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腳步距離我們越來越近,隨著臘月的來臨,氣溫也降低到了一年最低的時分,各地都迎來了寒潮的降臨,北方多地的水面已經被冰封,零下十幾度的溫度已經成為常態,在這一年最為寒冷之際,農村的大集也迎來了銷售的旺季,在以往的時候,農村的大集,一過臘月就會人潮熙攘,村民都開始準備過年,紛紛購買年貨,這時候的商販是最忙碌的、也是最開心的。
這兩年的農村大集,卻遇到了一個另外的景象,那就是原本應該熱鬧非凡的農村大集,現在卻變成了冷冷清清,大家搶購年貨的情景很久都沒有出現,商販對於這樣的情景叫苦不迭,也有人說農村的大集,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雖然農村大家依然在延續,但場面確實不容樂觀,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農村大集形成現在落魄的情景呢?主要還是以下幾個方面原因造成的:
年味越來越淡:過去的過年,是一年之中最為熱鬧的場景,尤其是在我們的農村,過年更是忙忙碌碌,不但要很早就開始置辦年貨,過年還有很多的文藝節目表演需要排練,幾乎每個村子都會有演出隊、社火隊,大家在一起高高興興的過大年,場面是相當的熱鬧、喜慶,過去的物資匱乏,很多時候只有到過年,大家才能給痛痛快快的吃、喝,平時的時候,是不敢也沒有條件的,只有過年的時候,大家才會購買很多平時沒有過的物品,那個時候的購買地方自然就是我們的:農村大集,隨著現在過年的年味變得越來越淡,加上現在的物質生活提高,食材、物品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必備,也不用在等到過年的時候,才能夠購買。
購物場景多元化:過去的農村,交通不便,購物很多的時候都是依賴農村的大集,隨著商品經濟的繁榮,物質已經不在缺乏,每個村子都會有很多的小超市,各種各樣的物品也是一應具有,很多時候我們不需要去大集,在村裡就能夠購買到自己心儀的產品,除了超市之外,還有另外一個購物渠道,那就是網上購物,網商的發達,更加能夠足不出戶的就購買到全國各地任何的商品,更加方便容易得將購物完成,農村大集也就變得越來越不在重要,購物場景的多元化,不止是農村大集,其實現在很多實體店都已經大不如前。
農村大集已經遠不不如以前:過去的農村大集,很多都是村民自產自銷的一個聚集地,也有的被叫做騾馬大會,是交易農產品、牲畜的場所,後來慢慢的演變成為集市,商品是多樣性的,很多都是和村民息息相關的,但隨著商品化的進程,農村的大家現在也是什麼都有賣,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應俱全的什麼都有,但總體上來講,農村大集的商品價格都比較便宜,也被戲稱為現實之中的拼夕夕,其中也包含著一些質量低劣的產品。
隨著年味的越來越淡,和村民回家過年的時間越來越晚,購物變得也不在那麼的提前,有的會在很晚的時候,才去置辦年貨,購買的物品也是不多,因為過年之後不久,大家又要紛紛外出,加上平時什麼也都不缺,過年的時候,也不會購買太多了,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