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除了祭祀,浙江各地還有這些傳統習俗

2021-02-08 浙江在線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三大祭祀節日之一,距今已經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正值春暖花開之季,雖然主要以祭祀為主題活動,但浙江民間還流傳著很多各具特色的傳統習俗,同時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

  文明祭掃,「掃」出綠色清明新風尚

竹林中的紅絲帶寄託哀思。

  清明時節,帶上一束鮮花,到逝者的墓前寄託一份哀思。當這種傳統的祭掃方式遇上高科技,會有怎樣的新體驗呢?

  今年,餘杭徑山的杭州瑞溪生態園林·如意陵園,不僅做到了「是墓不見墓」,還首次使用了智能化設備。這種耳目一新的祭祀文化,是杭州市努力打造殯葬綜合改革「杭州樣本」的一次嘗試。

  竹林青翠,茶香十裡。如意陵園,根本看不出是一座陵園,更像一個集合了休閒旅遊的園子,不僅有茶園、竹子博物館,還有國學堂、禪修堂。

  在這裡,利用電子化設備和資源共享的理念,建立了分時家庭追思堂。小小的追思堂裡,牆上裝有

  ,顯示屏上可以顯示家訓、族譜、恩榮錄、先人的音容笑貌等,可以同時容納10~20人進行祭祀和追思活動。只需要提前預約就可以使用,實現了資源共享最大化。這在全國還是首創。

  同樣在浙江安賢園,今年還首次推出更便捷的紀念方式——「微祭掃」。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或者關注安賢園微信公眾號,即可實現網上祭祀。

  3月,「微祭掃」還特別為生態葬先行者推出首個「生態葬集體紀念館」,以此倡導生態殯葬、綠色祭掃。

  「軋蠶花」「望清明」,地方民俗活動很豐富

桐鄉熱熱鬧鬧的清明軋蠶花。

  浙江桐鄉民間流傳著「清明大如年」的俗語。桐鄉是江南蠶桑的主要產地,其鄉間流傳著豐富的蠶鄉習俗,清明軋蠶花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動。

  據悉,「軋蠶花」始於唐代,是江南蠶鄉崇拜蠶神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中國絲綢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傳統的「軋蠶花」活動,主要以買賣蠶花、祭祀蠶神、水上競技類表演等為主要內容。

  然而,在20世紀,隨著化纖織物的興起,蠶桑經濟、軋蠶花廟會受到影響,幾乎絕跡。改革開放後,國家日益重視對民俗的保護,2010年,桐鄉蠶桑習俗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的子項目,被聯合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今,桐鄉不僅恢復了清明「軋蠶花」的活動,還邀請國內外嘉賓現場體驗這裡的風土民情。

  在蕭山河上鎮,有著「清明節裡望清明」這一傳統習俗。相傳河上鎮裡都村的高都、裡謝兩個自然村裡都出過南宋皇后,一位是皇后謝道清(歷史上著名的謝太后,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另一位是皇后謝蘇芳(被宋孝宗於公元1164年隆興二年冊立為皇后)。為了悼念這兩位皇后,謝氏後人一直秉承望清明的習俗,以示敬意。

  後人在女兒出嫁至夫家頭年的清明節,娘家人要組織村中能幹的婆姨,忙忙碌碌地淘米、舂米,做好清明糰子、清明果,再聚齊娘家人,帶上時令水果、糕點、糖果,挑去女兒夫家探望女兒。女婿要在家門口迎接丈母娘一家,籃裡擔裡的水果、點心要分給親戚、鄰居和朋友享用。望清明,當日去,當日回。

  清明踏青:「浙裡」綠道感受春日時光

臨安青山湖環湖綠道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綠水青山,踏青出遊。在浙江,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家門口的城市綠道,感受春的氣息。近日,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的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浙江「綠道之道」還被面向全國各地推廣。

  浙江在2012年啟動綠道網建設工作,編制了省級綠道網布局規劃,成為全國2個編制省級綠道規劃的省份之一。截至目前,浙江省綠道總裡程全國領先,已實現市、縣綠道網規劃全覆蓋,總規劃綠道長度達到2萬多公裡。

  例如,臨安青山湖環湖綠道位於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範圍內,綠道沿湖而建,一條綠道串聯青山湖18景,成為了獨具地域特色的旅遊目的地。寧波東錢湖環湖綠道是內地首條環湖生態休閒自行車專用道,東錢湖遊覽方式在「車行」「舟行」「步行」之外加上「騎行」,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感受湖光山色,是居家旅行親子遊樂的好去處。

  推窗即見景,出門可踏青。清明假期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正是徒步騎行好時節。邀上三五好友,走上家門口的「浙裡」綠道,用腳步丈量春天,感受難得的春日時光。

