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從2009年看過之後,就一直認為,這是所有電視劇的經典,是其他電視劇無法超越的作品。
直到現在,雖然有時好幾年過去了,也許有著許多浮華得東西,會使得我們耳目一新,然而那沉澱下來的真正的內涵,真正能啟迪人心靈的東西確實不會改變的。不管是否被大眾所關注,也依舊會成為永恆。士兵突擊就是這樣的經典,我一直想寫點什麼,關於這部電視劇。這部電視劇,不帶有一絲愛情或偶像的成分,甚至連一個女性都沒有,它是以一種純粹的,士兵之間的情誼,和那種堅持、執著的精神來打動觀眾的,這也幾乎是一個創舉了,在此之前,似乎還沒有那個電視劇能夠這樣。我也沒想到,我會如此喜歡這部電視劇,直到現在。
當初決定看士兵突擊,也是在偶然,那是我正好迷上另一部電視劇,卻看到網上有人拿他們相比,還大肆宣揚士兵突擊比那個電視劇要好得多,我很不服氣,也覺得不可能,於是便決定要看看,士兵突擊到底有多好呢?看到十幾級的時候,我的想法漸漸開始變化了,關於許三多的成長,史今的離開,成才離開了七連,七連到最後卻也解散了。只是那時看的只是一個場景,雖然內心有所觸動,終究還無法完全理解。畢竟那時候我只有五年級,根本不曾經歷過離別和選擇。只是單純的喜歡而已。在看到袁朗出場,說實話,我的心底卻都震了一下,他在樹林裡射擊時的姿態,被許三多抓住時的話語,真的很能打動人心。
在我看之前,就有人說,你一定會喜歡元朗的,現在我才發現,的確,他是對的。只是在後來,我也思考過關於離別的話題,離別時怎樣的呢?許三多和成才也分開過,最終卻又回到一起,可有些人的離別卻不一定能再次相見了。就像史今、伍六一,就像解散的老七連。面對這些,我們就顯得那麼渺小,心裡難受,卻毫無辦法。第一次看的時候,只是被悲傷的氣氛感染,只是後來,小學畢業,上了初中,時間飛逝,發現周圍的一切都變了,變得物是人非,甚至連最初的堅持也開始動搖,這時,再看士兵突擊,我才突然明白,那時候,我所不懂得一些東西。史今離開時,對許三多說「人總是要分的,而且還會越分越遠,見不著面,摸不著人,想得你抓心撓肝的,可咱也在長啊,個越來越高,能耐越來越大,到時候,你想見誰就見誰,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從天南到海北就是一抬腿的距離。」這句話第一遍看是沒什麼感覺,後來再看,不知不覺眼淚就下來了,有些事恐怕只有經歷過了才會懂吧。
士兵突擊,是以許三多的成長為線索來講述的。從始至終,從他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都是一種執著,一種單純。這種精神,在當代,是極為少見的了。他很善良,甚至善良的有點傻,他不同於成才的精明,對於他來說,成功或許沒有那麼多的辦法,或許很艱難,但是他只知道一點,就是堅持,這也是最重要的疑點。只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呢,許三多的成功,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之外,和他所遇到的貴人,機會也同樣關係密切。從他最初來到部隊起,若不是史今那天對他父親許下的承諾,或者說,如果那時去家訪的不是史今,那許三多的結局又會是怎樣呢?
如果是伍六一去家訪,看到他的樣子,恐怕許三多就真是沒有一點機會了吧,因為畢竟伍六一併不像是班長那樣心軟。至於後來,他終於到了部隊上,可是他的機會又在哪裡?新兵連的許三多,是成績最差的一個,固然他比別人都要努力。可是最終卻被分到了草原上的五班,到了一個幾乎是荒無人煙的地方。在哪裡,他每天過著枯燥的,日復一日的生活,我想這對於我來說是不可想像的,我那麼安靜的接受已經發生的事,或者說是有些爭強好勝了。可是許三多卻接受了,他安靜的,不浮不躁的,在一個大多是人看來不會有人和前途的地方,在一個被認為即使努力了也不會被發現得地方,從不抱怨,安靜的,自律的努力著,從沒有放棄過。這也許就是他成功的原因吧,因為他,做到了常人都無法做到的事。
拓本,所以不會想那麼多,也不會去糾結,他只知道,要做好該做的事,然而這才是最重要的。可是,如果沒有哪條路呢?如果那條路本來就已經修好,或者說,如果在許三多之後,又有一個和他那樣,沒什麼天分,卻肯踏實努力的人去了哪裡,那個人又靠什麼,得到機會呢?許三多修好了路,王團長也是能夠慧眼識珠的人,藉此機會將他安排到了七連,這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後來袁朗也發現他是個人才,他才終於成了特種兵,從最初他父親眼裡的龜兒子,成了一個特種兵。 難道說,這所有的機遇之中少了任何一環就都沒有最後的結局嗎? 還是說,天道酬勤呢?天道酬勤,天道,指的是上天的道法,意志,酬是酬勞,獎賞的意思,勤只得是勤奮的人,意思是說,上天也會獎勵那些勤奮肯幹的人,他們的成功,也是天意。這樣一來,所有的疑問就講得通了。機會,並不是毫無理由的,他的勤奮,踏實,所散發出的正能量,便會吸引那些機會。
機會固然重要,可是如果沒有許三多自己的拼命,一切都是空想。對於一個季度暈車的人,經能做三百三十三個腹部繞剛,他不回去多想,甚至有些一根筋,可正是這樣,才鑄就了他腳踏實地的性格,而這是成功的基本。而成功,也不只有眼睛所能看到的那一種,或許哪怕沒有機會過多的表現,但是並不虛度青春歲月,對得起自己的人生,在沒有希望是也依舊堅持,難道這本身不也正是一種成功嗎?
