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換新顏 美景入畫來──浙江德清縣智慧治水經「擦亮」秀美水鄉

2020-12-11 中國水利

  □本報記者 趙洪亮 通訊員 費丹丹 金陳琳

  水利部、財政部近日公布2020~2021年中央財政支持的55個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名單,浙江省有3個試點縣申報,德清縣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名列其中。

  近幾年,浙江省德清縣先後投入150多億元,重點實施了中小河流治理、苕溪清水入湖以及十字港水系綜合治理等項目,通過綜合施策,切實把綠水青山保護好並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德清人擇水而居,把水的特質融入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他們著力實現縣域農村水系整治全覆蓋,打造了綜合治水樣板。

  德清縣西部的莫幹山,綠竹連綿,群山疊翠;中部的下渚湖,港汊交錯,白鷺蹁躚;東部的江南水鄉,蠶鄉古鎮,小橋流水人家。

  通過努力,一幅治水興水、水淨景美、人水和諧的畫卷正在德清大地徐徐展開……

  「問診」,頂層設計站位起點高

  如何對河湖進行「望、聞、問、切」?德清縣全面收集河湖屬性的基礎資料、歷史管護檔案,對河湖的各種汙染病變、治理措施和水生態修復履歷深入了解;同時引進第三方評測機構開始對河湖水體指標進行實地踏勘,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設置和定量評分機制,綜合單項指標測定結果逐級加權綜合評分、測定值與參考狀況或預期目標差異性大小等因素,精準地給予河湖「健康、亞健康、不健康」的體檢報告,開出「診斷結果」。

  因地制宜,構建農村水系治理格局。德清縣圍繞縣域「大花園」「大景區」創建,結合國際化山水田園城市建設,銜接美麗河湖建設格局及相關旅遊規劃,提出「三大區塊、五個流域、六片水系」的治理布局:西部區塊圍繞打造國際鄉村未來社區,做好封山育林、水土保持、林草植被建設等,為推動以「洋家樂」為代表的高端民宿業態蓬勃發展提供生態保障;中部區塊圍繞打造全域溼地公園區,通過水生態修復、建設水下森林、生態護岸,構造藍綠交織、山水林田湖草共生的生態網格;東部區塊則圍繞打造運河文化示範集成區,通過水系連通、清淤疏浚、岸坡整治,進一步豐富和挖掘京杭運河文化、新市古鎮文化以及水文化等資源,建成美麗鄉村的江南水鄉樣板。

  德清縣通過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讓村村都有幸福河湖,實現「美麗河」向「幸福河」升級迭代,逐步形成了「西部自然風光、中部生態休閒、東部夢裡水鄉」相互輝映的幸福河湖格局。

  「配藥」,一河(湖)一策凸顯個性化

  莫幹山茂林修竹如畫,下渚湖飛禽珍鳥入詩。眼下的德清,迎來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村民們正分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帶來的財富:當地環境優美,山清水秀,1500多位村民在家創業就業,村裡民宿產業如火如荼,「網紅」民宿頗為搶手……

  德清縣河湖生態治理按照打造「美麗河湖、美麗鄉村、美麗產業、美好生活」的要求,做好「安全、生態、發展、管理、文化、特色、改革、共享」八篇文章,研究「幸福河」實現路徑和指標評價體系,形成「生態修復、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連通」的一河(湖)一策治理經驗;完成《美麗河湖總體規劃》,建成生態河道1000多條,成為全國十大河湖治理示範縣,觀音漾、東苕溪、萬鳥園─上南鬥港成功入選省級美麗河湖。

  德清水利部門以河道全域治理為總目標,排出若干具體項目,實行清單式管理,明確時間節點、推進計劃和工作要求,做到掛圖作戰。

  為科學有序推進幸福河湖建設,德清縣結合美麗鄉村、美麗城鎮建設,融入文化保護和傳承理念,修編了美麗河湖建設規劃,推出「生態修復、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系連通、親水便民」的一河(湖)一策治理措施。經過一番改造提升,三林村、蠡山村、沈家墩村、東沈村、幸福村等一批幸福水利村脫穎而出。

