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張掖丹霞地貌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你聽說過張掖七彩丹霞嗎?這裡曾是張藝謀導演拍攝電影《長城》的取景地之一。隨著電影的熱播,張掖七彩丹霞越來越被大眾所熟知。張掖的名字由何而來?為什麼稱為「七彩丹霞」呢?這樣的地貌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張掖位於我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絲綢之路穿境而過。古為河西四郡之一的張掖郡,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七彩丹霞」位於張掖國家丹霞地質公園內。「丹霞」一詞原本指天上的彩霞,出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張掖市的丹霞地貌融合了紅色、黃色、白色、藍綠色等彩霞般的各色石層。放眼望去色調像波浪一樣順著山勢起伏,地形扭曲了色彩,色彩幻化了地形,形成了七彩的童話世界。張掖丹霞地質公園景區內有五個觀景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到不同造型的丹霞地貌,全方位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張掖的七彩丹霞地貌是怎樣形成的呢?經歷了什麼樣的地質過程呢?

研究發現,丹霞地貌的形成受地層、構造地貌與外力共同作用的影響。丹霞地貌的巖石主要由層狀紅色砂巖、礫巖、頁巖、泥巖等沉積巖組成。白堊紀早期,該區域處於乾旱或半乾旱氣候條件下,通過沉積作用,沉積了紅色巖層,表現為山麓堆積;白堊紀中期,該區處於乾燥、溼熱相互交替的環境中,使沉積條件轉變為湖泊沉積,沉積了紅、紫紅、黃綠、灰綠、灰黑等雜色砂質泥巖。由於沉積環境的不同,沉積物中的鐵離子不斷進行交替的氧化還原,因而形成了色彩不同、巖性各異的層狀地層,並且大面積分布,為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圖

從構造上講,丹霞地貌經歷了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地層不同程度的抬升,並產生了大量褶皺、斷裂等地質構造。通過地殼運動,沉積巖層露出地表。後期的地殼運動使其表現為單斜山和單斜群峰,再加上該地層極易風化,形成了圓渾丘陵狀的地貌景觀。

流水侵蝕、風化和崩塌等外力作用對丹霞地貌的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張掖地區屬典型的乾旱半乾旱氣候,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且多是大雨及暴雨,在山麓地帶,大強度的降水產生的流水侵蝕作用和河西走廊強勁的風力侵蝕作用以及崩塌為丹霞地貌的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外力條件。經過漫長的地質變化,各類巖石經過長期風化和侵蝕,以及巖性不同和溫度差異,在光線照射下,鐵質巖呈紅色,錳質巖呈黑色,泥質巖呈灰色,磷質巖呈灰藍色,火山巖呈橙黃色,礫質巖呈青色,各色交集,巖體自然呈現出了不同的色彩。

總之,丹霞地貌的地質構造是由巖石堆積形成的,經過地殼隆起抬升等內力作用露出地表,經過長期的流水侵蝕、風力侵蝕和重力崩塌等外力作用的「打磨」,最終形成我們所看到造型奇特、色彩斑斕的丹霞地貌。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張嬌   [責任編輯: 李浩]

