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第一書記·故事|左晨陽:帶村民種植非洲菊,種出希望

2020-12-21 澎湃新聞

左晨陽為貧困戶王建立解決醫療報銷問題。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段彥超 圖

【人物檔案】

姓名:左晨陽

出生年月:1993年6月

駐村前職務: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司法局科員

駐村職務:煙古屯村第一書記(非貧困重點村)

開始駐村時間:2017年12月

不到兩年時間,村民們對左晨陽的態度,轉了個180度——從懷疑「這個90書記能幹點啥」,到現在親切地喊他「陽陽書記」。

左晨陽說,自己的法寶,就是「把村民們放在心裡」。

2017年12月,左晨陽到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楊村鄉煙古屯村任駐村書記。駐村時,結婚3天,他就放棄一個月的婚假回村工作。母親生病手術,他也只請了3天假。

看著村裡一天天好起來,村民一天天富起來,左晨陽感嘆:「很有成就感。」

村幹部、群眾給左晨陽送的錦旗。

駐村法寶:把村民們放在心裡

2019年6月30日,澎湃新聞注意到,走在村裡,時不時有村民與左晨陽打招呼。「去家裡坐坐」、「多吃飯,又瘦了啊,別穿黑色衣服,更顯瘦了」。

「陽陽書記」,村民們對他的稱呼,很特別。

回憶起剛駐村時,左晨陽坦言,當時有村民直言,這個「90後」書記能幹啥?

2017年12月,左晨陽駐村時,很多村民見到這個高瘦帥氣的小夥,覺得和自己的孩子年齡差不多大小,甚至還小,都感到很新鮮,甚至懷疑。

沒想,很快,左晨陽就和群眾們打成一片。他吃住在村委,閒暇時,就在村裡轉悠,到群眾家中喊一聲「叔叔嬸子、大爺大娘、爺爺奶奶」,和群眾拉家常。村民們感到心裡很溫暖,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對他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左晨陽的駐村法寶,就是把村民們放在心裡。

2018年6月10日,左晨陽結婚。按照規定,他可以享受28天的婚假。然而,擔心耽誤扶貧工作的開展,他主動向領導請示,把婚假的時間縮短到一周。結婚後第三天,便急匆匆返回村裡,堅持「五天四夜」開展工作。

「她(妻子)當時有些不理解,後來我安慰她,和她解釋自己剛駐村半年,任務重、事情多,村裡大夥離不開我,她就支持我的工作了。」左晨陽笑著說。無獨有偶,2019年初,左晨陽的母親生病,需要到北京手術,但年底脫貧攻堅任務重,在與父母溝通後,他僅申請了3天假,在母親手術後就立即返村。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澎湃新聞注意到,左晨陽的工作,得到了煙古屯村幹部、群眾的認可,群眾們送來22面錦旗:「知百姓冷暖,為百姓謀利」、幫扶暖民心、黨的政策好」、「關心群眾、無私奉獻」。

左晨陽告訴澎湃新聞,駐村前自己在縣司法局做科員,工作比較輕鬆,主要是坐在辦公室給求助者提供法律援助。當局裡需要下派人員駐村扶貧時,他第一個站了出來,「一是自己年輕,得出來做點事多跑跑。二是局裡女同志多,作為男同志,得主動承擔責任,況且咱還是黨員。」

左晨陽申請資金修建的四個大棚。

辦實事,為村民跑前跑後

煙古屯村是非貧困村重點村,共有村民302戶,1300多人,其中貧困戶48戶,119人。目前,已脫貧12戶,計劃今年底脫貧25戶66人。

剛駐村時,左晨陽壓力很大。「如果做不好,上級安排的備選人員馬上就會替補。」2018年初,左晨陽就開始辦實事,擔心村民們過冬冷,他為全村村民送去600條棉門帘,800套棉手套和棉帽子,400套褲子等過冬用品。

有村民告訴澎湃新聞,村裡地勢低,2018年6月雨季到來前,左晨陽向上級申請5萬元資金,耗時20多天,為村裡修築了長約200米的退水渠。

「村裡常年雨天積水的問題,再也不是問題了。」村民說。

針對貧困戶的扶貧工作,左晨陽為其中8戶申請養羊支持,介紹貧困戶中3人到南樂縣司法局做一些社會公益組織工作,每月1500元。2018年,左晨陽還申請資金,幫25戶貧困戶修繕、重建房屋。按照計劃,今年有3戶重新改造。

