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輸大陸引臺灣全面反思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聯繫政治經濟困局 嘆息失去競爭本錢

棒球輸大陸引臺灣全面反思

「一場棒球賽,對臺灣人民內心所產生的衝擊是難以令大陸人民想像的。經典賽中華臺北隊的落敗,不只是代表一場運動競技比賽,而是臺灣人民失去了存活下去的動力與支撐的力量。」東森新聞11日的這篇評論反映了臺灣社會面對大陸競爭產生的危機感。

「行政院長」提出振興方案

棒球是島內最受關注的體育運動。中華臺北棒球隊7日再度敗給中國隊,不僅全撞球迷痛罵,就連「行政院長」劉兆玄也看不下去了。據《中國時報》10日報導,當天他全程盯著電視機,越看越火,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9日上班後第一個電話就打給「體委會主委」戴遐齡,限期3月底前火速提出「棒球振興方案」,同時針對棒球、撞球(臺灣稱為「撞球」)以及籃球三大球的未來發展,提交正式規劃。10日,振興體育成了「立法院」總質詢的焦點。「立委」提出各種措施,有人甚至建議「立法院」和「行政院」各組業餘棒球隊來場比賽,在島內帶起這股熱潮。11日,《中國時報》在頭版頭條報導了「體委會」研擬出的草案,明定贊助球隊的企業可以獲得十餘種租稅減免,企業捐贈、出資興建運動場館,贊助運動賽事或運動團體等,均可享有優惠。最引人注目的是,個人運動費用的支出,如買件運動衫、換雙新運動鞋等也都可以減稅。

臺當局的決心相當大。臺電董事長陳貴明此前曾在「立法院」抱怨說,最近經濟不好,臺電狀況也不好,「贊助6個球隊,是不是太多了」。結果「經濟部長」尹啟銘當著「立委」的面教訓他說:「花那麼一點錢養球隊是對不起球員,要做的話,應該是培養出一個在臺灣、全球揚眉吐氣的球隊,有心的話應該是這樣,要做就要最好的,不然就不要做!」

從球場風雲看到兩岸消長

由球場風雲,島內一些輿論看到了臺灣在兩岸關係中地位的變化。《聯合報》的社論說,臺灣近年來角色地位的變化,其實不只是棒球輸給大陸,「更應警惕的是,我們曾居亞洲四小龍領頭羊的地位,如今卻幾已敗退至敬陪末座。現在輸一場棒球給中國,搞得舉國嗟嘆;但是,臺灣近年痛失四小龍龍頭的大挫敗,卻似乎未見國人有什麼反省與警覺。對球賽敏感,對大局冷感,這是不是臺灣的悲哀?」文章認為,比輸掉一場球賽更使人憂慮的是,「臺灣的民主仍然深陷二二八、臺獨及扁案之中;臺灣的經濟生機,仍然深陷要不要鎖國,要不要籤ECFA的爭議之中。對岸來訪,張銘清被圍毆追打;對岸邀訪,呂秀蓮則被綠營嚇得不敢應邀(連上場都不敢,如何贏球?)」。東森新聞的評論說,大陸人民的錢越來越多,生活環境越來越好,就連棒球比賽都贏中華臺北了,他們增加的是信心與驕傲,而臺灣則越來越悲觀與沒有自信,憂慮和恐懼的氣氛瀰漫。評論家南方朔認為,臺灣過去20年都在玩「分財產吃國家」的遊戲,過去景氣還可以,臺灣顯得光鮮亮麗,形成「臺灣式的鍍金年代」,但畢竟是鍍金,並無真正含金量,一旦歲月侵蝕,裡面的鉛條很快露底,棒球文化只是其中之一。

島內體育為何沒落

難怪輿論發出這樣的感嘆,最近臺灣體壇實在沒有什麼好消息。除了棒球隊再度敗北外,撞球好手吳珈慶入籍新加坡也讓島內頗為感傷。吳珈慶今年只有20歲,16歲時連續勇奪九號球和八號球世界錦標賽冠軍,寫下最年輕的球王紀錄,也是近年來島內最有名的撞球高手。11日,《聯合報》又報導說,大陸已向臺灣高爾夫球好手曾雅妮招手,希望她改披大陸戰袍,參加國際比賽,前旅美職業棒球明星曹錦輝也傳出被對岸挖人的消息。《中國時報》11日悲觀地列舉說,另一個臺灣人喜愛的運動籃球,已發展成為電視轉播都遭人嫌的阿鬥;桌球、羽毛球適合臺灣人的身材,似乎也後繼乏人;網球新秀偶能嶄露頭角,但長期培養訓練的經費無著,要靠親人教練自力更生。而世界最流行的足球,在臺灣早已死亡,只剩前「總統」(指陳水扁)瞎掰的口水支票笑話擺蕩耳際。

