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出自359旅,為什麼被稱為紅軍「鐵屁股」?

2020-12-17 騰訊網

提起八路軍359旅,人們馬上會聯想到「陝北的好江南」南泥灣,還有359旅旅長王震將軍。

其實,陳伯鈞才是359旅首任旅長,王震當時任副旅長。

陳伯鈞畢業於黃埔六期,他被主席稱為紅軍中的「幹才」,他曾經先後在紅軍三大主力工作過,擔任的都是軍一級領導。

在長徵途中,陳伯鈞還得了「鐵屁股」的綽號。

八路軍時期的陳伯鈞將軍

1955年,陳伯鈞被新中國授予上將軍銜。

事實上,陳伯鈞早在18年前就有過軍銜,當時,國民政府給部分八路軍高級將領授銜,給359旅旅長陳伯鈞頒發的是少將軍銜。

因為這個「少將」軍銜,還鬧出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

1937年秋,八路軍359旅旅長陳伯鈞率部駐防洛川,因為共同抗日,免不了要跟國民黨駐軍打交道。

所以,供給處給旅、團首長各印了一盒名片,陳伯鈞的名片上印著「少將旅長」幾個字。

據說,陳伯鈞回延安向主席匯報工作時,就曾給主席的警衛員遞交過自己的名片。

還有傳聞說,主席知道「名片」這件事後很不開心:「什麼少將芝麻醬!」

紅軍時期的陳伯鈞

主席雖然沒有因此怪罪陳伯鈞,但是,此後的一段時間裡,主席確實好幾次提到「少將芝麻醬」。

他是想要藉此告誡八路軍幹部們:

我們是共產黨的軍隊,不能一搞統一戰線,就分不清自己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了。

其實,陳伯鈞是第一批跟隨主席上井岡山的人,他們相互之間熟得很,根本沒有必要遞交名片。

1927年1月,陳伯鈞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與羅瑞卿、程子華等人成為同學。

在平定夏鬥寅叛亂的戰鬥中,陳伯鈞作戰勇敢,思想進步,因此在火線被吸收為中共黨員。

後來,陳伯鈞被編入張發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教導團。

1927年7月底,陳伯鈞等一批人準備趕往南昌參加起義,可是,經過九江時,被張發奎派來的兵繳械扣押。

紅軍時期的陳伯鈞(右)

等陳伯鈞終於脫逃出來,想要繼續趕赴南昌時,得知起義部隊已經轉移。

陳伯鈞只能暫時加入了第20軍獨立團,負責訓練新兵。

當年9月,陳伯鈞參加了秋收起義,隨後跟著主席上了井岡山。

在龍江書院,紅軍創辦了我軍歷史上首個軍事教育機構-軍官教導隊。

陳伯鈞被任命為軍官教導隊副隊長,隊長是黃埔四期出身的呂赤,與陳伯鈞是四川老鄉。

在一次戰鬥中,陳伯鈞撿到了一支生了鏽的手槍,17歲的陳伯鈞非常愛惜,拿著那把手槍就在呂赤面前「顯擺」。

呂赤不屑一顧地說:「這哪是手槍啊,不就是半斤鐵嗎?扔了吧。」

陳伯鈞實在捨不得丟棄這把手槍,他想方設法給手槍除鏽、上油,反覆擦拭,居然修好了那把手槍。

陳伯鈞興衝衝地找到呂赤,舉著手槍一邊比劃一邊說:「你看看,我修好了,真是一支好手槍!

說著話,陳伯鈞隨手一勾扳機,本想就跟呂赤開個玩笑,誰知槍裡真有一顆子彈。

只聽「砰」的一聲,呂赤當場血流滿面,倒地死亡。

嚇呆了的陳伯鈞被關押了起來。

情況馬上報告到了主席那裡,如何處理這件事,主席左右為難。

按理說,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但所有人都能夠證明陳伯鈞是無心之舉。

另外,呂赤和陳伯鈞都是主席非常欣賞的青年才俊。

失去了一個呂赤,不能再失去陳伯鈞了。

於是,主席找「士兵委員會」的同志談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得到了同志們的理解和支持。

