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發生一周後,儘管南京方面要求其進行道歉,河村卻不以為然。2月27日,他再次重申自己不收回言論,並堅稱「沒有屠殺30萬人」。
法治周末實習記者 祝優優 法治周末記者 陳 霄
2月20日,在中國南京市代表團訪日時,日本名古屋市市長河村隆之公然否認南京大屠殺事件。此言一出,公眾譁然。南京官方三次回應,從駁斥、指責,到最後暫停與名古屋市的官方交往。
事件發生一周後,儘管南京方面要求其進行道歉,河村卻不以為然。2月27日,他再次重申自己不收回言論,並堅稱「沒有屠殺30萬人」。
從結緣到斷交
近日,中國南京代表團前往日本名古屋進行友好訪問。在談到南京大屠殺時,時任名古屋市市長河村隆之公然表示,的確存在常規的戰鬥行動,但他認為南京大屠殺事件並未發生過。
網傳「南京代表團當場未回應河村的言論」。事後,河村表示自己不撤回言論,也不打算道歉,但可以就此事舉行一場辯論會。
河村的言論一石激起千層浪。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馬上指出,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殘暴罪行,鐵證如山。
網絡上,網友爭相轉發「南京代表團當場未回應河村言論」的說法,斥責南京官員「丟臉」的責罵聲不斷。
面對公眾的質疑聲,南京官方先後三次表態,駁斥河村的言論並宣布暫停與名古屋市政府的官方交往。此舉獲得了我國外交部的支持。
事實上,從1978年12月至今,南京與名古屋結為友好城市已有34年歷史。作為友好城市的名古屋市長為何會說出這樣一番有傷和睦的言論?這次暫停交往後,以後還有沒有恢復交往的可能呢?
此後幾天,法治周末記者多番聯繫南京方面,只得到「對於該事件的進展,不予以對外公布」的結果。
各方反應激烈
名古屋事件,南京方面在三次聲明之後便沉默了。網絡上,網友們的抗議卻越來越強烈。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提出,名古屋市長必須道歉,他不僅否認大屠殺,而且當著南京代表團的面否認,這不是認識問題,而是對南京人民的雙倍羞辱。
此外,不少人表示要「強烈抗議」,抵制去名古屋旅遊。很快,就有人付諸行動了。近日,就有一家旅行團的近半遊客取消了赴日旅遊計劃。
河村的言論,不僅在中國,在日本國內也引起了激烈爭論。對於日本保守派人士來說,河村的言論正得歡心,名古屋政府還收到近268人的信件和電話表示贊成。不過,也有61人明確表示反對。
法治周末記者就此事多次致電日本駐華大使館,但一直沒有得到回覆。據媒體報導稱,日本外交部發言人橫井裕表示,日本政府不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
河村的言論讓日本部分官員感到憂慮,日本愛知縣知事大村秀章非常擔憂南京與名古屋的關係惡化,希望能儘快平息此事。
出乎意料的是,2月27日,河村隆之再次表示不收回自己的言論,但作了一些解釋:「30萬人的大屠殺應該沒有發生過。」
據了解,我國與日本在南京大屠殺事件受害人數的問題上,一直存在分歧。到底有多少受害人?
江蘇社科院研究員孫宅巍出示了一組數據:8家慈善團體收埋了19.8萬具屍體,4個市民團體收埋了4.3萬具,偽政權收埋了1.6萬具。光這三個渠道,就有25萬左右的死亡人數。
友好城市探源
法治周末記者了解到,南京與名古屋並不是中日兩國間締結的首對友好城市。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1973年,天津市與日本神戶市結成兩國第一對友好城市。
所謂友好城市,又稱「姐妹城市」,是城市之間建立的民間的聯誼與合作關係,受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主管。據相關人士透露,友好城市「結對子」之前,兩個城市間便有商貿、文化方面的民間往來,交往一步步擴大後,雙方會達成一個交好的意向書,願意結為友好城市。最後,上報相關材料到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
協會在接到申請文件後,會對雙方城市的交流狀況進行一個審查,了解雙方經濟、科技、文化上的互補性和開展合作與交流的可行性,符合條件的,便予以批准。
兩國城市結交友好後,會大力開展具有實質內容的地方政府和城市之間的合作,推進兩國在中小城鎮規劃和建設、土地資源合理開發、食品安全等領域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實現共贏。
記者在中國國際友好城市聯合會網站上查詢到,自1973年以來,我國幾乎每年都有城市與日本城市締結友好,截止到2011年10月,已有248對。
來源:法治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