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丨清明節除了祭祀還有傳統美食清明節美食清單拿走不謝

2020-12-16 懂吃噠吃

「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哈嘍,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已經是周四了,距離下周的清明假期已經不遠了,不知道大家的清明假期怎麼過呢?要不要來曬一曬自己的旅行計劃呢?

但是小編還是在知道大家也不都是都要出去旅遊(比如小編自己)大部分的人還是會選擇回到老家去祭拜我們的親人。而清明節除了祭拜的規矩很多,吃的規矩也很講究。

清明節由寒食節演變而來,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雖然當天只吃寒食禁菸火但是寒食節卻為我們創造出了多姿多樣的美食。

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青團

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軟糯香甜,老少皆宜加上方便保存食用,青團成為了大家清明節必吃的美味。

2. 艾粄

粄」為客家方言裡各類糯米、粘米糕點的通稱,如蘿蔔粄、仙人粄。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種,是一種美味的特色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

3.暖菇包

暖菇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點,屬於閩菜系。與前兩者都一樣將菜汁與糯米粉混合,但是包的餡料可以分為很多種,一般都會使用鮮竹筍、臘肉、豆腐乾、蝦等食材切碎後包成荷包狀,蒸熟之後香氣四溢,令人垂涎三尺。

4. 子福

麵粉包上棗、豆、核桃等,外層放一雞蛋,周圍盤上面蛇,用蒸籠蒸熟即可。原用於清明節上墳祭祖,祈求子孫有福。香甜軟糯,棗兒的甜蜜慢慢的浸入到面裡,

5. 饊子

寒食節禁火時食用的「寒具」即為饊子,一種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饊子以麥麵為主料,南方饊子多以米麵為主料。饊子色澤黃亮,層疊陳列,幹吃香脆可口,泡過牛奶後入口即化。

6. 子推饃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是山西清明節傳統美食。為了紀念介子推而做出的美食,常常介子饃做出來都會裝飾一番重量都達到了1斤以上,十分便於保存現在一般都用來祭祀。

7. 烏稔飯

說清明食俗就不能不提到畲家的「烏稔飯」,因為閩東畲族聚居地。烏稔飯又名烏米飯,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

常常配合著紅棗,枸杞,葡萄乾,冰糖一起蒸製,香氣四溢令人流連忘返。

8.潤餅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或清明前後在閩南、潮汕和臺灣很盛行,「潤餅」正名春餅,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即潤餅皮,包餡兒的潤餅菜有胡蘿蔔絲、肉絲、香菜、蝦仁、肉丁、油煎蛋絲、海蠣煎等等可謂琳琅滿目,寫的小編都流口水了,真是太想吃了。

以上就是清明節的傳統美食了,如果有遺漏歡迎大家在評論處補充。小編在這裡也希望大家能在清明假期陪伴家人或者去祭拜故人。生活的節奏也正如小編在文章開始時提到的顧太清的詩「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一樣,快節奏的生活讓時間過得飛快。

而我們也是時候利用這個假期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中放慢自己的步伐,去享受人生,享受美食了 。