這些情況其實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島內體育界面臨的兩大困境。一是受賭博等因素影響,棒球這幾年由盛到衰。2006年3月,臺灣警方破獲網絡職業棒球賭博案,涉嫌金額超過5億元新臺幣。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輸給中國隊的那場比賽,島內也傳出中華臺北隊打假球的消息。《聯合報》11日說,職業棒球爆發賭博,司法單位只抓了幾個涉案球員,卻對背後指使的主謀「大哥」拿不出對策,「賭博疑雲不散,球迷進場看球的熱情自然減低。年輕優秀球員寧願漂洋過海,也不願留在國內大染缸,生怕被染黑,毀了一生的努力。而球團盼不到政府援手,只好收掉球隊」。

二是企業不願贊助。臺北縣棒球委員會主委蔡明堂說,臺灣有很多不錯的棒球人才,好好培訓幾年還是大有可為,但像鴻海、南亞、中油、中鋼等大型公營或民營企業,都不願出資支持,更不願投入基層棒球人才的培育,「看企業和地方政府這樣,誰會對政府振興棒球有信心?」結果是,臺灣連座像樣的球場都沒有,「體委會」雖然幫助解決球員的兵役問題,並提高獎金額度,但沒有長期照顧關懷,很多球員看不到出路,年輕人自然不敢投身其中。華視報導說,除了個別人退役後能當上教練外,絕大多數人都得自謀職業,有人甚至只能當鋪路工。《聯合報》也報導了一些退役球員的處境:「棒球先生」李居明成為失業族;兩度奪得世界冠軍的職業撞球第一代世界球王趙豐邦,以前有「冷面殺手」的美稱,現在卻流落大陸討生活,「他的際遇也令吳珈慶心寒」。而曾雅妮的父親就直言,離開臺灣不是為了錢,只是覺得在故鄉不被珍惜。

當局振興舉措不被看好

對於當局的振興舉措,島內普遍不看好。曾經當過12年中華臺北棒球隊總教練的林華韋認為,臺灣棒球問題的解決不能求速,要從基礎救起,當務之急在於建構從國小到高中的棒運金字塔以及選手資料庫,讓棒球運動動起來。《中國時報》認為,當局的措施有點像「體育消費券」的概念,「急著推出大量的紅包政策討好民眾,只是消耗有限的資源」。贊助棒球長達19年的中信銀董事長羅聯福認為,應該鼓動大陸在華北、華中、華南各設一個球隊,「我們就輪流去跟他們打,北京、上海、廣州輪流打」,如果能把市場打開,把票房燒起來,變成中產階級喜歡看的職業運動,球員與教練就不怕沒有地方去。▲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錄環球網(http://www.huanqiu.com/) 

