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男老師
中科院地理所趙興有老師在線開課-
製作:天空映像·丁丁
下文圖片由天空映像·丁丁、一皓拍攝
早上9:45分,太陽剛剛升起,淡淡的、朦朧的光暈預示著今天又是一個好日子。
進藏第九線全體勘線人員和酒店員工一起,在寒風中、在國歌聲中,緩緩將國旗升起...
由於昨天有一臺車出現故障,連夜搶修未果,只得遺憾退出勘路,領隊頭車的工作自然落到了阿迪力館長身上。太陽越升越高,車隊轉入X664縣道,一路向南,進入崑崙山區,新的一天勘路開始,第一站策勒縣恰哈鄉阿薩古城。阿薩古城修築在阿薩村後面的山上,形成於三千萬年前的紅土山在陽光下分外溫暖,紅土上面是一層厚厚的、泥土色的衝積層,像一床大棉被蓋在上面,泥土層的上面是相傳建於900年前的阿薩古城遺址。
阿薩古城坐落在策勒河上遊兩條支流之間的三角形臺地北部,臺地海拔高度2120米,寬60-500米,臺地東為阿西河,西為秋庫河,兩河在臺地北部尖端交匯為一。古城東西憑藉高40米以上的懸崖天險,不築城牆,只在南北築牆,構成一個理想的軍事防禦體系。(資料來源:禾田聞《未發掘的阿薩古城堡》)
要到上面,只能徒步
需得趴著身子
才能鑽進這個當年易守難攻的洞口
南邊不遠處,位於恰哈鄉阿西村境內的阿西古城是其姐妹城,它們位於策勒縣恰哈爾鄉西部11.4公裡處,策勒縣以南70公裡處,有簡易便道通行,各種車型可前往,預計1小時30分鐘可到達。這兩座古城見證了千年前佛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激烈爭奪,決定兩教生死存亡的最後一戰也在這裡發生。
據古籍記載,伊斯蘭教武力入侵和田時,篤信佛教的和田王汗樂哈力被迫改信伊斯蘭教,但其部下兩名將領喬克吐如希和奴克吐如希兄弟拒不投降,帶領幾百人邊戰邊退至恰哈鄉山區,在阿薩和阿西的兩個山頭,修城牆、挖戰壕,安裝銅管引水,依險要地勢分別修築兩座防禦城堡,堅持固守。但不久水銅管被敵軍發現,水源被切斷,人馬被困,無法堅持戰鬥,被迫沿策勒河而上,翻越崑崙山,敗走西藏...從此和田結束了信仰佛教的歷史。(以上歷史資料來源:策勒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
離開阿薩古城,我們沿X564縣道繼續朝崑崙山腹地行進,車隊行駛在恰哈河谷,海拔在慢慢升高,氣溫也越來越低,坑坑窪窪的沙石路面揚起的塵土讓每臺車都不敢跟得太近,車隊拉著長長的距離。離開主路,向右拐入一條滿是積雪的草場自然路,很快到達崑崙山斷崖山頂。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斷崖的地貌只會在神話故事裡出現。中科院地理所的趙有興研究員告訴我們:這種峽谷地貌在世界上不多,而這麼典型、這麼大、這麼深的更是少見。它是由青藏高原海洋板塊和塔裡木內陸板塊擠壓而成,南面是巖石,北面是泥土,所以形成了這種深切、斷崖絕壁式的奇特地貌。站在山頂的平臺上,六千多米的崑崙雪峰慕士山就在頭頂,低頭看峽谷則是被深切一千多米高差的幽谷,玉龍喀什河在谷底蜿蜒,就連那水的綠色也讓人產生錯覺和幻想。接下來就是最艱險的下山土路,從3800多米的山頂直接進入2500多米的玉龍喀什河谷,短短三公裡的沙石土路速降一千多米。
連續的發卡彎、回頭彎,還有那一把方向過不了的剪子彎...傾斜的路面,一邊是落石峭壁,一邊是懸崖深谷,玩過越野的朋友可以想像到那是一種怎樣的驚心動魄!下到河谷,我們停下車,緩口氣、抽支煙定定神,繼續上路...順著玉龍喀什河,蜿蜒而上,下午五點進入今天的目的地黑山村。
黑山村是和田玉的源頭,也是曾經的貧困村,在當地政府和中煤能源的努力幫助下,今天的黑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曾經的土坯房變成了磚房,曾經無水、無電的村子也已經通水、通電了,連三家手機信號也已全覆蓋。
當地村民也經營起了民宿,為遊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由於通信網絡覆蓋,手機支付也已普及。
十年前就來過黑山村的王鐵男老師更是一個勁地感嘆:想不到、想不到!這裡的變化太大了...(關於玉石之路的兩大核心-黑山村和流水村,我們後面會整理一篇文章讓大家有更深的了解)
12月24日,平安夜,也是隊伍勘路的最後一天,從黑山村返回和田的路上,順道去探尋嚮往已久的崑崙第二高峰慕士雪山(6640米)...