最後,陳伯鈞被免於一死,讓他戴罪立功。

陳伯鈞挨了一百大板,並被撤職下放到一線部隊,當上了一名副連長。

1930年,在第一次反「圍剿」戰鬥中,陳伯鈞「戴罪立功」的機會到了。

湘江之戰地圖

他率部打響了反「圍剿」戰鬥第一槍。

陳伯鈞時任紅三軍七師師長,在主席的親自指揮下,陳伯鈞率領所部,與兄弟部隊一起直搗張輝瓚的師部,俘獲張輝瓚等官兵9000餘人。

隨後,陳伯鈞又率紅七師迎戰譚道源,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殲滅了譚道源一半的兵力,擊斃敵正、副團長,俘敵官兵3000餘人。

第二、第三次反「圍剿」戰鬥,陳伯鈞依然大展拳腳,連連獲勝。

在反擊公秉藩師的戰鬥中,陳伯鈞巧妙地布下「口袋陣」,自己則領率部隊埋伏在林中「守株待兔」。

待公秉藩率全師進入「口袋」時,陳伯鈞一聲令下,紅軍戰士猛虎般地撲向敵人,打了敵人一個「冷不防」。

此戰俘虜了公秉藩(後逃跑),所部官兵全部被繳了械。

1933年,陳伯鈞調任紅13師師長,率部參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又打了十多場勝仗。

紅13師因此被稱為主力「堅師」,陳伯鈞也獲得了一枚二等紅星獎章。

紅軍長徵途中,「鐵流後衛」紅五軍團在軍團長董振堂帶領下負責「後衛」。

陳伯鈞時任紅五軍團參謀長,具體指揮掩護主力部隊的戰鬥,先後突破了敵人的三道封鎖線。

《血戰湘江》劇照

湘江之戰中,陳伯鈞率部與敵人苦戰了整整一天,硬是扛住了幾萬敵人的圍追堵截,成功掩護紅軍主力過了湘江。

完成掩護任務後,陳伯鈞指揮部隊連夜急行軍,趕在敵人合攏之前跳出了包圍圈,最終脫離險境,被稱為奇蹟。

戰後,陳伯鈞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

在紅軍長徵途中,陳伯鈞因為數次擔當紅軍主力堅強的後衛,因而贏得了「鐵屁股」之美譽。

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後,陳伯鈞調任紅9軍參謀長。

抗戰爆發後,陳伯鈞先是擔任359旅旅長,後出任抗大第2分校校長,他一邊辦學,一邊反「掃蕩」,為敵後抗日根據地培養了大量骨幹。

1948年5月,陳伯鈞任東北野戰軍第一前方指揮所副司令員,協助蕭勁光司令員指揮部隊圍困長春、攻打瀋陽、進軍關內、威逼平津。

1949年4月,陳伯鈞任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第45軍軍長,率部參加了衡寶、廣西等戰役

解放後,陳伯鈞兼任湖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率部清剿湘西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