相關焦點

  • 張掖的七彩丹霞地貌
    在甘肅張掖,祁連山北麓,臨澤、肅南縣境內,分布著面積約510平方公裡的丹霞地貌區域。張掖丹霞地貌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之一,2009年被極具權威和導向性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圖說天下》編委會評為"奇險靈秀美如畫中國最美的6處奇異地貌"之一,2011年又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觀",2011年11月被國土資源部批准"張掖國家地質公園"。張掖丹霞地質公園有著很高的科考與觀賞價值,被大家譽為中國第一彩色丘陵。
  • 丹霞地貌彩色丘陵複合區,攝影愛好者天堂,在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複合區,同時也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張掖丹霞地質公園主要包括冰溝丹霞和七彩丹霞兩個大的風景區,景區是由紅色礫石、砂巖和泥巖組成的,其中造型奇特、讓人頓覺氣勢磅礴。
  • 張掖丹霞地貌的形成與氣候
    今天(16日)2014應對氣候變化中國行考察團隊來到了甘肅張掖,實地參觀了丹霞地貌,對它可能形成的氣候因素作了相應了解,丹霞地貌是經過幾百萬年複雜的地質、氣候演變才得以形成,是無法複製的自然奇景,而它也需要更多的珍惜和保護。
  • 張掖丹霞地貌 七彩繽紛世界(組圖)
    9月6日,遊人在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遊覽(無人機拍攝)。位於祁連山北麓的甘肅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內的丹霞地貌,以層級錯落交替、氣勢磅礴、形態豐富、色彩斑瀾而稱奇,遊客置身其中猶如進入畫境。新華社記者陶明攝9月6日,遊人在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遊覽。 新華社記者陶明攝9月5日,遊人在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遊覽。 新華社記者陶明攝9月5日無人機拍攝的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丹霞地貌。
  • 上帝的調色板 張掖七彩丹霞地貌
    > 我們恩施一行20餘人於2020年10月16日來到這裡,遊覽了地質奇觀——張掖七彩丹霞地貌 張掖丹霞地貌張掖丹霞地貌奇觀形成於200萬年前,位於張掖市臨澤、肅南縣境內,面積約510多平方千米,僅次於中國最大的赤水丹霞。她是中國發育最 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特別是窗欞式、宮殿式丹霞地貌,是丹霞地貌中的精品。
  • 七彩的丹霞地貌,唯有張掖最美
    每次去胡楊林的時候,都要捎帶著去一下張掖,張掖離胡楊林大概也就是不到500公裡。從金燦燦的胡楊林到五彩的張掖,這一路的風景真是美啊。張掖丹霞地貌是我國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數以千計的懸崖山巒全部呈現出鮮豔的紅色和褐色,相互映襯煞是好看,綿延不斷的丹霞群,五彩斑斕,絢麗多彩,吸引很多的遊客來遊玩。
  • 甘肅張掖,七彩丹霞地貌奇觀
    甘肅張掖七彩丹霞地貌,是自然的奇觀,是我國國內惟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的景觀複合區。甘肅張掖丹霞世界地質公園群峰蜿蜒,面積有536平方公裡,分為七彩丹霞景區、冰溝丹霞景區,其中七彩丹霞景區面積約200餘平方公裡。七彩描繪有奇觀,三分寫意驚心目。
  • 張掖丹霞地貌之旅賦
    張掖丹霞地貌之旅賦方尚春崑崙山脈,有地張掖。/張掖丹霞,丰姿俊逸。猶若處女,藏於深閨。小姐出輦,鳳冠霞帔。偎祁自矜,傍河漱滌。異域嫉妒,世人驚喜!註:張掖丹霞地貌位於臨澤倪家營南臺子村,距張掖市40公裡。
  • 張掖丹霞地貌為什麼如此迷人呢?
    每當人們一腳踏進張掖丹霞地貌景區裡時,給人一種不由自主地,仿佛自己來到另一個星球世界,眼前的景色哪麼陌生,叫人著迷。數以萬計的重疊山巒,突兀林立,造型奇特,色彩斑斕;山與山相互映襯,顯現出色如渥華,燦若丹霞,峻岭橫生,兀峰雕琢,氣勢磅礴。當地少數民族把如此的美景稱之為阿蘭拉格達。
  • 張掖丹霞地貌---七彩丹霞我的解說詞
    七彩丹霞地貌景區是國家地質公園,在祁連山北邊兒,張掖往西35公裡,張掖丹霞是我國獨有的窗欞狀宮殿式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是中國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極具地質研究和觀賞價值。丹霞地貌是祁連山的各類巖石經過漫長的風化和侵蝕,加之巖性不同和溫度差異,山坡崩塌過程為主而後退,保留下來的紅色砂巖,經長期的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了孤立的奇巖怪石,在光線照射下,呈現不同的色澤,鐵質巖呈紅色,錳質巖呈黑色,泥質巖呈灰色,磷質巖成灰藍色,火山巖呈橙黃色,礫質巖呈青色,10平方公裡內隨處可見有紅
  • 旅遊:張掖丹霞地貌以地貌色彩豔麗稱奇,觀賞性極強!
    張掖丹霞地貌位於臨澤境內。在方圓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帶,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讕,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這是我國著名的丹霞地貌。張掖丹霞七彩丘陵景區總面積約200餘平方公裡,位於祁連山北麓臨澤、肅南縣境內,以地貌色彩豔麗、層理交錯、氣勢磅礴、場面壯觀而稱奇。
