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沙河口區紅星村曾住著38位將軍 有23位將軍參加過長徵

2020-12-15 黨史頻道

原標題:有23位將軍參加過長徵

油畫作品《強渡烏江》。(資料圖)


  在大連市沙河口區黑石礁街道的紅星村社區有一座革命紀念館,紀念館中保存著38位老將軍的照片。據紅星村革命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從1956年至今,這些老將軍都曾居住在紅星村,都擔任過兵團級以上的職務,在戰爭年代他們都身經百戰,屢建功勳。因此,紅星村又被稱為「將軍村」。

在38位老將軍中,共有23位參加過長徵。長徵中,他們所在的部隊不同,職務不同,任務也不同,有的是毛主席身邊的通信員,有的是強渡大渡河時的英雄,有的是臘子口戰役的突擊手,但他們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為長徵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當紅軍是他們最樸素的願望

在這些人當中,趙國泰將軍參加紅軍的方式最為特殊,趙國泰將軍的兒子趙延平告訴記者,父親積極參加紅軍充分顯示出他最為樸素的願望,就是對紅軍和革命的無限嚮往。

趙延平說:「1930年4月,紅軍來到湖北崇陽,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革命形勢如火如荼,許多進步青年紛紛投軍。這時的父親剛剛14歲,他耳聞目睹紅軍的所作所為,覺得紅軍專為窮人辦事,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因此也想參加紅軍。」

趙國泰第一次到招兵的地方報名,招兵的同志見他年紀太小,個子又不高,就對他說:「小朋友,你想當紅軍我們歡迎,可你年紀太小了,等長大點再來吧。」趙國泰回到家,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他埋怨自己為什麼個子不長高點,長壯點,要是比現在高些、胖些,不就可以參加紅軍了嗎?

第二天,趙國泰再一次來到招兵處。招兵的同志見他比昨天高了,也壯實多了,很是吃驚,就問他:「一個晚上的時間你怎麼就長得比昨天高得多?」趙國泰說:「我本來就有這麼高嘛。」招兵的同志又問:「那又怎麼變壯的呢?」趙國泰說:「我本來就有這麼壯。」

招兵的同志仔細瞧了瞧他,哈哈大笑起來,拍了拍趙國泰的肩膀說:「你這小鬼,還挺有心計嘛。」原來趙國泰把昨天穿的平底鞋換成了高底鞋,並在鞋子裡面墊上了一沓厚厚的紙,比昨天至少高出4釐米,他還在身上綁了一塊又一塊的棉絮,看起來比昨天壯實得多。聽到招兵的同志這麼說,趙國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怎麼樣,這下我夠格了吧。」招兵的同志被他的誠心感動,但還是拿不定主意,只好去請示首長。

首長聽了匯報,找到趙國泰親切地問:「小同志,你為什麼想當紅軍?」趙國泰毫不含糊地回答:「紅軍好。」首長又問:「當紅軍要打仗,條件很艱苦,你不怕吃苦嗎?」趙國泰說:「什麼苦我都嘗過,再苦我也不怕。」首長見他意志堅定,想招收他,可擔心他年紀太小,力氣不大,問趙國泰:「打仗要扛槍,要挑擔子,你行嗎?」

趙國泰二話沒說,從廚房裡挑起水桶到井裡打了滿滿兩桶水,挑到首長面前,輕輕鬆鬆地放下。首長覺得這孩子能吃苦耐勞,而且聰明乖巧,是個難得的小紅軍戰士,於是就答應了趙國泰參加紅軍的請求。

趙延平說,紅星村住著的這些老紅軍有著共同的信仰和意念,信仰支撐著他們走完長徵路,他們心中的遠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終堅定執著,始終閃耀著火熱的光芒。

