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山沈健康:村民心中的返鄉致富好支書
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彭溪街道興崇村,沈建康是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更是帶領百姓共同致富的好支書。在外闖蕩多年的他,當過廚師,與別人合夥辦過企業,獨自創建了康丹貿易公司,並在興崇村經營新型農家樂,先後擔任彭溪商會副會長、新村生態園聯合黨支部書記、興崇村黨總支書記。
-
方太進:紮根大山41載 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方太進支書立志要改變家鄉的貧窮面貌,將源口茶葉推廣出去,帶領村民走上小康路,過上幸福生活。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公路還未通到村裡,老百姓出行全靠肩挑背馱,生產生活十分不便,那個「不做馬坑人和鬼」的民謠,就是源口村民當年困苦生活的真實寫照。為此,方太進在擔任支書後不久,便謀劃修整道路。
-
涇陽80後「花木蘭」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主動請纓 山村來了個「花木蘭」崔黃村轄7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村,人口2325人,這裡一年四季乾旱少雨,村民大多靠天吃飯。脫貧攻堅戰打響後,涇陽縣下派了一批幹部,作為第一書記帶領群眾脫貧。2015年夏天,崔黃村群眾聽說縣交通局給他們派的第一書記來了,大夥急忙去看。「一個女娃能幹啥?」見到他們的第一書記後,有人失望地嘆氣。
-
明山區特色種植引領村民走上產業致富新路
明山區特色種植引領村民走上產業致富新路 2020-12-22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村支書墊支百萬家產助修路 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圖片來源:廣西文明網 1.致富不忘桑梓,回村當支書帶領村民致富 廣西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三江鄉大地村處於湘桂兩省交界之地,是恭城最邊遠的行政村,全村1400多人口分散居住在30多平方公裡的大山上。由於交通不便,全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多年來村民的生活主要是靠砍伐木材、外出打工以及民政救助來維持。
-
...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
【五級書記抓扶貧】擔當實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託克託縣古城鎮西黑沙圖村黨支部書記孫潤曼 2020-11-08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亳州譙城區:「種植能人」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2021年1月13日,在安徽亳州譙城區五馬鎮吳小閣村,提到劉瑞東,村民張秀娟說。家住五馬鎮吳小閣村的劉瑞東,現年54歲,從2016年就開始種植大棚蔬菜,他種植大棚蔬菜手藝好,蔬菜成活率高,結果快,果實好。2020年,他被五馬鎮黨委評為「種植能手」。
-
飛閱三山一灘——太行山篇 · 「獨臂支書」撐起致富路
飛閱三山一灘——太行山篇 · 「獨臂支書」撐起致富路 2020-10-20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劉擴建:在第二故鄉創業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 山西農民報數字報
2013年5月,在雲州區周士莊鎮黨委幹部的引導下,和劉擴建一起搞工程的王玉金回到家鄉,在區、鄉兩級幹部的支持下,發展黃花產業,帶領全村群眾走上了致富之路,劉擴建覺得黃花是個有特色的好產業,並和家人商量,他決定轉產,和王玉金一起發展黃花產業。 2016年,劉擴建註冊成立了金健祥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每畝500元的價格流轉三十里舖村村民的土地1300畝,全部種植了黃花。
-
新疆脫貧攻堅「金點子」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在南疆,不僅僅看到的是瓜果飄香,而且看到了一幅幅脫貧攻堅的生動畫面,貧困戶的「金點子」比比皆是,紛紛念起了「致富經」,奔上了小康大道。 「賒牛」讓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達吾提•買買提本是庫爾勒市英下鄉的貧困戶,正當他為如何甩掉貧困帽而發愁時,得到鄉裡的一個好消息:鄉裡無償送一頭牛給他們飼養,幫助他們脫貧。
-
布爾津:村民吃上「旅遊飯」走上致富路
也格孜託別鄉克孜勒託蓋村加拉恩阿什牧民定居點位於五彩灘景區旅遊沿線,該村依託旅遊業,鼓勵村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和農牧家樂,走上致富路。也格孜託別鄉克孜勒託蓋村村民阿依努爾·朱馬爾自搬進定居點後,不僅住進了新房,而且開起了自己的牧家樂,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讓她的經濟收入有所突破。
-
關嶺自治縣崗烏鎮谷目村支書龍玉恆:帶領村民讓綠水青山成了『綠色...
