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住一個紅軍女幹部,白軍排長果斷起義,1年後當上紅軍旅長!

2020-12-17 青衫紀

抓住一個紅軍女幹部,白軍排長果斷起義,1年後當上紅軍旅長!

現在流行一句話,「只要工資高,我就敢跳槽」,我們現在人稱轉行或者轉專業為「跳槽」,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個發生在上個世紀的跳槽事件。

他是一個白軍排長,名字叫做龍志光,他出生在一個貧寒的家庭中,他從小就聰明機智、聽話懂事、勇於擔當,是一個很有抱負、很有理想的人,後來國民黨抓捕壯丁去參戰鬥,龍志光被迫抓去當壯丁,雖然是被迫去的,但是他的內心還是懷著滿腔的熱血,希望自己可以憑藉自己的力量來保衛和平。最終他經過自己的努力,從一個小士兵變成了白軍的排長,但是自始至終他都很不滿白軍的一些行為作風。

在一次運動中,國軍抓獲了一個名叫曹蓮花的女子,她是蘇區的婦女幹部,她被抓以後就交給了龍志光看管,龍志光一直都對紅軍的很多行為作風感到很認可,他就通過曹連花了解了一些關於紅軍方面的事情,就這樣在幾天的看守中龍志光就從這個蘇區婦女幹部曹蓮花口中,得知了很多關於紅軍精神等方面的一些事情,然後他就開始暗暗的下定決心要投靠紅軍,不久以後,他覺得時機成熟了,就帶領自己的一些人馬進行起義,沒想到他竟然起義成功了。順利的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共產黨方面對龍志光非常的信任,隨後就讓他擔任某參謀長和軍長職位,對於他這個剛到紅軍的人來說,這個職位真的很高。

自從參加紅軍以後,他就對革命產生了無限的熱愛,他熱愛他的職業,他指揮著他的將士們攻堅克難,可以說由他帶領的每一場戰役都打得非常的好。在後來的一場戰役中,他還遇到了自己以前在白軍時候的上級,對於這突如其來的邂逅他也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毫無忌諱直接動手,很快就將其擊退,這足以可見他對共產黨的忠心,他對共產事業的熱愛。他憑藉著自己突出的軍事才能,還有優異的戰略指揮,最終被任命為紅軍某旅旅長,從一個小小的排長做了旅長值得我們稱讚,然而不幸的是最終他在一次戰役中英勇就義。