相關焦點

  • 大陸職業棒球聯賽明年開打 或引臺灣球員跳槽風
    原標題:大陸職業棒球聯賽明年開打 或引臺灣球員跳槽風(網絡圖)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隨著大陸體育職業化的不斷發展,除了足球、籃球外,明年將正式成立職業棒球聯盟,將目前的7支球隊通通實行職業化。未來還將積極爭取與臺灣職棒聯盟合作打聯賽,更不排除高薪挖角臺灣職棒選手到大陸球隊打球。   日前,2014年大陸棒球聯賽在北京開打,北京虎對上天津獅,雙方勢均力敵戰況緊張,天津隊的總教練在一旁不斷給球員打手勢指揮作戰。
  • 臺灣棒球小夥兒們的大陸棒球夢
    今年,第二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規模進一步擴大,參賽隊伍由32支擴大到42支,並且增加了U10組別,讓更多孩子的棒球夢從兒時萌發,實現U10、U12、U15、U18、大學組5個組別全覆蓋。兩岸選手共計888人,其中,有20支臺灣地區學校代表隊分別來自島內10個縣市,共計445人,他們都是熱愛棒球運動的體育健兒,跨越海峽來大陸追尋棒球夢想。
  • 臺灣棒球教練「登陸」:希望在大陸推廣棒球運動
    4月20日,北方工業大學的臺灣棒球教練江仲豪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希望能在大陸推廣棒球運動。圖為4月19日,江仲豪率隊參加「MLB首都高等學校第十九屆棒壘球錦標賽」時,上場參加表演賽。中新社發 陳小願 攝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臺灣棒球教練「登陸」:希望在大陸推廣棒球運動  作者 陳小願 楊喆  「大陸這邊好像玩棒球的不多,這領域基本是沙漠,要想開發將有很大市場的。我來這裡除了帶臺灣學生過來,同時也希望能在大陸推廣棒球運動。」
  • 臺灣棒球教練執教大陸
    前不久新組建的中國棒球集訓隊中來了一位臺灣的棒球好手,擔任了集訓隊的技術總監,他的名字叫江泰權。他是第一位出現在國家隊裡的來自臺灣的教練人員。棒球是臺灣同胞非常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技戰術水平也比較高,那麼,江泰權先生的到來會為大陸的棒球隊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請看記者的報導。  解說:當我們來到國家棒球集訓隊時,正趕上江泰權帶領集訓隊隊員為即將到美國的訪問比賽而忙碌著。
  • 臺灣棒球手看大陸:與大陸兄弟並肩奪冠真爽
    臺灣棒球手看大陸:與大陸兄弟並肩奪冠真爽 原標題:   中國臺灣網12月5日深圳訊(記者 齊昕 陳文韜) 「第一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已經於本月3日在深圳結束。
  • 臺灣棒球教練大陸執教:見證大陸棒球發展 有望出徵奧運
    【解說】在北方工業大學的操場上,一位六旬老人正帶著一群學生練習著棒球——他就是北方工業大學棒球隊總教練,來自臺灣的江仲豪,如今在大陸執教已有6年。近日,他在學校的操場邊,向中新社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大陸生活。  【同期】北方工業大學棒球隊總教練 江仲豪  我很滿意在這裡的生活,這裡給我的感覺就特別好。
  • 臺灣青年教練連庭瑋:大陸棒球運動前景樂觀
    中新社北京1月18日電 題:臺灣青年教練連庭瑋:大陸棒球運動前景樂觀  作者 劉大煒 張舵 鄭巧  「手抬高,用力揮」「注意前後腳」……近日,北京同啟新星棒壘球俱樂部的小隊員在北京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操場上進行寒假特訓。隊員們來自這所小學的六年級學生,教練是剛畢業的臺灣學生連庭瑋。
  • 臺灣棒球教練江仲豪:在大陸投出職業生涯下半場
    中新社北京11月23日電題:臺灣棒球教練江仲豪:在大陸投出職業生涯下半場  作者李雪峰路梅  「能來大陸執教,我可以說是心想事成。」
  • 胡錦濤:臺灣棒球隊在大陸有主場優勢(圖)
    胡錦濤:臺灣棒球隊在大陸有主場優勢    環球時報•環球網消息:臺灣《蘋果日報》29日報導說,國民黨主席吳伯雄28日在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談時,向胡錦濤祝福這次北京奧運順利成功,他表示本來要組織啦拉隊屆時到北京幫臺灣棒球選手加油,但胡錦濤告訴他:「你們不要組拉拉隊,這裡老百姓會做你們的拉拉隊
  • 大陸節目屢屢走紅引臺灣反思 政客指責頻惹爭議
