者探訪旅館發現,一個個像俄羅斯方塊般的小箱子羅列起來的膠囊屋整齊劃一的排列在一個個大房間內,這種與傳統酒店床位密度截然不同的情況讓該酒店獲得消防審批的前景未卜。     今天上午,記者來到這家名為「艾格文化客棧」的酒店。在酒店並列成排的休息區內,上下兩層疊放著一排排鵝黃色的箱子。
  • 膠囊旅館兩次被查處仍開業 裝修震破鄰居地磚
    膠囊旅館兩次被查處仍開業 裝修震破鄰居地磚   昨日,武昌公正路沙湖公寓多名業主反映,小區一樓的兩套住房被違規改成膠囊旅館。
  • 膠囊旅館了解一下
    也許最初選擇鑽進膠囊旅館,是因為「窮」,那麼時至今日,東京的膠囊旅館早已不斷進化升級,遠遠超出你對「膠囊旅館」的預期。數位化到宛如太空船的近未來感、奢華舒適的頭等艙體驗、以銀座做背景的成熟格調、沉浸在書香的溫柔時刻,還是入睡前蒸一蒸地道的三溫暖?無論你pick哪一間,這些進化的膠囊旅館都脫胎換骨,成為小而時髦、舒適又周到的選擇。
  • 膠囊旅館,進化!
    而膠囊旅館作為日本獨有的「特產」,也在進化,不停推陳出新。世界上第一家膠囊旅館,出現在1979年的大阪。「CAPSULE INN OSAKA」,位於大阪梅田的繁華街區。日本的人口高度集中在東京、大阪這樣的超級大城市,而對膠囊旅館的需求的也集中在這些城市,而且尤其集中在那些「出差」、「喝多了回不了家」、「下班太晚趕不上終電」的日本男性上班族群上。
  • 青島首家膠囊旅館開業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近日,天津路上一家旅館推出了一種名為「太空艙」的新型住宿方式,吸引了不少人去嘗鮮。據了解,這是青島首家膠囊旅館。因為價格實惠,內外配置齊全,很受年輕人的喜歡。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13日下午,記者來到天津路11號,這是島城首家膠囊旅館所在地。
  • 上海膠囊旅館開業無望 全副武裝仍被指火災隱患
    站在閘北區中山北路1036號希泰膠囊旅館門外,一說起自己的旅館因為無法獲得消防部門的行政許可而開業無望,個子不高、皮膚黝黑的旅館老闆塔贊滿肚子委屈。在他身後,膠囊旅館「鐵將軍」把門,兩扇玻璃大門上纏著一把藍色鏈條鎖。
  • 第一次體驗膠囊旅館
    豪華膠囊旅館安心之宿Premium京都四條烏丸店      在這種情況下,我試著搜索了膠囊旅館。膠囊旅館是發源於日本的獨特住宿形式。這是一種在膠囊型(箱型)的狹小房間裡住宿的形式,根據日本的《旅館業法》,不屬於酒店經營,而是簡易旅館經營。
  • 匠心精神讓他們把膠囊旅館變成了「豪宅」
    1979年,世界第一個膠囊旅館在大阪梅田開業。膠囊旅館的建成,給這些年輕的職員們提供了一個能好好休息的地方。過去是因為窮而選擇膠囊旅館,可現在膠囊旅館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不同的設計風格,和高科技產品的結合,讓這些膠囊旅館都脫胎換骨,成為小而精的住宿之選。第一次去日本,更想體驗一下不同的文化的話,住一晚膠囊旅館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 還沒來得及住的膠囊旅館,已經進化成了「膠囊豪宅」?