左晨陽告訴澎湃新聞,貧困戶每年有3000多元補助,還可以免費體檢一次,住院報銷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藥費報銷超過百分之五十。許多老人年紀大,不懂報銷程序,而且腿腳不方便,就統一收到他這裡,他複印、整理資料,再拿到鄉裡走各種程序。為這事,他常跑前跑後,村民還給他送了錦旗。

左晨陽還申請資金44.61萬元,為村裡建設裡面積179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左晨陽說:「一到傍晚村民們就集聚起來在這跳廣場舞,我還給她們申請了音響。」不僅如此,村裡還增添了路燈、水井,六個位置設立大喇叭用以廣播宣傳。

大棚裡種植的非洲菊。

謀發展,「很有成就感」

左晨陽告訴澎湃新聞,煙古屯村的青壯年勞動力,基本都出去打工了,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小孩,還有要照顧一家老小的婦女。

青壯年勞動力為解決村民們的就業問題,很焦慮。「許多老人和殘疾人,沒能力做重活,更做不了什麼技術活。要解決他們的基本生存、養老問題,除了定期送溫暖福利,得有個長遠之計啊。」

苦思冥想,多方查資料,左晨陽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多次到山東、河北等農村學習先進發展經驗,最後決定以本村實際情況為基礎,發展鮮花種植產業。

他爭取到上級扶貧資金65萬元,於2018年7月建成以4座鮮花大棚和一座加工儲存一體化倉庫為基礎的煙古屯鮮花種植基地,成立專業合作社,以「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的模式進行經營。

左晨陽告訴澎湃新聞,事情起初並不是那麼順利。他選擇非洲菊,是因為抗旱好成活,生長周期短、收益好。然而,鮮花種植需要一定技術,最初,一個大棚裡的非洲菊險些「喪生」。因為附近村有村民種蘑菇賠了17萬,左晨陽心裡壓力不小。他找到懂技術的人員,多次拜訪,請到村手把手地指導村民們種植,所幸,產業逐漸成長起來。

截止到目前,煙古屯村「鄉村情」非洲菊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經正式開始運營,已有12戶貧困戶在基地務工,增加收入,年產值預計能達到10萬元左右。

大棚種植帶頭人,59歲的王鳳欽告訴澎湃新聞:「大棚種植給我們帶來了穩定收入,大家都很感謝陽陽書記,我租大棚的租金、鮮花種子,肥料什麼的,都是他幫助申請的免息金融貸款,有5萬元呢。」

