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即將上映,中西方文化差異碰撞出異常璀璨的文化大作!

2020-12-24 易樂影視雜談

花木蘭作為中國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一直是我們孩提時代耳熟能詳的故事人物花木蘭最早出現於南北朝一首敘事詩《木蘭辭》中,當時北方遊牧民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裡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旅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但是花木蘭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數年後凱旋迴家。這次迪士尼給我們帶來了全新演繹的《花木蘭》

花木蘭海報

正式定檔9月11日院線上映,並宣布原聲中文配音在內地影院首秀。劉亦菲、甄子丹、鞏俐、李截、李連杰、安佑森等主演,妮基·卡羅(《動物園長的夫人》《鯨騎士》)導演。這是一次極好的東西方文化碰撞,西方崇尚的個人英雄主義在這部電影的部分海報就能看出,這是一部英雄主義非常鮮明的影片

花木蘭海報

雪白的背景上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中國紅,而外國的製作團隊也是非常用心的研究了中國文化,摒棄了傳統固化思想裡中國人使用劍的觀念,而採用環首刀。環首刀作為中國古代實際戰場上最常用武器,搭配《花木蘭》裡大量的格鬥拼殺場面還是相當搭調的,這次是走心了。總體來說道具和服裝設計還是相當走心,花木蘭整體造型打扮有一種電影《英雄》的感覺。

山水畫風格的海報

宣傳片裡還有神獸鳳凰和術士的畫面,完美地在中國文化中加入了西方擅長的魔幻主義色彩,添加花木蘭本身的戲劇性和歷史厚重感以及神聖氛圍。

神獸鳳凰

宣傳片裡極大的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家國情懷,用簡簡單單的三字「忠 勇 真」來代替了大段大段的說辭,更加凝練了花木蘭的幹練形象,和宣傳片開頭時候梳妝打扮閉月羞花的花木蘭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這種手法是非常中式的電影表現手法。

替父出徵

花木蘭含淚與年邁的父親不舍道別,眼神中卻充滿了剛毅!不得不說劉亦菲的演技確實值得「花木蘭」這個角色。

冷色調的戰場和鮮紅的著裝產生巨大的衝

電影採用冷色調作為戰場主體,這是強烈刻畫了戰場的冰冷突出花木蘭主體的熱血,而在近景鏡頭的處理上有採用了非常西式畫面表現

電影場景

這種場景我們可以在很多西方電影中看見。

鐵達尼號

如鐵達尼號電影中的這段鏡頭。通過這種有層次的打光效果,讓演員面部更加流暢生動,情感表現更加強烈。而不是國內偶像古裝片那樣採用最低級的平光再配合水果色,給人非常做作和無趣的感覺。

水果色和平光

《花木蘭》確實是製作精良,而且中西方文化融合得非常好的作品,僅僅從現有的宣傳片來看都非常吸引人,作為迪士尼塑造的「硬漢」與「柔情」兼備的花木蘭,肩負著守護家國的重擔,一往無前的英雄形象怎不讓人動容!希望這部電影是一個好的開始,也希望中國文化更多更好地與世界接軌,傳遞東方文化的魅力和精神!

