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6月6日晚上,一樁幾百華人跳海事件在紐約海岸發生。當時這個事件一下子轟動了美國社會,美國警方立馬營救。曾經目睹這一悲慘場景的美國警察這樣說道:"他們浮出海面,然後癱倒在沙灘上,最後死了。"
營救行動結束後,美國警方望著眼前的一片狼藉,不遠處那艘破舊的貨船在隨著海水搖晃,海灘上還躺著奄奄一息的人們。這一反常現象迅速引起了當地警局與FBI關注,他們立馬成立小組,不遺餘力地開始調查這次航行的主謀者。
一、"偷渡皇后"——鄭翠萍
根據倖存者的口供及各種假證件,FBI把目光鎖定在一個華裔女人身上。這個名叫鄭翠萍的普通婦女來自福建,在唐人街她還有個響噹噹的名號——"偷渡皇后"。當初參與營救行動的美國警方怎麼也猜不到,就是這次的行動,居然會牽扯出震驚天下的"偷渡案"。
1、驚天偷渡案
"金色冒險號"船長45米,四周鐵跡斑駁,船上並無生活設施,這樣簡陋的環境壓根不適合載客。可就是這樣一艘貨船,卻成了"蛇頭"(專門組織偷渡牟利的人)的最佳選擇。
那個時期隨著移民熱潮的興起,無數做著"美國夢"的中國底層人士渴望獲得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證件缺少的他們鋌而走險的選擇偷渡。而如何才能偷渡呢?很多人都想到了"偷渡皇后"——鄭翠萍。
鄭翠萍,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從小就過著拮据的生活。鄭翠萍的父親鄭濟良從事繁重的苦力活,靠搬運貨物養家餬口。在生存面前,鄭濟良決定劍走偏鋒,他選擇用偷渡的方式到了美國。
2、美國夢
在美國,即使是做苦力,鄭濟良賺取的報酬也比老家多得多。鄭翠萍看著父親從美國寄回來的錢越來越多,她也做起了"美國夢"。於是她也開始走父親鄭濟良的"老路",想偷渡過去。
偷渡失敗多次的鄭翠萍並沒有放棄,通過一對偶然認識的美國老夫婦,她獲得了以保姆身份辦理籤證的機會,鄭翠萍終於踏上了美國之旅。
和無數懷揣美國夢的福建人一樣,只會說中國話的鄭翠萍一到美國就前往唐人街,因為只有在那裡,她才可以迅速融入大環境,從而實現自己的發財夢。
鄭翠萍雖然是個農村婦女,卻有著非凡的經商頭腦,在去美國之前,鄭翠萍就已經有了自己的服裝店。人心不足蛇吞象,在饑寒交迫中長大的鄭翠萍渴望金錢。剛到美國的鄭翠萍只想通過正常的生意來掙錢,並沒有想過要做偷渡的生意。
二、偷渡生意的開始
80年代是偷渡的黃金時期,隨著美國移民政策的鬆動,那些鋌而走險的偷渡者靠一己之力改變了一家人的命運。看到這種紅利,鄭翠萍的親友們紛紛聯絡她,希望能得到她的幫助,獲得前往美國的機會。
1、一本萬利的偷渡生意
鄭翠萍從中嗅到了商機,偷渡的難度雖然高於她經營的小本生意,但獲利極高,偷渡成功者每人需要付給鄭翠萍1.8萬美元。所謂"富貴險中求",高額的利潤讓鄭翠萍鄭翠萍就這樣做起了偷渡生意。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利益的誘惑面前,鄭翠萍與那些偷渡者都一樣,都是為了自身利益,這種看似雙贏的事情卻有著很大的風險。偷渡者們必須付昂貴的佣金,躲在船艙裡忍受各種旅途的不適,在海上漂幾個月才能到達目的地。
一開始的偷渡路線非常複雜,從福州到香港到瓜地馬拉,需要穿過墨西哥邊境線才能到達美國,在這條長航線上,會發生很多意外。1993年的"金色冒險號"事件就是個例子,因為這個事件,美國警方才得以破獲大規模的偷渡案件,而作為主謀者的鄭翠萍立馬被全球通緝。
2、被判刑的鄭翠萍
"金色冒險事件"一暴露,知道惹禍上身的鄭翠萍連夜逃回老家,美國對偷渡事件本就深惡痛絕,迫不及待地想把這個頭號通緝犯抓捕歸案,最終,鄭翠萍在香港被捕。
2005年,紐約法庭就鄭翠萍案件公開審理,站在法庭上的鄭翠萍已經不再是一副"大姐大"模樣。曾靠不法手段獲取巨額財富的她表情黯淡,因證據確鑿,鄭翠萍被判35年監禁,對於這一結果,她全然接受,不再上訴。
不義之財不可取,這句老話要是鄭翠萍有領會到,她也就不會落得個如此下場,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即使沒有"金色冒險號"事件,常年賺不義之財的鄭翠萍最終也逃不過法律的制裁。
身處牢獄之中的鄭翠萍已步入老年,因長期在海上從事偷渡"生意",加上監獄潮溼的環境,她的身體一下子就垮了。2014年,鄭翠萍因病去世。曾經唐人街的"大姐萍"呼風喚雨,最終卻慘死獄中,雖然令人唏噓,卻也僅是唏噓!
3、千人送行的葬禮
鄭翠萍的死訊傳到唐人街,很多受過鄭翠萍幫助的偷渡客們自覺上街為她送行,在他們看來,鄭翠萍算是他們的"恩人",要是沒有鄭翠萍,他們可能還在老家種田種地,自己的命運也得不到改變。
鄭翠萍的死代表了偷渡黃金時代的落幕,縱觀這個"偷渡皇后"65年的傳奇人生,感慨甚多。生前"風光無限"的她,死後仍然備受矚目。鄭翠萍的兒女僱了百輛豪車為之送行,一輛一輛裝飾著白花的豪車從人們面前駛過。美國街道出現了千人送行場景,聲勢浩蕩。
送行人大多是唐人街的住戶,對於他們來說,鄭翠萍就如同救命活菩薩。與此同時,她卻從事著不法生意,與黑幫來往,賺取不義之財,所以很多人又叫她"蛇頭之母"。鄭翠萍是一個複雜的人物,很難用非黑即白的論調去判斷她,她兩者兼具。
人的發展永遠跟不上時代的變化,曾經的"美國夢"早已灰飛煙滅。偷渡客們渴望用自己的性命換取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卻發現"時不待我",如今的他們滯留美國,倚靠最底層的工作生活,苦不堪言。他們的人生仍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