站在開著鮮花的大棚裡,左晨陽告訴澎湃新聞,看著村裡一天天好起來,村民一天天富起來,「感覺自己個人價值得到提升,很有成就感。」

相關焦點

  • 種植葛根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90後小夥自主創業引領山鄉巨變
    原標題:種植葛根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90後小夥自主創業引領山鄉巨變   廬江縣冶父山鎮田埠村,是典型的丘陵地帶,山場面積大。過去1000多戶村民習慣了傳統耕種模式,守著荒山野嶺,靠著打工賺的辛苦錢過著並不富裕的日子。可如今這裡鬱鬱蔥蔥,生機勃勃。葛苗遍布山野。山鄉巨變,源自一位90後創業小夥子。
  • 90後第一書記·故事|馮芙蓉:五年駐村是生命中最美的花
    駐村第一書記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支點。從2018年起,澎湃新聞連續三年推出「90後第一書記」專題,聚焦這一年輕群體。同時,我們也在全國範圍內尋找更多的90後駐村第一書記,如果您就是或者您身邊就有,歡迎發郵箱到:diyishuji@thepaper.cn。
  • 「90後」檢察官成駐村書記 帶村民養鴕鳥吃「旅遊飯」
    圖為李南(左)和貧困戶在一起。 曲桂茹 攝中新網興安盟3月12日電 題:「90後」檢察官成駐村書記 帶村民養鴕鳥吃「旅遊飯」中新網記者 張林虎3月的內蒙古乍暖還寒,興安盟烏蘭毛都大草原的農牧民已漸漸忙碌起來。
  • 園藝種植:非洲菊的簡介以及如何種植照顧非洲菊
    非洲菊雛菊是花友的不可抗拒的植物,熟悉的雛菊形狀與明亮的發光色彩相結合。非洲菊是一種廣泛的屬,是向日葵科的一類。野外約有30種,延伸到南美洲,非洲和亞洲熱帶地區。疾病持續後,很難控制。昆蟲有幾種昆蟲攻擊非洲菊,包括蚜蟲,粉蝨,薊馬,蜘蛛蟎。蚜蟲是從非洲菊雛菊葉中汲取汁液的昆蟲,它會使葉子變黃。瓢蟲和蜘蛛是蚜蟲的天敵。您可以在非洲菊雛菊的葉子上噴灑肥皂溶液以防止蚜蟲,或者從您當地的花園用品商店為蚜蟲施用殺蟲劑。
  • 90後第一書記租牛記
    而這個模式,還是90後的駐村書記王喆帶給他的。 王毛小算得上村裡的「名人」。幾年前,他因為常年酗酒,不務正業,成了村裡人都躲著走的落魄戶,家裡全靠身體不好的老伴一人操持。酗酒近40年,王毛小的生活也完全荒廢了。而三年前,從城裡來的小王書記駐村,卻成了他的忘年交。
  • 【扶貧故事】劉智崢:被村民點讚的第一書記
    2018年,劉智崢被延安市富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選派到羅家塔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有兩年多。初到村裡,劉智崢徹夜未眠,他將上一任第一書記留下的工作日誌仔仔細細翻看了一遍,邊看邊記,生怕漏掉了什麼。此後一段時間,他白天總是手裡拿著本子,獨自一人奔走在田間地頭和村邊山頭,挨家挨戶問人口、問收入、問困難。
  • 非洲菊的種植方法
    這種菊花叫非洲菊。非洲菊是一種外表十分妖豔的菊花,其名字與其產地有很大的關係。非洲菊原產於非洲南部的德蘭士瓦,後來隨著引進和發展,現在非洲菊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栽培。非洲菊這種妖豔植物,播種繁殖也是非洲菊的一種比較重要的繁殖方式。
  • 非洲菊種子的種植方法
    非洲菊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切花材料,而非洲菊又大又多姿多彩,非常適合窗臺的觀賞花卉。然而,在非洲菊的培育過程中,仍有許多值得關注的問題。例如,播種和育苗存在一定的困難,如何種植非洲菊的種子,讓它們開出燦爛的花?讓我們了解一下吧。
  • 農村漢子返鄉創業種植冬棗,沙窩裡種出了『搖錢樹』
    朱屯村臨近大沙河畔,土地沙化嚴重,再加上村民土地零散,依靠「麥茬頭、豆茬麥」的種植模式,一年辛辛苦苦勞作,僅能勉強維持溫飽。郭學明找到村委會幹部,要求流轉土地,規模化種植冬棗,想做全村的致富帶頭人。村幹部信任他,給村民做思想工作,幫他流轉了26畝土地。能不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種出「搖錢樹」來?掌握種棗技術的郭學明信心十足。
  • 90後第一書記杜稷章:與下莊村一起成長 交最美答卷
