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有著非常豐富且優質的旅行資源,而且出境方便,最重要的是消費低,價格實惠,不少人出國旅行都把東南亞作為首選。
而柬埔寨作為東南亞一個風土人情非常濃鬱,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國家,順理成章成為很多人走出世界的第一站。
在柬埔寨我們可以去首都金邊,到王宮慢慢觀賞典型的高棉建築;可以到21號安全監獄了解一段沉重的紅色高棉歷史;還可以隨意走在大街小巷,體會一番市井街頭的異域風情。
在柬埔寨我們可以去度假勝地西哈努克,在海灘完全放空自己,在每一朝夕的日出日落間,任性地享受每一寸柔軟的時光。
如果時間不允許,我們可以不去金邊,可以不去西哈努克,但,在柬埔寨一定不能錯過歷史文化名城暹粒,因為這裡有著世界文化遺產——吳哥古蹟。
有人辯護吳哥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其實這沒有什麼好爭論的,是與不是在大家心中,而非一個虛名。
不管怎樣,吳哥的真容已經深深地震撼到我們了,在我們心中就是一個驚世奇蹟和文化寶藏。
「一堆爛石頭沒什麼好看的」恐怕是我聽過對吳哥最直率的評價,這同樣也沒有什麼好爭論的,若果不同意,一笑了之也許就是最好的回應。
正如高棉的微笑,是嘲諷,是寬容,是悲憫,是釋懷,一切都由後人各自領會。
在吳哥那段美妙的時光裡,相對於一個人旅行的瀟灑,我更慶幸我們可以一起經歷,我更陶醉我們可以一同感受。
然後,吳哥這片深沉的土地有著我們一起踏過的足跡,有著我們共同留下的回憶。有著我們說不完的故事。
歷經千年浮沉的吳哥,埋葬了太多的真相,隱藏了太多的秘密,它的神秘本來就讓人充滿遐想。
在吳哥,漫步在斑駁的古蹟上,又如穿梭在曼妙的時空中,仿佛吳哥當年的曠世工程歷歷在目。
無數衣衫襤褸的奴隸如螻蟻般,搬石、鑿石、砌石、雕石……不管是頂著暴曬的烈日,還是淋著滂沱的大雨,他們能做的只有專注於自己沉重的腳步和靈巧的手法。
千年前那場浩瀚的工程,傾盡全民之力,窮極一國之財,歷時三十六年方建起吳哥主城。
無論巍峨聳立的高塔,還是美輪美奐的殿堂;無論惟妙惟俏的塑像,還是豐富生動的浮雕,無不閃耀著高棉民族的智慧結晶和藝術成就。
就這樣,在宏偉華麗的吳哥都城裡,高棉的帝王和子民們懷著無上的信仰,虔誠地供奉著庇佑自己的一方神明,祈求用未來的希冀撫慰眼前的憂傷。
只可惜幾百年的香火供奉並沒有換來吳哥永恆的國泰民安和高枕無憂。
隨著暹羅(泰國的古稱)民族的入侵,高棉帝國從此一蹶不振,民間百姓只好棄城而逃,後來一場大範圍的瘟疫令侵略者也紛紛逃離。腥風血雨過後一代王朝正式瓦解。
人去樓空的吳哥都城在隨後的四百多年間漸漸湮沒在黯淡的叢林之中。
直至後來被法國人發現,偉大的吳哥遺蹟才得以重見天日。
據說被暹羅人趕走的高棉人後來逃至現在的金邊,估計高棉後人在幾百年的變遷中,都已經遺忘自己曾經有過的輝煌,和遠方那座叫吳哥的繁華都城,更不會想起在時光裡停留了千年的高棉的微笑。
高棉的微笑歷經千年風雨依然栩栩如生,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每一尊佛像的微笑都各不相同,每一彎微笑都各有各的隱晦,可以讓人驚嘆,讓人平靜,讓人哀傷,讓人釋懷。
巴戎寺的四面佛高高在上俯瞰蒼生,當看盡了人間繁華,看盡了生靈塗炭,看盡了世事無常,千百年來在滄海桑田間一直笑看風雲的它,終於可以閉目釋然,笑而不語。
女王宮的斷壁殘垣渲染了一片蒼涼,如草木之凋零,如美人之遲暮,但絲毫不減神韻上的優雅。這座小巧玲瓏的粉紅宮殿,每葉門楣都吟唱著自己永恆的神話,每壁浮雕都歌頌著自己不朽的傳奇。
塔布隆寺的蕭瑟悽涼總是讓人一廂情願地隱隱作痛,不知是時間定格了奇蹟,還是奇蹟凝固了時間,那幕樹與塔的傾世糾纏,曾令人一度黯然銷魂。
崩密列遠離吳哥主城,安享一方寧靜,儘管被千年風霜摧殘得滿目瘡痍,它還是一副歲月靜好的樣子,仿佛看破紅塵,偏安一隅,心甘情願地沉寂於叢林深處。
吳哥窟是眾多遺蹟中保存得最完好最宏偉的神殿,富麗堂皇、氣派非凡。精美石刻背後,是權貴象徵,是人文薈萃,是信仰體現,是民族威嚴,更是王者榮耀。
還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宮殿和廟宇,吳哥的每一座古蹟都自有其風姿,自有其故事。
我不知道在那個科技貧乏的時代,人類到底陷入怎樣沉痛的絕望,才能構想出這夢幻般的宮殿;
又是心存怎樣堅定的渴望,才能超越自身的極限,孕育出這神話般的奇蹟。
縱觀天下,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歷朝帝王總是渴求千秋萬代,卻又總是事與願違,過眼雲煙後留下的是無盡唏噓。
吳哥固然是美,它集結了建築、藝術、宗教等方方面面糅合而成,所以吳哥實在是太美。如果沒有戰亂,如果不曾湮沒,如果吳哥由始至終都不曾被遺棄,吳哥還會保留成現在的吳哥嗎?我想未必。
如果真有歲月靜好,吳哥早就被升級得面目全非了。
我自私地在想,幸好是大自然重新掌管了這片土地的一石一木,吳哥才能穿越千年的時空界限來到我面前,我才能感受真正的吳哥美。而吳哥美是什麼美?在我心中,吳哥美就是靈性美、殘缺美。
傍晚爬上巴肯寺等待日落,遊人如織但安分守己,大家各找各的位置,各作各的遐想。此時此刻有人陪伴的黃昏才是真正的無限好。
巴肯山的日落,就像歷史上一代王朝的謝幕,華彩過後的沉寂雖然渲染了幾分傷感,但誰又能更改這亙古不變的定律。
吳哥總算是幸運的,雖然沉睡了幾百年,但失落的文明終於等到了舉世矚目的一日。
吳哥就像一部傳誦的經書,經文全寫在日出日落、月圓月缺、花開花謝、緣起緣滅之間,後人能領悟多少就要看各自的造化了。
我一個匆匆而過的旅行者,又怎能領悟得了多少?我縱然不能廝守吳哥漫長歲月,但在匆匆一瞥間,
有你陪我一起見證吳哥的輝煌再現,吳哥於我們也就有著永遠講不完的故事。
故事裡有我們靜坐寺前思緒萬千……
故事裡有我們與高棉的微笑相對無語,而意境盡在不言中……
故事裡有我們迷失在吳哥窟的晨曦,沉醉於蓮花塔後旭日初升的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