這一切,離不開關嶺自治縣崗烏鎮谷目村支書龍玉恆的努力。 受石漠化影響,種植玉米是谷目村村民長期以來單一的經濟收入來源,經濟效益低,全村百分之七十的土地撂荒,許多村民選擇外出打工,龍玉恆就是其中的一位。經過在外打拼十餘載,龍玉恆實現了年收入近20萬元,正在他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一個電話改變了他的計劃。
-
福州長樂:幹部捐助20頭牛 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陳依燦靠養牛走上致富路。 福州新聞網12月10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徐文宇 文/攝)在長樂區航城街道五竹山中,70歲的村民陳依燦依靠航城街道和村幹部捐助的20頭牛,逐步走上致富路。 陳依燦家位於航城街道五竹村蟛蜞自然村,距離山外大路7公裡,位置偏僻。多年前,陳依燦一家六口擠在一間破舊的石頭房內,靠種地為生,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戶。 山裡空氣清新,擁有大片天然草場。得天獨厚的生態自然資源,為發展養牛業創造了條件。為幫助陳依燦脫貧,2001年航城街道和村幹部共40多人,捐出一個月的工資,幫陳依燦買了20頭牛。
-
菏澤高新區頓俊玲:用草莓鋪一條村民的致富路
不畏艱難險阻,她用自己的雙手撐起村民們的增收致富路;不顧嚴寒酷暑,她為村民免費查體,為部分困難群眾申請低保;她就是——頓俊玲,一位質樸實幹的「村幹部」,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展現出了不讓鬚眉的巾幗之志。依託村醫的身份,她為村民免費查體,為部分困難群眾申請低保,切實服務群眾,為群眾著想,解群眾所急。她還積極宣傳黨和政府的相關政策,為安頓莊行政村婦女爭取合法權益。頓俊玲的付出,村民們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2016年頓俊玲高票當選高新區馬嶺崗鎮安頓莊行政村村委委員、村婦聯主席。
-
【專欄】《鄉賢助力鄉村振興》: 陳志仁:漁業創新「領頭雁」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鄉賢助力鄉村振興》:陳志仁:漁業創新「領頭雁」帶領村民共同致富嵩口鎮滄龍村曾是一個靠天吃飯的捕魚村,在短短十多年時間裡,卻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養魚村。在他的帶領下,村民們走上了一條科技養魚的致富路,實現了山區淡水漁業的迅速崛起。記者見到陳志仁時,他正在向一批來自龍巖的漁業養殖戶介紹合作社率先在全省引進的池塘循環流水生態養殖系統。從陳志仁返鄉創業到現在的十多年時間,他攻克魚類大規模養殖技術,引進新設備,帶領村民走上科技漁業致富路,滄龍村成為了遠近聞名的養魚村。
-
霍城:薰衣草產業帶動「光棍村」走上致富路
全村薰衣草種植面積從2010年的幾十畝,發展到2020年的12000畝,佔全村總耕地面積的95%以上,走出了一條具有該村特色的鄉村振興路,使當初的「石頭灘」變成了「聚寶盆」,四宮村也先後榮獲全國「美麗鄉村」創建示範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自治區生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徹底改變了土地石頭多、耕種條件差,光棍多、群眾增收致富難的局面。
-
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生機鎮鐮刀灣村:葡萄串起致富路
眼下正值葡萄生長的黃金季節,走進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生機鎮鐮刀灣村葡萄種植基地,500多畝葡萄生機勃勃,葡萄架上藤枝蔓繞,一串串果實掩映在繁密的葉子中。20多名村民正在忙著給葡萄修枝疏果。葡萄種植基地負責人李長勇一邊指導村民修枝疏果,一邊向記者介紹說:「現在是葡萄管護的最佳時期,做好疏果工作,是實現葡萄豐產、優質的重要措施之一。」 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李長勇選擇回鄉創業,準備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
-
石門的生態逆襲:在綠水青山中走上全域旅遊的致富路
「集體經濟+鄉村旅遊」的致富路陶文平是石門縣夾山鎮楊坪社區一組鄉村旅遊發展的帶頭人之一。2014年,他和豐遠柏等幾個當地能人牽頭,成立了石門縣騰達土地專業合作社、石門縣錦溪農旅文化有限公司、陶家崗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等集體經濟組織,豐遠柏是當時的理事長。
-
偏遠山村靠「紅+綠」走上致富路
12月1日,記者走進黃陂區蔡店街道姚家山風景區,一幢幢的古樸新居錯落有致,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每逢周末遊客絡繹不絕,村民農家樂熱火朝天,這個曾經四面環山的窮山溝如今搖身一變成為著名紅色旅遊村,村民致富路越走越穩。
-
銅川列橋村:生態養老服務 讓村民脫貧邁上致富路
因無人願當幹部,老支書退下來後,村支書一年居然換了三次。到了1999年,時任村會計的段西倉被村民推選為村主任。段西倉敢於擔當。他覺得,既然鄉親們信任自己,那自己就得幹些實事來。上任後,他四處奔波,通過跑到的項目,給村上通上了自來水,幫村民搞起了養殖業,還修通了好幾段生產路。2005年,段西倉被推選為村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