    杜稷章,是一名90後,2019年9月被組織選派到井岡山硃砂衝林場下莊村擔任第一書記。  對於杜稷章而言,擔任第一書記,不僅是職務和工作性質的轉變,更代表著走向了成熟和穩重,責任也更加重大。但他絲毫沒有退縮,並暗下決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絕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村民的期望,一定要帶領下莊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 小漂說:非洲菊的種植方法
    非洲菊又叫扶郎花,是菊花眾多品種中的一種。非洲菊的花朵是圓圓的大多為金黃色,這樣看去與向日葵有些相似,花瓣的顏色也很豐富豔麗,可以用來做切花花卉出售,也能盆栽裝飾庭院家居,在公園綠化也有種植,極具有觀賞性。
  • 非洲菊怎麼種植,才能健康生長,開花時間長?
    非洲菊,是一種很美麗的花,開出來的花都非常的端正整齊。但是我們肯定也比較少的聽見說有非洲菊這一種植株,所以很多花友們都不知道非洲菊該怎麼去養殖。那麼小編經過朋友了解到養殖非洲菊的一些奧秘,包括非洲菊為什麼好,而且養護的時候要注意什麼。這希望對於喜歡非洲菊的花友們有所幫助。
  • 駐村第一書記帶領村民文創致富
    邀請工美「國禮」團隊打造山村文創IP駐村第一書記帶領村民文創致富陳凱諾(左)與山神廟村鄉親們在一起青音「北京不僅需要科技創新的中關村,也需要文化創新的山神廟村,有情懷有夢想,哪裡都可以是青年創新創業的主戰場。」陳凱諾說。
  • 看圖:蒙陰縣有個「非洲菊」種植名村,在舊寨鄉境內
    「非洲菊」,是一種原產於非洲的菊科植物,因為花朵美觀、花期長、耐於長途運輸、移栽比較方便,近年來在花卉市場備受青睞。而在蒙陰縣,有一個村莊就通過發展「非洲菊」種植,逐漸踏上了鄉村振興之路,如今已經稱得上是臨沂有名的「非洲菊」種植村。下面這組圖片,就帶大家到村裡實地看一看。
  • 雲南永德「草莓大王」帶領村民種出致富果
    初春的清晨,在雲南永德縣永康鎮熱水塘村落水壩自然村,當地村民蔣新偉騎著摩託車,拉著空籃子從縣城趕集回來,黝黑的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蔣新偉種植草莓經驗豐富,種出的草莓又大又甜又爽口,被當村民稱為「草莓大王」。說起草莓,他打開了話匣子,從備地、選苗、移栽、管理、施肥、病蟲害防治、採摘,他開始有條有理地一一道來。
  • 小花說種植:關於非洲菊的種植方法與養護小妙招
    非洲菊是一種多年生長的植物,屬於菊花的一種。非洲菊的花莖是比較大的,有八至十釐米,花期是非常好調控的,花色有紅色、白色、紫色等等。一株植物大概可以長三十多枝菊花,花朵也是非常碩大的,是很好看的鮮花。非洲菊的根部是非常短的,也是屬於蓮座型的成長,花苞的葉片一共有兩層。今天小編就來說下非洲菊的種植方法。生長習性非洲菊是喜歡在冬暖夏涼的環境中成長的,不耐寒冷又怕炎熱。
  • 黃土地上種出「金豆豆」
    2013年7月,全票通過,老黃當選馬行村支部書記。幾十年的生意,老黃最初捨不得丟,本想著讓親戚幫忙管理,但第一年略有營利後,第二年就虧了。老黃一狠心,徹底脫手做了幾十年的生意,一心一意在馬行村幫村民脫貧致富。上任的第一件事,老黃自費包了兩輛大巴車,全村100多戶貧困戶每家出一個代表,到滕州考察觀摩。
  • 非洲菊的養護注意事項
    非洲菊也叫扶郎花或者是大丁草,它屬於菊科,花期在春季到秋季這期間,它的養護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如何選購。非洲菊喜歡生長在肥沃疏鬆、富含腐殖質、透氣性較強的微酸性土壤,不能種植在粘性土壤裡,盆栽非洲菊的土壤可以使用腐葉土或泥炭土、肥沃的田園士和沙按比例混合配製。第三,擺放環境。
  • 江西上饒:90後「鬥笠書記」黃婉婷,為村民銷售鬥笠上萬頂!
    2021年1月10日,江西上饒,德興市黃柏鄉宋家村第一書記黃婉婷正在清點銷售到省外的訂單鬥笠。 在德興市黃柏鄉宋家村提起駐村第一書記,村黨支部書記官賢忠豎起了大拇指說:「黃書記是個『90後』,駐村兩年來,她幫助我們找產業、找銷路,用心用情幫扶村子脫貧,我為她點讚。」
  • 洪墩人創業種植非洲菊初具規模 銷往廈門等地
    原題 種植非洲菊 走上致富路  廈門網訊 據邵武新聞網報導(肖琳、顯盈)當前,隨著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家門口就業」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