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哈嘍,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已經是周四了,距離下周的清明假期已經不遠了,不知道大家的清明假期怎麼過呢?要不要來曬一曬自己的旅行計劃呢?
但是小編還是在知道大家也不都是都要出去旅遊(比如小編自己)大部分的人還是會選擇回到老家去祭拜我們的親人。而清明節除了祭拜的規矩很多,吃的規矩也很講究。
清明節由寒食節演變而來,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雖然當天只吃寒食禁菸火但是寒食節卻為我們創造出了多姿多樣的美食。
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青團
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軟糯香甜,老少皆宜加上方便保存食用,青團成為了大家清明節必吃的美味。
2. 艾粄
粄」為客家方言裡各類糯米、粘米糕點的通稱,如蘿蔔粄、仙人粄。艾粄,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種,是一種美味的特色傳統小吃,屬於客家菜。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藥用保健功能。
3.暖菇包
暖菇包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點,屬於閩菜系。與前兩者都一樣將菜汁與糯米粉混合,但是包的餡料可以分為很多種,一般都會使用鮮竹筍、臘肉、豆腐乾、蝦等食材切碎後包成荷包狀,蒸熟之後香氣四溢,令人垂涎三尺。
4. 子福
麵粉包上棗、豆、核桃等,外層放一雞蛋,周圍盤上面蛇,用蒸籠蒸熟即可。原用於清明節上墳祭祖,祈求子孫有福。香甜軟糯,棗兒的甜蜜慢慢的浸入到面裡,
5. 饊子
寒食節禁火時食用的「寒具」即為饊子,一種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饊子以麥麵為主料,南方饊子多以米麵為主料。饊子色澤黃亮,層疊陳列,幹吃香脆可口,泡過牛奶後入口即化。
6. 子推饃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是山西省清明節傳統美食。為了紀念介子推而做出的美食,常常介子饃做出來都會裝飾一番重量都達到了1斤以上,十分便於保存現在一般都用來祭祀。
7. 烏稔飯
說清明食俗就不能不提到畲家的「烏稔飯」,因為閩東是畲族聚居地。烏稔飯又名烏米飯,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戶戶煮「烏稔飯」,並饋贈漢族的親戚朋友,久而久之,當地的漢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時食「烏稔飯」的習俗。
常常配合著紅棗,枸杞,葡萄乾,冰糖一起蒸製,香氣四溢令人流連忘返。
8.潤餅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或清明前後在閩南、潮汕和臺灣很盛行,「潤餅」正名春餅,以麵粉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即潤餅皮,包餡兒的潤餅菜有胡蘿蔔絲、肉絲、香菜、蝦仁、肉丁、油煎蛋絲、海蠣煎等等可謂琳琅滿目,寫的小編都流口水了,真是太想吃了。
以上就是清明節的傳統美食了,如果有遺漏歡迎大家在評論處補充。小編在這裡也希望大家能在清明假期陪伴家人或者去祭拜故人。生活的節奏也正如小編在文章開始時提到的顧太清的詩「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一樣,快節奏的生活讓時間過得飛快。
而我們也是時候利用這個假期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中放慢自己的步伐,去享受人生,享受美食了 。
世間百態不過四個字——飲食男女。民以食為天,深度研究美食文化,挖掘最新美食風向,這裡是一個有深度,有內涵,偶爾犯二但是緊跟潮流的美食號外。
歡迎大家點點關注,獲得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