  吃青團、裹粽子、吃螺螄……嘗一口春日味道

老底子的青團味道

  春食野菜夏食瓜,秋剝慄子冬煲湯,每個節令都有吃的講究。四月的江南春意綿長而悠然,「清明節吃清明果」是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清明節習俗。

  在年輕人眼裡,吃青團更多吃的是春天的氣息。在各大超市櫃檯上可以看到,許多老字號糕點品牌如杏花樓、五芳齋紛紛出奇招,除了傳統的豆沙餡,還推出了抹茶味、芒果味等新式口味。

  然而,面對琳琅滿目、口味別致的青團,有些年長的卻不太買帳,還是想念老底子的那口青團的味道。家住紹興上虞百官街道的徐香珍直言自己最喜歡就是上虞傳統的艾餃。為了做出老上虞的艾餃味道,她特地跑到章鎮、嶺南等虞南地區,去田間、山坡邊尋找野生的艾葉。

  在上虞,每逢清明前夕,家庭主婦們多會手提竹籃,三五成群來到田野喜滋滋地採摘艾葉,青青鮮鮮的艾葉滿滿當當地堆在籃子裡,煞是好看誘人。

  在湖州,清明節家家都要裹粽子,可作上墳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帶的乾糧。俗話說:「清明粽子穩牢牢。」

  清明前後,螺螄肥壯。湖州農家還有清明吃螺螄的習慣,這天用針挑出螺螄肉烹食,叫「挑青」。吃後將螺螄殼扔到房頂上,據說屋瓦上發出的滾動聲能嚇跑老鼠,有利於清明後的養蠶。清明節這天,還要辦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沒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孫們在一起聚餐。社酒的菜餚,葷以魚肉為主,素以豆腐青菜為主,酒以家釀甜白酒為主。

  在桐鄉河山鎮有「清明大似年」的說法,清明夜重視全家團圓吃晚餐,飯桌上少不了這樣幾個傳統菜:炒螺螄、糯米嵌藕、發芽豆、馬蘭頭等。

  蕩鞦韆、放風箏、插柳……清明還有這些習俗

圖文無關

  在清明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出門參加各種活動。一個比較有傳統的項目就是插柳了。古代有一句諺語「清明不插柳,死後變黃狗」,還有一句叫「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白首」,可見清明節插柳已經變成了一種必行之事。

