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1943-1944年,美軍通過一系列海戰已經取得了太平洋上的主動權,在美軍龐大的航母艦隊掩護下,美國地面部隊不斷跳過那些日軍重兵防禦的島嶼,通過跳島戰術快速出現在了日本的國門前。部署在南洋的百萬日本陸軍全部成為死棋,他們無法動彈,只能困守孤島,眼看美軍一路高歌,跨越數千公裡洋面直奔日本本土。【東風風神AX7特約報導】
面對日本本土,美國陸軍部長史汀生估計,如果登陸日本本土,光是在關東平原和東京-橫濱城市戰中,美軍就將傷亡170-400萬人,其中陣亡約40-80萬人。邱吉爾回憶,英美認為如果發動日本本土登陸戰,那麼,將有100萬美國人和50萬英國人喪生。登陸戰第一階段登陸九州島的戰鬥將在1945年11月11日打響。
日本戰敗後,美國在日本本土繳獲的潛艇。
實際上,美軍的計算依據主要是衝繩和硫磺島戰役,如果一旦美軍真的發動日本本土登陸戰,所要承受的傷亡和戰鬥時間將遠遠超過預期,因為,美國低估了本土日軍的綜合實力。
1945年1月,日軍大本營報告指出,美軍將在1945年9月以後發動對日本本土的大規模登陸戰。現在的全部任務都將圍繞本土決戰展開。在海上戰鬥力已經喪失、而空軍兵力又極缺乏的本土決戰中,決定勝敗勢必要在地面決戰中;實際上,重擔不得不落在陸軍肩上。全部作戰計劃代號為決號作戰。
日本將戰備的重點置於關東地方和九州地方。要求對登陸之敵,展開果敢的地面攻勢,力求速戰速勝。 在集中兵力時,預料美軍將破壞交通,因此做計劃時是以徒步行軍為前提的;但如果情況允許,當然要利用鐵路、船舶。
實行國家總武裝,以軍、官、民的全部力量來對付登陸的美軍。 不僅要進行軍團決戰,還要配合遊擊戰,以師管區部隊、警備隊(由在鄉軍人組編)與官、民義勇軍組織等,進行遊擊、偵察、誘騙、妨礙宿營等遊擊活動。
駐防日本本土的一式戰車部隊。
在本土實施兵力大動員,召集本土大部份退伍軍人組建新師團,從200號起的番號為決戰師團,300號起的番號為沿岸配備師團。
動員兵力包括陸、海軍合計約達240萬人,加上原有部隊合計380萬人,上述日軍在國內之防禦部隊,共為72個師團(包括8個航空師團),又35個旅團。其中45個師團和24個旅團,是在1945年的2月、4月、5月、6月份4次倉促編成。
航空戰鬥力:約有10000架飛機(其中約75%為教練機改裝的特攻機),海上特攻戰鬥力:約有3300隻舟艇。另外國民義勇戰鬥隊的組成人員2800萬人。
大概作戰計劃為,當美軍登陸艦隊開始逼近日本本土,特別是進入停泊地前後,神風特攻隊將出動5825架自殺飛機對美軍登陸艦隊進行不分晝夜的10天強攻,每天都將有數百架神風飛機滿載烈性炸藥衝向美軍登陸艦,以求最大程度的殺傷美軍有生力量,打亂美軍登陸編組。
到9月底,日本海軍還將組建一支擁有1000架「櫻花」、「橘花」、「藤花」特攻機,其中「橘花」將備有兩個噴射推進器,以最大速度衝向美軍軍艦,使美軍來不及攔截。
日本橘花式噴射戰機。
修建新的飛機場和構築飛機的掩體,是為了進行全面航空特攻作戰。到7月末,本土的機場總數,包括建設中的機場在內,共達325處,其中秘密機場為95處。
日本軍令部總長豐田副武說:「美軍如果提前來進攻本土,雖然不可能全部消滅它,但確信可以在它到達海岸之前,消滅其近半數。」
當美軍開始登陸時,日本海軍將出動3300艘特攻快艇進行近距離衝刺,消滅美軍大部於換乘時節,最或者打亂其登陸順序。
為避免美軍強大艦炮火力,日本陸軍將在海岸線以後的高地洞窟陣地迎戰美軍。並且當部分美軍由登陸艇群到達灘頭時,日軍在預先部署好的炮兵群、坦克群、空軍機群、反坦克炮群及輕火器的支援下進行連續的逆襲。出動突擊隊在陸軍重炮掩護下反覆衝擊美軍登陸點。阻止美軍建立橋頭堡,並將敵我戰線引入交錯混戰狀態,使美軍難以進行轟炸和艦炮射擊。
沿岸守備師團將盡全力阻擋疲憊美軍,當美軍突破消滅他們後,將會精疲力盡的進入縱深地域,到時各個機動打擊師團將集中所有重炮,坦克和大兵團發起排山倒海般的大反攻。
日本本土上的自行火炮。
在東京,已經開始構築可以容納3個師團的地下工事群,一旦美軍打到東京,這3個師團將依託地下坑道工事進行堅守,消耗美軍有生力量。最後的決戰之地,在長野縣的松代山區,陸軍省1944年起,就秘密開始修建工程。為了能經受強烈的轟炸,該項工程是用混凝土加固的坑道設施;1945年7月,已大致完成。在最後時刻,天皇政府官員以及日本核武器專家將隱蔽在這裡。而2個近衛師團將同美軍進行最後的決鬥。
日本本土大決戰的殘酷性將遠遠超過衝繩,硫磺島和佩裡硫島。首先很多200序列師團都是當初的精銳師團,例如第201、202、205、206、209、212、214、216師團,就是當初的精銳第1,2,5,6,9,12,14,16師團老兵改編的。
