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八路軍359旅,人們馬上會聯想到「陝北的好江南」南泥灣,還有359旅旅長王震將軍。
其實,陳伯鈞才是359旅首任旅長,王震當時任副旅長。
陳伯鈞畢業於黃埔六期,他被主席稱為紅軍中的「幹才」,他曾經先後在紅軍三大主力工作過,擔任的都是軍一級領導。
在長徵途中,陳伯鈞還得了「鐵屁股」的綽號。
八路軍時期的陳伯鈞將軍
1955年,陳伯鈞被新中國授予上將軍銜。
事實上,陳伯鈞早在18年前就有過軍銜,當時,國民政府給部分八路軍高級將領授銜,給359旅旅長陳伯鈞頒發的是少將軍銜。
因為這個「少將」軍銜,還鬧出了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
1937年秋,八路軍359旅旅長陳伯鈞率部駐防洛川,因為共同抗日,免不了要跟國民黨駐軍打交道。
所以,供給處給旅、團首長各印了一盒名片,陳伯鈞的名片上印著「少將旅長」幾個字。
據說,陳伯鈞回延安向主席匯報工作時,就曾給主席的警衛員遞交過自己的名片。
還有傳聞說,主席知道「名片」這件事後很不開心:「什麼少將芝麻醬!」
紅軍時期的陳伯鈞
主席雖然沒有因此怪罪陳伯鈞,但是,此後的一段時間裡,主席確實好幾次提到「少將芝麻醬」。
他是想要藉此告誡八路軍幹部們:
我們是共產黨的軍隊,不能一搞統一戰線,就分不清自己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了。
其實,陳伯鈞是第一批跟隨主席上井岡山的人,他們相互之間熟得很,根本沒有必要遞交名片。
1927年1月,陳伯鈞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與羅瑞卿、程子華等人成為同學。
在平定夏鬥寅叛亂的戰鬥中,陳伯鈞作戰勇敢,思想進步,因此在火線被吸收為中共黨員。
後來,陳伯鈞被編入張發奎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教導團。
1927年7月底,陳伯鈞等一批人準備趕往南昌參加起義,可是,經過九江時,被張發奎派來的兵繳械扣押。
紅軍時期的陳伯鈞(右)
等陳伯鈞終於脫逃出來,想要繼續趕赴南昌時,得知起義部隊已經轉移。
陳伯鈞只能暫時加入了第20軍獨立團,負責訓練新兵。
當年9月,陳伯鈞參加了秋收起義,隨後跟著主席上了井岡山。
在龍江書院,紅軍創辦了我軍歷史上首個軍事教育機構-軍官教導隊。
陳伯鈞被任命為軍官教導隊副隊長,隊長是黃埔四期出身的呂赤,與陳伯鈞是四川老鄉。
在一次戰鬥中,陳伯鈞撿到了一支生了鏽的手槍,17歲的陳伯鈞非常愛惜,拿著那把手槍就在呂赤面前「顯擺」。
呂赤不屑一顧地說:「這哪是手槍啊,不就是半斤鐵嗎?扔了吧。」
陳伯鈞實在捨不得丟棄這把手槍,他想方設法給手槍除鏽、上油,反覆擦拭,居然修好了那把手槍。
陳伯鈞興衝衝地找到呂赤,舉著手槍一邊比劃一邊說:「你看看,我修好了,真是一支好手槍!
說著話,陳伯鈞隨手一勾扳機,本想就跟呂赤開個玩笑,誰知槍裡真有一顆子彈。
只聽「砰」的一聲,呂赤當場血流滿面,倒地死亡。
嚇呆了的陳伯鈞被關押了起來。
情況馬上報告到了主席那裡,如何處理這件事,主席左右為難。
按理說,殺人償命,天經地義,但所有人都能夠證明陳伯鈞是無心之舉。
另外,呂赤和陳伯鈞都是主席非常欣賞的青年才俊。
失去了一個呂赤,不能再失去陳伯鈞了。
於是,主席找「士兵委員會」的同志談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得到了同志們的理解和支持。
最後,陳伯鈞被免於一死,讓他戴罪立功。
陳伯鈞挨了一百大板,並被撤職下放到一線部隊,當上了一名副連長。
1930年,在第一次反「圍剿」戰鬥中,陳伯鈞「戴罪立功」的機會到了。
湘江之戰地圖
他率部打響了反「圍剿」戰鬥第一槍。
陳伯鈞時任紅三軍七師師長,在主席的親自指揮下,陳伯鈞率領所部,與兄弟部隊一起直搗張輝瓚的師部,俘獲張輝瓚等官兵9000餘人。
隨後,陳伯鈞又率紅七師迎戰譚道源,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殲滅了譚道源一半的兵力,擊斃敵正、副團長,俘敵官兵3000餘人。
第二、第三次反「圍剿」戰鬥,陳伯鈞依然大展拳腳,連連獲勝。
在反擊公秉藩師的戰鬥中,陳伯鈞巧妙地布下「口袋陣」,自己則領率部隊埋伏在林中「守株待兔」。
待公秉藩率全師進入「口袋」時,陳伯鈞一聲令下,紅軍戰士猛虎般地撲向敵人,打了敵人一個「冷不防」。
此戰俘虜了公秉藩(後逃跑),所部官兵全部被繳了械。
1933年,陳伯鈞調任紅13師師長,率部參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又打了十多場勝仗。
紅13師因此被稱為主力「堅師」,陳伯鈞也獲得了一枚二等紅星獎章。
紅軍長徵途中,「鐵流後衛」紅五軍團在軍團長董振堂帶領下負責「後衛」。
陳伯鈞時任紅五軍團參謀長,具體指揮掩護主力部隊的戰鬥,先後突破了敵人的三道封鎖線。
《血戰湘江》劇照
湘江之戰中,陳伯鈞率部與敵人苦戰了整整一天,硬是扛住了幾萬敵人的圍追堵截,成功掩護紅軍主力過了湘江。
完成掩護任務後,陳伯鈞指揮部隊連夜急行軍,趕在敵人合攏之前跳出了包圍圈,最終脫離險境,被稱為奇蹟。
戰後,陳伯鈞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
在紅軍長徵途中,陳伯鈞因為數次擔當紅軍主力堅強的後衛,因而贏得了「鐵屁股」之美譽。
紅一、紅四方面軍會師後,陳伯鈞調任紅9軍參謀長。
抗戰爆發後,陳伯鈞先是擔任359旅旅長,後出任抗大第2分校校長,他一邊辦學,一邊反「掃蕩」,為敵後抗日根據地培養了大量骨幹。
1948年5月,陳伯鈞任東北野戰軍第一前方指揮所副司令員,協助蕭勁光司令員指揮部隊圍困長春、攻打瀋陽、進軍關內、威逼平津。
1949年4月,陳伯鈞任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第45軍軍長,率部參加了衡寶、廣西等戰役
解放後,陳伯鈞兼任湖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率部清剿湘西國民黨殘餘武裝和土匪。
開國上將陳伯鈞
陳伯鈞還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訓練部副部長、教育長、副院長、代院長、院長。
1974年2月6日,陳伯鈞在北京病逝,終年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