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中之旅:英西峰林和仙橋地下河,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傑作

2021-01-11 景中之旅

當水遇到可以被溶蝕的巖石,大地的樣子就不斷發生改變。

喀斯特即巖溶,這種巖溶地貌,在國際上被稱為喀斯特地貌。

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之廣泛,類型之多,為世界所罕見。

英西峰林風景區位於廣東英德市西南,是群山環抱的一片谷地,喀斯特地貌。

自然景觀似桂林,故有「英西小桂林」之稱。

千姿百態的山峰、神秘莫測的巖洞、嶙峋怪異的巖石、變化無窮的雲海,成為攝影愛好者獵影之地。

位於英西的峰林,1000多座山峰綿延了20多公裡。

英西峰林走廊形成於二億多年前,屬峰林、峰叢地貌。

景區內,山勢雄偉、景色奇特,大大小小的河流溪澗穿繞其間。

在流水的作用之下,巖石逐漸溶解、裂隙不斷增大;

在山峰及地下,衝刷出許多隱秘的洞穴。

沿著地上河的足跡,進入溶洞,看一看喀斯特的地下世界----神秘莫測的仙橋地下河。

仙橋地下河由兩段暗河和中間一段明河聯成,全長約13公裡。

洞中有河,河中有洞;

河面平靜,遊客乘舟覽勝。

溶蝕了巖石的流水,如果遇到了冷熱或壓強的變化,就會讓已經溶解的礦物質重新沉積。

水滴石長,每一萬年,石筍可以長高大約1米。

溶洞中有許多奇特景觀,如石筍、石柱、石鐘乳、石幔等。

洞內鍾乳累累,石筍林立,峰巒重疊,湖潭倒影。

有的似蓮花開放,有的如樹枝伸展。

置身其中,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宛如進入仙洞漫遊,令人心曠神怡。

【備註】

本文為「景中文化旅遊」自媒體(原創)推出的旅遊系列文章之 "廣東之旅:英西峰林和仙橋地下河" 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景中之聲