  • 張掖丹霞地貌,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有幸去了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而且,當日,天氣也不錯。沒有去丹霞地貌的時候,在網絡上,看過很多網友們發的丹霞地貌照片,那個顏色真的是鮮豔奪目啊,大為驚嘆。住宿,選擇在張掖市,景區是在臨澤縣城以南30公裡處,從張掖自駕車過去,大概40公裡左右,一個小時基本可以跑到。景區有好幾個入口,停車場很大,停車容易,景區有內部交通,進行各個景點之間擺渡,景區很大,走走轉轉,上上下下,需要有些體力。
  • 談古論今話甘肅-27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張掖丹霞地貌
            張掖丹霞地貌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古為河西四郡之一張掖郡,取"斷匈奴之臂,張中國之掖(腋)"之意。張掖丹霞地貌在方圓五十平方公裡山地丘陵地帶,有造型奇特,色彩斑斕,氣勢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地說,它是漫長歷史時期地殼運動的產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
  • 中國丹霞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張掖丹霞地質公園」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地處祁連山北麓,位於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以南30公裡,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張掖丹霞地貌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是中國彩色丹霞和窗欞狀宮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遊觀賞價值。張掖七彩丹霞一般指的就是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在張掖的臨澤縣,也就是張藝謀《三槍》取景的地方,裡面現在還有當初塔的麻子麵館,這個丹霞以色彩見長,像調色板一樣,非常好看。
  • 奇妙的張掖景區地貌——臨澤丹霞,冰溝丹霞,白沙溝,平山湖大峽谷
    走過的城市中,感覺最特別,最奇妙的就是張掖景區的地貌。一般說張掖丹霞是指張掖市臨澤縣的丹霞,臨澤丹霞的色彩豔麗且壯觀如海水般湧動,美輪美奐。當初去張掖,除了臨澤丹霞,還去了冰溝丹霞,白沙溝,平山湖峽谷等,這些地方也值得一看。
  • 中國最美七大丹霞地貌之一,張掖丹霞地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張掖在中國第二大內陸河流黑河的潤澤之下,孕育了廣闊的綠洲,孕育了河西走廊文化,張掖丹霞的地形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張掖市,古時為河西四郡之一的張掖郡,意為「斷了匈奴的胳膊,夾在中國的腋下」,張掖境內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美麗的原生態城市溼地。
  • 張掖七彩丹霞地貌——地球獻給人類的質感美
    張掖七彩丹霞地貌區位於甘肅張掖市臨澤縣和肅南縣,面積約410平方公裡,其中彩色丘陵面積約40平方公裡。北距張掖市區35公裡,南距肅南縣城5公裡。本區丹霞地貌主要由紅色礫石、砂巖和泥巖組成,沿梨園河兩岸及其各支流(溝)連片分布,分為南北兩大群,中間夾張掖綠洲盆地,遙相呼應,成犄角之勢。北群地勢相對平緩,主要以單斜脊為主,以山體紋理、脈絡清晰見長;南群以交錯層理、四壁陡峭、垂直節理、色彩斑斕而稱奇,是張掖丹霞地貌的主要分布區。
  • 張掖丹霞地貌之美 無愧為世界名片
    2020年7月,張掖地質公園被認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成為張掖的第一張「世界名片」。張掖地質公園包括四部分——彩色丘陵園區、冰溝丹霞園區、裕固風情走廊(康樂草原),還有九個泉板塊地質構造縫合帶科考園區。
  • 張掖絕美「彩虹山」,為何常常被誤解成丹霞地貌?
    這裡面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張掖確實有丹霞地貌,而且這裡的丹霞地貌在地質學家的眼中獨具特色,主要包括冰溝丹霞、大肋巴溝丹霞。冰溝丹霞以丹崖絕壁、堡狀孤山等奇巖怪石景觀為主,大肋巴溝丹霞則以其立面酷似窗欞、整體結構如宮殿的砂巖窗欞宮殿構造而聞名,所以專家稱這裡是「中國北方乾旱地區發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及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
  • 張掖丹霞地貌之美  無愧為世界名片
    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地處祁連山北麓,位於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城以南30公裡,是中國丹霞地貌發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豐富的地區之—,是中國彩色丹霞和窗欞狀宮殿式丹霞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遊觀賞價值張掖丹霞地貌形成於約六百萬年前,當地農民稱其為彩山,2002年前後被外地人發現並逐漸吸引越來越多的攝影家、劇組、遊客等前來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