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精心守護溼地遺產系統謀劃生態布局 黃海溼地以最美姿態閃耀世界舞臺

2020-12-27 中國江蘇網

冬日清晨,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成群的鳥兒或棲息於無邊的蘆葦叢中,或覓食嬉戲在色彩斑斕的溼地灘涂上。鳥兒不會說話,它們用翅羽投票,選擇將鹽城這片廣袤的溼地作為理想的家園。

2019年7月5日,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遺產。為了給遷飛於東亞—澳大利西亞路線上的候鳥提供最安全、最舒適的補給驛站,這一年多來,鹽城秉持新發展理念,精心守護好溼地遺產。12月16日,2020黃(渤)海濱海溼地研討會在鹽城召開,儘管相隔萬裡,但為了共同的心願,國際國內的專家們通過線上交流,線下相聚,共商溼地保護大計。

探索可持續發展,

為聯盟成員做示範

申遺成功是榮譽,同時也意味著更多責任。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說,鹽城堅決扛起保護黃海溼地的國際責任,嚴格履行《世界遺產公約》,加快溼地保護修復,退耕還溼、退漁還溼,盡最大努力恢復生態原真性和生物多樣性,讓黃海溼地始終以最美姿態閃耀世界舞臺。

申遺成功一年多來,在生態保護,特別是遺產地保護和管理上,鹽城不斷作為,不僅充分釋放世遺品牌效應,而且系統謀劃城市生態布局,發展溼地生態旅遊,呼籲推進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和沿黃海城市帶建設。

去年,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申遺區域保護地聯盟成立,鹽城市申遺辦(鹽城市溼地和世界自然遺產保護管理中心)當選聯盟秘書處單位。「我們圍繞遺產保護、溼地保育、公眾教育、宣傳展示及可持續生態旅遊等方面開展科學研究。」鹽城市申遺辦主任吳其江介紹,遺產保護管理中心會同國內有關高校開展遺產地鳥類調查,分析候鳥遷徙規律,掌握溼地保護家底。同時對接國家、省有關部門申報和推進生態修復項目,探索世界遺產背景下的可持續發展,當好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區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也為聯盟成員當好示範。

「這張最亮麗的城市名片,更加堅定了我們保護自然生態的信心和決心。鹽城將努力實現生態破題、經濟落腳,把國際生態話語權轉化為現實競爭力和合作力。」鹽城市市長曹路寶說。

疫情期間,鹽城積極為聯盟成員做好服務。今年6月,聯盟秘書處赴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交流世界遺產申報工作,學習借鑑上海保護區生態控制與鳥類棲息地優化等經驗,在合作中提升彼此。依託黃海溼地研究院等優勢資源,鹽城加強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溼地公約組織及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韓國慶北大學等國際組織和知名高校的溝通對接,宣傳推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為聯盟發展拓寬路徑。

推動二期申遺,

為「兄弟」保護地助力

東亞—澳大利西亞的候鳥遷徙路線涉及20多個國家,鹽城處於這條遷徙路線的中點,這條總長約12000公裡的通道,是全球九條候鳥遷徙通道中生態威脅程度最高的一條。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劃出的我國16個申報點中,鹽城就有2個,面積佔42%,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這條通道的保護僅靠一地遠遠不夠,如果中間一兩個點被破壞,整個遷飛路線都會受到嚴重威脅。黃(渤)海溼地是完整的生態體系,需要沿線國家和城市連續接力、共同保護。

申遺成功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作為一期保護地,鹽城責無旁貸參與二期申遺工作,與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二期沿線國家和城市共同推動二期申遺成功。

「黃海溼地申遺是全新課題,區別於森林生態類,申報難度之大、國際關注度之高、統籌工作之難,都制約著國家二期申遺能否如期實現。」吳其江說,「在二期申遺的推進過程中,我們不僅分享申遺成功經驗,還將在必要的時候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全力為好『兄弟』保護地申遺助力。」

二期申遺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強化時間節點觀念、重視技術支撐,特別是要做好艱苦奮鬥的準備。在吳其江看來,一期申遺完全是在一片空白中摸索,時間緊、任務重,除了需要足夠的耐心、十足的信心,還要扛起擔當,甚至做出艱難的利益取捨。為了保護溼地,鹽城放棄已經依法得到批准的條子泥、高泥和東沙區域百萬畝圍墾計劃,實施整體保護,為此付出的前期投入和將來的潛在價值不可估量。而這些,最後也成為申遺評審時的加分項。最終用不到3年時間,鹽城走完了一般項目8年才能完成的申遺之路。

