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世博會博物館·博覽世界的窗口

2020-12-14 澎湃新聞

原創 紀實人文頻道 紀實人文頻道

「對話」:世博會博物館·博覽世界的窗口

黃浦區蒙自路818號,十年前,這裡是上海世博會浦西園區D09地塊。如今,這塊面積約4萬平方米的「黃金寶地」上,建起了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它是國際展覽局認定的首個國際性綜合博物館,以傳承世博遺產、發揚世博精神、保存世博精髓為宗旨,全面綜合反映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盛況,同時介紹世博會歷史及2010年以後各屆世博會的情況,為世博會相關文化交流活動提供平臺。

世博會博物館外景

世博會博物館2017年5月建成開放,三年多來,博物館的建築獲得了國內外大量設計類的建築獎項,包括由國際平面設計師協會和歐洲設計協會頒發的A design設計大獎銀獎,上海「白玉蘭獎」,建築信息模型化管理系列獎等等。

博物館建築分為兩大部分——歷史河谷,歡慶之雲。歷史河谷是中間4萬多平方米的主體建築,它由白色的砂巖和紅銅色的銅鋁複合幕牆包圍,象徵著世博歷史衝刷之後形成的斑駁陸離和多折面的一個河谷,留下來的是世博的精髓,歷史河谷是面向過去的、靜謐的、永恆的。另外一個是歡慶之雲,就是中間的大型鋼結構網殼結構,承載了1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體驗廳,它像一個面向未來的、開放的、靈動的,讓市民探尋和分享城市文化的體驗。

這個建築是一個超級工程,歡慶之雲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型網殼結構的異形建築,博物館集合了國內頂尖的設計和施工團隊,進行了大量技術攻關才得以建造完成。這個建築結構體有三個難點,首先它是由1300多噸鋼材、200多種不同規格的、幾萬個不同品相、角度、長度都是非標的鋼結構件構成,外面3730個玻璃三角形也都是非標準的,下面還有三根雲柱,支撐起了這麼1000多平方米的展示廳,做到了恢宏大氣、形態典雅、布局合理、功能多元。

歷史河谷

歡慶之雲

世博會博物館內的基本陳列,通過還原世博會歷史的演變,呈現不同階段世博會舉辦的形態模式,也展示了不同歷史階段,世博會對人類文明的推進過程。為參觀者展現了一段「行進中的世博發展史」。

世博會的故事始於1851年的倫敦:萬國工業博覽會第一次讓眾多國家通過參與世博會匯聚一堂。1855年,接力棒傳到了巴黎手中,這座法國的首都城市共舉辦了六屆世博會,在短期內推動了整座城市的現代化,並使其成為之後世博會場館規劃的模板。

1929年到1965年期間舉辦的世博會,將尋求平衡和維護和平作為探討的中心議題,這時的歐洲大陸剛從戰爭的創傷中恢復,前衛藝術家和裝飾藝術運動帶來了奪目的創造力,也為世博會確立了新的審美。值得關注的是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和1962年西雅圖世博會,它們從形式和概念上都展現了歐洲世博會和美國世博會的精華。

20世紀下半葉,世博會的舉辦主題更關注人性,重點著眼於可持續發展和生活質量。這個時期值得關注的是:具有示範效應的1967年蒙特婁世博會;擁有廣泛主題的1970年大阪世博會;對世博精神進行革新的1992年塞維亞世博會,以及將可持續性和平衡發展概念完美融合的2000年漢諾瓦世博會。

進入21世紀,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最廣泛的參與度締造了世博會歷史的裡程碑,以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創造了世博會160多年歷史上的華彩篇章。

1962年西雅圖世博會

2000年漢諾瓦世博會

2010年上海世博會

世博會的建築包含了創新的理念,以及技術含量的突破,160多年來,很多建築都成為舉辦地的文化坐標,也影響了未來的建築發展發現。比如第一屆1851年倫敦世博會,它的建築物是水晶宮,它的特點是鋼結構、玻璃幕牆,再加上預製的拼裝建築的模式。其實世博會博物館的建築特點,也有向水晶宮致敬的意思。

1889年巴黎世博會的代表建築是艾菲爾鐵塔,大家非常熟悉了,到了1958年的布魯塞爾世博會,它的標誌性建築,是將原子的形態放大了1650兆億倍,形成一個球體,用9個這樣的球體形成了一個原子塔的標誌性建築,它其實是要警示人們,要對原子能進行和平的利用。