  很多人不知道,清明節有一個別稱叫「鞦韆節」,可見蕩鞦韆也是清明節傳統的遊樂項目。最早這個活動叫蕩千秋,後來因為某些方面的忌諱,改為蕩鞦韆。開始的鞦韆都是由樹枝做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漸發展成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蕩鞦韆不僅能鍛鍊人的膽量,讓人更加勇敢,又能增進身體健康,至今仍然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清明的另一項遊樂活動就是放風箏了。宋代以後,放風箏就逐漸變成了春分時節、尤其是清明節的習俗。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在時值春耕春種的清明時節舉行拔河,具有祈求豐收的意味,歷代帝王自然非常重視。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節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清明節的習俗及來歷? 清明節全國各地習俗及傳統習俗盤點(圖)
    2017年4月4日是清明節,清明節有哪些習俗?地方不同,習俗也不一樣,北方踏青悠閒享受無限春光,南方祭祖掃墓沉浸濃濃哀思,小編整理了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及十大傳統習俗,詳情如下: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由來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2019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清明節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 除了踏青墓祭,清明節還有什麼被遺忘的傳統習俗?
    然清明節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它兼具自然與人文,蘊含精神信仰與禮俗。清明節始於周代,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歷史。清明作為節氣,原是為了提醒耕種,因而也流傳出「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這類農諺。隨著時代不斷更迭,加之自古傳承的祭祀文化,清明節墓祭的習俗漸漸被全國通用。據《禮經》載,唐代以前南北文化差異大,北方不曾有清明墓祭之禮,直至唐代南北文化融合,方擴展至全國。
  • 清明節的由來及清明節來歷及意義 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一覽
    2019年清明節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清明節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 飲食文化丨清明節除了祭祀還有傳統美食清明節美食清單拿走不謝
    而清明節除了祭拜的規矩很多,吃的規矩也很講究。清明節由寒食節演變而來,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雖然當天只吃寒食禁菸火但是寒食節卻為我們創造出了多姿多樣的美食。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之主要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之主要習俗 2020-04-04 06: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起源來歷和全國十大習俗盤點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膠東農村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是一個節氣,也是傳統的重大祭祀節日,這個節日歷史悠久,悠久到我們已經無法追溯到它是在哪個朝代設立的,不過大範圍的盛行和受到重視是在唐宋之後。每年清明節的時候祭祀掃墓是不變的習俗,當然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習俗,我們膠東這裡流行吃雞蛋、最近這幾年跟著南方的習俗學會了吃青團,踏青、禁火也是必不可少的。吃雞蛋清明節吃煮雞蛋可能是膠東農村特色,煙臺、青島等地清明節這天早起要煮雞蛋,這個習俗可能是因為清明節跟上巳節融合之後,而流傳下來的。
  • 清明節的由來及清明節來歷意義 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大盤點
    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上海清明節習俗上海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掃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後祭掃出行人次近千萬。由於改革開放推動公墓化的興盛,而相關選址以外省的蘇州、嘉興等地為主。
  • 除了踏青墓祭,清明節還有什麼被我們遺忘的傳統習俗呢?
    文|虎媽潘潘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對我們傳統的節日進行了濃墨重彩的描繪,相信當你看到這些詩詞佳句時,就能立刻指出詩詞中指代的是哪一個節假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屬於清明節的獨特印記;「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這個是屬於端午節的絢麗色彩;「舊年鐘聲入新年,爆竹陣陣歲經添」這是屬於春節的華麗篇章;「錦裡開芳宴,蘭紅豔早年」這是屬於元宵節的絕美韻律。清明節、端午節、春節、元宵節被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的節日,今天我們主要說的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清明節。
  •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20字50字簡短介紹 10個清明祭掃風俗習慣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清明節的由來和七大習俗,你應該了解一下!
    馬上就要到清明節了,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叫「踏青節」「祭祖節」。踏青和祭祖是清明節的兩大主題,至今依舊被傳承。今天,安久就來和大家介紹一下清明節的由來,以及關於清明節的民間的一些習俗。這對於我們更好地傳承文化是很有幫助的!快來看看你知道多少?
  • 清明節幾月幾號開始放假 清明節習俗和禁忌有哪些清明節各地美食
    清明節幾月幾號開始放假 清明節習俗和禁忌有哪些清明節各地美食時間:2020-04-04 15:5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幾月幾號開始放假 清明節習俗和禁忌有哪些清明節各地美食 2020年清明節放假安排來了!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 關於清明節的來歷與習俗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 你知道各地清明節都有什麼習俗嗎?
    四川清明節習俗四川都江堰放水節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會(二王廟廟會)(成都都江堰)。山西清明節習俗清明節上墳,山西南部多數地方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掛墳頭,有「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說法。臺灣清明節習俗臺灣民眾的掃墓習俗,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般祭掃,儀式及祭祀的東西比較簡單,大都只供一些米糕、粿類和糕餅;二是修整祖墓,祭禮相當隆重,供祭的祭禮一般包括各種祭禮品十二種蔬菜及粿類、糕餅等。掃墓時一定要在墳墓的四周獻置「墓紙」(用五色紙剪成長方形)每張紙壓上小石頭,還得放一沓在墓碑上。
  • 清明節各地飲食文化習俗,你知道哪些呢?
    2.艾粄 有一句俗語叫做「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在清明節必備的傳統食物。艾粄是用艾草煮水之後,把煮過的艾草瀝乾剁成草泥,越細膩越好,然後用艾草泥,糯米粉還有之前煮艾草的水一起調和揉捏成團,然後再在中間包上芝麻,花生之類的餡料,封口捏成方形或圓形等形狀,放入蒸鍋中蒸熟,這樣艾粄就做好了。
  • 清明節的起源和文化習俗
    民國時期,清明節這天,除了原有的掃墓、踏青等習俗,植樹也被確定為常規項目,這實際上不過是對民間長期延續的植樹風俗的一個官方認定。清明節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遊、愉悅身心的主題,以「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
  • 清明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起源
    清明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起源時間:2020-04-03 23: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起源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這一天是我國傳統而盛大的春祭節日,同時也是重要的二十四節氣之一,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
  • 【清明節】掃墓習俗大全 這些禁忌要知道!
    (欄目合作:18568813876)公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在清明掃墓期間,有些禁忌與忌諱要避免,有36條最基本原理莫忽視。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1、 清明掃墓越早越好嗎其一,是清明節當日掃墓還是前後時間均可?越早越好嗎?玄學文化認為只要在清明節期間均可,看自己方便。當然,各地都有一些當地的習俗,我們要尊重這些習俗。
  • 清明節的習俗和清明節的來源
    仲春與暮春之交,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悄然而至。清明節全家人扶老攜幼去郊外掃墓,在哀悼祖先之餘,清明節踏青也成為清明節假期的一個活動。在明媚的春光裡騁足青青原野,調劑原本哀傷的心情,也順便接近大自然,清明節踏青因此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下面花草樂和您分享清明掃墓用什麼花?清明節上墳的習俗和清明節來源 。清明節的習俗和清明節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