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經典,給自己一方安靜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
馬上就要到清明節了,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又叫「踏青節」「祭祖節」。踏青和祭祖是清明節的兩大主題,至今依舊被傳承。今天,安久就來和大家介紹一下清明節的由來,以及關於清明節的民間的一些習俗。這對於我們更好地傳承文化是很有幫助的!快來看看你知道多少?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祭祖盛日,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是源於上古時期的春季祭祀活動,祖先的信仰和祭祀文化,是清明節的重要內涵。經過歷史的發展,清明節融入了很多其他節日的習俗。下面安久就和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首先就是上巳節,上巳節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最重要的節日,人們去水邊祭祀宴飲,主要風俗是郊外遊春、春浴。上巳節在陰曆三月三,從宋代開始北方地區便不再有這個節日。但是在雲南地區,一些少數民族的風俗中還是可以尋到的。而上巳節的遊春祭祀活動,也被清明節吸取。
還有就是寒食節。傳說寒食節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節日,寒食節講究禁火、冷食。是流傳於北方的一個較早的節日,後來在發展過程中又增加了踏青、祭掃、蹴鞠等習俗。在唐朝之後,寒食節逐漸銷聲匿跡,直到宋元時期,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也融進了寒食節的習俗。
融匯了這兩個古老節日的清明節,就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祭祖掃墓為中心,並倡導冷食、郊遊的一個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部分。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也是感恩先人的重要方式。所以這樣的重大節日,是有很多習俗的。接下來安久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掃墓祭祖
掃墓祭祖是對先人的緬懷方式,這個習俗由來已久。祭祖也是清明節的中心,來表達對先人的追思。清明節本屬「祭祖節」,是表達孝道的重要節日。而以祭祀場所的不同,還可以分為墓祭、祠堂祭。墓祭是最普遍的祭祀方式,清明節掃墓就是墓祭。祠堂祭是宗族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祭拜祖先。清明節掃墓一般上午進行,還要攜帶酒食果品,在墓前焚燒紙錢。為墳墓培新土,叩頭祭拜。
踏青
清明節期間,正是春意盎然的時節。清明節也叫「踏青節」,所以人們會在掃墓祭祖之餘,一家人在外賞春景,郊遊一番。這也是因為清明節期間,正是生機勃勃的大好時光。這也是清明節的自然涵義。
放風箏
人們在清明節也會選擇放風箏,這也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據說,有的人會在風箏飛到很高的地方時,剪斷風箏線。任憑它飛走。認為這樣能夠給自己帶來好運,也許不能實現,但是這個習俗還是很有意思的。
植樹
清明節期間,正是生機勃勃的時候。這個時候栽種樹苗成活率是最高的。所以清明節植樹的習俗就一直流傳下來,有傳說清明節植樹只為了紀念神農氏。
拔河
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為止。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北方人民喜愛的一種遊戲。
清明節在各地的習俗也都是不同的,在這個時節食品的習俗也是不同。比如山東吃雞蛋,南方地區吃青團,浙江湖州吃粽子等等。但是不論習俗是怎樣的,中華兒女緬懷祖先的心情是一樣的。
這些清明節的習俗,你知道幾個?
本文作者:安久文化 歡迎關注、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