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皮杜文化中心坐落在巴黎塞納河右岸,在此可以俯瞰巴黎全景!

2020-12-25 遊走天地小童鞋

蓬皮杜文化中心坐落在巴黎塞納河右岸,採用後現代藝術風格,外觀很像一個大煉油罐子,裡面珍藏著超過10萬件現當代藝術收藏,如畢卡索、杜尚等大師的著作,每月第一個周日免票,五層以上都有觀景平臺,在此可以俯瞰巴黎全景,遠眺蒙馬特區和聖心大教堂。

蓬皮杜文化中心是法國 20 世紀文化藝術的集中展示場所,與羅浮宮、奧賽博物館共同穿起法國文化發展史的清晰脈絡。大廈本身就是一件屬於 20 世紀的藝術傑作:由鋼管和玻璃管構成的龐然大物,外牆布滿五顏六色的管線和鋼鐵桁架,使整個建築物像一個正在建設中的工地盤踞在巴黎典雅秀美的古建築群中,顯得突兀而怪異。

和艾菲爾鐵塔、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一樣,1969 年蓬皮杜文化中心建成後巴黎一片譁然,但巴黎人最後還是接受了它和它所代表的現代工業文化。蓬皮杜文化中心門前的空場地呈坡形,可容納自發性的娛樂活動及露天表演。這使得傳統的街頭藝術得以恢復,成為賣藝者自由活動的「天堂」。

無論從管線堆積的彩色外觀還是內部展品都會驚訝於創作者的自成一格與奇思妙想,藝術館位於瑪黑區,周圍有許多買手店,裡面的展品主要收藏了二戰以後現當代藝術品。

浪漫之都的藝術薰陶不能少!位於市中心繁華地段,周圍藝術氛圍濃厚,坐自動扶梯上頂樓還可以眺望巴黎全景。這裡經常有展出一些藝術展覽,不過,如果你對當代藝術完全不感興趣的話就不推薦這裡了。

藝術館的特色就是串聯在整棟樓的鐵皮和透明式的電梯。工業風建築,但是帶給你你的不僅僅是冰冷的鐵皮,更多的藝術的碰撞。館內的很多先鋒設計,和798的感覺很像。有很多獨立設計師的作品。