曾思玉:一路上為大部隊搭橋鋪路

在紅星村革命紀念館,記者首先看到的是曾思玉和王良太二位將軍的照片。

1934年10月,曾思玉任紅一軍團第二師司令部通信主任,因對地形較熟,被任命為開路先鋒。12月30日,紅一軍團第二師最先到達烏江岸邊,搶佔了南岸的渡口。

此時,敵軍已經逼近,紅軍必須儘快渡江。師部緊急動員部隊扎竹排搭浮橋。因為曾思玉有扎竹排的經驗,他指揮一個連的戰士全力砍伐竹子,另外一個連的戰士綑紮竹排。

此時,在烏江北岸的守敵,不斷地用機槍、步槍向南岸扎竹排的紅軍戰士掃射。曾思玉全然不顧頭上呼嘯的子彈,在兩個連隊之間穿梭,指揮戰士扎竹排,很快,60多隻竹排紮好了,並在烏江上架起了浮橋,不僅保證了全師官兵強渡烏江成功,而且讓後續部隊都安全渡過了烏江。1935年1月3日,毛主席稱讚道:「真了不起,我們的工兵就地取材,以筏架橋,世界上都沒有過。」

如果說強渡烏江是長徵途中的一個小考驗,那麼長徵後期的臘子口戰役就是一道難關。曾思玉和王良太都參加了這場戰役。

1935年9月12日,紅軍到達臘子口,敵軍沿臘子口、康多、道藏、黑扎一帶布設了數道防線。

當時,紅軍左側有卓尼楊土司的上萬騎兵,右側有國民黨胡宗南部主力,後側有從四川追來的川軍,如果不能快速突破臘子口,就會面臨被敵人四面合圍的危險。

毛主席決定立即奪取臘子口,打通紅軍北上通道。9月16日黃昏,王良太受命擔任攻克臘子口的尖刀排排長,毛主席看望了尖刀排,要求他們一定要突破臘子口。

王良太先率領尖刀排隱蔽匍匐接近敵陣地前的小木橋,隨著兩顆綠色信號彈升空,王良太率尖刀排在重機槍的掩護下衝向木橋,但紅軍沒有重火器,敵人憑險要地形和碉堡頑抗,尖刀排連續衝擊4次都沒能成功,28人的尖刀排犧牲了26人,只剩下了王良太和一班長孫開岐,王良太堅持不下火線,用手把打進自己腿裡的彈片摳出來繼續戰鬥。戰鬥到最後,王良太身負重傷,仍頑強地掩護並配合後續部隊一舉攻克了臘子口。

對於臘子口戰役,曾思玉晚年的回憶十分清晰:「在臘子口,毛主席這麼說,『臘子口非久留之地,路,只有這一條,只能前進!要發揚飛奪瀘定橋的精神,堅決頑強地突破臘子口,殲滅守敵,乘勝前進,保障後續部隊迅速通過臘子口就是勝利。』」

在臘子口戰役中,臘子河上的木橋是進入臘子口的唯一通道。敵軍扼守在這裡。曾思玉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在臘子河的下遊拐彎處用騾馬運送突擊隊過河。但是,由於河水湍急,經過幾次試涉,均未成功。

緊接著,曾思玉接到了第二個任務,帶領工兵連砍樹架獨木橋。很快他們就架起了一座獨木橋,突擊隊過河後攀上懸崖,迂迴到敵人後側居高臨下發起偷襲,配合正面尖刀排的強攻。經過激烈的血戰,紅軍終於突破了天險臘子口守敵的陣地。

曾思玉在回憶錄中寫道:「敵人陣地上到處都是他們的傷員和死屍,以及丟棄的槍枝彈藥。地面上、懸崖上血跡斑斑,山坡也被戰火燻得烏黑,到處都是手榴彈的木把,記錄著戰鬥的異常激烈和極端殘酷。正如毛主席在戰鬥結束時所說,我們的紅軍指戰員不愧是英雄鋼鐵漢。在紅軍面前,沒有突不破的天險,沒有戰不勝的困難,沒有打不敗的敵人。」

哈達鋪繳獲報紙,為毛主席判斷「陝北有紅軍」提供可靠依據

在長徵路上,曾思玉每到一地首先要保證師部的通信暢通,還要調查行軍路線,偵察地形和敵情。他有三套服裝:一套紅軍服,一套國民黨軍裝,一套老百姓衣服,根據任務隨時換裝。