1967年加拿大蒙特婁世博會美國館的造型,被稱為富勒球,也是建築史上一個裡程碑式的突破。它本身是一個直徑67米的球體的建築,分為20層,採用了一個叫做穹頂網格式的建築模式,來做成這樣一個球形建築。它的建築設計師是巴克敏斯特·富勒,他是美國的一個建築設計師、工程師,也是一位思想家、哲學家,他是從自己的哲學理念出發來設計這個建築。富勒認為:原子是世界上最小的單位,但是把它解構,無限複製的時候,它可以形成巨大的一個圓形,成為最大面積的一個球體,如果它能無限延伸,這種球形可以把整個地球都覆蓋。富勒還有一個哲學的理念,就是doing the most with the least。他一直在探索怎麼樣用球形的這種最小的結構體,最合理的結構,用最少的材料,最少的投資,來形成這麼一個最大容量的建築體。所以這個建築是劃時代意義的,以後非常流行,包括我們上海大家熟知的類似美羅城的這種球形的建築,東方明珠電視塔,上海馬戲城的建築等等,都是這種建築的一個延續。

水晶宮

原子塔

富勒球

「講述」:李沁陽·綻放舞臺背後的精彩

上海舞臺技術研究所的首席舞臺工藝設計師李沁陽,畢業於燈光設計專業,後又半路轉行,做了舞臺工藝設計,十多年來,他參與完成了國內30多個劇場的舞臺專項設計工作,獲得過建築行業最高獎「魯班獎」和上海市「白玉蘭獎」。

李沁陽的母親在錫劇團工作,經常到各地去演出,李沁陽自小便跟隨母親「跑碼頭」,穿行於臺前幕後,對舞臺以及表演的流程非常熟悉。2002年,李沁陽考進了上海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學習燈光設計專業,畢業後,進入上海舞臺技術研究所工作。在這裡,他面臨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次重大轉折。

一場優秀的演出需要,通過一個完美的舞臺,才能更好的呈現,經過十幾年的摸爬滾打,李沁陽主持建造了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詳的劇院建築——共舞臺、大寧劇院 、上海國際舞蹈中心、上海市奉賢區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藝海劇院等諸多舞臺工藝設計和舞臺修繕項目,都得到了業內外的肯定。

在從事舞臺工藝設計工作的同時,李沁陽在舞美燈光設計領域,也在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設計風格,至今他已完成了數十臺舞臺劇,旅遊秀和省市級大型活動的,舞美燈光設計工作。

舞臺藝術是一門綜合的藝術,除了臺前的精彩,奮戰在幕後的舞臺建設者同樣值得尊敬。今年,李沁陽獲得2020「文廣演藝之星」稱號,他用自己對舞臺的無限熱愛,譜寫著屬於自己的舞臺畫卷。

「搜客」

本周文化熱搜:原創音樂劇《蛋殼裡的心跳》

《蛋殼裡的心跳》

本周文化熱搜:法領館官邸百年慶典發布

法領館官邸

本周文化熱搜:第四屆中國潑彩畫雙年展

中國潑彩畫雙年展

本周文化熱搜:2020「致幻」抽象藝術展

「致幻」抽象藝術展

本周文化熱搜:「不因特別而孤獨」藝術療愈公益展

藝術療愈公益展

《印象》每周日19點30分在紀實人文頻道播出。欄目以20至45歲對文化藝術領域感興趣、或有一定了解的中青年人士為目標受眾,聚焦長三角地區的各類文化活動、文化人物、文化現象。

欄目分為「對話」、「講述」、「搜客」三大板塊,分別對應嘉賓訪談、人物專題片、文化藝術短視頻三種樣態。抽屜式的編排方式賦予節目彈性的製作空間,也為觀眾帶來了節奏明快的觀賞體驗。