  「治病」,全方位治理打造治水樣板

  碧水潺潺,清澈見底。白鷺低飛嬉戲,將綠樹掩映下的農舍裝扮成「童話故事」。近日,記者來到德清縣鍾管鎮蠡山漾,見到了這一派古樸簡約、生機盎然的江南水鄉風光。蠡山漾是「美麗河湖」的升級版,是水利部命名的全國首批建設示範河道,也是浙江省唯一的一條示範河道。

  德清縣堅持以水岸同治的思路不斷加大汙染源頭治理力度,延伸河湖健康體檢成效,實施了「一把掃帚掃到底」。

  推進「汙水零直排區」建設。全面規範完善雨汙管網及汙水處理設施,探索推行「一企一表一測一閥」和企業排汙「獎優罰劣」機制,「三管齊下」把住汙水排放總量及濃度「總開關」,倒逼企業由他律向自律轉變。

  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整治。在全國率先實施養殖尾水全域治理模式,根據養殖需要設置「四池三壩」「四池兩壩」尾水處理設施,全縣完成治理18.9萬畝,開啟了淡水魚綠色生態養殖的新路徑。

  健全汙水管網、合流管網、老舊管網「三張網」。全縣累計建成城鎮汙水管網749公裡、汙水處理廠10家,城市汙水處理率超97%。深入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首創涵蓋縣、鎮、村、農戶及第三方「五位一體」的長效運維管理模式,累計投入4.25億元,農戶受益率達90%以上。

  5月13日,德清縣再次奪得了浙江省治水最高獎項「大禹鼎」,這已是德清第五次獲得該獎項。在「水清、岸綠、生態、宜居」的城市畫卷上,德清縣再次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管護」,創新多元監督模式建立長效機制

  6月5日,一場主題為「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紀念「六五」世界環境日主題活動在德清縣下渚湖街道上楊村舉行。活動現場,村民曹霞穎拿著積累的300枚「生態綠幣」兌換了兩盆綠植。

  曹霞穎告訴記者,這已經是她今年第2次兌換綠幣。去年年初,曹霞穎自願加入護水隊伍,擔起了家門口河道環境的管理工作。通過「公眾護水平臺」註冊成為「河長」後,她可在平臺上查看半徑1公裡範圍內的任務,在距離任務點位300米時點擊執行。

  德清縣秉承讓更多群眾參與治水的理念,在浙江省首創在「護水e站」基礎上,更新升級成「公眾護水平臺」,嘗試建立「生態綠幣基金」帳戶,從「護水平臺」「企業冠名」「社會治理」三個角度出發,將群眾的治水熱情轉換成可量化的實際收益,讓治水管水的成效長期鞏固、長久惠民。同時每年落實後續管護資金6000萬元,對項目實行跟蹤管理。

  截至目前,該縣「公眾護水平臺」註冊人數已累計突破57800餘人。

  德清縣設立農村水系婦女河長、黨員河長、企業河長等,形成「政民企一體」的全民管河治水護水新格局;建立建設管理、工程管理、水資源管理、水域管理、水土保持管理五位一體的「強監管」體系,實現全域全方位監管。

  今年「兩會」期間,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做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2020年兩會特別節目《央廣會客廳》時,對德清縣蠡山漾的系統規劃、連片整治、水系連通、生態修復、截汙納管、長效管護等綜合治理給予了肯定。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20年8月4日

