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並舉、水岸同治……南靖治水,水美業興

2021-01-08 騰訊網

福建水利ID:fjssljb

福建省水利廳官方信息發布平臺

「舉頭望青雲,雲遙遙;低頭觀海潮,水濤濤。」

電影《雲水謠》,讓拍攝地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聲名遠播。

南靖縣,古稱蘭水縣。境內溪澗縱橫,有大小河流72條,流域面積1961.58平方公裡。這片碧水浸潤的古老土地,是漳州市母親河九龍江西溪的起點,也是世界遺產——土樓的「博物館」。

然而,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南靖縣水生態環境一度不容樂觀。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當地堅持高位推動、黨政齊抓、疏堵並舉、水岸同治,主要流域水質持續向好,河湖健康體系初步形成。

水岸同治 共護清流

流經和溪鎮的鬥米溪曾是一條黑臭小溪。據鎮政府負責人介紹,之前流域周邊的規模養殖場普遍存在過度養殖、汙水偷排等現象,同時,村民生活汙水直排、垃圾亂丟,影響了河流水質。

「河湖問題表象在水裡,根源在岸上。必須強化聯防共治,統籌抓好水上和岸上汙染源根除,才能確保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目標。」縣總河長、縣委書記黃勁武說。圍繞解決水環境汙染突出問題,縣總河長、縣長鍾科多次深入河段主要流域現場辦公。

畜禽養殖是主要汙染源,但也是當地的主要產業之一,如何破解才能兼顧環境與發展?南靖縣堅持「疏堵並舉、水岸同治」。一方面,集中整治和溪鎮超規模養殖的18家養殖場,合理縮減養殖量;另一方面,引導相關養殖場採用立體生態養殖模式,實現廢水達標排放。

同時,南靖縣綜合推進鬥米溪小流域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新建垃圾收集池、配垃圾桶,並與保潔公司籤訂垃圾清運合同,實現垃圾日產日清。此外,當地還投入350多萬元,完成9處人工溼地及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投入100萬元,建設350座三格化糞池;在和溪鎮新建的小區,全部落實雨汙分離設施。

通過系統治理,主要汙染源管住了,曾集多種「頑疾」於一身的鬥米溪加速「痊癒」,水質從劣Ⅴ類提升到Ⅲ類,重現魚兒嬉戲、碧波清流的景象。不止鬥米溪,南靖縣高才溪、適中溪口、黃井溪等小流域也於2019年全部銷號。

然而,治水是一項系統工程,任何一個環節疏忽,都會導致汙染問題捲土重來,如何實現水生態環境徹底好轉?

系統治理是有效途徑。南靖縣將流域治理與城鄉汙水整治、養殖汙染治理、工業汙染防治結合起來,與防枯治澇、河道清淤、採砂治亂結合起來,與環境整治、道路整治、特色鄉鎮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形成流域治理、水質提升、「四亂」整治、景觀提升等四大項目「拼盤」,實現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督查考核機製成為重要抓手。南靖縣建立由縣效能辦、督查室、河長辦組成的督查督辦體系,將督辦結果列入河長制工作考核,考核結果與年終績效等內容直接掛鈎。同時,創新實行「白單」交辦、「黃單」催辦、「紅單」督辦的「三色單」制度,做到有「單」有責、違「單」必究,有效推進問題解決。

齊抓共管方能形成強大合力。南靖縣堅持政府主導、部門支持、全社會共同參與,構建多方聯動的責任體系。縣級河湖長堅持一線「會診」解決突出問題,縣河長辦整合各部門涉水職能統籌推進系統治理,346名縣鄉村三級河湖長、91名河道專管員、181支民間護河隊全方位參與河湖管護。

目前,南靖主要流域水質持續向好,3個省控斷面1—11月水質全部達Ⅲ類標準,4條劣Ⅴ類小流域斷面全部消劣,九龍江西溪流域(南靖段)國考斷面水質1—11月均值達Ⅲ類考核要求,縣級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實現100%。

水美業興 樂享紅利

水環境改善,除了讓城市換新顏,還推動了城市「快升級」。在南靖縣城荊江生態園裡,12公裡長的荊江生態步道,宛若一條絲帶,串連起沿岸10多處公園、廣場、綠地,市民「開窗見綠、出門進園、樂享生活」。山綠、水淨、城美的南靖,讓群眾頻頻點讚。

南靖縣近年堅持以水為脈、以綠為魂、以文為核,打造河湖沿岸亮點工程,建成5大河濱公園、8個萬裡安全生態水系精品鎮區,實現宜居、宜業、宜遊與生產、生活、生態同頻共振。

南靖縣在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的同時,也算好了綠色帳。水生態環境改善除了帶動土地溢價,在促進鄉村振興方面,更是帶動九龍江西溪流域旅遊產業蓬勃發展,實現了治水美村、生態富民。

