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隆寺的工匠中有世代傳承下來的口訣。我是從祖父那裡學到的。這些口訣雖然是木匠在營造寺廟伽藍時用的,但同時也是對於我們為人的一些告誡,大家聽了以後也許會有用,因為它們有些是告誡你什麼才是一個稱職的手藝人,判斷事物的標準是什麼,如何與人相處,這些也能用在我們的日常當中吧。
這句話的意思是,對神道和佛道完全不了解的人就不要談論社寺伽藍的建設了。
這不是讓你去成為神道或者佛道的專家,而是說,你要知道你在建造的是什麼,你建造它們的意義是什麼,理解這個就是作為宮殿木匠的心理準備。你做的這個不是為了錢而做的。法隆寺是聖德太子為了培養弘揚佛法的人才而建的道場,是希望通過弘揚佛法來治理國家。所以我們工匠需要對聖德太子的教誨略知一二,否則的話,法隆寺的維修、解體這些工程你都無緣參與。我剛開始工匠工作的時候,法隆寺的佐伯定胤住持就曾告訴我至少要讀讀《法華經》。
這個跟第一個口訣有些相似。是說,如果你是蓋居住用宅的,那麼你需要時刻想著住它的人需要什麼,要把他們的需要切實地蓋在裡邊。不能任著木匠的性子和為了多掙錢而不管別人的需求肆意建造。寺廟住的是神佛,因此要從他們出發而建。
凝聚一千三百年木構建築智慧精華——奈良的法隆寺始建於公元7世紀,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群,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併入選世界遺產。本書的主人公之一西岡常一,即是法隆寺最後一代專職的宮殿大木匠,如實記錄了西岡常一傳承下來的宮殿木匠口訣和他身體力行的工匠精神,完整再現了傳統智慧對於建築和文化的理解。
這個口訣是說,建造伽藍需要挑選方位適合的場所。四神指的是古代從中國傳來的四個方位的神靈:青龍、朱雀、白虎和玄武。
「青龍」也叫「句芒」,指的是春天草木發芽的時節,它是東方的神靈;「朱雀」的季節是夏季,南方的神靈,也叫「祝融」,它還是火的神靈;「白虎」的季節是秋季,西方的神靈;「玄武」是冬季,北方的神靈。
這些體現在地勢上是怎麼樣的呢?在有青龍的東方要有清流,朱雀的南方要有比伽藍低矮一些的沼澤,白虎的西邊要有一條白道,玄武的北方要有山丘使它成為伽藍的背景。所以如果建造伽藍的話就要挑選背北面南的地段來營造。
法隆寺就是建在這樣一個與四神相對應的地理位置上。也許正是因為這樣好的地相,才讓法隆寺保留了一千三百年前建造當初的伽藍。這樣說聽上去迷信,但是一般的宮殿或城池都是挑選這樣的方位建造的。我猜測,南側稍低是為了讓視覺更開闊,日照更充分。背靠著北邊是為了抵禦北邊過來的風。東邊有河流,西邊有大路,也一定有它的理由。現在的人為什麼不重視這些了呢?
也許這樣說沒有科學根據,但是我相信口訣,這就是流傳至今的傳統。如果有人讓我建造伽藍,我毫不猶豫地先按照口訣去挑選地段。不是那樣的地段根本不可能建造伽藍。
三代宮殿木匠半個世紀的技藝傳承——西岡常一的徒弟小川三夫,將師父的技藝發揚光大,創辦了「讓匠人吃飽飯」的木匠工舍,四十年來完成各種寺廟工程近兩百個,被北野武稱為「日本的寶」,本書通過西岡常一、小川三夫及其徒弟們的講述,記錄了三代宮殿木匠在「順流而下的時代逆流而上」的故事,這不但是一本記錄傳統智慧的著作,更是一本表現匠人工作方式和處世哲學的生活美學經典。
木頭的材質、土地的材質決定了樹木的好壞。樹木的癖性也是樹木的「心」,它是由山的環境決定的。比如長在南山坡斜面上的樹,這種樹朝北的一面因為很少接受日照,因此樹上的枝幹很少,即使有也是很小很細的。
相反,朝南的那面會有很多粗壯的枝幹。這種地形常年受到很強的西風吹拂,於是南側的枝幹被風壓迫著都朝東扭曲,但是這些枝幹雖然被風壓迫得朝東扭曲著,但它們還是使勁地要恢復到原位上來。這種要強的勁頭正代表了這種樹的「癖性」。所有的樹,都會因為它所生長的環境而形成它們各自不同的「癖性」。
口訣中說的「不買木材而是直接買整座山」的意思就是說,不是買來已經變成了木材的樹,而是要親自去山裡看地質,看因為環境而生的樹的「癖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加工成木材以後你就無法識別這些樹的癖性了。比如這種使勁想往西邊復原的樹,只有當它們被砍倒,乾燥了以後,它們才會吐露心聲。這個口訣就是在告訴我們如何去分辨樹木的「癖性」。
另外這個口訣還有一個意思,就是讓我們用同一座山的樹來建造一個塔。如果是從這裡那裡的山中拼湊來的樹,它們各自的癖性會難以融合。所以要我們親自去山裡看過樹以後,再買回來建塔。
