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出臺辦法 三種措施分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20-12-21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8日訊 11月28日上午,威海市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威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威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問。

威海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8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14項。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繼承和弘揚威海市優秀傳統文化,威海市政府將《威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列為今年政府規章完成項目。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辦法》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以精細化管理和保護非物質文化為出發點,從制度層面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保護和動態管理提供支撐。《辦法》共三十條,主要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等上位法的相關規定進行細化、補充和明確。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分類保護方面,《辦法》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二條等根據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同的存續狀態和發展現狀,提出三種分類保護措施,分別為實施搶救性保護、實施記憶性保護、實施生產性保護。對瀕臨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通過記錄、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表現形式、技藝流程,編印圖書,製作影音資料,建立檔案;制定搶救保護方案,安排保護資金及傳習、展示、展演場地;為常隨學員學藝提供適當補貼等方式進行保護。對喪失傳承人、客觀存續條件已經消失或者基本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市、區(縣級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記憶名錄,實施記憶性保護。文化和旅遊主管部門應當組織有關單位對列入記憶名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開展調查,收集相關資料和實物,形成系統完整的文字、圖片、音像等資料,建立資料庫、檔案庫。對具有生產性技藝和社會需求,能夠藉助生產、流通、銷售等手段轉化為商品或者服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實行生產性保護。有關部門應當在場所、資金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實行生產性保護,應當保持傳統工藝流程的整體性和核心技藝的真實性,不得改變其核心技藝。支持老字號企業挖掘傳統技藝的文化內涵,對老字號企業在生產和經營中應用的有保護價值的傳統技藝,列入代表性項目名錄。

閃電新聞記者 李志鵬威海報導

相關焦點

  • 昆明將分類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5月4日,昆明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經省人大常委會審查批准的《昆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條例》提出,實行分類保護制度,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屬性和存續狀況,有針對性地採取記憶性、搶救性、生產性和整體性等不同保護措施。
  • 【政策解讀】《廣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
    為進一步做好該規範性文件的實施工作,具體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我市自2006年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來,先後於2007年和2013年先後開展兩次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形成了一批普查成果,摸清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資源和人才資源整體情況,並通過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工作,挖掘、
  •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正式印發《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江蘇省將每五年開展一次,承擔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責任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經驗」
    其中,就法治建設而言,中國政府先後頒布了《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規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法規、文件;啟動了《中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的認證、搶救、保護和研究工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
  • 紫陽縣文化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根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2019年4月文化和旅遊部印發《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的通知》,組織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
  • 政策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
    ,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和支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是指承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責任,在特定領域內具有代表性,並在一定區域內具有較大影響,經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的傳承人。
  • 【動態】文化和旅遊部發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和支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 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建設中國特色保護體系(圖)
    同時,文化部開始制定出臺《境外組織和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管理的暫行辦法》等配套性法規,將法律設立的調查制度、代表性項目名錄製度、傳承與傳播制度等進行細化,轉化為各項長效工作機制,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也積極完善地方配套法規建設。雲南、貴州、廣西、福建、江蘇、浙江、寧夏、新疆、廣東等省區先後出臺了地方性法規。
  •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若干問題
    不是對所有項目把所有措施從頭到尾一律全部實施,而是有的保存,有的保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普遍採取認定、記錄、建檔予以保存;對具有較高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項目,採取傳承、傳播等有力措施予以保護。在工作中,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的積極參與,正確處理保存、保護與利用的關係。
  • 權威 | 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
    目前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正在研究制定《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管理辦法》《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專題管理辦法。完善非遺保護的制度設計,形成全方位推動非遺保護的政策組合拳。 以下是《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全文:
  • ...享非遺 · 知識篇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分類
    2008年6月,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將十大門類調整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青海省31人
    《公告》中表示,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保護和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以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令第45號)的有關規定,開展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
  • 福州立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3日在福州閉幕,決定批准《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定》。此前8月27日,福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該條例,並報請福建省人大常委會批准。  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現有155項市級以上非遺項目(含國家級15項、省級73項),非遺保護單位159個,非遺傳承保護基地69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令(第3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部 長  雒樹剛    2019年11月29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第一條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和支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
  • 濰坊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齊魯網濰坊7月19日訊根據國家和省、市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管理與認定有關要求,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組織開展了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評審工作。經過初評、面試、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以及公示環節,確定了第五批濰坊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56人),並予以公布。
  • 天水市19個項目入圍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 (天水呱呱)    天天天水網訊【記者羅雙紅】第四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甘谷麻鞋)      省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及《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
  • 寒亭區新增6名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9年7月19日,濰坊市文化和旅遊局公布了第五批濰坊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56人),寒亭區濰縣磚雕、富郭莊芥末雞、鋦藝、小兒推拿、濰坊風箏等項目的神芳橋、孫振吉、王慶忠、徐濤、韓臻、徐洋等6名代表性傳承人入選
  •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傳承
    &nbsp&nbsp&nbsp&nbsp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民族民間記憶的重要標識和歷史文化的活化石。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存、保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3年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我國於2004年加入公約,並於2011年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
  • 10項列入天津市和平區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原標題:10項列入和平區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為了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12月19日,由中共和平區委宣傳部、和平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和平文化宮、和平區非遺保護中心、和平區非遺大師工作室承辦的「多彩非遺創造美好生活」非遺文化展示、展演活動暨和平區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頒牌儀式在和平文化宮舉行
  • 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啦!
    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啦!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九府字〔2020〕45號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市直及駐市有關單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九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為進一步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現將九江市第八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