《印象》

10月18日

19:30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印象》:世博會博物館·博覽世界的窗口》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上海建成世博會博物館 「五一」起免費對外開放
    今年5月1日,在即將迎來上海世博會開幕七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歷經三年多建設、由上海市政府與國際展覽局合作共建的世博會博物館將正式對外開放。該博物館既是國內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性博物館,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全面展示世博專題的博物館,將成為上海一座新的地標性文化建築,成為上海城市文化空間發展新格局的一個亮點。
  • 日本國際博覽協會發布大阪世博會會徽 形似「細胞」
    日本國際博覽協會發布大阪世博會會徽 形似「細胞」 中國新聞網 | 2020-09-08 14:43:47 綜合日媒報導,25日,2025年大阪世博會的會徽正式發布,該會徽以「生命之光」為主題,形似「細胞」,不僅象徵「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可能性」,也寓意此次大會將繼承
  • 不出國也可以了解世界各國風情 帶你打卡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不出國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國風情?這是真的嗎?告訴你,沒錯!這裡就是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這也是我第一次到世博會博物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位於上海世博會浦西園區D09地塊,面積約4萬平方米,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將全面綜合地反映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盛況,同時介紹1851年以來世博會歷史及2010年以後各屆世博會的情況,並為與世博會相關的文化交流提供平臺。
  •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正式開工建設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30日開工建設,這是上海世博會地區文化博覽區首個新建項目,也是中國國內首座國際性博物館,計劃於2016年5月1日正式開館。  世博會博物館位於黃浦江畔盧浦大橋旁的原上海世博會浦西園區,建築總面積為46550平方米,建築設計主題聚焦「世博記憶」與「城市生活」,是國際展覽局唯一官方博物館及官方文獻中心。
  •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交通指南 如何去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地址:黃浦區蒙自路818號(近龍華東路)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 9:00-17:00,16:15停止入館。  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逢周一是否開館,另行公告)。  交通信息  地鐵  13號線世博會博物館站2號出口,步行約2分鐘;  4號線魯班路站2號出口,步行約15分鐘;  8號線/4號線西藏南路站2號出口,步行約25分鐘;(可換乘公交18路)  公交  18路、1216路、318
  •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昨開放 5月16日前全部約滿
    昨天上午6:40,熱心的上海市民、世博會愛好者孫先生就站在了蒙自路818號世博會博物館的進口處。昨天上午9點,孫先生成為世博會博物館的第一位參觀者。第一位國際參觀者、來自日本的上海世博會「洋白菜」二神敦先生則告訴記者:時隔7年,他再次來到世博場地,再次看到這麼多人排隊,內心非常感動。而帶兒子來參觀的市民謝女士則告訴記者:「2010年上海世博會留給上海市民乃至全中國人的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世界很大,世博會則是精華所在,這裡很美。」
  • 世博會博物館開館:72歲粉絲還要再來 曾參觀世博會38次
    5月1日,市民進入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參觀。  市民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館外排隊等候入場參觀。1日10時左右,世博會博物館大門口人群熙攘,安保人員和志願者正在現場維護秩序,不少遊客在門前拍照。在遊客中心前疏導人流的鐘阿姨稱,七年前她曾經是上海世博會的志願者,今天來到世博會博物館內心忍不住激動:「一直說建博物館,終於盼到了。」  現場,多數遊客表示自己有提前在網絡上進行預約,可直接進入遊客中心換取門票,而沒有預約的參觀者也可以現場領取門票。臨近中午,大門一側排起了20米長的隊伍,幾位現場領票的遊客表示,排隊不到十分鐘就可以領取門票。
  • 世博會博物館參觀需一個半小時 自拍杆等禁止入內[附攻略]
    俯瞰世博會博物館(東方網記者劉曉晶攝)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4月25日報導:5月1日即將對外開放的世博會博物館,除了需要網上預約參觀外,館方預計參觀全程需要花一個半小時。世博會博物館館方推薦參觀線路  為了觀眾能有個良好舒適的參觀環境,世博會博物館提供多種人性化服務:為特殊觀眾提供無障礙參觀路線,免費寄存電動殘疾車。帶嬰兒前來參觀的父母也不用擔心,可以憑證件免費租賃嬰兒車。
  • 世博會博物館探營:常設展廳包羅萬象 水晶宮模型美輪美奐
    5月1日,世博會博物館將正式對外開放。館裡要展示哪些內容?哪些展品不容錯過?記者提前探營,為你一一揭開。  坐落於黃浦江畔盧浦大橋旁的世博會博物館,選址在原上海世博會浦西園區內,2013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整個博物館佔地面積約4公頃,總體開放運行面積為90585平方米,地上有六層,地下一層,為上海浦西地區最大的博物館。