相關焦點

  • 「花木蘭」一部由西方迪士尼出品的東方文化底蘊的電影
    《花木蘭》本片由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妮基·卡羅執導,劉亦菲、甄子丹領銜主演,鞏俐、李連杰特別出演的劇情電影,由疫情影響新定檔於2020年7月24日在北美上映。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花木蘭的故事原型, 花木蘭是中國文學作品中的一位代父從軍的巾幗英雄,目前來說,真實性不詳,不能說是完全虛構,但是其原型尚有爭議。
  • 從影迷們對《花木蘭》態度,談談好萊塢對東方文化的認知誤區
    從這部影片中女性角色的妝容、到打鬥場面的「不專業」,都遭到了影迷們的反對,甚至還出現了「抵制」這部影片上映的輿論。筆者就從影迷們對《花木蘭》態度,談談好萊塢對東方文化的認知誤區。目前觀看《花木蘭》首支預告片的主流影迷,大致分為三類:國內的影迷、美國的本土影迷以及美國的華裔影迷。
  • 《花木蘭》:似是而非的文化挪用與刻板偏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倪自放 電影《花木蘭》9月11日上映,因為有「花木蘭」這個明顯屬於中國文化的大IP,以及劉亦菲、甄子丹、李連杰和鞏俐等華人演員擔當主演,這部電影還是非常受期待的。有人說,《花木蘭》這部電影是中國定製片。看完電影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部《花木蘭》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就像有的網友說,看完花木蘭,迪士尼你欠我一張電影票。為什麼這樣說,因為《花木蘭》這部影片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花木蘭」這個大IP進行了從外部形式到文化內涵的大篡改。
  • 迪士尼給出真人《花木蘭》上映時間:明年3月見
    除了準備多款大作外,迪斯尼還給《花木蘭》的上映時間做好了鋪墊,從最新公布的信息看,其會在2020年3月27日上市,之前原計劃是2018年11月2日上映。迪士尼曾在1998年製作《花木蘭》動畫電影,獲得了1999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獎提名,並在全球取得了3億美元的票房。為了找到最適合《花木蘭》的真人主角,迪士尼舉行了全球海選,公開徵選主演。迪士尼對於這個角色的要求包括要有可靠的武術技能,要會說英文,最重要的是要具備明星素養 。
  • 《碰撞》:如何在現代社會中跨越文化差異?
    [導讀]《碰撞》是一本指導人們在現代社會中跨越文化差異的行動指南,闡釋了獨立型與互相依賴型個體之間的巨大差異,以及東西方、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更廣泛的衝突。在《碰撞》(Clash!)一書的作者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無疑應該是肯定的。《碰撞》是一本指導人們在現代社會中跨越文化差異的行動指南。該書作者寫道:「在矽谷,扎克伯格的著裝完全不是問題。從矽谷的上一代執行長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將黑色高領衫以及牛仔褲作為自己的權力套裝(power suit)那一刻起,矽谷執行長的原有著裝法則就被打破了。
  • 中西方文化產生差異的因素
    中國人求穩的性格從這種內向型思維中可以得到解釋,而且中國人大多有缺乏好奇心,對新事物缺乏興趣的特點。可西方國家大多數卻處於相對開放的。海洋型地理環境,航業、工商業發展旺盛,西方人民挑戰性極強的性格也與航海業發展有關。西方對自然客體的探知歷史悠久,自從古希臘時期便開始探索自然的奧秘。
  • 疫情中讀懂中西方文化差異
    關鍵詞:人文,文化,文明,中西方文化差異,人權,意識形態。昨天說了既然選擇了人文,我就想一條走到黑吧。剛剛吃早飯我還在訓四歲兒子不要浪費糧食,吃完又帶他誦「三字經」,這就是父親所言「桌子教子」吧。而西方國家在這次疫情中體現的文化就是上面提到的人權=自由。這種自由是:「生命存可貴,自由價更高」的自由。西方的這種文化無疑也和我們國家的文化形成對立,缺少凝聚力,像這種疫情發生,也不可能像中國一樣這麼快地基本解決好。疫情不解決掉意味著生活不能繼續,慢慢戴各種防護工具口罩啥的了,和命比起來沒啥大不了的,也許他們的自由還是沒有命重要。
  • 豆瓣4.8分,史上最謎《花木蘭》,迪士尼究竟拍了個什麼玩意?
    【本文主筆:聶兄】歷經風波,這部《花木蘭》終於上映了。習慣性地去某榜單一瞧,頓時心裡一涼。怎麼連五分都沒有?這是要撲街的節奏啊!迪士尼投資兩億美元的大作,劉亦菲+鞏俐+李連杰+甄子丹的超級陣容,還有這幾年鋪天蓋地的宣傳造勢,結果,竟然這麼慘!想當初首映時,各大社交媒體都是一片讚美、褒揚之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能讓觀眾們高度一致,集體給出差評呢?
  •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內地定檔9月11日
    剛剛,由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終於官宣:內地正式定檔9月11日。該片原定檔今年3月北美院線上映,後因新冠疫情多次改檔,現在北美和全球別的一些市場的發行策略是跳過院線,於9月4日上線流媒體Disney+,沒有Disney+的一些市場仍走影院。《花木蘭》宣布定檔後,最激動的群體大概就是劉亦菲的粉絲了。
  • 《花木蘭》亮相海峽文化藝術中心 呈現東方風情
    「花木蘭」亮相茉莉花劇院。  福州新聞網10月28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翁宇民/文 陳暖/攝)27日晚,海峽文化藝術中心今年的第一場芭蕾舞劇《花木蘭》拉開演出大幕,福州觀眾津津樂道了數日的「足尖」花木蘭終於登場。演出呈現了與西方芭蕾舞劇迥然不同的東方風情,贏得了觀眾的高度評價。