中國景觀村落塔下村臨溪而建,溪流呈「S」形穿過村莊,在兩轉彎處有兩座圓形土樓,使村莊布局恰似一幅太極圖,因此塔下村又被稱為「太極水鄉」。清澈見底的溪水流過層層跌水平臺,幾隻鴨子在水中覓食,溪邊石板路溼潤光滑,兩岸由土樓改建的民宿、餐館彰顯地域特色。

沿臺階拾級而上,來到小橋流水餐館。開了12年餐館的老闆張培基,正忙著準備午飯食材。隨著水環境改善,餐館的生意日漸火爆。「以前一天也就接待兩三桌,現在一年生意不斷,高峰時期能接待20桌。過去是解決溫飽,現在可以說是過上小康生活了!」張培基高興地說。

南靖縣近年以特色資源土樓為依託,整合開發樹海瀑布、雲水謠河段、亨陽湖等水景觀,建成國家級南靖土樓水鄉水利風景區。風景區橫跨5個鄉鎮30多個村,涵蓋了全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景觀村落、中國傳統村落等,其中就包括塔下村。

同在水利風景區的通美雲水謠莊園項目,總投資達5億元,目前已成為集旅遊觀光、民俗體驗、農耕體驗、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大型莊園,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觀光遊玩。

此外,南靖土樓水鄉風景區還以文旅融合為契機,成功舉辦了土樓時尚大秀、馬拉松、健美總決賽等國際賽事活動,擴大了土樓品牌效應,推動全域旅遊向縱深邁進。2020年國慶假期,景區共接待遊客21.3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8億元。

隨著河湖長制全面落地見效,南靖縣優良的河湖生態已成為提升城市品質、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更成為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推手,綠色發展的內涵和外延變得愈加豐富飽滿。

如今,南靖縣「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加速開啟,廣大群眾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來源:中國水利報 陳曉磊