1935年9月,曾思玉奉命隨偵察連先期進入哈達鋪偵察敵情,為紅軍大部隊開路。

偵察連連長梁興初化裝成國民黨中央軍中校,曾思玉等幾人化裝成少校,帶著紅軍偵察連,擺出了國民黨中央軍的架式,來到哈達鋪。正巧,國民黨魯大昌部的一個少校帶領的騾馬運輸隊也剛剛來到哈達鋪。

梁興初、曾思玉等偵察員剛來到哈達鋪鎮公所,這名少校和鎮長就急忙跑到門口,立正敬禮後恭敬地說:「長官,你們辛苦了。兄弟我沒有出來遠迎,還請原諒。」

梁興初說:「不用客氣,你不知道我們來嘛。我們在這人地生疏,還望你多多提供方便啊。」

少校忙道:「好說,好說,兄弟一定盡力。」

梁興初問:「你們的運輸隊從哪來?到哪去?部隊都駐哪了,安全嗎?」

少校回答:「我們是從蘭州來的,帶運輸隊回隊伍去。」「你們都帶了些什麼東西?」梁興初問。對方回答是服裝、彈藥以及白面等。梁興初讓少校帶他們去看看,少校就帶著梁興初、曾思玉等人來到了騾馬隊。看著滿院的物資和騾馬,大家都非常高興,梁興初突然一臉嚴肅地對那少校說:「少校,運輸隊的東西全部交給我們接收,不打收條。」少校聽後一臉茫然。

梁興初接著講:「不明白?那我就告訴你,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不過你不用害怕,你可能也知道,我們有優待俘虜的政策,只要放下武器,一律給予優待。」國民黨少校頓時臉色蒼白。

就這樣,少校和他的運輸隊都乖乖地當了俘虜。清理戰利品時,有捆報紙引起了曾思玉的注意。他知道毛主席非常愛看報紙,作為通信主任,他知道報紙對於當時被嚴密封鎖的紅軍的重要性,所以他以最快的速度將報紙上交到師部,師部也沒耽擱,很快就把報紙送到了毛主席手中。

紅軍大部隊到達哈達鋪之後召開了團以上幹部大會。會上,毛主席笑容滿面地說:「同志們,我們勝利了,粉碎了蔣介石重兵的前堵、後追和側擊。我還要告訴同志們一個好消息,我們二師的偵察連在哈達鋪俘獲了敵人的一支運輸隊,繳獲了一些新近出版的報紙,上面登載了陝北『赤區』的消息,那裡有一支紅軍,我們再走幾天就到陝北了,就要和陝北蘇區紅軍會師了。」

曾思玉繳獲的報紙為毛主席判斷「陝北有紅軍」提供了可靠依據。

葉蔭庭:用自己改造的「高射機槍」擊落敵機

這些老將軍,在長徵時期曾遍布紅軍的各個隊伍,他們都曾立下赫赫戰功。

在這些老將軍中,紅一方面軍的葉蔭庭曾創下了用機槍擊落敵機的壯舉。葉蔭庭的女兒葉宏給記者講了這個故事。

長徵開始時,葉蔭庭剛從紅軍大學高射機槍訓練班結業,為了對付經常在空中耀武揚威的敵機,葉蔭庭自己動手,將四挺漢陽造重機槍,裝上硬雜木支架、瞄準鏡和測遠器等配件,改造成「高射機槍」。在湘江戰役中,這四挺「高射機槍」就擊傷了一架敵機。

1935年3月,紅軍來到遵義附近的茅臺一帶,突然前方傳來防空警報號聲。不一會兒,3架敵機飛過來開始轟炸,部隊中出現了傷亡。戰士們紛紛向擔任機槍連連長的葉蔭庭請戰。

接到上級痛擊敵機的命令後,葉蔭庭迅速觀察了敵機盤旋的路線,指著附近最高的一棵樹,命令道:「以這棵樹為火力中心,一排兩挺機槍東西隔25米,二排兩挺機槍南北相隔10米,馬上做好戰鬥準備。」