開國上將陳伯鈞

陳伯鈞還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教育長、副院長、代院長、院長。

1974年2月6日,陳伯鈞在北京病逝,終年64歲。

相關焦點

  • 1955年,解放軍首次授銜,王震的老部隊359旅出了三個獨臂將軍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這些開國將領都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汗馬功勞,他們絕大多數曾浴血疆場身經百戰,個別人因傷致殘並不新鮮,有趣的其中三位獨臂將軍都出自原八路軍王震的359旅晏福生1935年10月7日,紅十六師在甘肅禮縣羅家堡與從鹽關鎮出來堵截紅軍的國民黨軍主力部隊碰了個面對面。敵我雙方各自搶佔有利地形,展開了一場激戰。
  • 毛主席給紅軍將領取花名,他是飛將軍,周恩來叫啥?軍神只有一個
    周恩來蓄鬚照「飛將軍」黃公略。黃公略是紅軍早期將領,和彭德懷一起領導平江起義,之後上井岡山。紅軍活捉的第一個國軍中將張輝瓚一仗,就是黃公略指揮的。黃公略作戰勇猛,出現時好似天兵天將下凡,因此被毛主席稱為「飛將軍」,並且為其寫下《漁家傲·反第二次圍剿》:「飛將軍自重霄入。」「軍神」劉伯承。在我軍歷史上,真正公認的「軍神」是劉伯承,林彪、粟裕等人的軍神名號多是當代人根據喜好評的,劉伯承元帥則是被低估了,劉伯承在戰爭年代就被很多將領和士兵稱作「軍神」。
  • 平山團:太行山上鐵的子弟兵
    我的父親羅章是從湘鄂贛、湘贛革命根據地走上長徵道路的紅軍指揮員。抗日期間,他所在的紅6軍團改編為八路軍第120師第359旅。在抗日戰爭中,這支部隊經歷了數百次的作戰,創造了驕人的戰績,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衷心愛戴。
  • 抗戰時期,八路軍六個主力旅,為何只有一二九師386旅名氣最大?
    1937年8月,經我黨和國民黨政府的多次談判,國民黨政府鑑於北平、天津、上海等地被日軍侵佔的實際,答應了在陝北和在南方三省堅持遊擊鬥爭的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當然,為了限制我黨武裝的發展,當時主力部隊,只給了三個師的編制。第個師轄兩個旅,第個旅,轄兩個團。
  • 開國將領中,已有5人被推舉為將軍,2人具備與將軍相當的資歷。他們...
    紅軍時期,蕭克擔任過二方面軍副總指揮,而總指揮正是賀老總;抗戰時期,蕭克被任命為八路軍120師副師長,而師長也是賀老總;解放戰爭時期,蕭克與林彪搭檔,任四野參謀長。不過,由於蕭克相對缺乏擔任軍事主官的資歷,加之解放戰爭時期的資歷稍顯不足(我軍戰鬥序列中,參謀長地位不高,四個野戰軍的參謀長都是上將或中將),所以最終只被授予上將軍銜,但位列開國上將第一。第二位是王震。
  • 楊大易將軍後代考察蒼溪紅軍渡革命遺址
    當天上午,在蒼溪縣委黨史研究室、蒼溪縣文旅和體育局、蒼溪紅軍渡景區事務中心負責人的陪同下,楊惠芳一行前往位於蒼溪紅軍渡景區的蒼溪縣革命烈士陵園,向蒼溪籍老將軍楊大易、隨後,楊惠芳一行前往該景區功勳館、將軍館、紅四方面軍長徵出發地紀念館、將帥臺廣場,詳細了解蒼溪革命歷史遺蹟和紅軍轉戰蒼溪有關歷史。參觀完畢,在蒼溪紅軍渡景區會議室召開了楊大易將軍後代座談會。
  • 大義滅親的「飛將軍」,被譽為紅軍「三驍將」,曾與元帥比肩
    槍林逼,飛將軍自重霄入。」這首詩是毛主席在1931年夏天白雲山戰鬥勝利後稱讚黃公略所寫。自此黃公略便有了「飛將軍」的美名 。黃公略生於1898年,湖南湘鄉人。曾與彭德懷一起考入湖南講武堂,還做了彭德懷的入黨介紹人。後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因成績優異升入高級班。
  • 講述蘇聯紅軍在旅大的故事
    1945年,蘇聯紅軍在中國抗日軍民的有力配合下,對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了全線進攻,於8月22日解放了旅順、大連。隨著蘇聯海軍艦隊進駐旅順港,波瀾壯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帷幕緩緩落下,大連解放了。
  • 巴中,一座露天紅軍文物博物館
    全國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毛浴古鎮紅軍石刻標語牆。  現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59處,其中,革命舊址93處  現有館藏紅色文物3萬餘件,其中:一級革命文物19件  現有革命類博物館、紀念館8個,其中,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4個巴中是原川陝蘇區的中心和首府。
  • 「大生產運動」發起者,我國邊疆農墾部長,這位將軍終成副主席!