  • 分享|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
    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朱星霖《舌尖上的中國》爆紅,這部紀錄片喚醒了我們對中國美食的驕傲和感動。民以食為天,在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當中,飲食文化是其中的璀璨一筆,那麼我們現在將目光拉長、放遠,看看在地球的另一面,比較一下西方飲食文化和我國飲食文化之間有些什麼樣的差異呢?
  • 文化不分國界,文化的市場卻是有國界的!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有感
    前一陣子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千與千尋》重新以電影形式上映,全國媒體群眾叫好聲一片。那個18年前的日本動畫儼然已成為中國80/90後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彼時本手發文一篇討論了有關中國文化傳統何以出口轉內銷,何以自家種的樹開花在牆外。受限於個人人微言輕,回應者寥寥。
  • 疫情看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這次疫情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異非常明顯,這是兩種思維與知見對事物認知與處理方法的不同,中方文化運用智慧解決問題,處理問題講究整體關聯性,有時解決問題速度雖慢了一些,但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後遺證很少;西方文化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處理問題偏重局部性,解決問題的速度雖快,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迪士尼大片《花木蘭》即將上映 劉亦菲:敬佩她,我也是勇士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由劉亦菲、甄子丹、鞏俐主演的迪士尼大片《花木蘭》將於9月11日在國內院線正式上映。而在美國,本月4日該片就已正式在Disney+登陸,媒體口碑解禁,爛番茄新鮮度 81%,登頂泰國2020年電影首日票房榜。主演劉亦菲獲得高票讚許,被稱為「鮮活呈現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
  • 《花木蘭》口碑撲街,網友:迪士尼這次是欠我一張電影票
    為了更好地迎合中國觀眾的口味,世界各大電影廠商們紛紛開始了「魔改中國文化之旅」。其實「魔改中國」早已由來已久,彼時的中國並沒有像現在這樣的開放程度,而西方人為了製造噱頭在影視劇中創作了各種各樣的「中國角色」。
  • 拿下金獅獎的趙婷和備受爭議的「花木蘭」,其實都反映了這件事
    縱觀趙婷的簡歷,會發現今年38歲的她是一個相當西方的導演,拍攝的電影也以反映西方文化為主,與目前正在上映的《花木蘭》相映成趣。一邊是中國導演探索西方文化,並獲得好萊塢資本的青睞,一邊是用西方人的思維去理解「木蘭從軍」,卻遭到中國觀眾的猛烈吐槽。所謂文化相通,究竟難在哪裡?
  • 迪士尼《花木蘭》火熱上映,青年人需要怎樣的家國觀?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迪士尼的著名動畫電影《花木蘭》?那時候的動畫電影就曾經因為這位代父從軍的花木蘭巾幗不讓鬚眉的舉動所深深震撼,時至今日,小編依然能記得當年《花木蘭》電影上映時的火爆程度呢!如今這部火遍全球的迪士尼動畫片《花木蘭》,即將迎來真人版。該真人版電影由內地知名女演員劉亦菲出演,還未上映,話題度就居高不下。劉亦菲也因為曾經出演《神鵰俠侶》裡的「小龍女」角色而被觀眾稱為「神仙姐姐」,又在動作電影《功夫之王》中有過打女的形象,出演《花木蘭》這樣全球知名的IP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了。
  • 中西文化碰撞下的菲律賓聖誕節
    從國慶小長假到電商興起後衍生出的雙十一購物節,再到元旦、聖誕、新春、元宵節……伴隨著節日愉快熱鬧的氣氛,人們的心情也都沉浸在喜悅之中。聖誕節馬上就要到了,今天小編帶大家看一看菲律賓這個中西方文化碰撞下的國家聖誕節是怎樣的別有滋味。
  • 動畫電影《木蘭:橫空出世》背後,是一支廣東團隊
    策劃人劉純 攝影 徐瑋倫《木蘭:橫空出世》即將登陸國慶檔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廣欣 實習生 李昀澤在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頗受關注的當下,國產動畫電影除了同樣以中國傳統人物花木蘭為主角之外,這兩部電影之間沒有任何關係:《木蘭:橫空出世》的背後是一支廣東團隊,他們用五年時間完成了這部90分鐘的三維動畫電影。廣東走出了「喜羊羊」「熊出沒」「豬豬俠」等知名動畫IP,卻始終逃脫不出「低幼化」的桎梏。《木蘭:橫空出世》終於趕上近年國漫的潮流,做出一部以成年觀眾為目標群體的動畫。中國傳統人物那麼多,為什麼選擇拍花木蘭?
  • 《花木蘭》在國外的口碑到底怎麼樣?現實可能打臉了,雙撲街
    簡單舉例,安格拉、米開朗琪羅的作品東方人不認可,東方的水墨同樣不被西方人認可。再加上文化的名族性,兩種文化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求同存異而《花木蘭》本身就是那個「異」那麼「同」是什麼呢?就像導演妮基·卡羅在訪談中表示:這是一個非常激發腎上腺素版本的《花木蘭》。我很自豪的講,這就是我們女人拍得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