葉蔭庭操起其中的一挺機槍,看到敵機已進入預定目標,大聲命令:「打!」「打」字一出口,他就扣動了扳機。四挺「高射機槍」組成了交叉火力網,一陣掃射後,就聽到天空中突然發出了一聲刺耳的怪叫,葉蔭庭一看,一架敵機冒著濃煙,翻滾著向山下栽去,「轟」的一聲巨響,騰起一道火光和一團濃煙。山林中頓時響起一片歡呼聲。另兩架敵機見勢不妙逃走了。

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為此還代表黨中央親臨部隊慰問。他說:「你們打得好,打掉了敵機的威風。現在,不再是我們怕敵機,而是敵機怕我們了。你們開創了紅軍擊落敵機的先例,要好好總結經驗,向其他部隊推廣。」當時的中央軍委機關報——《紅星報》也報導了此事。(記者/王巖頔)

(照片除註明外,由紅星村革命紀念館提供)

人物檔案

曾思玉

江西信豐人。1928年參加革命,1930年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加長徵。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股長、冀魯豫軍區分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第4縱隊司令員、第19兵團64軍軍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參加過抗美援朝,曾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濟南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012年12月31日在大連逝世,享年102歲。

趙國泰

湖北崇陽人。1930年4月參加紅軍,任司號員。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經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戰鬥,參加了長徵。1936年入陝北紅軍大學學習,後任紅軍大學教員。抗日戰爭時期,隨聶榮臻赴晉察冀邊區,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歷任晉察冀3分區12大隊政治教導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遼寧軍區第一軍分區副司令員,安東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參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曾任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

1974年在大連逝世,享年59歲。

葉蔭庭

江西於都人。1931年參加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了長徵。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六大隊四隊隊長,魯中軍區第二團副團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八師參謀長,第四野戰軍40軍119師副師長。新中國成立後,參加過抗美援朝,曾任瀋陽軍區後勤部副部長,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2006年10月24日在大連逝世,享年91歲。

