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永德「草莓大王」帶領村民種出致富果

2020-12-24 雲南網

「今早又賣了個好價錢,每市斤草莓賣到40元;今年草莓收入超出20萬,前年建新房欠下的幾萬元帳不用愁了。」初春的清晨,在雲南永德縣永康鎮熱水塘村落水壩自然村,當地村民蔣新偉騎著摩託車,拉著空籃子從縣城趕集回來,黝黑的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蔣新偉種植草莓經驗豐富,種出的草莓又大又甜又爽口,被當村民稱為「草莓大王」。說起草莓,他打開了話匣子,從備地、選苗、移栽、管理、施肥、病蟲害防治、採摘,他開始有條有理地一一道來。

蔣新偉說,2012年自己到永德縣城忙見田村走親戚,偶爾發現種著草莓,一問收入比種蔬菜划算,他迫不及待帶回家試試,第二年5分地就有4000多元收入。熱水塘村土地不平整,大部分是小山丘、小山坡地,並且連片的地塊較少,自家也只有零散的幾塊地,夫妻倆一合計逐年學技術、慢慢擴大種植規模。通過種草莓,蔣新偉告別了布朗族傳統小屋,投資60多萬建起了高大漂亮的新房。

2019年蔣新偉將草莓基地擴大到11畝,收入突破20萬元,有了草莓收入還不算,蔣新偉知道土地有限,搞起了「草上經濟」,通過電視網絡、看書籍,聯繫廠家發苗、電話技術指導,在草莓地種上柚子增加收入。夫妻倆這幾天正在為兒子張羅媳婦。

「自己富了不算富,希望全村都富起來。」蔣新偉輕輕清理著大雨過後裹在草莓上的淤泥,嘴裡不停的介紹種草莓「三分種植、七分管理」經道。截至2019年,本村86戶村民跟著蔣新偉種植草莓先後達到29戶,累計種植面積已達73畝,並輻射永康鎮壩區部分群眾種植。

