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尷尬的還是東道主!與卡達斷交,賽前驅除記者

2020-12-16 肆客足球

2月2日凌晨,2019亞洲杯決賽卡達3-1爆冷擊敗日本,首次奪得亞洲杯冠軍。卡達的奪冠,最尷尬的就是與其斷交的亞洲杯東道主阿聯了。

卡達是2022世界盃舉辦國,但由於阿聯與卡達斷交的原因,亞洲杯前,卡達全隊只能從科威特轉機抵達阿聯,因為卡達和阿聯兩國之間已經沒有直達的航班。

更讓人吃驚的是,亞足聯西亞區副主席、競賽委員會主席、2019亞洲杯組委會主席穆赫納迪無法入境阿聯,原因就是他是卡達人。最終在多方努力下,穆赫納迪才能入境參加亞洲杯開幕式。

而卡達記者就沒這麼好運了,亞洲杯開賽前至少4家卡達媒體的5名記者在持有亞足聯採訪證、阿聯入境籤證的情況下,被海關扣留4小時,並被阿聯經阿曼首都馬斯喀特遣返回國。

留在阿聯的卡達記者也困難重重,因為他們在當地是無法訪問卡達的相關媒體網頁的。整個亞洲杯期間,卡達球員、工作人員、記者和高官,甚至是球迷都或多或少感到了阿聯的敵視情緒。