開啟世界之門,

參與全球生態治理

鹽城黃海溼地躋身世遺引起國內外積極反響,世界遺產委員會高度肯定該項目具有「突出普遍價值」,讚賞中國在沿海溼地保護方面採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指出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可以發揮示範作用,推動整個候鳥遷徙帶乃至全球生態環境的保護。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生態保護實踐的認可,彰顯出中國各級政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成果,以及攜手國際社會共建美麗地球家園的強烈意願。」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國際合作司司長張佔海認為,「世界遺產為鹽城開啟世界之門,也為中國開展濱海溼地國際合作奠定重要基礎。」

溼地保護工程不僅需要情懷擔當,更需要科技研發和國際交流合作。依託黃海溼地研究院、鹽城師範學院溼地學院等科研和教學平臺,鹽城持續加強與韓國慶北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高等院校合作,深入開展輻射沙脊群保護、候鳥遷飛規律等科學研究,為溼地保護管理注入了科技和人才力量。

專家們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人類更應該結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國際社會更需要採取協調有力的行動。鹽城堅定不移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科學高效開展溼地保護管理工作,不斷拓寬國際交流,與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沿線國家分享理念、經驗,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在生態互鑑、經濟互融、發展互動上開展務實合作,值得點讚。

記者 卞小燕

相關焦點

  • 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揭幕 守護最美生態 鹽城扛起新擔當
    7月5日,是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的日子,鹽城舉辦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揭幕儀式暨淮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環保專委會成立大會,170多位嘉賓共同見證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揭幕的重要時刻,並探討遺產地的保護管理,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 守護最美生態 一座城市的承諾與擔當——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
    申遺成功一周年的鹽城,正以更加靚麗的姿容,引來世界欽羨的目光。新的起點,鹽城將更加堅定地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嚴格履行《世界遺產公約》,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探索一條溼地保護與利用雙贏的發展之路,始終讓黃海溼地以最美姿態展現在世界舞臺,讓「地球之腎」永遠造福人類。
  •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走進南京大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顧施暘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12月3日,由江蘇鹽城市和團江蘇省委共同主辦的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在南京大學正式啟動,活動的第一站「走進南京大學」同步開啟。自2019年7月,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來,如何做好申遺「後半篇」文章是擺在鹽城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 申遺一周年: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驚豔亮相!
    》,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  鹽城,擁有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77萬公頃海岸型溼地,這裡是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中心節點,也是全球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而黃(渤)海候鳥棲息地,這塊位於鹽城的自然溼地,成為我國第14處世界自然資產
  • 講述黃海溼地申遺歷程,鹽城「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李劍 記者 姜振軍)9 月 29 日上午,"心路歷程大美溼地"系列作品首發儀式在鹽城廣播電視總臺舉行,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申報歷程紀實圖書《零的突破》、中國國家地理別冊《鹽城特刊》,以及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宣傳片等正式發布。現代快報記者從現場了解到,圖書作者和視頻拍攝方向廣大觀眾分享了創作中的細節和感人故事。
  • 世遺證書揭牌,生態環保專委會成立……今天鹽城黃海溼地吸引全球...
    ,7月5日上午,我市舉行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揭幕儀式暨淮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環保專委會成立大會,彰顯鹽城的使命擔當,與全世界共享生態之美。一年來,我市持續探索世界自然遺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推動黃海溼地成為「共建共享、永續利用」的和諧遺產地,為建設「美麗中國」和全球生態治理貢獻更多「鹽城智慧」、提供更多「鹽城經驗」。 ...
  • 遇見大美溼地!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暨走進南京大學正式啟動12月3日上午,由我市和共青團江蘇省委共同主辦的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在南京大學正式啟動>▲與會嘉賓共同參觀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主題展自2019年7月,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來,如何做好申遺「後半篇」文章是擺在我市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走進南京大學
    自2019年7月,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來,如何做好申遺「後半篇」文章是擺在鹽城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次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系列活動以南京大學為起點,後續將走進省內外各大高校。
