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利ID:fjssljb
福建省水利廳官方信息發布平臺
「舉頭望青雲,雲遙遙;低頭觀海潮,水濤濤。」
電影《雲水謠》,讓拍攝地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聲名遠播。
南靖縣,古稱蘭水縣。境內溪澗縱橫,有大小河流72條,流域面積1961.58平方公裡。這片碧水浸潤的古老土地,是漳州市母親河九龍江西溪的起點,也是世界遺產——土樓的「博物館」。
然而,隨著經濟迅速發展,南靖縣水生態環境一度不容樂觀。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當地堅持高位推動、黨政齊抓、疏堵並舉、水岸同治,主要流域水質持續向好,河湖健康體系初步形成。
水岸同治 共護清流
流經和溪鎮的鬥米溪曾是一條黑臭小溪。據鎮政府負責人介紹,之前流域周邊的規模養殖場普遍存在過度養殖、汙水偷排等現象,同時,村民生活汙水直排、垃圾亂丟,影響了河流水質。
「河湖問題表象在水裡,根源在岸上。必須強化聯防共治,統籌抓好水上和岸上汙染源根除,才能確保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目標。」縣總河長、縣委書記黃勁武說。圍繞解決水環境汙染突出問題,縣總河長、縣長鍾科多次深入河段主要流域現場辦公。
畜禽養殖是主要汙染源,但也是當地的主要產業之一,如何破解才能兼顧環境與發展?南靖縣堅持「疏堵並舉、水岸同治」。一方面,集中整治和溪鎮超規模養殖的18家養殖場,合理縮減養殖量;另一方面,引導相關養殖場採用立體生態養殖模式,實現廢水達標排放。
同時,南靖縣綜合推進鬥米溪小流域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新建垃圾收集池、配垃圾桶,並與保潔公司籤訂垃圾清運合同,實現垃圾日產日清。此外,當地還投入350多萬元,完成9處人工溼地及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投入100萬元,建設350座三格化糞池;在和溪鎮新建的小區,全部落實雨汙分離設施。
通過系統治理,主要汙染源管住了,曾集多種「頑疾」於一身的鬥米溪加速「痊癒」,水質從劣Ⅴ類提升到Ⅲ類,重現魚兒嬉戲、碧波清流的景象。不止鬥米溪,南靖縣高才溪、適中溪口、黃井溪等小流域也於2019年全部銷號。
然而,治水是一項系統工程,任何一個環節疏忽,都會導致汙染問題捲土重來,如何實現水生態環境徹底好轉?
系統治理是有效途徑。南靖縣將流域治理與城鄉汙水整治、養殖汙染治理、工業汙染防治結合起來,與防枯治澇、河道清淤、採砂治亂結合起來,與環境整治、道路整治、特色鄉鎮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形成流域治理、水質提升、「四亂」整治、景觀提升等四大項目「拼盤」,實現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督查考核機製成為重要抓手。南靖縣建立由縣效能辦、督查室、河長辦組成的督查督辦體系,將督辦結果列入河長制工作考核,考核結果與年終績效等內容直接掛鈎。同時,創新實行「白單」交辦、「黃單」催辦、「紅單」督辦的「三色單」制度,做到有「單」有責、違「單」必究,有效推進問題解決。
齊抓共管方能形成強大合力。南靖縣堅持政府主導、部門支持、全社會共同參與,構建多方聯動的責任體系。縣級河湖長堅持一線「會診」解決突出問題,縣河長辦整合各部門涉水職能統籌推進系統治理,346名縣鄉村三級河湖長、91名河道專管員、181支民間護河隊全方位參與河湖管護。
目前,南靖主要流域水質持續向好,3個省控斷面1—11月水質全部達Ⅲ類標準,4條劣Ⅴ類小流域斷面全部消劣,九龍江西溪流域(南靖段)國考斷面水質1—11月均值達Ⅲ類考核要求,縣級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實現100%。
水美業興 樂享紅利
水環境改善,除了讓城市換新顏,還推動了城市「快升級」。在南靖縣城荊江生態園裡,12公裡長的荊江生態步道,宛若一條絲帶,串連起沿岸10多處公園、廣場、綠地,市民「開窗見綠、出門進園、樂享生活」。山綠、水淨、城美的南靖,讓群眾頻頻點讚。
南靖縣近年堅持以水為脈、以綠為魂、以文為核,打造河湖沿岸亮點工程,建成5大河濱公園、8個萬裡安全生態水系精品鎮區,實現宜居、宜業、宜遊與生產、生活、生態同頻共振。
南靖縣在走好綠色路、打好綠色牌的同時,也算好了綠色帳。水生態環境改善除了帶動土地溢價,在促進鄉村振興方面,更是帶動九龍江西溪流域旅遊產業蓬勃發展,實現了治水美村、生態富民。
中國景觀村落塔下村臨溪而建,溪流呈「S」形穿過村莊,在兩轉彎處有兩座圓形土樓,使村莊布局恰似一幅太極圖,因此塔下村又被稱為「太極水鄉」。清澈見底的溪水流過層層跌水平臺,幾隻鴨子在水中覓食,溪邊石板路溼潤光滑,兩岸由土樓改建的民宿、餐館彰顯地域特色。
沿臺階拾級而上,來到小橋流水餐館。開了12年餐館的老闆張培基,正忙著準備午飯食材。隨著水環境改善,餐館的生意日漸火爆。「以前一天也就接待兩三桌,現在一年生意不斷,高峰時期能接待20桌。過去是解決溫飽,現在可以說是過上小康生活了!」張培基高興地說。
南靖縣近年以特色資源土樓為依託,整合開發樹海瀑布、雲水謠河段、亨陽湖等水景觀,建成國家級南靖土樓水鄉水利風景區。風景區橫跨5個鄉鎮30多個村,涵蓋了全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景觀村落、中國傳統村落等,其中就包括塔下村。
同在水利風景區的通美雲水謠莊園項目,總投資達5億元,目前已成為集旅遊觀光、民俗體驗、農耕體驗、休閒度假為一體的大型莊園,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觀光遊玩。
此外,南靖土樓水鄉風景區還以文旅融合為契機,成功舉辦了土樓時尚大秀、馬拉松、健美總決賽等國際賽事活動,擴大了土樓品牌效應,推動全域旅遊向縱深邁進。2020年國慶假期,景區共接待遊客21.3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8億元。
隨著河湖長制全面落地見效,南靖縣優良的河湖生態已成為提升城市品質、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更成為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推手,綠色發展的內涵和外延變得愈加豐富飽滿。
如今,南靖縣「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加速開啟,廣大群眾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來源:中國水利報 陳曉磊
圖源:福建河湖長制
水利資訊
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