世間百態不過四個字——飲食男女。民以食為天,深度研究美食文化,挖掘最新美食風向,這裡是一個有深度,有內涵,偶爾犯二但是緊跟潮流的美食號外。

歡迎大家點點關注,獲得更多內容。

相關焦點

  • 清明節除了祭祀,浙江各地還有這些傳統習俗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三大祭祀節日之一,距今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正值春暖花開之季,雖然主要以祭祀為主題活動,但浙江民間還流傳著很多各具特色的傳統習俗,同時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文明祭掃,「掃」出綠色清明新風尚
  • 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和傳統美食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中華民族傳統隆重盛大的春祭節日,屬於慎終追遠、禮敬祖先、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習俗甚多,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上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習俗雖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禮俗主題。
  • 清明節!清明美食多種多樣,你家鄉又有哪些美食呢?
    每年的4月4日,大家都知道是清明節的一天,清明節又稱作是踏青節,祭祖節等等,也是我國傳統意義上的節日,在仲春和暮春的交接段。清明節這一天在在古代的時候的祖先信仰和春祭禮俗,也是兼具了自然和人文兩大內涵的,也就是不僅僅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的節日。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傳統的節日裡也是往往伴隨著傳統的美食。並且不同的地方的飲食也是各不相同的,那麼都有哪些傳統意義上的美食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塊來探索一下吧。
  • 民以食為天 清明節的傳統美食有哪些?
    蒿餅、青團、清明螺等是清明節的傳統食物,中國南北各地在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餈、清明粑、幹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
  • 除了踏青墓祭,清明節還有什麼被遺忘的傳統習俗?
    然清明節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它兼具自然與人文,蘊含精神信仰與禮俗。清明節始於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清明作為節氣,原是為了提醒耕種,因而也流傳出「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類農諺。隨著時代不斷更迭,加之自古傳承的祭祀文化,清明節墓祭的習俗漸漸被全國通用。據《禮經》載,唐代以前南北文化差異大,北方不曾有清明墓祭之禮,直至唐代南北文化融合,方擴展至全國。
  • 清明節祭祀祖先的來源
    這句千古流傳的詩句,使得清明節披上了一層憂鬱的面紗。那麼我國是從何時開始設立清明節,清明又從何而來呢?讓我們一起來追尋一下它的歷史!清明二字,始出於二十四節氣。俗語說:「春雨驚春清谷天」,這其中的清字便是說的清明!清明時節,春雨綿綿萬物復春也正是播種的好季節。
  • 你知道清明節祭祀的來源是什麼嗎?清明節都祭祀什麼食物?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每逢到了清明節前後就會下起雨來,感覺老天也感受到我們對逝去親人的念想,用雨滴來表達我們的心情。那麼你們知不知道清明節祭祀的來源嗎?祭祀的時候是需要準備什麼食物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清明節祭祀的常識與禁忌
    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正式確立為法定節假日。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是一年一度中國人對自己祖先表達敬意與感謝之意的節日。然而,在清明掃墓的期間,有些禁忌與忌諱是應該避免的。下面李老師就清明拜山的相關問題,為您瀝青如何避開忌諱。
  • 2017清明節放假通知、清明節禁忌及祭祀方式及休假權利
    清明節禁忌及祭祀方式  中國有三大鬼節——清明、中元、寒衣,清明節在冬至後108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因與寒食節時間接近,在宋元之際基本取代了寒食節,逐漸演變成祭祀先祖的節日。與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不同,清明節既有懷念先祖之意,又是萬物清明之時,並不簡單是個悲傷的日子。
  • 北方清明節吃什麼傳統食物?這些食物你見過幾種?
    清明節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很多人會在清明節的時候進行祭祀活動,也有不少人會在清明節的時候出去踏青。不過在清明節的時候除了一些活動之外飲食也是一大特色。那麼北方人在清明節的時候都吃什麼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北方清明節的飲食習慣。
  • 清明節的由來與道教祭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的「墓祭」之禮,後來民間百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有文字記載的清明節歷史已經二千五百多年了。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
  •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1、介紹清明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 清明節各地飲食文化習俗,你知道哪些呢?
    2.艾粄 有一句俗語叫做「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在清明節必備的傳統食物。艾粄是用艾草煮水之後,把煮過的艾草瀝乾剁成草泥,越細膩越好,然後用艾草泥,糯米粉還有之前煮艾草的水一起調和揉捏成團,然後再在中間包上芝麻,花生之類的餡料,封口捏成方形或圓形等形狀,放入蒸鍋中蒸熟,這樣艾粄就做好了。
  • 清明節祭祀禁忌
    因此我國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也有些民族會在其他日子裡進行類似活動。        清明祭祀也叫清明拜山指的是掃墓的意思,江南及南方諸多墓園在山上,故稱為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含義都是一樣的,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唐代詩人杜牧的詩 《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 清明節幾月幾號開始放假 清明節習俗和禁忌有哪些清明節各地美食
    清明節幾月幾號開始放假 清明節習俗和禁忌有哪些清明節各地美食時間:2020-04-04 15:5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幾月幾號開始放假 清明節習俗和禁忌有哪些清明節各地美食 2020年清明節放假安排來了!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 明日清明節,這9道傳統美食記得吃,營養寓意好,錯過要等一年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傳統節日往往伴隨著傳統美食。
  • 四月四日是清明節,你知道清明節祭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
    清明節有2個功能,一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氣溫的升高,萬物復甦,人們也開始了播種和農耕,也就是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另外一個就是作為傳統節日,這一天人們會回歸故鄉,祭拜祖先,或者回不去家的,就遙遠的想念下已故親人,就當作祭祀,甚至現在部分年輕人還流行網上祭祀。
  • 清明節吃的傳統食物
    清明節一直都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也是有一直不變的食俗流傳下來。我們的祖先在清明時節吃的傳統食物,在流傳的過程中很多都已被我們遺忘了。今天就讓我們在緬懷先人的同時重新認識一下我們的傳統美食吧!在古代,清明其實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自從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設立了寒食節之後,隨著時代的變遷,清明節慢慢的取代了寒食節的地位,演變成了我們今天的清明節。
  • 清明節美食不止有青團!東西南北這些特色小吃你都嘗過嗎
    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除了祭祖掃墓外,在這個時節品嘗時令美味也是一大特色,且從古至今都很有講究。自古中國人就有「吃清明」的說法,這吃清明可不是隨便什麼都可以吃,是根據老祖宗傳下來的習俗進行的,且因地而異,各有各的特色。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由來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2019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清明節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