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村子強不強,全靠領頭羊;村民富不富,全靠黨支部。河南廣電全媒體「飛閱三山一灘」系列報導,昨天播出第三集:《太行山篇·「獨臂支書」撐起致富路》,為您講述太行山區的動人脫貧故事。
記者 徐榮榮
在海拔1300米的太行山巔,有一個省級貧困村叫盤龍山村,這裡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常住人口不到70人,但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小山村,卻有這麼一個人,他用一隻獨臂撐起了鄉親們的脫貧致富夢。
林州市任村鎮盤龍山村黨支部書記 王生有
我叫王生有,今年六十二歲,之前是跑大車搞運輸的。2004年,出了一場車禍,失去了右手,右腿行走很不方便。2013年回到盤龍山村,當了黨支部書記。我接手盤龍山以後,感覺很不是滋味,窮得很啊,村裡沒有一分錢,20多年沒有辦過紅事,下面的姑娘不上山,村裡留不住人,條件很艱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把這個村裡改變,必須把脫貧這項工作當成我們改變山區的重要工作,必須得有一股決心一顆恆信。
記者 徐榮榮
我們常說,要想富先修路,對於山裡人來說,路就是他們擺脫貧窮的一把金鑰匙。當年老支書為了修通這條五公裡的山路,累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林州市任村鎮盤龍山村黨支部書記 王生有
老支書雖然把路修通了,但是這個路當時很窄,上面落石多,下面是懸崖,有好多不敢上來。這些年我們把這個路也拓寬了,就是想把咱的農副產品推向市場。
記者 徐榮榮
每年的八九月份,就是花椒成熟的季節,清香濃鬱的花椒味是瀰漫整個山間。盤龍山村的村民,正站在山頭採摘自家種植的花椒。
記者:大爺,您這摘了有多少花椒了?
林州市任村鎮盤龍山村村民 劉河山
這有兩公斤了吧。
記者:這棵樹能種多少花椒出來啊?
林州市任村鎮盤龍山村村民 劉河山
就這籃子能摘滿滿兩籃。
林州市任村鎮盤龍山村黨支部書記 王生有
咱原來種花椒種的是小花椒,產量低,再一個賣不上高價錢。自從咱有了合作社以後,通過改良以後,現在都是這個大紅袍花椒。去年咱村裡收的是兩萬多斤椒,經濟效益是八十多萬。今年更多,效益更好了。
記者 徐榮榮
大紅袍花椒可以說是盤龍山村發展的一個支柱產業,那它不僅帶活了一個曾經荒涼的小山村,而且還讓咱村民的日子也紅火起來。在此基礎上,現在盤龍山村又開始深度挖掘另外一種紅,紅色基因,紅色歷史。
林州市任村鎮盤龍山村駐村第一書記 李政
咱們村一直就有這個紅色基因,八路軍當年藏糧食的地方。開展扶貧工作以來呢,我們提出建設紅色糧倉這個概念,經過努力,我們建成了佔地一千餘平方米的紅色教育基地,老百姓通過賣農家飯,賣農產品,他們都賺錢了。
記者 徐榮榮
老百姓的生活富裕了,村裡的環境也變好了,這些年盤龍山村在王生有的帶領下,可以說是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林州市任村鎮盤龍山村黨支部書記 王生有
把盤龍山村改造成一個名山勝水的旅遊區,這是我的心願。
飛閱報告
望著巍巍太行山,再回想著盤龍山村這些年的變化,我一直在思考,是什麼支撐著王生有七年如一日,不辭辛苦,帶著鄉親們在深山之中脫貧致富。這些年他修起的是路,壘起的卻是一顆顆民心,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答案,那就是心中有黨,心中有民。而新的時代,也正是因為有了像王生有書記這樣敢擔當勇作為的基層幹部,他們與老百姓風雨兼程,同心同行,才使得無數的山鄉開闢了新的天地,也正在走向新的輝煌。
總監製|劉克軍 總編審|鄭北周
主編|程琳 責編|訫薇
回復關鍵詞查看更多內容
回復【鄭州】查看鄭州最新圖景
回復【聯播】查看最近新聞熱點
回復【獨家】查看更多一手新聞
回復【闢謠】查看新聞背後真相
回復【限行】查看最新限行情況
回復【地鐵】查詢地鐵線路、運營時間及票價
回復【公交】查詢公交出行線路、站點及換乘信息
回復【航班】查詢航班信息
回復【招聘】查看最新招聘資訊
回復【社保】查詢及辦理社保卡
回復【醫保】查看醫保繳費情況
回復【停電】查看停電信息
回復【重名】查詢「河南有多少人和你重名」
回復【通訊錄】查看鄭州辦事通訊錄大全
回復【公積金】查詢個人公積金
回復【身份證】查詢身份證辦理進度
回復【居住證】查詢辦理居住證
回復【出入境】查詢辦理出入境
回復【機動車違法】查詢機動車違法信息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飛閱三山一灘——太行山篇 · 「獨臂支書」撐起致富路》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