但卡達隊是爭氣的,他們一路高歌猛進、七戰全勝,進19球僅丟1球,最終在阿聯的土地上首次奪得亞洲杯的冠軍,用體育競技最純粹的方式回擊了對方的刁難。

相關焦點

  • 卡達斷交風波初現轉機
    新華社開羅12月5日電 (國際觀察)卡達斷交風波初現轉機新華社記者李芮卡達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3日收到沙烏地阿拉伯國王薩勒曼的信件。而來自海合會其他5個成員國的足球隊正在卡達參加第24屆海灣杯足球賽。卡達斷交危機自2017年延宕至今,近期出現新的緩和跡象。但分析人士認為,受制於美國和沙特同伊朗之間的複雜矛盾,海灣阿拉伯國家完全走出斷交危機的前景難言樂觀。圍繞海合會峰會的各方互動或將成為關係緩和試金石。
  • 茅利塔尼亞宣布 與卡達斷交
    (原標題:茅利塔尼亞宣布 與卡達斷交) 據新華社達喀爾
  • 三年封鎖後,卡達斷交危機終現轉機
    記者 | 安晶被沙烏地阿拉伯、阿聯、埃及、巴林封鎖三年後,卡達的斷交危機終於出現轉機:沙特外交大臣稱達成協議已經「近在咫尺」,卡達外交大臣對化解危機持樂觀態度。2017年6月,沙特等四國以卡達支持恐怖主義和破壞地區安全為由宣布與卡達斷交,並對其進行封鎖。封鎖至今沒有解除。斷交危機後,被海灣同胞孤立的卡達加強了與土耳其、伊朗等國的合作,卡達航班開始借道伊朗。去年,沙特與卡達就解決危機進行會談,但最終不歡而散。
  • 中東「斷交潮」波及航線?中國乘客飛往卡達暫時無虞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倪浩】「接上面的通知,目前卡達航空公司從中國起飛的所有航班都按計劃進行,沒有收到變更或暫停的信息。」卡達航空公司中國區客服電話在6月5日一直處於接線的忙碌狀態,一位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說,只要在卡達航空公司官方網站上查詢到的處於可預定狀態的航班目前都接受預訂。但該工作人員也提醒,「還不確定之後會不會發生其他情況。」
  • 中東多國宣布與卡達斷交 雙方外交風波由來已久
    12:07: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孫靜波   中新網6月5日電 綜合報導,今日,中東多國與卡達斷交風波引發廣泛關注。
  • 拒絕「服軟」,卡達「斷交風波」難現轉機
    在近期的「斷交風波」中,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巴林和埃及無限期關閉對卡達的港口運輸。圖為位於卡達首都多哈的哈馬德港口。新華社發核心閱讀卡達政府通訊辦公室主任賽義夫日前發表聲明說,斷交國向卡達政府提出化解斷交危機的13點要求「是為了限制卡達的主權,是對卡達對外政策的幹涉」。但沙特等四國依然要求卡達在10天內滿足上述要求。有分析認為,從有關各方的表態來看,卡達遭遇的斷交危機短時間內尚難化解,各方博弈仍將繼續。
  • 卡達外長稱 海灣斷交危機化解取得進展
    當地時間4日,卡達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勒薩尼在線上舉行的「地中海對話論壇」上表示,海灣斷交危機的解決取得了部分進展,卡方希望事情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但不確定危機是否很快就能得到解決。
  • 卡達斷交風波現轉機 中東領導人展開「穿梭外交」
    卡達斷交風波現轉機 中東領導人展開「穿梭外交」 2017-06-14 10:24:30來源:人民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今天多國與卡達斷交 中國一句話回應
    仔細看了才知道,原來他們都是認真的在搞斷交。可是一連串的斷交事件,卡達到底做了什麼不得了事,竟引得如此報復?沙特領銜屏蔽卡達媒體多國與其斷交卡達作為海灣合作委員會的一員,在中東擁有舉足輕重的力量。然而,近日,阿聯、沙特、巴林、埃及等國先後宣布將封殺卡達媒體,這其中就包括中國人熟知的卡達半島電視臺。
  • 海灣斷交危機曙光初現,沙特與卡達重修舊好?
    沙特與卡達是陸上鄰國,但自2017年6月的海灣斷交危機以來,邊境已經處於鎖閉狀態。另據卡達通訊社4日報導,卡達埃米爾(即國家元首)塔米姆將率團前往沙特,出席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海合會」)首腦會議。這屆峰會原定於2020年12月舉行,但後來推遲到2021年1月5日召開,就是為了使各國有更多時間來協調磋商。
  • 卡達外交大臣:對化解海灣斷交危機持樂觀態度
    新華社多哈12月4日電(記者楊元勇)卡達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4日表示,卡達對化解海灣斷交危機持樂觀態度。穆罕默德當天在第六屆地中海對話論壇視頻會議上說,卡達對化解海灣危機非常樂觀,對任何在本地區實現和平的倡議持積極態度。
  • 中東面面觀丨卡達斷交危機三年後 《歐拉宣言》意味著什麼?
    △卡達半島電視臺的網站在沙特仍然處於被禁止的狀態(圖片來自網絡)從四國突然宣布同卡達斷交,到沙特後來提出「13條」要求被卡達拒絕,再到5日卡達埃米爾塔米姆和沙特王儲默罕默德再次握手並行貼面禮,斷交危機看似全面解決,但實際上可能並非全然如此,只不過在大環境背景下,合則共利,分則俱損,雙方在認真考量後做出的利益最大化的選擇。
  • 海灣斷交危機有望化解 沙特、卡達表樂觀
    海灣斷交危機有望化解 沙特、卡達表樂觀王宏彬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最近傳出破冰信號。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科威特等方面4日均對化解危機表示樂觀。美國消息人士披露,斷交相關方已經達成初步協議,有望在幾周內籤署最終協議。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4日通過視頻連線參加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舉辦的一場論壇。他在會上說,得益於科威特等國的持續調解,和解談判取得「顯著進展」,最終協議「看似觸手可及」,「我對斷交相關方接近達成一致頗為樂觀」。
  • 沙特等四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 化解斷交危機
    原標題:沙特等四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化解持續三年半的斷交危機 海合會峰會釋放團結信號  1月5日,第四十一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首腦會議在沙特西部城市歐拉閉幕。會議籤署了《歐拉宣言》,強調海灣各國應團結一致,共同應對外部挑戰。有分析認為,峰會最大成果是沙特等4國與卡達恢復外交關係,持續三年半的海灣斷交危機得以化解。
  • 一天之內卡達遭多國「集體斷交」 事出幾何?
    一天之內,多個國家先後發表聲明,與一國斷交,這在國際外交史上並不多見。那麼,卡達究竟為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遭到多國的「集體斷交」?後續事態又是如何演變的?一篇新聞報導引發的斷交危機這場斷交危機始於2017年,引起這一事件的導火索,是由卡達國家通訊社網站播發的一段新聞報導。這篇報導據稱是卡達埃米爾塔米姆的講話,稱支持伊朗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批評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並譴責對卡達支持恐怖組織的有關指控。
  • 沙特與卡達斷交3年後欲和解,最耐人尋味的是這點|京釀館
    2017年突如其來的「卡達危機」,是「一山不容二虎」、兩國各種積怨總爆發的結果。▲央視新聞截圖。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本·法爾漢。文 | 陶短房據新華社報導,持續3年多的海灣斷交危機最近傳出破冰信號。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科威特等方面均對化解危機表示樂觀。美國消息人士披露,斷交相關方已經達成初步協議,有望在幾周內籤署最終協議。
  • 卡達「斷交風波」難現轉機 各方博弈繼續
    在近期的「斷交風波」中,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巴林和埃及無限期關閉對卡達的港口運輸。圖為位於卡達首都多哈的哈馬德港口。新華社發核心閱讀卡達政府通訊辦公室主任賽義夫日前發表聲明說,斷交國向卡達政府提出化解斷交危機的13點要求「是為了限制卡達的主權,是對卡達對外政策的幹涉」。
  • 沙特外長:卡達斷交危機相關各國外交關係將恢復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領導人峰會當地時間5日晚在沙特西部城市歐拉結束,會後發布的《歐拉宣言》顯示,海合會國家在推動卡達斷交危機相關各國關係恢復正常方面已付出巨大努力,並將繼續推進海灣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進程。
  • 卡達斷交問題出現解決的明顯跡象,為什麼這樣說,原因是什麼?
    這四個國家對卡達提出了13項要求,主要包括關閉半島電視臺、關閉一個土耳其基地、切斷與穆斯林兄弟會的聯繫以及降低與伊朗的關係層次。伊朗與卡達共享一個重要的天然氣田。卡達指責四國嚴重幹涉其主權,認為其提出的要求蠻橫無理,拒絕接受四國的要求。但是近日出現了解決「斷交問題」的十分良好的勢頭。
  • 拒絕「服軟」,卡達「斷交風波」難現轉機(國際視點)
    在近期的「斷交風波」中,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巴林和埃及無限期關閉對卡達的港口運輸。圖為位於卡達首都多哈的哈馬德港口。   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卡達政府通訊辦公室主任賽義夫日前發表聲明說,斷交國向卡達政府提出化解斷交危機的13點要求「是為了限制卡達的主權,是對卡達對外政策的幹涉」。但沙特等四國依然要求卡達在10天內滿足上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