美編:細語無聲

喜歡旅遊的朋友,可以點「關注」,獲取我們提供的更多高質量的:景中之旅、景中文化系列文章、圖集或視頻。

相關焦點

  • 喀斯特地貌的獨特景色!英西峰林為什麼被稱為小桂林?
    我國有很多的地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不僅讓這些地區的地表崎嶇不堪,還形成了大量的溶洞和天坑。喀斯特地貌的美景廣東的英西峰林有連綿幾公裡的喀斯特地貌特徵的景觀,這裡有很多的天然的鐘乳石溶洞和形態各異的峰叢,過去專家稱這種地貌為巖溶地貌,主要形成的原因是可溶性石灰巖逐漸被流水溶蝕,形成溶洞、暗河、峰林和天坑等景觀,我國的西南部是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廣的地區
  • GO福利 | 深圳周邊自駕遊推薦,繁星地下河廣東都有!
    小go現整理出好幾個深圳附近的自駕遊地點在深圳附近也有5A級景點仰望繁星,感受地下河和桂林奇景!和三兩好友走開車到這邊來度個假,絕對立馬回血!清遠英西峰林走廊 (歷時3小時)「青山如黛景如畫」,英西峰林與廣西桂林、陽朔同是喀斯特地貌風景,被譽為「
  • 神奇地貌在哪裡——喀斯特地貌
    石芽峰林喀斯特地貌分成地表和地下兩大類,地表包括石芽、溶溝、溶蝕窪地、落水洞、峰林、峰叢和孤峰。地下包括溶洞,地下河,暗湖,石鐘乳、石柱、石筍。溶洞喀斯特地貌是由可溶性巖石遇水溶蝕形成,可溶性巖石分為三類:碳酸鹽類巖石(石灰巖)、硫酸鹽類巖石(石膏、芒硝)、滷鹽類巖石(石鹽和鉀鹽)。
  • 連州地下河,一個亞熱帶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巨型天然石灰巖溶洞
    連州地下河,一個亞熱帶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巨型天然石灰巖溶洞連州地下河坐落前史文化名城連州市東北26公裡處。這是一個典型的巨大天然石灰巖洞,坐落廣東、廣西和湖南三省接壤的山區,具有亞熱帶巖溶地貌。它以神秘而絢麗的石鐘乳和窟窿河流出名於國內外。
  • 「英西峰林」廣東十大徒步聖地-行攝英西峰林精華段
    流水、巖洞、水牛、走地雞,它處處成景,步步皆畫,牧牛炊煙、竹林村舍、寧靜的原始田園風光,讓你有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英西峰林位於英德市西南60公裡的九龍、明逕、巖背三鎮,是群山環抱的一片谷地,喀斯特地貌,自然景觀似桂林,故有「英西小桂林」之稱,又稱「英西峰林」。
  • 景中之旅:空中鳥瞰奇麗壯觀的祁連山冰川地貌
    高大的山峰凝固著大量的冰雪,祁連山的北面和西面是浩瀚的沙漠,南面是乾旱的盆地,東面則是廣袤的黃土高原。四面的乾涸包圍著這座龐大的山系,使他成為一座溼島,深入到大西北的乾旱地區。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終年積雪,山間谷地也在海拔3000-3500米之間。
  • 水在喀斯特地貌的旅遊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一詞,意為巖石裸露的地方,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
  • 地底行舟,化身《盜墓筆記》男主角,探尋仙橋地下河之喀斯特地貌
    然而任誰也不會想到,這樣美麗的田園之所的不遠處,居然也會有一處神秘驚險的地下景觀——仙橋地下河。與地下的變幻莫測以及神秘驚險形成鮮明對比,地下河的第一外景——仙河,則是名副其實。作為一座明制的古橋,仙橋的建造未用任何石灰與砂漿,只憑藉著石與石的相契就抵擋住了千百年來的山洪摧磨,猶如一座不腐的金身佛像,恆久地守護著英德的一草一木。
  • 喀斯特地貌上的紅茶之鄉,尋找中國的「阿薩姆邦」密碼
    英德紅茶 被認為是世界四大高香紅茶之一 一杯清肺腑,入夢夜留香 儘管距離廣州僅兩小時車程 但這裡絕美的喀斯特地貌
  • 桂林喀斯特
    在澄澈的江水兩岸,石峰峭豎,碧嶺森羅,古人有「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之嘆。平方公裡,整個桂林喀斯特地區峰叢疊出,峰林離立;兼有羅布的溶洞和蜿蜒的地下河,所謂「桂林山水甲天下」,著實名不虛傳。水順著巖隙和斷裂深入巖層,不斷溶蝕,年深日久,喀斯特地貌就此成型,無論是地上的峰林、石林,還是深藏地下的溶洞、地下河,都是喀斯特地貌的一部分。
  • 喀斯特地貌解析
    2.硫酸鹽類巖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3.滷鹽類巖石(鉀、鈉、鎂鹽巖石等),總面積佔地球總面積的10%。從熱帶到寒帶、由大陸到海島都有喀斯特地貌發育。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主要分布在碳酸鹽巖出露地區,面積約91~130萬平方千米。其中以廣西、貴州、雲南和四川青海(即雲貴高原)東部所佔的面積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區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區也有分布。
  • 世界「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在雲南昆明,還被稱天下第一奇觀?
    世界「最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在雲南昆明,還被稱天下第一奇觀? 位於雲南昆明的路南石林屬亞熱帶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沒有嚴寒的冬天,也沒有酷暑的夏季,四季如春,平均溫度16℃,集優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族風情、休閒的度假區和科學考察為一體,是大型的綜合旅遊區。
  • 天坑:喀斯特地貌獨特景觀
    形成於碳酸鹽巖中的喀斯特天坑,可分兩種基本類型,即塌陷天坑和侵蝕天坑。塌陷型天坑,係指可溶性巖層中被溶蝕、侵蝕集中發生在某一地下深處,大量物質為強大的地下水動力系統(主要是地下河)所輸出。還有一點是十分重要的,即漏鬥的形態規模與天坑難以比較,但其形成的時間與過程卻是漫長並為漸進式的,而天坑的形成多具突發性和遠為快速(與漏鬥比較)的進程。這是由兩類喀斯特形成作用中水動力性質及活動能量的巨大差異決定的。在中國南方喀斯特的具體條件下,天坑一般都是當地喀斯特地貌中最年輕的成員。
  • 地質科普丨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對比分析
    隨著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巖面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巖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範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巖層中有不少石灰巖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化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鐘乳。
  • 這裡是亞洲最古老的喀斯特地貌,它的風景獨具色彩
    豐芽—格邦國家公園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大約是從40億年前開始的,是亞洲最古老的喀斯特地貌。豐芽和格邦喀斯特地貌都是屬於同一平原地帶。這裡的石灰石是不連續的,中間夾雜著頁巖和沙石混合的沉積層,和該地區的板巖、花崗巖一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形。
  •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與美景,超愛
    在中國南方水對大地的改造持續上演大地溶蝕、山嶽重塑新的景觀不斷產生它們被統稱為中國南方喀斯特(喀斯特是水對可溶性巖石改造後形成的一系列地貌,因西方地理學家最早在南歐的喀斯特高原進行研究而得名,也被稱為巖溶地貌;下圖為中國南方喀斯特分布,製圖@鄭伯容&
  • 地下河的形成原來並不簡單,它的出現,總和喀斯特「形影不離」
    不同於晝夜奔湧的地表河流,地下河因常年蟄伏於黑暗之中,很少有人看到過其全貌。地下河又稱暗河,地質學上將它定義為在巖溶發育地區沒入地表以下,沿地下溶洞和裂隙而流的河流。每一種地質形態的形成都伴隨著漫長的演化過程,地下河亦是如此。地下河的出現總是和喀斯特「形影不離」,這是因為地下河是具有自由水面的喀斯特地區的地下水,沿著地下裂隙和通道流動和排洩而形成的。
  • 在廣西境內,代表喀斯特地貌的著名景點有哪些?
    在廣西境內,代表喀斯特地貌的著名景點有哪些?廣西,是一個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這的人樸實勤勞,樂觀向上;這裡的山秀麗高聳,重巒疊嶂;這裡的水清澈見底。廣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很多奇特的景觀,讓人流連忘返。那麼,能體現和代表喀斯特地貌的奇特景觀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