本文為原創作品,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

相關焦點

  • 白軍從「圍剿」到投奔,紅軍為什麼能
    1931年12月14日,踞守江西寧都縣城的國民黨第26路軍1.7萬餘人,起義加入紅軍,史稱「寧都起義」,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他們的人數相當於半個紅一方面軍,還攜帶了兩萬多件武器。」
  • 山東記者沿著紅軍的路 「遵義貧民醫院」救紅軍也治白軍
    文/片本報記者 張躍偉 劉飛躍這支軍隊拿藥竟然給錢10月1日,國慶節,遵義會議紀念館內人頭攢動。一隻白色的袖標靜靜躺在玻璃展櫃內,與館內成千上萬的槍彈、衣物、文件等文物比起來並不顯眼。袖標上有「遵義平民醫院醫官證」9個字,旁邊是一張模糊的照片,照片上是一處破舊的房屋,文字介紹說它是「遵義貧民醫院舊址」。除此之外,再沒有關於這個「貧民醫院」的詳細介紹。
  • 1931年,一位國軍連長起義,升任紅軍師長,死後一直存在爭議!
    今天,我將向您介紹一位很有爭議的紅軍將軍。這個人叫馬良軍。馬良君之所以仍然引起爭議,是因為他在各種官方歷史資料中仍然被定義為叛徒,但是沒有證據支持他的「叛國現實」,而且馬良軍的兒子馬光彥也一直在近年來。繼續收集有關證據,並試圖為他的父親辯護,但仍然沒有跟隨者。
  • 蘇俄內戰時期「三國演義」:紅軍和白軍大戰,黑軍又是什麼角色?
    提起十月革命後的蘇聯紅軍,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蘇俄內戰時期,紅軍的最大死敵無疑就是白軍,又叫白衛軍,和紅軍相比看名字都是對立的,事實上雙方也都視對手為死敵,紅軍和白軍他們兩者「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 白軍從"圍剿"到投奔,紅軍靠什麼"圈粉"
    1931年12月14日,踞守江西寧都縣城的國民黨第26路軍1.7萬餘人,起義加入紅軍,史稱「寧都起義」,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  「他們的人數相當於半個紅一方面軍,還攜帶了兩萬多件武器。」
  • 1931寧都起義:令紅軍暴增1/2 領導人結局悽涼
    在紅軍還很弱小的1931年,竟有完完整整的國民黨一個軍義無反顧地加入紅軍,不能不令人感到驚奇回望寧都起義王曉建75年前(此文寫於2006年),在江西省南部的寧都縣爆發過一場轟動一時的起義。國民黨第26路軍的1.7萬餘名官兵毅然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掉轉槍口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使紅一方面軍由4萬餘人一下子猛增到6萬人。 在紅軍還很弱小的1931年,竟有完完整整的國民黨一個軍義無反顧地加入紅軍,不能不令人感到驚奇。無論是20世紀30年代到中國蘇區採訪的埃德加·斯諾,還是20世紀80年代到中國重走長徵路的索爾茲伯裡,在他們相距半個世紀的著作裡都著重提到了寧都起義。
  • 1937年,紅軍主力被改編為6個旅,旅長由哪些名將擔任?
    343旅旅長陳光陳光是湖南人,是從農民武裝部隊走出來的紅軍將領,1937年以紅一軍團代理軍團長的身份擔任343旅的旅長,在平型關殲滅日軍板垣師團第十一旅團的一千多人,創下抗戰以來八路軍打出的第一個殲滅戰。林彪因傷離開前線後,陳光代理了115師師長。
  • 起義紅軍師長,被俘後判刑15年,出獄流落上海,解放後歸隊
    75個紅軍師80 作者:卡迪羅 在工農紅軍歷史上,紅軍主力部隊只存在過一個紅37師,即紅5軍團13軍37師。
  • 三大起義、紅軍、抗戰時期分析,四方面軍將領軍銜低了嗎?
    廣州起義後,1929年6月,徐向前被派往鄂東北。倪志亮參加廣州起義,1928年起在鄂東北,擔任紅一軍第一師三團團長。黃麻、商南、六霍等三次武裝起義,走出了我軍一個重要根據地。這個根據地主要是農民暴動形成,後來上級派人去領導。在鄂豫皖發展初期,紅軍遊擊隊帶有相當濃厚的傳統農民起義軍的缺點。
  • 紅軍虎將曠繼勳
    原標題:紅軍虎將曠繼勳   曠繼勳烈士(1897-1933)是著名紅軍高級將領,曾於90年前發動蓬溪起義,建立了四川第一個紅色政權,並直接參與和領導了湘鄂西、鄂豫皖和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革命鬥爭,對中國革命事業和紅軍建設均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譜寫了一曲壯麗的詩篇。
  • 幫助紅軍過大涼山的秘密功臣許劍霜
    然而,還有一個人也為紅軍順利通過大涼山立了大功卻鮮為人知,這人就是許劍霜。 劉伯承擔任紅軍先遣隊司令為紅軍開路 大涼山位於四川省西南部地區,與雲南接壤,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其中彝族、藏族、苗族居多。1935年,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後,要向川北進發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必須經過這裡。