他們的武器配備是,一個師團步槍7943支,衝鋒鎗288把,輕機槍291挺,重機槍131挺,火焰噴射器12具,擲彈筒336具,速射炮12門,山炮12門,雙聯高射機關炮7門,120毫米迫擊炮24門。主要任務是灘頭反擊,所以近戰型槍炮比較多。
駐防日本本土的三式戰車部隊。日本不是沒有重裝甲部隊,而是運不出去,只能留在本土。況且日本沒有美國那種超強工程能力,就是把重裝甲運輸到太平洋小島礁也是寸步難行,而作為一個島國,飛機和船才是最重要的,就是有10萬輛重型坦克,運不出去,擺在島上也毫無作用。所以,日本在本土決戰計劃以前對重裝甲武器興趣不大。到了本土決戰時期,由於重裝甲武器可以在面積較大的日本本土執行反擊任務,才被有限的重視起來。不光是日本,二戰時期,蘇聯和德國也沒有能力把重型裝甲部隊運送過遼闊的大洋,並且保障其作戰。
負責守備海岸線的沿岸守備師團的配備是一個師團。步槍7075支,衝鋒鎗288把,火焰噴射器24具,輕機槍174挺,重機槍143挺,擲彈筒?,步兵炮54門,速射炮24門,山炮8門,200毫米單管火箭炮50門(日本陸軍同樣大量裝備了火箭炮和火箭筒,只是沒有出現在中國戰場,而且日本陸軍也喜愛牽引式單管火箭炮),他們的配備也是近戰型武器多,大火力武器多。
負責大反攻的部隊,例如第25師團的配備是,步槍10137支,輕機槍279挺,重機槍114挺,擲彈筒270具,步兵炮36門,速射炮36門,山炮48門,重型迫擊炮12門,這種負責反擊的師團武器相對,近戰武器少,火炮較多。
如果對抗美軍坦克,本土日軍同樣有大量手段,例如;德軍打坦克神器88毫米高炮,日本也有500門以上。
日本陸軍在太平洋彈藥奇缺是海運能力的限制和美軍無所不在的海上絞殺戰,由於這種限制,所以日本生產的加農炮,野戰炮和重炮以及彈藥,大部分都無法運輸到戰區,只能堆放在本土。因此無論是在衝繩,硫磺島還是在佩裡硫,紐幾內亞戰鬥,一個日本兵只有100-230發子彈,一門火炮只有20-100發炮彈。
日本本土裝甲部隊。日本本土堆積大量武器彈藥和部隊,就不想出去嗎?實際上是出不去,美軍掌握了太平洋上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如果日軍敢坐著運輸船出去幾乎就等於是自殺,在海上就會被美軍輕易殲滅了。
而在本土,日軍將擁有大量彈藥,美軍佔領日本本土後,驚訝的發現,日本本土竟然有如此眾多的武器彈藥,光是駐於長崎的美國海軍陸戰第2師和駐於佐世保的美國海軍陸戰第5師,從1945年11月13日開始,就向以西五島列島之各海域,投入了約80萬噸各種彈藥和武器。
從1945年9月30日至1946年4月,美軍光是向日本的周圍各海域,就投入了步槍165萬支,騎槍25000支,還有大批武器採取爆炸方法銷毀。所謂日本本土缺乏武器,主要是指日本正規軍和義勇隊合計超過3000萬人,那麼武器是不足的,雖然在早期組建時,武器發放出現混亂,導致不足,但是到日本投降時,其本土正規軍武器還是充裕的,竹槍那是2800萬義勇隊的配備,日本當時沒有能力給2800萬義勇隊全部配備武器。
美軍在日本本土收繳了14500門大炮和40000具擲彈筒,各種炮彈多達7700萬發,所有彈藥加在一起多達119萬噸。要知道造成數萬美軍傷亡的衝繩戰役,日軍才只有2.3萬發炮彈。在彈藥充足,重炮力量強大,有飯糰吃的時候,本土日軍的戰鬥力將是衝繩日軍的多少倍。
如果說美軍可以利用轟炸機先轟平日軍所有陣地,才輕鬆登陸,那麼圖上的小島,就是著名的硫磺島,一個真正的彈丸小島,而且這個小島絕大部分地方還相對都是平地。就這麼1個兩個機場大的小島,日軍挨了美軍5萬噸各種彈藥的轟擊,美軍也沒有轟平日軍的陣地,最後還是靠6萬美軍一點點的地面攻擊了一個月才攻克這個巴掌大的地方。而日本本土是這個小島的18900倍,美軍需要砸多少彈藥才可以轟平日軍的所有陣地?18900乘以50000是多少噸彈藥?(圖中跑道,就是機場跑道,可見這個小島有多大)
美國面對上萬架神風飛機,1.4萬門大炮,數千輛坦克,119萬噸彈藥和300萬決心在本土保護天皇的狂熱日本將兵,美軍做出的最佳選擇就是投擲原子彈。
版權所有 抄襲必究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AX7探訪烽火戰地,70年前,中國軍人用鮮血和生命譜寫出激揚壯烈的英雄史詩;70年後,東風風神AX7傳承軍工血統探訪戰地致敬抗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