    「大生產運動」發起者,我國邊疆農墾部長,這位將軍終成副主席!我國開國元帥將軍中,會打仗的或許數不勝數,但是會抓生產,搞建設的真的不是很多。小編要說的這個人就是抗戰時期我八路軍抓生產第一人,王震。王震很早就開始參加工農運動,大革命失敗後,他就加入紅軍,參與到反對國民黨專制統治當中來。在期間他不僅維護了以毛主席為領導的黨的正確領導,抵制左傾錯誤,同時多次粉碎敵人圍剿計劃。在紅軍去留問題難以抉擇時,王震與任弼時、賀龍等同志堅決反對和抵制張國燾分裂紅軍、分裂黨的行徑,粉碎了張國燾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路線,堅決執行黨中央北上抗日的正確方針。
  • 《大連往事——蘇聯紅軍在旅大》明晚央視播出
    70年前,英勇的蘇聯紅軍出擊中國東北,日本關東軍全線崩潰,旅大解放了。記者昨日獲悉,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由大連廣播電視臺製作出品、王永福導演的紀錄片《大連往事——蘇聯紅軍在旅大》將於5月5日晚起在中央電視臺10套《探索發現》欄目播出。  該片分上下集,上集專訪我國著名軍事專家陳洪,詳細解讀蘇聯為什麼要籤訂雅爾達協定?
  • 好勵志的鐵屁股!十大摩託車耐力紀錄
    [導讀]距離,它不是目標,而是一種不懈的堅持…… 原文:Tom Roderick編譯&資料完善:ππ距離,它不是目標,而是一種不懈的堅持……最近,我和伊萬斯完成了「Iron Butt SaddleSore 1000」騎行挑戰,這個被稱做「鐵屁股
  • 大連沙河口區紅星村曾住著38位將軍 有23位將軍參加過長徵
    (資料圖)   在大連市沙河口區黑石礁街道的紅星村社區有一座革命紀念館,紀念館中保存著38位老將軍的照片。據紅星村革命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從1956年至今,這些老將軍都曾居住在紅星村,都擔任過兵團級以上的職務,在戰爭年代他們都身經百戰,屢建功勳。因此,紅星村又被稱為「將軍村」。 在38位老將軍中,共有23位參加過長徵。
  • 實拍大別山腹地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金寨之革命烈士陵園
    金寨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安徽省金寨縣城老城區,始建於1964年,佔地25萬平方米,依山傍水,園內興建有革命烈士紀念塔、革命博物館、紅軍紀念堂、洪學智將軍紀念碑、紅軍烈士墓園、紅軍廣場等,金寨縣紅軍廣場,它由原來的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擴建而成
  • 大別山走出的新縣籍開國將軍
    大別山中的河南省新縣素以「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而著稱。新縣在共和國十大開國「將軍縣」中居第六位,這裡共走出了43位開國將軍。擔任過共和國大軍區司令員職務的,這個縣走出來的開國將軍佔近二分之一。
  • 4名國家主席、2位大將軍、1個總理,為何湖北的高官多出自鄂東北?
    新中國成立後,毫不誇張地說,湖北省籍的主要領導大多出自鄂東北,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情況呢?夏商時期,在富饒的舉水河畔,有一個小方國叫做舉國,舉國雖然不大,但是人民勤勞樸實,自強自立,過著自給自足的幸福生活。後來,舉國被黃國所滅,到周朝黃國又被楚國所滅,舉國被納入楚國的版圖。
  • 紀錄片《蘇聯紅軍在旅大》明晚亮相央視《探索發現》
    本版圖片為資料片  大連是一座充滿歷史烽煙的傳奇城市,今年適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由大連電視臺著名導演王永福執導、歷時一年精心拍攝的紀錄片《蘇聯紅軍在旅大》將於明日亮相央視
  • 電影《跟著紅軍走到底》在深圳啟動
    2019年1月21日下午,電影《跟著紅軍走到底》攝製組深圳籌備新聞發布會在深圳市羅湖區京基晶都酒店三樓晶宮宴會大廳隆重舉行。本片取材於潮汕人民的好兒子、粵東地區唯一一位走完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的開國將軍陳德為原型的電影故事片。
  • 蘇聯紅軍進駐旅大
    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對關東軍發起全線總攻擊。在中國抗日武裝力量的配合下,僅一周時間就一舉擊潰了關東軍,迫使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
  • 他是湖北「唯一」曾姓開國將軍,曾任旅大警備區副政委,他是誰?
    他是湖北「唯一」曾姓開國將軍,曾任旅大警備區副政委,他是誰?湖北是我國第二大將軍省,有235位開國將軍,可是你是否知道,我們湖北有一位曾姓開國將軍。那麼曾姓有多少開國將軍,答案是20位,4位開國中將和16位開國少將,而曾祥煌將軍就是其中一位,他也是20位曾姓開國將軍中唯一的湖北人。曾祥煌,1914年出生,湖北潛江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