說起來,袁朗把成才拒之門外的那一段,這似乎是整部電視劇裡,我唯一對袁朗的做法有過的不認同。我最喜歡袁朗,只是對於這件事,我的想法是,袁朗說成才和年輕時的他很像,他了解這種人,所以,不敢和這種人並肩作戰,那麼他自己呢,又是誰選中的他,正如當年那個人給了他一個機會,他又怎麼不能給成才一個機會呢,難道只有看到最後的成才,真正的改變了才可以?我覺得,人都是需要機會的,其實成才的做法的確不可取,而袁朗似乎有點極端了,其實當成才第二次去老A時,袁朗一開始是態度極為堅決的,我並不知道他究竟怎樣想,只是我覺得,如果當年的袁朗能有現在的轉變,那為什麼成才不可以呢,好在最後在許三多的努力下對此問題也有所思考和轉變。這也更加說明,人是相互的,他們,讓我看到了人性的閃光點。
對於士兵突擊,每看一次,都會有新的感悟,的確是這樣。袁朗對許三多的評價,耐得住寂寞,我在想,這是很難的,尤其是對以一個夢想著轟轟烈烈的生活的人,比如我。可又不難,當經歷了許多事,面臨選擇是,不得不這麼做,也就能接受了。可是有時,我又會覺得,這是不是隨遇而安呢,我還是否定了這個想法,那畢竟和隨遇而安不一樣,否則許三多就不會在五班也依然不放鬆要求了,否則他就不會拼命做那些腹部繞槓了,否則他到了老A就不會堅持下來了。這只是一種心態,一種不浮躁,單純的,執著的心態,因為七連還需要有人守著,所以他就要接受,因為部隊安排他去五班,所以他也服從,這並不代表隨遇而安,不爭,卻是最有戰鬥力的爭,有句話,水利萬物而不爭,就像水那樣,柔軟,卻不軟弱。
連長說七連最怕人不爭,其實這兩個觀點並不矛盾,只是不同的人,對待生活的方式和成功的方式不同罷了。成才失敗的原因,不也是因外他太爭強好勝了麼。應該去努力,讓自己優秀,而成長的道路,和遇到的人,不是過客,而是要用心經歷的,這很重要。伍六一的結局,是令人難過的,他拼命了,卻沒能去A大隊,還是去了一條退,有人會懷疑,伍六一的品質,是同樣的堅持和不放棄啊,他卻沒有成功。
那麼許三多只是碰巧了嗎?不是,顯然不是,或者說,你怎麼知道伍六一沒有成功呢,他成功與否,只有他自己知道,這個寧折不彎的人,最然離開了部隊,可是誰知到他最終的結果呢,這只是電視劇沒有演出來而已,也許在以後的歲月了,他依然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路呢?成功,並不只有表面上哪一種,我不知道像成才那樣能否成功,但是至少,像許三多那樣可以。 或許你本身就很優秀,那麼又怎麼學習許三多呢,其實重要的只是一種精神而已。我有時會想如果把我換成許三多,面對那些選擇時我會怎樣,也許,道路還很長,但是有些問題是應該思考的。 究竟要做一個怎樣的人,或者可以像許三多那樣執著,善良,像伍六一那樣寧折不彎,像史今那樣為他人著想,像老七那樣驕傲剛強,像吳哲那樣保持一顆平常心,像齊桓那樣看似粗狂,內心善良,像袁朗那樣睿智重情義,像改變後的成才那樣拿分了,成熟了。
每一個任務,都代表一種性格,都是一類人的縮影,每一類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成功方式,其實並不是非得像許三多那樣不可,而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保持一顆單純的心,不拋棄、不放棄,用心經歷走過的每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