    《甄嬛傳》的大熱,除了大陸電視製作圈肯砸錢,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大眾文藝創作人才的崛起。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說,大陸在影視與出版產業的結盟合作上跑得比臺灣快。臺灣沒有鼎盛的大眾小說創作團隊,沒辦法扮演內容產業火車頭的角色,恐怕才是臺灣沒有好作品可以源源不絕地推出的原因。  報導說,要希望能改善臺灣的影視產業環境,得先改善臺灣的出版環境。
  • 【棒球視野】「習馬會」與臺灣棒球
    《旋風小子》片段臺灣的棒球運動不論是競技水平還是職業化程度,都是所有體育項目中發展得最好的。臺灣人對棒球的熱愛,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1897年,一名日本銀行職員把棒球運動帶入了臺灣;1906年,臺北總督府中學裡,第一隻棒球隊成立,這是臺灣歷史上第一支可考的棒球隊;1945年以前,臺灣棒球運動有著濃厚的殖民主義色彩,在戰爭的歲月裡,棒球一度成為人們生活的精神寄託;
  • 到「心儀之地」尋「更棒人生」——一位臺灣棒球「大叔」的大陸...
    這位「黑大叔」叫曾駿安,其實今年才40歲,來自臺灣屏東一個「棒球世家」。他10歲開始練習棒球,父親是兄弟三人的啟蒙教練。「棒球運動就像人生,要不斷拼搏、刻苦付出、沉著忍耐、積極勇敢。打棒球讓我受益良多。」25歲時,曾駿安像父親一樣當起了教練,有些學生後來成了職業運動員,讓他很有成就感。
  • 一個臺灣小夥的棒球之路
    原標題:一個臺灣小夥的棒球之路   臺灣棒球運動普及率很高,不僅有職業棒球隊,小學、中學、大學都有自己的棒球隊。1969年,臺灣拿到世界青少年棒球賽冠軍,而這一支冠軍隊伍就來自嘉義。從高中起,李世翔便堅定了要走職業棒球的道路。   臺灣濃厚的棒球文化,給了他一個棒球的夢想,卻不足以讓其夢想變為現實。「我的身體條件不夠好,這也限制了我棒球水平的提高。以我的能力,要想在臺灣打職業棒球聯賽幾乎不可能。」
  • 中國臺北職業棒球大聯盟十月將組聯隊訪問大陸
    中新網臺北8月13日消息:由於中國大陸已確定公元2005年成立職棒聯盟,中國臺北職業棒球大聯盟已決定10月要組聯隊到大陸訪問,今後兩岸棒球交流可望更密集。  據中央社消息,中國大陸爭取到2008年的奧運主辦權,在各項比賽的球類運動中,目前中國臺北唯一具有較對岸更大優勢的就是棒球,大陸這幾年極力推展棒球運動,培植基層棒球選手,並準備在公元2005年成立職棒聯盟,帶動國內棒球運動發展,而眼下正值臺灣職棒市場萎靡不振,大陸棒球市場已被臺灣職棒界視為第二春。
  • 臺灣棒球小子「登陸」:把所見所聞帶給父母同學
    中新社深圳12月3日電 (夏守智)「我會把在深圳比賽的經歷講給爸媽和同學聽,」臺灣桃園市中平小學學生許庭凱3日對記者說,「希望能把冠軍也帶回去。」第二屆海峽兩岸學生棒球聯賽總決賽正在深圳進行。桃園中平小學是臺灣兩支U10組參賽隊伍之一。
  • 看球五十年,見證臺灣棒球崛起的第一代球評——張昭雄
    50 年來,張昭雄用盡人生菁華歲月,將一代代棒球魂在場上奮戰的過程,化作一張張用數字和英文字母編碼的觀戰紀錄。他是臺灣第一代的棒球記者、第一代的球評,是棒球在戰後成為臺灣國球的過程裡,最冷靜卻也最投入的見證人。
  • 奧運棒球拉進兩岸民眾距離 讓臺灣球迷了解北京
    奧運棒球拉進兩岸民眾距離 讓臺灣球迷了解北京2008-08-18 09:45     來源:中國臺灣網     編輯:賀晨曦   中國臺灣網8月18日北京消息 棒球對於臺灣同胞,就像桌球、女排等對於大陸同胞一樣,在球迷心中佔有絕對的分量。
  • 臺灣入境檢疫「雙重標準」引爭議 陳時中竟「甩鍋」大陸
    臺灣入境檢疫「雙重標準」引爭議 陳時中竟「甩鍋」大陸   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發布,島內新增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且是從美國返回臺灣。目前,臺灣地區自境外輸入的病例佔比超過八成,其中以自歐美返臺者最多。
  • 為什麼棒球比賽輸了要去吃鍋貼?其中的原因你了解多少呢?
    提到臺灣的國球大多數人都會直接想到「棒球」,不論你那不支持這樣的說法,也無論你平常是不是有在關注中華職人賽況或旅外球明星的新聞,在2013年世界棒球經典賽中,體育主播徐展元真情流露之下脫口而出的:「真的很想贏韓國!」
  • 風雨30年,臺灣有棒球 | 老炮兒
    「司機在載我去比賽時說道,巴西有足球,臺灣則有棒球。」紐約時報的作者Steven Myers在文章裡寫道。棒球作為寶島臺灣當仁不讓的第一運動,擁有同樣走過30年曆程的中華職棒,如今的發展又怎麼樣呢?上篇《老炮兒》欄目中,我們講述了臺灣職籃目前所面臨的艱困局面。今天,讓我帶你走進寶島棒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