相關焦點

  • 詹大南將軍與世長辭,55年授銜的開國將軍僅剩三位,均已過百歲
    他14歲參加少先隊,16歲參加紅軍,21歲入黨。先後經歷過鄂豫皖蘇區反「圍剿」、紅軍長徵,參加過百團大戰。 在抗日戰爭中,他曾經率領一個營全殲日軍140人;在抗美援朝中,他曾經扛著40架美國軍機,率部全殲美國一個加強團。
  • 1955年授銜,廣西籍將軍十六位,這個縣就有五位
    廣西歷史悠久,在土地革命時期就爆發了著名的「百色起義」,有廣西籍開國將軍十八位,其中1955年授銜的有十六位,分別為韋國清上將、李天佑上將、韋傑中將、莫文驊中將、覃健中將、冼恆漢中將、韋祖珍少將、覃士冕少將、吳西少將、盧紹武少將、歐致富少將、黃新友少將、黃惠良少將、黃一平少將、姜茂生少將及覃國翰少將,而張英少將、朱鶴雲少將分別於1961年、1964年晉升。
  • 王姓開國將軍102位,五位百歲開國將軍,他享年107歲,最長壽!
    歷史上王姓共出了151位宰相。2019年1月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大陸王姓人口達到1.015億人,為全國第一大姓。王姓開國將軍數量,姓氏排名第三,有102位開國將軍,1955年有王樹聲大將,王 平、 王 震、 王宏坤 、王建安、王新亭5位上將、10位中將以及48位少將,總計有64位開國將軍。當時王姓的開國將軍,也是在各姓氏中位列第三。
  • 鐵馬冰河入夢來——探訪10位健在的開國將軍
    1955年至1964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有1614人被授予將帥軍銜。其中,元帥10位,大將10位,上將57位,中將177位,少將1360位。如今,大部分人已離開了我們,至今健在的僅有10位,他們是:楊永松、鄒衍、詹大南、黎光、楊思祿、張力雄、王扶之、文擊、陳紹昆、塗通今。
  • 9位獨目開國將軍,4位來自湖北,3位來自江西,還有2位是哪裡人?
    首批授銜儀式上,1042名開國元勳分別被授予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及以下的軍銜,耀眼的將星中,有一群特殊的人值得我們注意,他們就是因功致殘的將軍們。在以往的文章中,我已經分別詳細介紹過13位有膽識有謀略的獨腳、獨腿以及獨臂的將領,他們的確吃過很多的苦,毛澤東曾言:「中國從古到今,有幾個獨臂、獨腿、獨腳將軍?
  • 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
    李姓,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先後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後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是我國人口第二大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李姓也是第二,有110位開國將軍。其實李姓開國將軍姓氏排名在1955年的時候是排第一,不過在1955年後,李姓僅有38人晉升為少將,而張姓有49人晉升為少將軍銜,就這樣,開國將軍姓氏排名下調到第二。李姓、開國將軍第二大姓氏:110位開國將軍中,五人活過100歲!李姓五位百歲開國將軍分布在四個省份,山東籍最多,有兩位。
  • 這位越南人是胡志明的義弟,參加過紅軍長徵,有中越兩國將軍軍銜
    1925年,武元伯放棄「溫馨的未來」,來到廣州學習革命經驗,參加了政治訓練班。他和胡志明、范文同等九位越南革命者,義結金蘭,組成「九兄弟」。胡志明資歷最深,年紀最長,是當仁不讓的大哥。武元伯年紀最小,被稱呼為「山弟」。1926年,武元伯入學黃埔軍校,並加入共產黨,參加了廣州起義。
  • 汪姓有多少開國將軍?汪姓開國將軍大全,告訴您答案!
    1955年-196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被授予少將或以上軍銜的統稱開國將軍,有1614位開國將軍,家族文化延續了幾千年,是中華文化根本,對促進中國社會的和諧、穩定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那麼汪姓開國將軍有多少?汪姓起姓於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東以邑為姓的汪姓,是我國早期歷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帶。
  • 至今仍健在的開國將軍還有誰?21歲長徵過草地雪山,今105歲高齡
    鄒衍將軍在很早就已經參加革命運動,從1928年踏上了革命之路開始,參加長徵,爬雪山過草地,就從未遲疑過。他在1935年他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而在這一年他也迎來了革命旅途中的重要時刻,他這一生為國家不斷的奮鬥著,為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斷努力著。鄒衍將軍面對無數的硬仗,難仗都身先士卒,從來都沒有抱怨過。