圖源:福建河湖長制

水利資訊

一手掌握

相關焦點

  • 重慶銅梁:多措並舉水岸同治換來龍鄉水清岸綠生態美
    淮遠河是近年來銅梁水岸同治創造了優良水生態的一個縮影。據了解,2020年,全區主要河流實現水質穩定達標,其中涪江穩定達到地標水二類、瓊江、小安溪達到地表水三類。「近3年多來。銅梁區在實施水生態治理中,按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堅持統籌兼顧、科學治水、標本兼治,多措並舉全面推進水環境治理,實現了流域水環境治理顯著提升。」
  • 福建沙埔鎮:多措並舉勤治水 提升生態水環境
    2019年07月26日 00:25:31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7月26日電 7月25日,為進一步提高沙埔鎮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和防洪排澇減災能力,去年以來,沙埔鎮以全域治水為契機,在全鎮掀起一輪綜合治水高潮。
  • ...鞏固成果 常抓不懈 持續提升 以實實在在治水成效贏得百姓由衷...
    溫州網訊 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昨專題督查「河長制」工作時強調,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進一步深化完善「河長制」,不斷鞏固和擴大治理成果,常抓不懈、久久為功,讓治水治出好環境、新產業,推動治水工作向縱深推進、向更高水平提升,以實實在在的成效提升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 廣州走出治汙治水與城市溼地保護並舉之路
    廣州走出治汙治水與城市溼地保護並舉之路 原標題:   人民網廣州11月23日電(李士燕) 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是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也是環境保護中重要的一環。
  • 河北邯鄲磁縣:「水岸同治」美家園
    「水岸同治,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時形成秀美景觀,目的就是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磁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滏陽河水系改造已經初見成效,屆時磁縣群眾將享受到河暢、岸綠、水清、景美的綠色福利。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 甌海牛山新河:治水驅動經濟轉型
    昔日掩鼻而過的黑臭河,通過「一截一拆」等整治手段,在短短幾年內打贏治水「翻身仗」,入選2018年溫州市十大美麗河湖。五水共治的成效,在甌海牛山新河身上得到了顯現。  11月29日,由市治水辦、市水利局主辦,溫州新聞網承辦的「尋訪美麗河湖」主題宣傳活動走進甌海牛山新河,探訪其背後的治水故事。
  • 溪清景美 | 漳州南靖這一小鎮,小流域「治」出生態大畫卷
    和溪鎮黨委書記莊忠鵬說南靖和溪鎮位於九龍江西溪源頭的閩西南接合部山區,境內共有大小河流9條,總長92.8公裡,流域面積188.1平方公裡。去年以來,和溪鎮以「生態+」理念為引領,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著力加強小流域治理,努力讓母親河源頭呈現「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的美麗風景。
  • 一河一策 因地制宜 安吉遞鋪187份方案剿劣治水
    安吉縣遞鋪街道義士塔村,原先垃圾堆積、淤泥發臭的排水溝如今變乾淨了,路邊的環境也變美了,這些變化得益於遞鋪街道推行的「個性化」治水方案。  不久前,在安吉遞鋪街道開展「剿劣提標」工作前期摸底中,共排查出疑似劣V類水體點187個,涉及29個村(社區),包括57條溝渠、120個池塘、2個山塘水庫和8條內河。
  • 高分通過國家級大考,為全國提供治水樣板,東湖建成「全國示範河湖」
    羅斌 攝  一年來,東湖風景區克服疫情、大汛影響,持續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創新治湖護湖舉措,探索制度治水、法治治水,實施科學治水、生態治水、智慧治水,堅持水岸同治、湖塘並治、流域齊治、社會共治,東湖水質環境和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的監測數據顯示,東湖主湖水質保持Ⅲ類,為近40年來最好水平。
  • 西安市長安區:全域治水 皂河、潏河引得白鷺歸
    昔日臭水溝變身為波光水面、清水取自潏河,回到潏河……西安市長安區按照「四河同治、四庫聯調、清水進城、公園同建」的思路,推進全域治水,皂河、潏河水生態大變樣,看秦嶺起伏,賞瀲灩水面、白鷺翩翩,長安,充滿了活力。  皂河穿城而過,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的河流。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生態環境破壞,無生態來水,皂河逐步成為長安老城區排放雨汙水的主要通道。
  • 長安區全域治水 氵皂河、潏河引得白鷺歸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記者 張利平)昔日臭水溝變身為波光水面、清水取自潏河,回到潏河……長安區按照「四河同治、四庫聯調、清水進城、公園同建」的思路,推進全域治水,氵皂河、潏河水生態大變樣,看秦嶺起伏,賞瀲灩水面、白鷺翩翩,長安,充滿了活力。
  • 10年治水 黃石山後河的華麗轉身
    10月31日,由市治水辦、市水利局主辦,溫州新聞網承辦的「尋訪溫州十大美麗河湖」主題宣傳活動走進黃石山後河,傾聽這條河流華麗轉身的故事。對此,相關部門提出了水岸同治的方法,通過沿河違章建築物拆除、拓寬河道、新建生態河道護岸、清淤疏浚等措施,實現拓寬整治河道3.19千米,河寬50米,防洪標準50年一遇,有效增加主洪道流量,改善了河道行洪排澇能力。
  • 鄞州「三零」治水擦亮美麗大花園生態底色
    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升級 鄞州區位於長三角南翼,擁江攬湖濱海,資源稟賦優越,多年來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標本兼治、水岸同治
  • 治水換新顏 美景入畫來──浙江德清縣智慧治水經「擦亮」秀美水鄉
    通過努力,一幅治水興水、水淨景美、人水和諧的畫卷正在德清大地徐徐展開……  「問診」,頂層設計站位起點高  如何對河湖進行「望、聞、問、切」?  德清縣堅持以水岸同治的思路不斷加大汙染源頭治理力度,延伸河湖健康體檢成效,實施了「一把掃帚掃到底」。  推進「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全面規範完善雨汙管網及汙水處理設施,探索推行「一企一表一測一閥」和企業排汙「獎優罰劣」機制,「三管齊下」把住汙水排放總量及濃度「總開關」,倒逼企業由他律向自律轉變。
  • 從聚焦水汙染防治到實現水岸同治 全面提升河流管理保護精細化水平
    今年的第2號總河長令整治目標從去年的聚焦水裡轉向了水岸同治,這是出於什麼考慮?吳盛海:去年,重慶市第1號總河長令發布後,全市1.75萬餘名河長及各部門、各單位聞令而動,通過排查整治、曝光打擊,有效遏制汙水偷排亂排行為,水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 廣州從化:寫好「治水」文章,打造生態美麗宜居環境
    作為流溪河的發源地,從化治水工作成效直接關係到下遊1400多萬廣州市民飲用水源安全。近年來,我區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打好治水「組合拳」,以加強河(湖)長制落實、大力整治「散亂汙」場所、推進碧道建設等重點工作為抓手,堅決守護好美麗河湖。
  • 九龍廟:紀念本土治水英雄 見證洛河水運歷史
    正殿內供奉的是九龍廟的主人——治水英雄「黃大王」。殿內的兩根石柱上刻著「嵩以北邙以南面前伊洛繞玉帶左有秦右有楊統領將軍奉聖顏」的對聯,門頭高懸「威宣式遏」匾額,據說是慈禧太后路經此廟時所贈。 提起九龍廟和「黃大王」,74歲的護廟人石佔國說:「九龍廟是清嘉慶年間石家莊村民為紀念治水英雄『黃大王』而建。」
  • 河南省四水同治規劃在京通過評審 武國定出席
    12月20日,河南省四水同治建設規劃評審會在北京召開。會上,該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副省長武國定出席會議。  武國定指出,河南省編制了「1+10」四水同治規劃,希望與會專家對規劃把脈問診,將其提升為一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規劃,一個站位新發展階段、開啟河南水利現代化新徵程的規劃,一個符合河南實際、更具有操作性和引領性的規劃。
  • 擰緊四水同治「水龍頭」 讓「親水、愛水、惜水、護水」深入人心
    原標題:擰緊四水同治「水龍頭」 讓「親水、愛水、惜水、護水」深入人心登封召開2019年四水同治、河長制庫長制暨防汛抗旱工作會近日,登封市召開2019年四水同治、河長制庫長制暨防汛抗旱工作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