相關焦點

  • 巴黎塞納河右岸濱河車道將變身人行道
    (原標題:巴黎塞納河右岸濱河車道將變身人行道)
  • 巴黎治汙出新招 塞納河右岸禁行
    (新華/路透)  新華網北京9月28日電 為治理空氣汙染,法國首都巴黎計劃把塞納河右岸、即北岸一段3.3公裡長的行車道改造成步行街,反對者則認為這反而可能導致交通更加擁堵。在左翼和環保主義政黨支持下,巴黎市議會26日通過社會黨籍市長安妮·伊達爾戈提出的一項計劃,塞納河右岸從羅浮宮到巴士底廣場南側的沿河公路將「禁車」,鋪設木製人行道,增加綠地,同時為應急車輛預留車道,估計改造成本將達到800萬歐元(約合6000萬元人民幣)。
  • 巴黎法庭撤銷塞納河右岸步行區政令 市長治汙計劃受阻
    【環球網 記者 王戰濤】據法國「歐洲時報」2月22日援引法新社報導,巴黎行政法庭21日判決,撤銷市政府此前頒布的塞納河右岸「步行區」政令,理由是決策所依賴的基礎有諸多不確切之處,導致「程序違規」。巴黎市長伊達爾戈此前力推的相關治汙計劃因此遭受重挫。
  • 在巴黎塞納河遊船看左岸右岸景觀
    到法國巴黎遊玩,乘坐遊船在塞納河道上觀賞兩岸風光是不錯的選擇。遊船要途徑25座橋,14處歷史遺蹟,4個博物館,2個小島。可以在遊船上看到艾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羅浮宮、凡爾賽宮等等。遊船上看到沿河的古建築。到法國巴黎遊玩,導遊極力建議乘坐遊船在塞納河道上觀賞兩岸風光,尤其是法國建築文化。兩岸也被稱為左岸和右岸,各具特色。
  •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眺望塞納河上的風光及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巴黎聖母院建成於1345年。不僅因雨果的同名小說而出名,更因為它是巴黎最古老、最宏偉的天主教堂。
  • 法國巴黎著名景點介紹
    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右岸)。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分為新、老兩部分,老的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新的建於拿破崙時代。目前,羅浮宮是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藝術博物館。這裡的鎮館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蒙娜麗莎》和《勝利女神》。
  • 塞納河在巴黎的橋梁眾多,「亞歷山大三世橋」最為輝煌壯觀!
    塞納河流經巴黎市中心,河道被人工石砌的河堤約束,這些河堤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法國人將塞納河北岸稱作右岸,南岸為左岸,是面朝河水流動方向定的,這和古代中國的定義也相反,中國取名是面朝源頭,因此將長江以南稱為「江左」。
  • 巴黎的左岸與右岸
    塞納河:流動的筵席  海明威在半個世紀前吟詠:「如果你在年輕的時候呆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筵席。」  晨光清朗,天宇澄澈。當我拾級登上百米高的凱旋門頂端極目四眺,整個巴黎古城盡收眼底:  以凱旋門為中心的10多條街道把巴黎市區切成像一個錯落有致、色調明快的巨大蛋糕。
  • 法國巴黎:「以人為本」規劃塞納河沿岸空間
    新華社巴黎12月5日電(記者張曼)中國上海市近日宣布到明年底將基本實現黃浦江兩岸45公裡公共空間的貫通開放,這一區域將被打造成世界級的濱水區。就城市濱水岸線規劃開發問題,法國巴黎市長助理米西卡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巴黎塞納河沿岸空間規劃和開發都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旨在「讓市民和河水的關係更加密切」。  據介紹,自2010年起,巴黎市政府開始啟動塞納河岸線整治計劃,旨在將部分用作機動車道的岸線空間「還給行人」,豐富岸線空間的功能性以及加強塞納河的生態可持續發展。
  • 遊記:塞納河左岸右岸路線
    旅程的最後,我們終於來到了世界藝術文化之都法國巴黎。塞納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將巴黎分為了兩個部分,塞納河南邊的部分就是「左岸」,而塞納河北邊的部分則是指「右岸」。左岸與右岸風格有很大不同,左岸感性,是自由靈魂的代名詞,右岸理性,充滿繁華奢侈的真實。
  • 巴黎,不能錯過的塞納河遊船
    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一帶活水給巴黎這座古老的城市帶來生生不息的活力。究竟塞納河遊船有著怎樣的魅力?我們跟著遊客,先睹為快(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視頻長度02:57,感謝網友分享)法國人將塞納河北岸叫做右岸,把南岸叫做左岸。
  • 如果說巴黎是一座文化名城,穿城而過的塞納河就是她的「靈魂」
    提起塞納河,我最先想到的總是許許多多的橋與許許多多的船。河流是城市誕生的搖籃,世界上的城市大都臨河而建。城市中有河流蜿蜒穿過並不稀罕,但像塞納河具有如此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之河,卻是十分罕見。如果說巴黎是一座文化名城,那麼穿城而過的塞納河就是她的靈魂塞納河上架著眾多的橋梁,其中最壯觀、最金碧輝煌的是亞歷山大三世橋。塞納河中心段河堤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西岱島就坐落在塞納河中,島上是著名的巴黎聖母院塞納河上是來往的水上巴士,而陸上作為代步工具的輪滑車和自行車也是巴黎人的最愛,幾乎在 巴黎的每個角落都能找到他們的身影。
  • 法國巴黎,塞納河拱橋群
    塞納河流經巴黎市中心,河道被人工石砌的河堤約束,這些河堤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法國人將塞納河北岸稱作右岸,南岸為左岸,是面朝河水流動方向定的。法國的許多重要文物建築都圍繞著塞納河兩岸,如:羅浮宮、榮軍院、先賢祠、奧爾賽博物館、愛麗舍宮、艾菲爾塔和凱旋門。塞納河也孕育了許多世界聞名的文化名人,也是巴黎這座文化名城的母親河。
  • 塞納河(巴黎之河)
    塞納河的名字來源,塞納河的河源,距巴黎東南275公裡。在一片海拔470多米的石灰巖丘陵地帶,一個狹窄山谷裡有一條小溪,沿溪而上有一個山洞。洞口不高,是人工建築的,門前沒有柵欄。洞裡有一尊女神雕像,她白衣素裹,半躺半臥,手裡捧著水瓶,嘴角掛著微笑。小溪就從這位女神的背後悄悄流出來。顯而易見,塞納河是以泉水為源的。
  • 二十年遊歷分享之117:歐洲100:巴黎29 蓬皮杜藝術中心
    這篇文章介紹巴黎著名的藝術中心《蓬皮杜藝術和文化中心》。本圖片來自於今日頭條免費圖片蓬皮杜文化和藝術中心是接任蓬皮杜藝術中心的外觀特別像一個化工廠。我們來到這裡,反覆確認,才知道這棟建築物就是蓬皮杜中心。為什麼說蓬皮杜中心像化工廠?網友們看看我拍的照片,發表一下你們的第一感覺吧。
  • 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ppt_2020年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ppt資料下載...
    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ppt專題為您提供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ppt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ppt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 法國巴黎丨徒步右岸中心區
    右岸凝聚著奢華宏大的文化象徵。徒步行進路線(右岸中心區域):起點:羅浮宮博物館(le musée du Louvre)--杜伊勒裡花園(le Jardin des Tuileries)--桔園美術館(凱旋門星型廣場上的凱旋門,大家可以到登到頂上俯瞰巴黎市凱旋門相當於法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
  • 巴黎:塞納河上的三座橋
    在艾菲爾鐵塔上俯瞰亞歷山大三世橋。每一座橋都與塞納河一起見證了花都的變遷和發展,在流經巴黎13公裡長的塞納河上形成了一道迷人的風景線。很多著名的文物建築都圍繞在塞納河的兩岸,如羅浮宮、奧賽博物館、大宮、小宮、榮軍院、艾菲爾鐵塔等。
  • 為什麼說「右岸用錢,左岸用腦」?巴黎塞納河兩岸到底什麼樣?
    以女神塞納命名的塞納河是法國巴黎的母親河。凡是文明都離不開河,但想繁榮都離不開橋。從法國卡佩王朝的誕生,到英國王妃黛安娜在阿爾瑪橋附近的香消玉損,塞納河穿越著歷史的洪流,滔滔西去。 巴黎的人們繼承著「左岸」的風格,文藝另類,特立獨行,脫了衣服躺在塞納河的岸邊,毫無忌憚地曬著天賜的日光浴。
  • 想去巴黎,趕赴一場盛宴
    #距地面115.7米站在艾菲爾鐵塔的第二層俯瞰整個巴黎時是古色古香,充滿底蘊也是現代大都市,充滿活力巴黎鐵塔沒錯了,腳下踩著的是艾菲爾鐵塔這幅大像素全景拍下之時正值艾菲爾鐵塔130周年慶典巴黎源於塞納河畔可追溯到公元前250年的高盧人公元4世紀,改名巴黎塞納河被稱為巴黎的生命線將巴黎分為南北兩個部分(註:塞納河以南稱為左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