  • 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其實文化好比一塊地,收割了一茬麥子後,懂得及時施肥才會有下一個季度豐收。前人留下來的財,精神也罷,都會給出我們以庇蔭、厚愛。但財產會花光的,而精神不去繼承與發揚,也會一代代失傳。袁姓威武:開國將軍十一位,兩位中將,九位少將!他們都是誰?
  • 大別山走出的新縣籍開國將軍
    大別山中的河南省新縣素以「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而著稱。新縣在共和國十大開國「將軍縣」中居第六位,這裡共走出了43位開國將軍。擔任過共和國大軍區司令員職務的,這個縣走出來的開國將軍佔近二分之一。
  • 厲害了江西人:17位鍾姓開國將軍,江西12位,還有位活過100歲!
    1614位開國將軍,江西有327人,是第一大將軍省份,有興國、吉安、永新三個將軍縣。不僅僅是江西開國將軍多,而且江西籍開國將軍長壽,謙虛守正、成就大。筆者發現,除了李姓,江西也是鍾姓開國將軍最多的省份,17位鍾姓開國將軍,江西12位,還有位活過100歲!
  • 河北樂亭成新中國「將軍縣」已認定30位將軍走出
    中新網唐山8月31日電 (白雲水張景會)河北省樂亭縣政協今日透露,繼「天南地北樂亭人」編輯部2006年認定該縣出現23名共和國將軍後,今年在編纂該書第二部時再次發現一位中將、6位少將出自該縣,另有12名將軍正在核對之中。據介紹,河北省樂亭縣地靈人傑,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中共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就出生在這裡。
  • 長徵中的紅二十五軍:幾乎沒有18歲以上戰士,走出了97位開國將軍
    他們是4支長徵隊伍中率先到達陝北的先鋒;他們是長徵中平均年齡最年輕的「娃娃軍」;他們是長徵中唯一一支增員的紅軍;在南徵北戰中,他們中走出了徐海東、劉震、韓先楚等97位開國將軍,有「一軍百將」「百名將軍之軍」之稱……紅安縣七裡坪鎮許葛樓村,掩映在蒼翠的群山之中的閆氏祠堂古樸依然。
  • 陳姓開國將軍大全:江西人最多,其次是湖北,其中百歲將軍四人!
    在1614位開國將軍中,陳姓是從元帥到少將都有的姓氏。陳姓有61位開國將軍,這些陳姓將軍中,江西人最多有12位,其次是湖北有11人,第三是四川有八位陳姓開國將軍,筆者注意到:61位陳姓開國將軍,其中四位是百歲將軍,還有一位100歲健在的陳姓開國將軍——他就是來自江蘇宿遷的陳紹昆少將。
  • 安徽的金寨縣,走出59位開國將軍,至今仍是貧困縣!
    旅行的世界多姿多彩,踏遍祖國萬裡河山,走進世界千山萬水……新中國的崛起離不開先烈,沒有他們就沒有如今的新中國,也沒有如今這個富強的名族,在那個時候的革命精神讓人感動的落淚,為了拯救新中國,有無數的中國人參加了革命的隊伍,甚至有的地方所有的青壯年都參加了,到如今,國內許多地方出現了將軍縣。(安徽的金寨縣,走出59位開國將軍,至今仍是貧困縣!)
  • 《八月桂花遍地開》:59位開國將軍,「硬核」陣容串聯革命歷史
    「八月桂花遍地開,鮮紅的旗幟豎呀豎起來,張燈又結彩呀,張燈又結彩呀,光輝燦爛閃出新世界……」百年前,在《八月桂花遍地開》的歌聲中,飽受壓迫和苦難的人民拿起武器,參加紅軍,革命的火種迅速在大別山區燃燒起來。穿越過風雨如磐的歲月,《八月桂花遍地開》的歌聲而今依舊嘹亮。
  • 胡姓開國將軍大全:胡姓有多少開國將軍?一目了然!
    胡姓在近代人才輩出,有1位中將,18位少將,其中有三位百歲開國將軍。胡姓開國將軍都有誰?知道嗎?哪個省份的胡姓開國將軍最多?胡姓開國將軍大全,解決你的疑問,讓你一目了然!江西有有胡姓開國將軍3人江西是十大將軍省之首,有327位開國將軍,是我國紅色旅遊勝地,江西開國將軍主要來自贛州和吉安,贛州有有134位開國將軍,吉安有145位開國將軍(我國第一大將軍市,有吉安、永新兩個將軍縣),江西也是百歲開國將軍最多的省份,有方震等13位百歲開國將軍,唯一的正國級百歲開國將軍汪東興少將就來自江西
  • 無極籍少將田永清:我找齊了咱河北籍開國將軍
    幾十年來,他一直有個願望,就是想弄清楚咱河北究竟有多少「開國將軍」以及他們的有關情況。因手頭沒有翔實的材料,這個願望一直沒有實現。建軍80周年前夕,他實現這個願望的念頭愈加強烈,經千方百計尋覓,終於掌握了比較準確的資料。為紀念建軍80周年,田將軍專門將這些資料整理成《河北:「開國將軍」知多少》一文投於本報。據查,河北籍「開國將軍」共82人,其中有2位中將(孫毅和韓振紀)、80位少將。
  • 57位開國上將中,這幾位將軍比較特殊,為什麼說他們特殊呢?
    1955年,一共有55位將軍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接著在1956年1958年又有王建安和李聚奎將軍被補授上將軍銜,這57位將軍統稱開國上將。這些將軍都要麼是戰功赫赫,要麼是在其他方面為國家和民族作出過巨大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