最近去山裡看樹已經越來越難了。但是,為了藥師寺的建造我去了臺灣的山裡,看到兩千年的扁柏樹特別感動,心裡想,來山裡看樹真是來對了。山裡去了,樹也看到了,所以建的伽藍是沒有任何遺憾的。
這條口訣跟第四條、第五條口訣有很緊密的關聯。
接在這個口訣後邊的是「長在東西南北的樹應按它們的方位使用,長在山嶺上和山腰上的樹可用於結構用材,長在山谷裡的樹可用於附件用料」。
這是告訴我們買回整座山的樹材以後該如何使用。生長在山的南側的樹,建造塔的時候就要用在南方。同樣地,北側的用在北方,西側的用在西方,東側的用在東方。要按照它們生長的方位使用。
這樣用了以後會怎樣?比如長在山的南側的樹上多枝幹,就會有很多節,所以你看到廟裡南邊的柱子上會有很多節。這樣的智慧讓古老的建築能維持一千三百年之久。我從昭和九年(1934年)參與法隆寺的解體大維修,前後經歷了近二十年。這是自它建造以來進行的第一次解體大維修。那時候同時進行的還有對室町時期建築的解體維修。室町時期的建築才六百年,就已經損壞得需要解體維修了。
室町時期使用的都是沒有樹節的看上去很漂亮的樹材,工也做得很仔細,但是才撐了六百年。他們忘了工匠口訣。他們用的樹材連飛鳥時期耐用年數的一半都沒達到。口訣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從山腰間到山頂的樹材應該用於結構,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這裡生長的樹木沐浴了充足的陽光,因此長得很結實,尤其是山頂上的樹,不僅沐浴了充足的陽光,同時,風吹日曬、雨雪吹打讓它們生長得木質堅硬、癖性強烈。這種性格強烈的樹材最適合用在柱子、橫梁這樣支撐整個建築的部位。這個口訣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個。
從前的人對山裡的樹,對它們的性質觀察得真仔細。跟現在的木匠說這些,他們完全不理解。雖然時代進步了,智慧未必也跟著增長。現在的人說不定還不如從前的人有智慧。
經營管理必讀之書——這本書中所體現的經營管理之道,也值得現代企業借鑑,前日本駐華大使、伊藤忠商事前社長丹羽宇一郎認為《木之生命木之心》是所有經營管理者的必讀之書,本書也因此稱為日本經管類暢銷書。
堂塔的木構不按寸法而要按樹的癖性構建
關於樹木的癖性,我之前也說到了,把扭向右邊使勁往左復原的樹材,和扭向左邊使勁往右復原的樹材放在一起構建的話,木材之間的癖性會相互受到影響,從而使建築本身免除傾斜的擔憂。如果不了解這個特性,選用的都是偏右扭曲的樹材,那麼整個建築就會往右傾斜。這是不可以的。正因此,口訣告訴我們要去買一座山的樹材,要親自去山裡看樹材。
在對法隆寺的五重塔和大雄寶殿進行解體大維修的時候,特別能感覺到當時的匠人們嚴格地遵守了這個口訣。真了不起。正因為他們嚴格地遵守了「按樹的癖性構建」這條,才使法隆寺歷經一千三百年都毫無傾斜。五重塔的簷端至今仍保持在筆直的一條線上。
現在的木匠對寸法倒算得清楚,卻從不關心樹材的癖性。
僅僅是按照寸法構建的話,只要是木匠,誰都能做好。僅一時地遵循寸法建造的堂塔不可能持久。這個,如果是有經驗的木匠,他應該很清楚的。
建築也是要在自然中長期地經風雪耐日曬的。忘記了樹的癖性建造的木構建築不能成為真正的木構建築。作為木構建築它太弱,立刻就會顯現出樹木的癖性,甚至整個建築很快就會傾斜。這怎麼可以?這樣建造出來的建築連本應該能保持的年數的一半都不可能達到。我們作為木匠,就是要了解樹的性質,儘可能地發揮它的癖性,讓它成為儘可能耐久的建築,否則我們就是浪費了大自然的生命,甚至如果因為它們有癖性而放棄使用它們的話,那就更不可饒恕了。跟我們人類一樣,有癖性的樹材也應該有它發揮力量的地方。這是我們的工作。
本文選自《樹之生命木之心》
作者:西岡常一 小川三夫 鹽野米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編輯:虢雪
《樹之生命木之心》入選2016《讀者》年度書單
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更多詳細信息
點擊下方圖片,或者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可購買《讀者》2016年度好書
新的一年,準備好了就一起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