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科普丨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對比分析

2020-12-21 張掖旅遊

丹霞地貌

紅層地貌中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巖」。水平構造地貌指由產狀水平或近於水平的第三紀厚層紅色砂礫巖為主組成的平坦高地,受強烈侵蝕分割、溶蝕和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而造成平頂、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狀地形。

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並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處集中,沿巖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巖面的範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巖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範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巖層中有不少石灰巖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化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鐘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鬥。

在砂巖中,因有交錯層理所形成錦繡般的地形,稱為錦石。河流深切的巖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巖層傾角較大的地區,則侵蝕形成起伏如龍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巖層沿垂直節理發生大面積崩塌,則形成高大、壯觀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組主要節理的走向發育,形成高大的石牆;石牆的蝕穿形成石窗;石窗進一步擴大,變成石橋。各巖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谷,其巖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面的巖洞。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喀斯特(Krast)一詞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巖高原的名稱,當地稱為,意為巖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發軔於該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在碳酸鹽巖地層分布區最為發育。巖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溝、漏鬥、落水洞溶蝕窪地、盲谷、幹谷、喀斯特窪地等喀斯特負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各種洞穴系統以及洞中石鐘乳、石筍、石柱、石瀑布等;以及與地表和地下密切相關聯的豎井、芽洞、天生橋等喀斯特地貌。

億萬年地質變遷所賦予的地球外貌,又日夜不斷地受到大自然水流與風力的刻蝕,在許多地方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形態,形成了各種特殊的地貌,例如:河谷地貌、巖溶地貌、冰磧地貌、風蝕地貌等等。千姿百態的地貌造就了許多旅遊名勝,如舉世聞名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中國雲南的石林、貴州的地下溶洞等等。甲秀天下的桂林山水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