  • 【治國理政新實踐·上海篇】聚焦世博會博物館:國內第一座真正意義...
    2017年5月1日,由上海市政府與國際展覽局合作共建的世博會博物館將正式對外開放。這一天,也是上海世博會開幕七周年紀念日。  從此,這座嶄新的地標性文化建築,將與浦江兩岸的璀璨光華日夜相伴,成為上海城市文化空間發展新格局的一個亮點;對於八方來客,這座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世博文化與創新方面的知識庫,將是展示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形象的又一扇窗口。
  • 歷屆世博會後續利用綜述
    1855年巴黎世界工農業和藝術博覽會成就了工業宮,博覽會結束後,工業宮成為一個博物館。與首屆博覽會相比,水晶宮的再利用完全是偶然的,而工業宮是世界博覽會歷史上首個有計劃利用的永久性建築,開創了場館後續利用的先河。至此,世博會場館後續利用的思想已經陸陸續續、或多或少地體現在此後每屆世博會中,世博會舉辦國對於世博會場館的後續利用已經從無意識狀態逐漸過渡到有意識狀態。
  • 世博會博物館今日開館預約已滿 可預約14日門票
    從5月1日開始,世博會博物館將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到目前為止,從5月1日到13日的門票已經全部預約滿。從5月1日開始,世博會博物館將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這座滿載世博回憶的博物館還未打開大門,它在網上的預約就已經爆滿。到目前為止,從5月1日到13日的門票已經全部預約滿。館方提醒廣大市民:未預約成功的市民可在5月1日零點以後預約5月14日的門票,而已經預約成功的觀眾建議錯峰出行,以獲得良好的觀展體驗。博物館廣場上,近200面旗幟迎風飄揚。
  • 世博會博物館5月1日起驚豔亮相!展品、交通、票務全攻略
    世博會博物館5月1日起驚豔亮相!展品、交通、票務全攻略    還記得2010年的那個夏天麼  你當時和誰一起去排的隊?  特色介紹  國際性  世博會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與國際組織合作的博物館,將是全球世博文化與創新方面的知識庫,並為與世博會相關的文化交流提供平臺。
  • 廣州博物館攜手肯德基共創文化展示「博覽空間」
    12月25日,廣州博物館攜手廣東肯德基共同打造的「廣州博物館·肯德基『出彩廣州 博覽空間』文化展示空間」在廣州市永慶坊開展。這是繼2019年該館與肯德基合作舉辦「同聲童閱」兒童公益項目以來的第二次「觸電」,也是該館與本土飲食業跨界融合的又一次探索與嘗試。
  • 上海建成世博會博物館將於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這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一座全面展示世博專題的博物館。鑑於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在世博會歷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國際展覽局在上海世博會舉辦過程中就多次與上海世博會組織者探討合作建設世博會博物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世博會博物館神秘雲廳終開放
    世博會博物館神秘雲廳終開放  在國際博物館日上,此前一直未對公眾開放的世博會博物館雲廳終於揭開神秘面紗,而雲廳將在二天後正式向公眾開放,每天限量發放600張免費門票。  絢麗的外形,宛若雲彩鑲嵌在記錄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石」上,作為世博會博物館最大的設計亮點,貫穿博物館始末的六樓雲廳,此前一直未對公眾開放。
  • 「世鑑真章——世博歷史文獻展」亮相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世鑑真章——世博歷史文獻展」亮相上海世博會博物館 2019-12-11 14:32:40王笈 攝   中新網上海12月11日電 (王笈)1851年萬國工業品博覽會全景版畫,世界上第一批世博護照……「世鑑真章——世博歷史文獻展」11日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拉開帷幕,這也是全球世博會領域首個以珍貴歷史文獻為主體的特展。1851年萬國工業品博覽會全景版畫。
  • 全世界第一個建成的世博會博物館,只用了不到3年時間並免費開放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位於黃浦江畔原上海世博會浦西園區內,是迄今世界上第一個關於世博會的博物館,以前是江南造船廠舊廠房改建而成,地鐵13號線世博會博物館站下,步行即可。博物館整體建築看起來氣勢磅礴,外觀設計也是獨具匠心。
  •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開館首日迎來五千餘名參觀者
    世博會博物館昨起正式開放,觀眾正在有序參觀。本報記者海沙爾攝  東方網5月2日消息:昨天是上海世博會開幕七周年紀念日,歷時3年多的建設籌備,位於黃浦江畔的世博會博物館正式開館。這是全世界唯一一家全面展示世博專題的博物館。據統計,開館首日,到館參觀者共計5034人,他們中有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志願者「小白菜」,有世博動拆遷居民,有重溫世博會的普通參觀者,還有當年出生的「世博寶寶」。  世博會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與國際組織合作的博物館,由上海市政府與國際展覽局合作共建。
  • 5月1日將開放的世博會博物館:是時間容器也是城市客廳
    經過三年多的建設,由上海市政府與國際展覽局合作共建的世博會博物館將於5月1日正式開放。這一天也是上海世博會開幕七周年紀念日。4月25日,澎湃新聞記者先期探訪了這座即將開幕的博物館。上海浦西地區最大的博物館世博會博物館於2013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