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服軟」,卡達「斷交風波」難現轉機

2021-01-14 環球人物網

 

在近期的「斷交風波」中,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巴林和埃及無限期關閉對卡達的港口運輸。圖為位於卡達首都多哈的哈馬德港口。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卡達政府通訊辦公室主任賽義夫日前發表聲明說,斷交國向卡達政府提出化解斷交危機的13點要求「是為了限制卡達的主權,是對卡達對外政策的幹涉」。但沙特等四國依然要求卡達在10天內滿足上述要求。有分析認為,從有關各方的表態來看,卡達遭遇的斷交危機短時間內尚難化解,各方博弈仍將繼續。

矛盾雙方針鋒相對,局勢不確定性增加

據沙特《生活報》6月26日報導,美國國務卿蒂勒森透露,卡達方面「正在審議沙特等四國提出的復交條件」,然而「一些條件卡達將很難執行」。自多家媒體曝光沙特、阿聯、埃及和巴林四國給卡達開出的13條復交條件以來,卡達尚未對此做出官方回應。

「科威特方面的調停因假期暫停。」《生活報》6月26日說,科威特埃米爾因開齋節開始了個人假期,而官方並未宣布代行調停職責的人選。目前,沙特等四國對卡達態度堅決,卡達方面也拒絕「服軟」——斡旋工作陷入暫停,為局勢的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

在復交條件剛剛公布時,卡達外交部發表聲明稱,該國將通過調解國科威特給予回復,等於排除了卡達同四國展開直接對話的可能性。當前,雙方通過輿論和社交媒體「隔空喊話」,針鋒相對,使得事態難以降溫。

「卡達若是明智的,就應嚴肅對待四國提出的要求和關切。」阿聯外交事務國務部長安瓦爾·加爾賈什在社交媒體上說。他還指責卡達單方面公布條件清單,破壞問題解決進程。

就斷交國提出化解斷交危機的13點要求,卡達社會輿論反應強烈,表示難以接受如此苛刻的條件。卡達《東方報》主編賈比爾說「沙烏地阿拉伯等國提出的要求就是監護人對被監護人的要求」,他希望國際社會對此進行強有力的幹預。

「卡達不做『被監護人』。」卡達外交部新聞辦公室主任艾哈邁德在社交媒體上說。據卡達半島電視臺報導,該國目前瀰漫著「無奈但堅強」的情緒:因為外交封鎖,不少卡達人無法同家人團聚,但「民眾因此變得更加團結,他們相信危機會很快結束」。

海合會內莫衷一是,域外國家高調介入

在海合會內部繼續僵持、莫衷一是,甚至阿盟也未對外發聲之際,區域外國家土耳其、伊朗近日則頻繁高調表態,力挺卡達,介入爭端。

25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公開批評相關國家對卡達提出的系列要求「違反國際法」。針對相關國家要求卡達停止在境內建設土耳其軍事基地,埃爾多安說,「我們與任何國家締結防務合作協議應當獲得(其他國家的)批准嗎?」

伊朗總統魯哈尼同日表示,伊朗希望加強與卡達的關係,並抗拒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國家對該國的封鎖。伊朗總統府網站說,魯哈尼與卡達國家元首塔米姆通電話時表示,與卡方發展更緊密的關係是伊朗的對外政策。魯哈尼說,伊朗支持卡達政府和人民,認為施壓、威脅和制裁,並非解決區內國家間問題的好方法。

在遭阿拉伯鄰國封鎖時,卡達得到了來自土耳其、伊朗的不少援助,包括奶製品、蔬果等食品,成功度過封鎖初期的危機,目前國內供應一切正常。然而分析認為,卡達與區域外國家保持密切聯繫是出於自身發展需要,並不意味著卡方希望事情「鬧大」——卡官方曾多次表示,拒絕外部幹預,堅持在海合會內部解決危機。

當前危機若不管控,影響可能波及更廣

《金融時報》分析認為,近年來海灣國家取得了不小的經濟發展成就,如果因形勢變化導致發展受阻,進而引發經濟衰退,將不僅僅是海灣國家的巨大問題,危機影響可能波及更廣。

海灣地區的能源安全問題也是地區形勢受到國際社會密切關注的原因之一。目前來看,「斷交風波」對國際油價影響有限。然而阿聯每天從卡達接收約50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這一貿易量已經大到阿聯無法中斷合作。雖然目前天然氣供應沒有受到影響,但仍然引起市場的密切關注。

與海灣各國均保持著良好關係的美國一直在和多方保持互動。蒂勒森25日表示:「有建設性的下一步將是讓所有國家坐下來繼續協商。我們的盟友和合作夥伴的共同目標是阻止恐怖主義和打擊極端主義,相信我們在為實現該目標共同努力時會更加強大。」「每個國家都能為這一努力有所貢獻。美國將繼續與各方保持密切聯繫,並將繼續支持科威特埃米爾的調解工作。」