車隊從黑山村出發,顛簸50km,卻依然只能遠眺神秘的慕士山。
慕士山位於中國境內崑崙山中段,和田縣與策勒縣交界處,它的南麓融入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青藏高原,而北麓則連接海拔1300米左右的塔裡木盆地。
其南北坡的相對高度相差超過3000米,把崑崙山脈單面山的特性詮釋得淋漓盡致。
回和田縣的路上,還經過一個100多公裡的「魔鬼」大峽谷,由玉龍喀什河切割而成,兩邊的山遮天蔽日。由於是早期的丹霞地貌,山體結構非常稀鬆,常有落石,特別是在雨季的時候非常危險,所以這條路經常封路管制,平時也只能單向放行(上午由北向南進山,下午由南向北出山)。回到和田,在路上疲憊了9天的我們,終於可以飽餐一頓了!再一次來到和田網紅烤包子店,只為大傢伙惦記了9天的烤包子!
除了美食烤包子,團城也是和田市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團城因中心發散、街巷環繞而得名,是典型的南疆傳統民俗街區,以前叫「鴿子巷」,以出售鴿子家禽為主。
走進團城歷史街區,改造後的街巷頓時讓人眼前一亮:獨特的維吾爾族傳統民居、各色店鋪、手工藝製作品、傳統民俗...這裡已成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
來到玉石之鄉和田,自然不能不去和田玉都城——全國最大的籽料交易中心開開眼界。
據說這裡每天有上百萬的交易,排列整齊的攤位擺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玉石、玉料,如果你沒有很好的眼力,很容易買到假貨...
和田,既是起點也是終點。本次進藏第九線的首次勘路圓滿結束,下次(3月)勘的將是核心進藏路-克裡雅古道。
到底什麼是進藏第九線?它不是一條單純的自駕線路,而是以新疆和田為中心,涵蓋達裡雅布依的沙漠文明、崑崙天路的神話傳說文化、玉石古道、絲綢之路、紅色文化克裡雅山口進藏等多方位、多種地理地貌的全民全域旅行集散地。
中科院新疆分院地理所研究員-趙興有丨新疆著名徒步登山探險家-王鐵男丨四川大學戶外運動研究所所長-鄧維丨新疆旅遊景區(景點)協會秘書長-李磊丨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籤約作家-蘇雄峰丨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編審-駱娟海聊科技丨火星路線丨玩轉西藏丨中國西藏旅遊丨一腳油門兒丨《國家全景地理》丨愛駕網丨老男孩4X4丨滇藏7號線丨越野影協丨新疆旅遊景區協會丨和田是個好地方丨大美和田丨和田網丨和田都市網丨小鵝通丨地理公社丨Tibet社群丨駕路中國今日頭條丨網易丨搜狐丨企鵝號丨百家號丨一點號丨趣頭條丨美篇ps.關於進藏第九線的路標設計,我們已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設計稿~目前正整理中,晚點將把初篩後的公布給大家進行投票!
進藏第九線首次勘路第一現場
(點擊對應圖片,再掃碼)
編輯|婉瑩;圖編|一皓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 END ·
近期休閒路書:
< 返回對話框回覆:路書,獲取N篇自駕路書
回覆:群,進粉絲交流群 >
上下滑動查看,如果你也想幫助別人/或被幫助
請聯繫客服:13392672422(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