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撒尼人是石林的主體少數民族,自成體系的語言文字、美麗動人的詩文傳說、絢麗斑斕的民族服飾、熱情奔放的民族歌舞、古樸粗獷的摔跤競技、激情澎湃的三弦舞蹈、萬人狂歡的傳統節日、神奇迷人的民俗風情……無不演繹出古老民族的文化韻味和地域特徵,石林民族民間文化底蘊豐厚、內涵豐富,是石林寶貴的文化遺產。石林縣歷來高度重視優秀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業務部門的指導幫助下,通過摸底調查,確立重點保護項目,逐級申報命名,全縣有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保護名錄項目120項。
國家級4項:(彝族撒尼語口傳敘事長詩《阿詩瑪》、彝族(撒尼)刺繡、彝族三弦舞(撒尼大三弦)、摔跤(彝族摔跤);
省級5項:(糯黑彝族文化保護區、阿著底彝族撒尼族刺繡之鄉、月湖傳統文化保護區、彝族古樂、火草布紡織技藝);
市級29項:(獅虎舞、叉舞、架子樂等);縣級82項:(圭山彩虹、撒尼鼓舞等);國家級珍貴古籍文獻名錄2項(彝文手抄本《指路經》、彝文古籍《納多庫瑟》聖經問答);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區12個,其中省級3個(糯黑村、阿著底村、月湖村),市級5個(維則村、芭茅村、海宜村、大老挖村、下冒水洞村),縣級4個(上蒲草村、巖子腳村、紅路口村、矣美堵);民族文化傳習館7個(大糯黑、維則、大平地、月湖、彝族第一村、民族小學、長湖中心小學);非遺傳承基地2個(省級傳承基地長湖中心小學、市級傳承基地民族小學)。傳承人:各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29名,其中國家級5人、省級20人、市級29人、縣級75人。
來源:石林縣非遺中心
編輯:張益坤
編審:堵紹娟
監製:徐敬堯
石林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