相關焦點

  • 德清三奪「大禹鼎」 治水「三部曲」奏響最強音
    但是近年來,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我們身邊隨處可見、賴以生存的水資源卻被慢慢地忽略,一些河流渾濁了,一些池塘黑臭了,一些水漾汙染了……  痛定思痛,2014年起,浙江吹響了「五水共治」的集結號,作為江南水鄉的湖州市德清縣迅速響應,強勢推進。
  • 鄞州「三零」治水擦亮美麗大花園生態底色
    、整體性、協同性,每年投資超10億元,打響了「全域攻堅推進零直排」「智慧治水實現管控零盲區」「全民參與確保責任零缺位」的「三零」治水組合拳。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周年,也是治水工作「決戰全勝、實現質變,展示成效、再謀新篇」的關鍵之年,鄞州區「五水共治」再度發力,在深入推進基礎設施大提升、雨汙分流大改造、清水環通大調水、水岸面貌大改善的同時,進一步加大「汙水零直排區」推進力度,研究和落實長效管理機制,為群眾創造美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擦亮建設美麗鄞州大花園的生態底色
  • 浙江頻出治水新招 打造「水清岸綠河湖美」
    羅漊港,水清岸美、人水和諧,只是浙江近年來治水治出水美人悅的剪影。去年以來,浙江再接再厲,全力推進「汙水零直排區」和「美麗河湖」建設,持續深化河(湖)長制,治水工作再出新成效。曾幾何時,長湖還是一代人童年的水鄉記憶,然而隨著沿岸企業、居民的不斷增加,長湖卻成了髒、黑、亂的代名詞。  自浙江開展「五水共治」以後,竹馬聯合長湖沿線鄉鎮街道打出清垃圾、清水葫蘆、生態清淤等治水組合拳,記憶中「水清、岸綠、流暢、景美」的水鄉長湖逐步被喚醒。但是,近兩年清澈湖面時不時泛起的股股「彩」流,漂蕩的點點泡沫,又再次敲響長湖治水的「警鐘」。
  • 浙江日報|鄞州:一張圖「零盲區」智慧治水
    2020-12-09 07:22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道滘:「分布式」治水重塑秀美水鄉
    按照市委、市政府科學、系統、精準治水的要求,道滘鎮因地制宜開展分散式汙水處理設施的建設,有針對性補齊管網短板,不僅克服了上述難題,還發揮出水生態綜合效益。目前,道滘在中心城區建成1座集中式汙水處理廠的基礎上,在轄區邊緣設置小型分散式汙水處理站點4座,在建3座中型分散式汙水處理站點,即將形成「1+4+3」汙水處理格局。
  • 餘杭:漫漫水鄉治水路·杭州日報
    為重現「江南佳麗地」的秀麗容顏,餘杭堅持由表及裡固本清源、涓滴不棄積善入流,兩年來,走出了具有餘杭特色的治水之路…… 全景掃描 全區動員下好「治水」這一盤大棋 餘杭全境從東到西,由南至北,溪河交錯、田疇縱橫。
  • 只需支付一分錢 「治水DIY明信片」寄出家鄉美景
    相關閱讀:    治水DIY明信片 把治水美鎮寄出去        浙江在線·浙江城鎮網 09月05日 訊(記者 王錚錚)作為2014「治水美鎮 浙江樣本」大型網絡互動活動的內容之一,「治水DIY明信片任你郵」大型互動活動今起啟動。
  • 只需支付一分錢 「治水DIY明信片」寄出家鄉美景
    相關閱讀:    治水DIY明信片 把治水美鎮寄出去        浙江在線·浙江城鎮網 09月05日 訊(記者 王錚錚)作為2014「治水美鎮 浙江樣本」大型網絡互動活動的內容之一,「治水DIY明信片任你郵」大型互動活動今起啟動。
  • 德清洛舍漾生態治水造美景
    12月14日,俯瞰德清縣洛舍鎮洛舍漾,水清、地綠、景美。幾年來,洛舍漾在「五水共治」中通過河道疏浚、清障拓寬、護岸綠化、整容保潔、水系連通等工程和管理措施,儼然變成了一處風景宜人的溼地公園。(原標題《生態治水造美景》,原作者姚海翔。編輯陳德明) 1607989924000
  • 浙江錢江源頭治水築屏障 衢州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智慧」治水領跑浙江 立體作戰呵護瓷名片  水,是衢州的金名片,也是瓷名片。  智慧治水,是衢州「五水共治」的一大亮點。而今以「智慧治水」為核心理念的「五水共治」作戰指揮系統,已經投入運行近一年。  走進「五水共治」作戰指揮中心,佔據整面牆的電子大屏上是衢州全市的衛星圖。
  • 宣州治水簡史
    先人們依黃河之畔、傍長江之濱而居,創造了我巍巍華夏泱泱五千年文明濫觴的同時也譜寫了一部部炎黃子孫的治水史。 翻閱史書,我們依舊可以憑弔三皇五帝時,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千古傳奇;戰國先秦時,李冰大刀闊斧,修築都江堰的彪炳政績;秦始皇任賢用能,開鑿鄭國渠的不朽功業;五代十國中,吳越王錢鏐經略東南半壁,疏浚西湖,築捍海塘,治理錢塘水患,成就「錢王射潮」的佳話傳說。