有分析認為,此次「斷交風波」引發的危機解決途徑還不清晰,地區勢力的介入加劇了問題的複雜程度,因此事件的妥善解決可能將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

(記者 韓曉明)

責任編輯:於冰

聲明: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人物》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拒絕「服軟」,卡達「斷交風波」難現轉機(國際視點)
    在近期的「斷交風波」中,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巴林和埃及無限期關閉對卡達的港口運輸。圖為位於卡達首都多哈的哈馬德港口。自多家媒體曝光沙特、阿聯、埃及和巴林四國給卡達開出的13條復交條件以來,卡達尚未對此做出官方回應。   「科威特方面的調停因假期暫停。」《生活報》6月26日說,科威特埃米爾因開齋節開始了個人假期,而官方並未宣布代行調停職責的人選。目前,沙特等四國對卡達態度堅決,卡達方面也拒絕「服軟」——斡旋工作陷入暫停,為局勢的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
  • 卡達斷交風波初現轉機
    新華社開羅12月5日電 (國際觀察)卡達斷交風波初現轉機新華社記者李芮卡達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3日收到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勒曼的信件。在2017年上屆海灣杯時,辦賽地點曾因各種原因幾經改變,卡達一度成為候選地,但由於發生斷交風波遭到沙特等國反對,比賽最終在科威特舉行。而到了本屆比賽,包括海合會其他5國在內的所有其他參賽國均派遣了球隊赴卡達。沙特國家足球隊11月25日從首都利雅得直飛卡達首都多哈,這是兩年多來兩國間首次直航。
  • 卡達「斷交風波」難現轉機 各方博弈繼續
    在近期的「斷交風波」中,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巴林和埃及無限期關閉對卡達的港口運輸。圖為位於卡達首都多哈的哈馬德港口。新華社發核心閱讀卡達政府通訊辦公室主任賽義夫日前發表聲明說,斷交國向卡達政府提出化解斷交危機的13點要求「是為了限制卡達的主權,是對卡達對外政策的幹涉」。
  • 卡達斷交風波現轉機 中東領導人展開「穿梭外交」
    卡達斷交風波現轉機 中東領導人展開「穿梭外交」 2017-06-14 10:24:30來源:人民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阿聯抱團沙特再向卡達喊話 斷交風波轉機難現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外交事務國務部長安瓦爾加爾賈什7日說,阿聯、沙烏地阿拉伯、巴林、埃及四國與卡達斷絕外交關係一年後,依然不會放鬆對卡達的制裁,因為「責任在卡達」。同一天,阿聯與沙特籤署涵蓋國防、核能等領域的一系列備忘錄。
  • 中東多國宣布與卡達斷交 雙方外交風波由來已久
    中東多國宣布與卡達斷交 雙方外交風波由來已久 2017-06-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孫靜波   中新網6月5日電 綜合報導,今日,中東多國與卡達斷交風波引發廣泛關注
  • 三年封鎖後,卡達斷交危機終現轉機
    記者 | 安晶被沙烏地阿拉伯、阿聯、埃及、巴林封鎖三年後,卡達的斷交危機終於出現轉機:沙特外交大臣稱達成協議已經「近在咫尺」,卡達外交大臣對化解危機持樂觀態度。2017年6月,沙特等四國以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和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宣布與卡達斷交,並對其進行封鎖。封鎖至今沒有解除。斷交危機後,被海灣同胞孤立的卡達加強了與土耳其、伊朗等國的合作,卡達航班開始借道伊朗。去年,沙特與卡達就解決危機進行會談,但最終不歡而散。
  • 海灣國家斷交僵局現轉機:卡達元首抵達沙特參會,海合會各方籤署...
    卡達半島電視臺稱,這一協議的籤署標誌著沙特、巴林等海灣國家與卡達之間的斷交危機即將結束。與以往幾次峰會不同的是,卡達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應邀出席本屆峰會,這也是2017年6月沙特宣布與卡達斷交後,塔米姆首次訪問沙特。峰會召開前,沙特和卡達還宣布互相開放陸海空邊界。雖然海合會成員國達成協議,但也有分析認為,卡達與相關國家的和解很難一蹴而就。
  • 深度|海合會峰會之際沙特卡達互開邊境,海灣斷交風波終於有轉機
    新年伊始,海灣局勢出現重大轉機。據外媒報導,科威特外交大臣艾哈邁德·納賽爾·穆罕默德·薩巴赫1月4日宣布,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從當晚開始相互開放陸海空邊境。 這一變化引發外界關注。
  • 卡達航空停飛風波影響數千中國遊客,最受「拖累」的是埃及
    受影響最大的是熱門旅遊地埃及,卡達航空往返埃及的航線已停滯。不過,業內專家分析,中東非洲在中國出境遊市場中佔比不高,加上國內外航空公司開通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航班,預計此次斷交和卡航停飛風波對中國出境遊的影響有限。卡達航空近年來以多哈國際機場為基地,力推亞歐、亞非中轉航線,吸引了大量中國旅客。