雲南網記者 李春林 黃翹楚 通訊員 郭建軍

相關焦點

  • 經濟能人返鄉帶領村民種上「致富果」
    退伍軍人葉方峰返鄉後經過多方調研,為村民打造出一條適合當地的致富道路——經濟能人返鄉帶領村民種上「致富果」盛夏的新埠屯藍天碧日,種植基地裡翠綠欲滴,承載著該屯上千村民希望的2200多畝澳洲堅果生機勃勃,這是記者近日在走訪廣西賓陽縣黎塘鎮補塘村新埠屯脫貧致富情況時看到的一幕。
  • 尉氏縣大營鎮:小草莓成了村民群眾的「致富果」
    「依託黨的好政策和鎮村幹部的幫扶,俺現在已發展草莓種植大棚11個佔地30多畝,吸納附近村民20多人進基地務工,草莓長勢挺好,目前基地種植的紅顏、貴妃、豐香、英農四號等優質品種的草莓已經陸續成熟,預計畝產3000多斤,俺市場銷售均價每市斤
  • 「南瓜大王」:從「門外漢」到致富帶頭人
    從一個種地的「門外漢」,到成立合作社,再到成為遠近聞名的「南瓜大王」,九原區哈業胡同永豐村村民、包頭市衛東南瓜農民合作社理事長石衛東註冊了「衛東南瓜」品牌,建成集冷藏儲存、深加工銷售、交通運輸、集中收購為一體的大型南瓜市場網絡。一路走來,他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成為我市有名的脫貧致富帶頭人。
  • 夫妻共同種植有機草莓,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艾美玉夫妻是來自遼寧鳳城市紅旗鎮四家子村4組村民,她們種植的有機草莓碩大鮮紅,十分誘人,大棚裡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2007年之前,艾美玉和丈夫沈喜順是普通的小商販,收購農村土特產,像草莓、小柿子等,來到市內批發給超市,從中獲取微薄利潤。
  • 紅薯種出大名堂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剛一開春,「紅薯種植專業村」——河南省沈丘縣周營鄉孟寨村,遠近有名的「紅薯大王」王海龍就已經開始張羅著整地、購置農膜、挑選紅薯種塊了。新一年的農耕生活又要開始了。 「這幾年俺種的紅薯都是優質品種,生態無公害、產量高、品相好、個頭勻稱飽滿。」王海龍說,僅此一項,他每年的銷售收入都在20萬元以上。
  • 全景記錄雲南奔小康 我們在永德重溫公益宣言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公益聯盟發起人帶領全體隊員,在臨滄永德廣場重溫公益宣言。●長江商報公益記者姚海鷹發自雲南勐板昨日9點40分,永德文化廣場。初升的朝陽,仿佛一剎那間就騰空而起了,明亮、炫目、勢不可擋。深秋的晨風略帶清冷,空氣中隱隱約約飄蕩著一股無可名狀的花果香味,令人沉醉。
  • 菏澤高新區頓俊玲:用草莓鋪一條村民的致富路
    不畏艱難險阻,她用自己的雙手撐起村民們的增收致富路;不顧嚴寒酷暑,她為村民免費查體,為部分困難群眾申請低保;她就是——頓俊玲,一位質樸實幹的「村幹部」,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展現出了不讓鬚眉的巾幗之志。村民利益無小事兒,樁樁件件放心頭,她紮根鄉村,融入鄉村,調解村內民事糾紛,慰問幫扶貧困戶,走門串戶變成了頓俊玲工作的常態。鎮裡的扶貧大棚發放到了村裡,但尋遍了全村,有人有想法,就是怕擔風險。眼看著沒人接手,她便下定決心親自承包下來種草莓。
  • 雲南永德率先在臨滄市啟動「整鄉農戶授信」工作
    近日,永德大雪山鄉政府聯合縣農信用社在全市範圍率先推出了「鄉村振興整鄉農戶授信」工作,啟動儀式在大雪山鄉勐旨村忙蚌自然村舉行。縣人民政府、農信社臨滄辦事處、人民銀行永德支行、永德縣農信社,大雪山鄉政府有關負責人參加了儀式。
  • 「葡萄」支書易光輝,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35歲的易光輝,有著9年黨齡,今年是他擔任梨樹村黨支部書記的第二個年頭。自上任以來,易光輝卯足了勁,時常奔走在田間地頭,尋思著各種法子改變村莊經濟發展緩慢的現狀,帶領農民共同致富。梨樹村海拔較高,對於大部分在低海拔地區經濟效益大好的脆李、柑橘等果樹種類又不適合海拔較高的梨樹村。一籌莫展之際,他在一次赴湖北考察學習的過程中了解到了晚熟葡萄品種-關口葡萄。
  • 鐘山區大河鎮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草莓種植 助村民致富增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鐘山區大河鎮大地村錢樹水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自成立以來,不僅解決了當地部分村民就業,還將草莓種植技術傳授給當地村民,為村民的就業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黃金草」種出致富路
    新華社武漢6月9日電 題:「黃金草」種出致富路新華社記者李偉清晨天剛亮,湖北竹谿縣兵營鎮羅漢灣村的田裡,一簇簇黃花菜長勢正旺,十幾位村民忙著採摘花蕾。不遠處的田埂上,村民陳家梅將新鮮的花蕾過秤,按個頭大小分批揀到竹筐。「花蕾長到食指長時,品質最佳,趁早採摘,然後蒸煮晾曬。」陳家梅說,2018年在駐村扶貧幹部柯玉斌動員下,她將家中5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開始種植黃花菜,眼下已進入長達45天的豐產期,一年下來能賺上萬元。
  • 小草莓敲開致富門
    一大早,在土左旗察素齊鎮五裡坡村的草莓大棚中,村民們正在平土、選苗、測量行距、種苗,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不一會兒壟背上就種滿了草莓苗。說起五裡坡村的草莓種植,該村駐村第一書記丁啟龍非常感慨。2019年為增加貧困戶收入,村裡與精準扶貧「百企聯百村」對接企業——超豐種養殖合作社商定發展草莓種植項目,選定的草莓品種是兩年生四季草莓,草莓成熟後由超豐種養殖合作社負責銷售。項目商定後,本以為可以帶領村民大幹一場的丁啟龍遇到了難題。由於投資較大,收入沒有預期,村民沒有人願意嘗試。是選擇放棄,還是想辦法讓村民看到效益後再推進,丁啟龍選擇了後者。
  • 飄洋過海,豐縣尖尖「小蘆筍」帶領村民敲開「致富門」
    栽下「搖錢樹」,念好「致富經」。時下,江蘇省徐州市豐縣趙莊鎮、孫樓街道等大片成規模的蘆筍種植基地,成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產業。時下,江蘇省徐州市豐縣趙莊鎮、孫樓街道等大片成規模的蘆筍種植基地,成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產業。
  • 帶領村民奔富路
    1984年從事棚菜生產至今,曾作為致富帶頭人參加過共青團組織的全省致富經驗調研;1993年通河共青團縣委授予 「高產攻關大王」稱號;1991年多種經營榮譽稱號;2005年祥順鎮「特色經濟大戶榮譽稱號」;1996、2003、2004、2006年祥順鎮優秀黨員;1997年縣優秀共產黨員;2001年縣勞動模範稱號。
  • 瞧,深山種出了「致富果」!
    方磊在指導村民種植新苗。「90後」方磊是基地的合伙人之一,他有一個願望:讓生態獼猴桃成為家鄉的名片,並開發集農產品銷售、農家旅遊等為一體化創意產業示範園,帶領家鄉人民增收致富。「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2015年以來,方磊和同伴們紮根鄉村的廣闊天地,用青春和汗水,澆灌出了絢爛的「夢想」之花。
  • 圖文:娘子軍開農莊帶領村民致富
    說起舒謝灣,有一個名字總是繞不開,那就是梁湖農莊——這個管理層7成以上是女性的農莊,帶領村民共同致富,讓曾經落後、灰頭土臉的舒謝灣,變成了乾淨整潔、四季飄香的最美村灣。         過去 道路泥濘 隨處可見牛糞         2月3日,記者驅車前往舒謝灣。
  • 明山區特色種植引領村民走上產業致富新路
    明山區特色種植引領村民走上產業致富新路 2020-12-22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北崗鄉永德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以糧換糧巧手種出致富米
    在我縣,說起永德大米,吃過人都交口稱讚。幾年來,這裡的大米實現了華麗的轉身。5月27日,記者走進北崗鄉永德村,尋找永德大米成長的秘密。一粒米,百滴汗,辛苦成就好米飯。一碗好吃的米飯,其原料水稻種植過程哪個環節也缺不了。
  • 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原標題: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中國文明網 51歲的伍錫品任支書6年,為改變村裡的落後面貌,他跑項目、搶機遇,組織修建村屯道路,先後賣掉自己的卡車、挖掘機,自辦的加工廠也無暇顧及,墊付各項資金200多萬元用於村屯道路硬化建設。
  • 【最美科技人】唐良超:帶領村民養靈芝雞致富
    【最美科技人】唐良超:帶領村民養靈芝雞致富 2020-11-09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