  • 「家鄉水 美麗河」採風 | 浙江治水的藝術新畫卷(中國報導)
    為紀念「兩山」理念提出15周年,生動形象展示浙江七年治水歷程,全面立體展現治水成效,深入直觀反映治水為小康增色的不凡成就,省治水辦(河長辦)聯合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於近日舉辦了以「家鄉水 美麗河」為主題的集中採訪活動,新華社、中國新聞社、浙江日報、浙江衛視等20餘家國家、省級媒體奔赴全省各地,聚焦治水亮點成效。
  • 溫州:治水當學李冰父子
    令人痛心的是,在「洪水」般泛濫的水危機中,一向以水鄉著稱的溫州,也遭空前摧殘,叫人難覓「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幃繞畫樓」的景象,很難找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感覺。  令人欣喜的是,正在我市如火如荼開展的「五水共治」中,各地各部門紛紛行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群策群力,讓我們看到了「江南好,風景舊曾諳」的希望。  古人說,能治水者治天下。
  • 來漢陽江灘,讀懂更多「治水」故事!
    雕塑在神話門中線的延長線上,與神話門相對,雕塑連基座高約7—8米,以清初畫家肖雲從所作的「應龍畫河海」為藍本進行再創作。大禹戰相柳,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治水時的艱辛和層層阻力,相柳就象徵著許多以蛇為圖騰的部落,說明大禹在治水過程中和這些部落曾有過激烈的鬥爭。
  • 治水先鋒 永嘉:大「虞」治水 還「母親河」碧水夢
    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今有虞邵連治水不間斷守護。在上塘鵝浦河邊,一輛電瓶車上下來了一位退休老人,老人簸著步子,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鵝浦河,像這樣的場景自去年4月25日便循環出現,他就是鵝浦河的志願者、上塘老人協會會長虞邵連。
  • 鄞州智慧治水平臺上線
    本報訊(記者王博 通訊員 周麗麗 範光明)昨日,「鄞州智慧治水信息管理平臺」正式上線。作為全市首個區縣(市)治水平臺,該平臺充分利用現代地理信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使得全區的影像地圖以及分布在地圖上的水面監控、水質監控、汙染監控、實時水雨情和排汙口整治進展等信息一覽無餘。
  • 湖州市和孚鎮:生態治水 富民美景
    隨著水環境整治攻堅戰的全面打響,村幹部牽頭天天巡查河道,河道保潔、排汙口封堵、違章清理、河道疏浚、水質改善各項工作,在荻港村有序開展起來,從前「髒亂臭」的河道,逐漸回到了水鄉常態。 生態治水,富民美景。
  • 山中老村「變臉記」:浙江長興上泗安村舊貌換新顏
    山中老村「變臉記」:浙江長興上泗安村舊貌換新顏 2017-02-2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高辰     冬日,上泗安村落顯出別樣美感,隨著治水成效的顯現
  • 浙江臨海:打好治水攻堅戰 守護生態宜居城
    漫步在臨海市靈湖湖畔,碧波蕩漾,白鷺斜飛,綠道串起沿線的江南建築群,有不少市民來此散步。昔日的一片低洼地,如今竟成為造福臨海百姓的民心工程。繼拿下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喜獲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後,近日,靈湖又迎來一個好消息——成功上榜2020年浙江省「美麗河湖」。  榮譽背後,離不開「治水」工作持續有力推進。
  • 逐夢幸福河湖採風|看,這美麗的水鄉!聽,這幸福的聲音!
    清麗苕溪,魅力湖漾古韻漊港,詩畫水鄉得益於綠水青山,不光是湖州人民,許多浙江人民的幸福感也「爆棚」了!浙江近幾年來全力推進美麗河湖建設行動,全省大步邁向全域美麗河湖目標,一幅幅詩畫韻味的江南水鄉畫卷正徐徐展開,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也逐步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經濟優勢。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記者的腳步,一起「暢遊」這幅江南水鄉畫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