  • 海灣危機現重大轉機!卡達國家元首將前往沙特出席1月5日海合會峰會
    當地時間1月4日晚間,卡達國家通訊社證實,卡達國家元首埃米爾塔米姆將在1月5日,率代表團參加在沙特烏拉舉行的第41屆海合會領導人峰會。持續了三年半的海灣危機出現重大轉機。
  • 海灣斷交危機有望化解 沙特、卡達表樂觀
    海灣斷交危機有望化解 沙特、卡達表樂觀王宏彬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最近傳出破冰信號。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科威特等方面4日均對化解危機表示樂觀。美國消息人士披露,斷交相關方已經達成初步協議,有望在幾周內籤署最終協議。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4日通過視頻連線參加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辦的一場論壇。他在會上說,得益於科威特等國的持續調解,和解談判取得「顯著進展」,最終協議「看似觸手可及」,「我對斷交相關方接近達成一致頗為樂觀」。
  • 海灣斷交危機是否迎來化解曙光
    新華社開羅12月7日電(國際觀察)海灣斷交危機是否迎來化解曙光  新華社記者李芮 王昊  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最近頻傳「破冰」信號:科威特透露各方有望籤署最終協議,沙烏地阿拉伯、卡達等方面公開對化解危機表示樂觀。  有分析人士認為,海灣斷交危機出現轉機的重要原因是美國出於自身利益考量的助推。
  • 一天之內卡達遭多國「集體斷交」 事出幾何?
    一天之內,多個國家先後發表聲明,與一國斷交,這在國際外交史上並不多見。那麼,卡達究竟為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遭到多國的「集體斷交」?後續事態又是如何演變的?一篇新聞報導引發的斷交危機這場斷交危機始於2017年,引起這一事件的導火索,是由卡達國家通訊社網站播發的一段新聞報導。這篇報導據稱是卡達埃米爾塔米姆的講話,稱支持伊朗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批評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並譴責對卡達支持恐怖組織的有關指控。
  • 卡達外長稱 海灣斷交危機化解取得進展
    當地時間4日,卡達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薩尼在線上舉行的「地中海對話論壇」上表示,海灣斷交危機的解決取得了部分進展,卡方希望事情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但不確定危機是否很快就能得到解決。
  • 卡達埃米爾抵達海合會時受沙特王儲歡迎,海灣斷交危機「破冰」?
    卡達埃米爾抵達海合會時受沙特王儲歡迎,海灣斷交危機「破冰」?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程靖繼科威特外交部長4日宣布沙特與卡達達成協議,將重開兩國海陸空邊境後,卡達埃米爾也確認將於5日參加在沙特古城歐拉舉辦的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這些舉動被視為沙特與卡達自2017年斷交風波後關係破冰的信號。
  • 卡達埃米爾抵達海合會時受沙特王儲歡迎,海灣斷交危機...
    這些舉動被視為沙特與卡達自2017年斷交風波後關係破冰的信號。 據半島電視臺報導,5日上午,卡達埃米爾謝赫·塔米姆抵達沙特西北部城市歐拉,受到了沙特王儲默罕默德·本·薩勒曼的熱情擁抱。
  • 卡達外交大臣:對化解海灣斷交危機持樂觀態度
    新華社多哈12月4日電(記者楊元勇)卡達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4日表示,卡達對化解海灣斷交危機持樂觀態度。穆罕默德當天在第六屆地中海對話論壇視頻會議上說,卡達對化解海灣危機非常樂觀,對任何在本地區實現和平的倡議持積極態度。
  • 海灣斷交危機曙光初現,沙特與卡達重修舊好?
    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終於初見曙光。科威特外交大臣艾哈邁德·薩巴赫(Ahmad Nasser Al Mohammad Al Sabah)1月4日宣布,沙烏地阿拉伯和卡達從當晚開始相互開放陸海空邊境。沙特與卡達是陸上鄰國,但自2017年6月的海灣斷交危機以來,邊境已經處於鎖閉狀態。另據卡達通訊社4日報導,卡達埃米爾(即國家元首)塔米姆將率團前往沙特,出席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海合會」)首腦會議。這屆峰會原定於2020年12月舉行,但後來推遲到2021年1月5日召開,就是為了使各國有更多時間來協調磋商。
  • 與卡達斷交,賽前驅除記者
    2月2日凌晨,2019亞洲杯決賽卡達3-1爆冷擊敗日本,首次奪得亞洲杯冠軍。卡達的奪冠,最尷尬的就是與其斷交的亞洲杯東道主阿聯了。卡達是2022世界盃舉辦國,但由於阿聯與卡達斷交的原因,亞洲杯前,卡達全隊只能從科威特轉機抵達阿聯,因為卡達和阿聯兩國之間已經沒有直達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