    你對膠囊旅館的印象怎麼樣?也許最初選擇鑽進膠囊旅館,是因為「窮」,那麼時至今日,東京的膠囊旅館早已不斷進化升級,遠遠超出你對「膠囊旅館」的預期。無論你pick哪一間,這些進化的膠囊旅館都脫胎換骨,成為小而時髦、舒適又周到的選擇。千禧一代對旅行有著更聰明的評判,願意奢侈到用一個周末的往返航班,去東京看一間美術館、吃一頓米其林、或者追一場星;也願意節儉到用最效率卻有品質的方式「打包睡眠」。比如,以下就是Voicer幫你精挑細選出來的東京「膠囊客」指南。
  • 上海出現配備液晶電視膠囊旅館 是國內第一家膠囊旅館
    位於上海火車站北廣場附近的一家「膠囊旅館」即將開業。據旅館工作人員介紹,鋼框架的「膠囊」,寬和高約110釐米,長220釐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空調讓人冬暖夏涼,有枕頭被子、通風扇、可調燈光、鬧鐘、電源插座、液晶電視,還能上網漫遊。68個格子間分成A、B、C三區,另有浴室、衛生間、吸菸區、小賣部和存物區等。
  • 大陸背包客十一長假遊臺灣 膠囊旅館擠爆(圖)
    原標題:大陸背包客十一長假遊臺灣 膠囊旅館擠爆(圖)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新網9月30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大陸十一長假明天(10月1日)開跑,大陸背包客提前抵達臺灣,每晚「千元有找」的膠囊旅館成為搶手貨。由於背包客早在7月開始訂房,8月底已是一房難求,不少以為便宜旅館好找的大陸背包客,在臺首晚就先吃到閉門羹。
  • 膠囊旅館「難產記」
    到底怎麼樣的膠囊旅館可以通過審批開張營業,因為國內相關的審批制度還是空白,目前尚無據可依。  「膠囊主人」依然信心滿滿  「在日本,經營膠囊旅館有一套完整的行政審批標準可以參考,只要符合這個標準,你就可以經營。」  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希泰膠囊旅館的負責人塔贊稱,他最初是在媒體上得到旅館未通過消防審批的消息。
  • 臺灣膠囊旅館十一爆滿 大陸遊客需趕早預定
    大陸十一長假將展開,來自成都的盧小姐首次來到臺灣自助旅行,29日入住臺北的膠囊旅館,她表示住房設備已經比預期好很多。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新網9月30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大陸十一長假明天(10月1日)開跑,大陸背包客提前抵達臺灣,每晚「千元有找」的膠囊旅館成為搶手貨。由於背包客早在7月開始訂房,8月底已是一房難求,不少以為便宜旅館好找的大陸背包客,在臺首晚就先吃到閉門羹。
  • 遠程辦公覓商機 膠囊旅館變身膠囊辦公室
    2013年1月29日,莫斯科首家名為睡盒的膠囊旅館在市中心開業。(新華社發)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王逸君)受新冠疫情影響,日本許多膠囊旅館鮮有人問津,但東京新宿區一家膠囊旅館從遠程辦公中嗅得商機,把膠囊旅館改造為膠囊辦公室。
  • 西班牙首家膠囊旅館開業,想知道它的內部細節嗎?
    膠囊旅館這一住宿形式源自日本,旨在充分利用有限空間,以高性價比打造滿足居住條件的多個獨立住房。 日本膠囊旅館連鎖品牌「九小時旅館」 現如今,日本已不僅僅是唯一擁有膠囊旅館的國家,這種住宿概念也已擴展到了世界上更多的地區,如在克羅埃西亞首都薩格勒布
  • 指南丨日本膠囊旅館的進化之路
    而膠囊旅館作為日本獨有的「特產」,也在進化,不停推陳出新。世界上第一家膠囊旅館,出現在1979年的大阪。「CAPSULE INN OSAKA」,位於大阪梅田的繁華街區。日本的人口高度集中在東京、大阪這樣的超級大城市,而對膠囊旅館的需求的也集中在這些城市,而且尤其集中在那些「出差」、「喝多了回不了家」、「下班太晚趕不上終電」的日本男性上班族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