  • 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 看看鹽城兌現承諾幹了哪些大事?
    申遺成功一周年的鹽城,正以更加靚麗的姿容,引來世界欽羨的目光。新的起點,鹽城將更加堅定地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嚴格履行《世界遺產公約》,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探索一條溼地保護與利用雙贏的發展之路,始終讓黃海溼地以最美姿態展現在世界舞臺,讓「地球之腎」永遠造福人類。
  • 遇見大美溼地,共建美麗江蘇!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
    >▲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暨走進南京大學正式啟動12月3日上午,由我市和共青團江蘇省委共同主辦的鹽城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進高校活動在南京大學正式啟動>▲與會嘉賓共同參觀黃海溼地世界自然遺產主題展自2019年7月,鹽城黃海溼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來,如何做好申遺「後半篇」文章是擺在我市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 申遺成功一周年,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到家了!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呂正龍)在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昨天,鹽城市舉行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證書揭幕儀式暨淮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環保專委會成立大會,共同研究探討生態保護與溼地修復的方向路徑。
  • 中國·鹽城溼地,地球留給人類的最美遺產
    )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會議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這是我國第54項世界遺產、第14項世界自然遺產,也是我國第一塊、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世界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世界自然遺產空白。和中國其他所有17項自然遺產及複合遺產不同的是,位於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大部分遺產地為海域,因此可以說本次申遺成功是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從陸地走向海洋的開始。
  • 鹽城世界自然遺產進校園,遇見大美溼地!
    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通過將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位於鹽城的該項目成為我國第54處世界遺產,江蘇首項世界自然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遺產。
  • 赴一場「文化和自然遺產」之約 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專家研討會在鹽城舉辦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鹽城市舉辦了「環黃海生態經濟圈專家研討會」、「遺產走進高校」、「遺產走進社區」、「直播訪談:新聞2+1」等系列活動,精心守護世遺家底,培育弘揚世遺文化,擦亮世遺金字招牌。
  • 鹽城東臺:「電力+生態」為溼地綠色發展賦能
    央廣網南京11月26日消息 初冬時節,在江蘇鹽城東臺市,中國首個溼地世界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條子泥溼地,數萬隻冠鼻麻雀、琵嘴鴨、豆雁、骨頂雞以及白琵鷺、勺嘴鷸等相繼抵達,成為越冬候鳥的「先頭部隊」。
  • 人民網三度聚焦鹽城黃海溼地
    後申遺時代 | 航拍鹽城大豐黃海溼地 走近鹽城大豐世界自然遺產地 世界自然遺產地 三雙眼睛看大豐 鹽城大豐:不同的眼神 共同的守護
  • 中國又添一處世界遺產,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
    我蘇網訊(記者/黃路瑩 奚欣晨)7月5日,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的第43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通過審議,並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鹽城黃海溼地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遺產
  • 中國再添一處世界自然遺產 就在江蘇鹽城!
    至此,這塊位於江蘇鹽城的自然溼地成為我國第14處世界自然遺產,填補了我國濱海溼地類型遺產空白,成為全球第二塊潮間帶溼地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是一個系列世界遺產申報項目,包括16個申報點。此次成功躋身「世遺」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主要由潮間帶灘涂和其他濱海溼地組成,範圍包括鹽城溼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部分區域、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境、鹽城條子泥市級溼地公園、東臺市條子泥溼地保護小區和東臺市高泥淤泥質海灘溼地保護小區,是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 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
    本報記者 孔令君  5日,鹽城黃海溼地申遺成功一周年,鹽城市主要領導接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轉交的世界遺產證書。  鹽城舉辦一系列活動,將持續到8月中旬,如淮河生態經濟帶生態環保專委會成立大會、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申遺區域保護地聯盟會議、鹽城市溼地與自然遺產保護管理中心揭幕儀式、黃海溼地研究院與韓國慶北大學共建海岸農業研究所揭幕儀式、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公園與鹽城黃海溼地世界遺產地建立友好關係儀式等。鹽城正系統開展各項保護管理工作,不斷放大世遺效應。
  • 伴隨鹽城百姓17年的老火車站,將成黃海溼地博物館
    2019年12月份,隨著鹽城綜合客運樞紐的啟用,伴隨鹽阜人民17年的鹽城老火車站正式停用。可喜的是,鹽城老火車站將重獲「新生」,華麗轉身為鹽城黃海溼地博物館(以下簡稱溼地博物館)。 鹽城老火車站為什麼改造為溼地博物館?將如何改造?改造後對鹽城溼地文化的宣傳弘揚有哪些意義?11月25日,現代快報記者走進項目施工現場,實地了解老火車站的改造進度和未來發展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