相關焦點

  • 重慶除了喀斯特地貌,這些丹霞勝景也很迷人
    在重慶,我們經常聽到「喀斯特」一詞,這種以天坑地縫、暗河溶洞為代表的地貌,佔據了重慶面積的絕大部分。可你卻不曾想到,以山聞名的重慶,還有一種地貌的精彩表現,絲毫不亞於喀斯特,就連名字聽起來都如此迷人——丹霞地貌。
  • 廣西發現全球唯一融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於一體的奇觀,未來必火
    銅石嶺有很多神奇的地方,比如說它是世界上唯一融丹霞地貌與卡斯特地貌於一體的自然奇觀。中國的丹霞美景很多,比如說丹霞地貌的命名地——廣東丹霞山、強抬升深切割高原峽谷曲流的代表——福建泰寧、密集型圓頂丹霞峰叢代表——湖南崀山、疏散形丹霞峰林的代表——江西龍虎山、高位孤峰型地貌代表——浙江江郎山等,這些都是世界聞名的地質遺產,名氣都比銅石嶺大得多。
  • 「丹霞地貌」我國最美的地質風景!
    一、廣東丹霞山廣東丹霞山是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廣東省韶關東北側的仁化縣,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丹霞山由紅色砂、爍巖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地質學家以丹霞山為名,將這一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這裡是世界上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造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
  • 神奇地貌在哪裡?
    或許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01丹霞地貌紅色被賦予最好的寓意在諸多絢爛的色彩中唯有那一抹紅被冠以「中國」的名字而這片赤色土地砂石的丹霞可以說是最具中國風的地貌丹霞的演變從久遠的地質時期就開始了砂礫巖層經過了漫長的過程
  • 探秘張掖丹霞地貌
    「七彩丹霞」位於張掖國家丹霞地質公園內。「丹霞」一詞原本指天上的彩霞,出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張掖市的丹霞地貌融合了紅色、黃色、白色、藍綠色等彩霞般的各色石層。放眼望去色調像波浪一樣順著山勢起伏,地形扭曲了色彩,色彩幻化了地形,形成了七彩的童話世界。張掖丹霞地質公園景區內有五個觀景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到不同造型的丹霞地貌,全方位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 廣西發現一處2000多年的老銅礦,竟然融丹霞和喀斯特地貌於一體
    重慶武隆天坑地縫、雲南石林、廣西桂林、貴州荔波皆是典型的南方喀斯特地貌;而廣東丹霞山、貴州赤水、湖南崀山、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等都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它們作為世界遺產的一部份,幾乎都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可以說在都是聞名中外的旅遊景點。
  • 桂林、陽朔「山水甲天下」 和丹霞地貌,都是怎麼形成的?
    1938年,陳國達先生正式將其稱為「丹霞地形」。此後,人們把其他地區發現的類似的地貌統稱為丹霞地貌。文 | 葛肖虹春節女婿開車全家從廣州到陽朔一睹「陽朔山水甲天下」的風採。真是不虛此行,不僅看了陽朔美景,也思考了我國西南喀斯特巖溶地貌與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與背景。
  • 自駕前往溫宿大峽谷,丹霞喀斯特地貌,一覽無遺
    新疆阿克蘇有個大峽谷我們一行四人從喀什返程烏魯木齊時,一路都被丹霞地貌的壯麗吸引著,就是這樣神奇的地貌,色彩斑斕的土質結構,和藍天白雲形成鮮明的分界線,衝擊感十足的色彩撞入眼眸,會讓人忍不住感慨它的神奇。
  • 【備考乾貨】桂林、陽朔「山水甲天下」 和丹霞地貌,都是怎麼形成的?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1928年,著名地質學家馮景蘭先生到仁化縣考察時,將這套紅色砂礫巖稱為「丹霞層」。1938年,陳國達先生正式將其稱為「丹霞地形」。此後,人們把其他地區發現的類似的地貌統稱為丹霞地貌。
  • 遊七彩丹霞地貌地質公園
    張掖今天上午陰天,我坐7:45的第一班景區直達車經過五十分鐘左右的行駛,上午九點前到達了丹霞地貌公園,一下車冷風嗖嗖,甚為涼爽,對於我這個短袖短褲的背包客來說不是涼爽而是有點寒冷。第一印象:張掖七彩丹霞景區配套設施齊全完善
  • 張掖的七彩丹霞地貌
    在甘肅張掖,祁連山北麓,臨澤、肅南縣境內,分布著面積約510平方公裡的丹霞地貌區域。張掖丹霞地貌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2009年被極具權威和導向性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圖說天下》編委會評為"奇險靈秀美如畫中國最美的6處奇異地貌"之一,2011年又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2011年11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張掖國家地質公園"。張掖丹霞地質公園有著很高的科考與觀賞價值,被大家譽為中國第一彩色丘陵。
  • 從南到北,丹霞地貌的代表,震撼人心
    圖源丨zol論壇 616616a龜峰,是世界地質公園龍虎山—龜峰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中國丹霞」的組成部分。因整座山體就像一隻碩大無朋的昂首巨龜而得名。圖源丨zol論壇 616616a貴州赤水丹霞赤水丹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貴州省赤水市 ,地處四川盆地南緣
  • 微專題 || 喀斯特地貌知識全歸納
    巖層水平時,喀斯特地貌可沿水平方向充分發展;若巖層陡立時,喀斯特地貌向下發展,但規模不大;巖層緩傾時,水的運動和擴展面較大,喀斯特地貌發育較好。三、地質構造斷裂破碎帶有利於喀斯特地貌發育。如果斷裂延伸遠,且張裂程度大,則更有利。在兩組斷層相交的地段,溶鬥、溶洞極易形成。向地下深處,裂隙逐浙消失,巖石透水性降低,喀斯特地貌趨向於消失。
  • 石林是喀斯特地貌嗎?
    考點2:喀斯特地貌「喀斯特」是德語(Karst)一詞的譯音。喀斯特原是歐洲斯洛維尼亞境內伊斯特裡亞半島石灰巖地區的地名。十九世紀末,南斯拉夫學者J.斯威奇對那裡奇形怪狀的石灰巖地進行了研究,並在其代表作《喀斯特現象》中將改地貌命名為「喀斯特」,此後喀斯特一詞成為國際地學專門術語,指碳酸鹽巖中各種溶蝕作用和溶蝕現象。在中國,「喀斯特」也稱為「巖溶」。
  • 承德丹霞地貌國家地質公園——河北地質公園
    是一座以丹霞地貌為主,以清代皇家園林景觀和熱河古生物群景觀為輔,集自然、生態、人文於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承德丹霞地貌具有極好的代表性,反映了丹霞地貌整個發育演化進程,是研究華北丹霞地貌形成、發展和演化的最佳場所。
  • 神奇地貌在哪裡——喀斯特地貌
    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的獨特峰林,千姿百態的溶洞,以及神秘的天坑都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芽其中、碳酸鹽類巖石在地表中分布最廣,所以主要分析碳酸鹽類巖石巖溶過程,碳酸鹽類巖石中,以石灰巖溶解度最高。這是理想狀態下喀斯特地貌發育形成的過程,不同區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還要考慮氣候因素以及地殼變遷對其產生的影響。溶洞頂部滲出地下水所含碳酸鈣因溫度氣壓發生變化沉澱,自洞頂向下生長形成石鐘乳,石鐘乳上水滴跌落到底部,碳酸鈣不斷沉澱形成自下而上生長的石筍,長此以往石柱與石筍相連,形成石柱。
  • 寧夏有一個「科羅拉多大峽谷」,丹霞地貌特點鮮明
    從與我國其他著名的丹霞地貌風景區對比來看,火石寨地區的丹霞地貌具有大、多、長、密、厚的特點。「大」指的是火石寨一帶丹霞地貌的出露面積大,西從月亮山主峰起,東至黃莊林場,南從月亮山分水嶺卡不住、黃圈山一線,北至楊明河,總面積500多平方千米。其中,具有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的區域面積約98平方千米。這在我國西北黃土高原地區是罕見的。
  • 喀斯特地貌解析
    喀斯特(Karst)一詞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巖高原的名稱,當地稱謂,意為巖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發軔於該地而得名。我國雲貴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區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區。我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區域較廣,如廣西、雲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徵體現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現象。
  • 張掖絕美「彩虹山」,為何常常被誤解成丹霞地貌?
    這裡面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張掖確實有丹霞地貌,而且這裡的丹霞地貌在地質學家的眼中獨具特色,主要包括冰溝丹霞、大肋巴溝丹霞。冰溝丹霞以丹崖絕壁、堡狀孤山等奇巖怪石景觀為主,大肋巴溝丹霞則以其立面酷似窗欞、整體結構如宮殿的砂巖窗欞宮殿構造而聞名,所以專家稱這裡是「中國北方乾旱地區發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及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
  • 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壯美的丹霞地貌,鑲嵌在北方的紅寶石
    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壯美的丹霞地貌,是鑲嵌在北方的紅寶石文/多雲轉晴寧夏是我國西北地區的一個存在感很低的內陸城市,總面積6.64萬平方公裡。有國內考古發祥地的水洞溝、西夏王朝的皇家王陵等自然與人文景觀,其中最著名的是火石寨丹霞地貌地質公園。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寧夏南部的固原市。固原是陝西甘肅寧夏三省交界之處,亦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