  • 英雄大名——紅軍師長柴鴻儒
    成人後,受大名七師革命思想的影響和南方革命浪潮的激勵,1928年,他毅然離開家鄉,告別親人,隻身來到南方,參加了國民革命軍。在連長魏孟賢(中共地下黨員)的培育下,政治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1929年冬,魏孟賢任營長,柴鴻儒遂被提拔為連長。就在這一年,柴鴻儒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上級黨組織的指示下,柴鴻儒協同魏孟賢加緊做著起義的準備工作。
  • 紅軍長徵之前蔣介石「鐵桶圍剿」計劃外洩始末
    莫雄1907年在廣州加入同盟會,1909年莫雄奉命打入廣東新軍,隨時準備策應革命黨的武裝起義。武昌起義後,廣東獨立,組成北伐軍北上,莫雄先後在廣東北伐軍中擔任排長、連長,至南京恭迎孫中山先生回國出任臨時大總統。  此後,莫雄追隨孫中山先生,在粵軍部隊中屢建戰功。1922年6月,陳炯明發動兵變,背叛孫中山。當時莫雄在駐梧粵軍擔任中校營長,兼梧州衛戍司令。
  • 新四軍第18旅有四任旅長,後三任都授中將,首任旅長為何沒軍銜?
    第18旅成立後,前後有四任旅長,接下來首先和大家說說這四任旅長都是誰?首任旅長是江渭清。江渭清是湖南平江人,1910年出生,1926年參加革命,參加了秋收起義、平江起義、井岡山鬥爭和湘鄂贛邊三年遊擊戰爭。
  • 當過4個紅軍師政委,49年還是旅長,6年後超所有師長,授中將
    1955年,解放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是為了表彰那些戰爭年代立下赫赫戰功的開國功臣們,按照資歷和戰功,他們被授予的軍銜不同。而在授銜儀式上,有一位開國功臣備受矚目,因為在六年前,也就是1949年,他還只是一位解放軍旅長,如今卻被授予中將銜,而49年的師長們,也只有極少數獲授少將銜,這個超越所有師長的開國功臣就是張達志。
  • 將軍出自359旅,為什麼被稱為紅軍「鐵屁股」?
    事實上,陳伯鈞早在18年前就有過軍銜,當時,國民政府給部分八路軍高級將領授銜,給359旅旅長陳伯鈞頒發的是少將軍銜。 因為這個「少將」軍銜,還鬧出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 1937年秋,八路軍359旅旅長陳伯鈞率部駐防洛川,因為共同抗日,免不了要跟國民黨駐軍打交道。
  • 紅軍標語中敘說故事 紅軍是窮人的隊伍 軍民團結
    紅二軍團政委任弼時在大會上講了話,陳希雲在會上向參加會議的廣大群眾宣講了共產黨和紅軍的革命宗旨及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的任務,在群眾大會上,還成立了「大定擁紅委員會」。    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成立後,紅軍建立了指揮部,具體領導「擁紅委員會」的工作。根據當時形勢需要,紅軍指揮部組織了十幾個武裝工作隊,分赴全縣城各地,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迅速開展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活動。
  • 紅軍編制最少的師,全師只有120人,卻誕生1大將3上將1中將
    紅四方面軍,是紅軍三大主力之一,其主帥是徐向前,旗下出了不少能打硬仗,惡仗的部隊。比如紅10師,長徵時作為開路先鋒,翻山越嶺,一路廝殺過來,立功無數,兩三千人的部隊,建國後還出了一個大將和10個上將,絕對的王牌。
  • 他是紅軍大管家,抗戰時被迫滯留國外甚至沿街乞討,為何能授上將
    楊至成是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生,畢業後在賀老總任軍長的國民革命軍第20軍3師任連指導員,1927年後參加了南昌起義,湘南起義,並隨朱德、陳毅到了井岡山,任紅4軍28團1營4連連長。在土地革命時期,他先後擔任紅12軍副官長、紅12軍副官長、中革軍委總經理部兼紅軍總兵站主任、總供給部部長兼政委、軍委後勤部部長兼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兵站部部長等職。在楊至成負責紅軍後勤保障工作以後,籌辦了被服廠,讓紅4軍官兵穿上了統一的紅軍軍裝。
  • 張輝瓚外甥被紅軍包圍時逃脫,接其職抗戰時頗有建樹,建國後鎮壓
    令他萬萬也沒想到,他的大軍踏進小別村的小石橋後,撞入紅軍早已嚴陣以待的羅網中,已經鑽進了紅軍設下的大口袋,剛與紅軍交戰僅半個小時,先頭部隊的兩個營就報銷,直到此時張輝瓚方才大夢初醒,知道紅軍主力已雲集龍岡,自己已經陷入眾兵重圍的困境,於是緊急下令集中火力,集中精銳朝一個方向打工一個缺口,以且戰且退的方式向萬功山方向突圍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