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唐蕃古道重鎮「瀾滄江源第一縣」的變遷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青海雜多4月16日電 題:千年唐蕃古道重鎮「瀾滄江源第一縣」的變遷

作者 李江寧 魯丹陽

從部落變成村莊,從趕牛進城到開車出省,從燒牛糞取暖到清潔取暖,從全縣只有一條砂石路到省道、國道。佇立在千年唐蕃古道的瀾滄江源第一縣——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幾十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小的時候,雜多還沒有建政,那時候這裡分成3個部落,一共有8000多人。我出生的地方叫格吉部落,現在叫鬧叢村。」說起雜多縣幾十年的變化,年過七旬的同共回憶說。

「雜多」為藏語音譯,意為扎曲河(瀾滄江)源頭,是名副其實的「瀾滄江源第一縣」。1954年,正式定名為雜多縣。

據同共回憶,那時這裡沒有樓,沒有車。「那時候我們連土房子都沒有,都是住在帳篷裡。」

1967年,同共從鬧叢村來到縣城學技術,趕著牛走了2天才來到雜多縣城。進到縣城,同共第一次看到磚房——雜多縣人民禮堂。同共回憶起,當時雜多縣只有一輛吉普車,這輛吉普車就是當時縣城的「明星」,走到哪裡都是焦點。

而現如今,記者走在雜多縣城的街道上,行駛在路上的,停靠在路邊的,放眼望去全都是牧民的私家車。據了解,雜多縣註冊登記車輛已超過1萬輛,成為玉樹藏族自治州註冊登記車輛最多的縣城。

寬敞明亮的客廳,乾淨整潔的廚房,優雅精緻的藏式家具,現代化的家電……在雜多縣異地搬遷的牧人幸福家園小區,記者看到澤吉剛剛裝修好的現代化三室一廳套間。

「以前我們做夢都沒想過能住上這樣的好房子,有暖氣,有熱水,有電。」澤吉興奮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玉樹雜多縣「十三五」期間共對「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711戶313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分兩個年度實施了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總投資1.9219億元人民幣。

記者採訪時屋外飄著雪花,但屋內卻溫暖如春。牧人幸福家園小區採取集中電熱供暖,每天供暖10小時,以保證居民家中保持20度恆溫,既不用燒煤,又保護了環境。

除了當地牧民,見證「瀾滄江源第一縣」歷史變遷的還有一些外來做生意的商戶。高義國便是其中一員。

1993年,18歲的高義國和老鄉一起從家鄉甘肅省天水市王尹鄉來到玉樹雜多縣做生意,從百貨商店到如今的藥店,店面越來越大,收入越來越好。

回憶起雜多初印象,高義國笑著說:「那時候來雜多縣的路只能容得下一輛汽車通過,縣城裡時不時斷電,就連用水都需要自己去河裡挑回來。」不僅缺水缺電,就連買菜都成問題,高義國告訴記者,每個月去省會西寧進貨的時候都得採購好1個月的糧食蔬菜。

「以前買東西的人少,銷量也很少,現在老鄉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我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高義國高興地說。不僅如此,現如今的雜多縣,衛生環境變好了,治安變好了,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湧入雜多縣。

「想當初來這裡的時候,真沒有我們村好,沒想到這幾年發展迅速,現在的雜多縣,比我自己的家鄉都好。」高義國感慨道。(完)

相關焦點

  • 瀾滄江源第一縣
    瀾滄江,又稱湄公河,是著名的國際河流,流經6個國家,亞洲第六大河,全程長4909千米,中國境內河長2021千米。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的採莫賽東部,行政隸屬玉樹州雜多縣扎青鄉——吉富山麓扎阿曲的谷湧曲,故雜多縣作為一條著名國際河流的發源地聞名於世外,有「瀾滄江源第一縣」美譽。
  • 2020瀾湄萬裡行:走進瀾滄江源第一縣雜多(上)
    10月14日,「同飲一江水、共話瀾湄情」2020瀾湄萬裡行中外媒體採訪團第二站前往瀾滄江源第一縣——雜多縣。早晨從玉樹市出發,驅車沿214國道轉345國道向西,穿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瀾滄江源第一隧道,歷時3小時,行程210公裡,抵達海拔4200米的雜多縣。「雜多」為藏語譯音,意為扎曲河源頭。
  • 2020瀾湄萬裡行:走進瀾滄江源第一縣雜多(下)
    雜多10月18日消息(記者張雷)10月15日,「同飲一江水、共話瀾湄情」2020瀾湄萬裡行中外媒體採訪團繼續在瀾滄江源第一縣——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採訪。當天上午,採訪團首先來到位於雜多縣城的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園區管委會採訪。
  • 唐蕃古道重鎮青海玉樹的震後「涅槃新生」
    中新社記者 胡貴龍 攝 中新社青海玉樹4月12日電 題:唐蕃古道重鎮青海玉樹的震後「涅槃新生」作者 胡貴龍 張添福 潘雨潔信眾朝拜千年的文成公主廟,見證了唐蕃古道重鎮青海玉樹的「前世」,震後藏鄉又是何番景象?
  • 穿越唐蕃古道黃河源頭洛克線(七):雜多線——隱秘刺激的進藏路
    瀾滄江,著名的國際河流,亞洲第六大河,源於青海雜多,經西藏、雲南出國境後稱湄公河,南流經柬埔寨於越南的南部注入南海,全長近5000公裡,中國境內長2000公裡。瀾滄江上遊源頭離我們現在位置很近,在這大三江源旅遊區,本想帶車隊探秘瀾滄江源頭,無奈行程很緊,接下來還要探秘黃河源頭,於是放棄瀾滄江源。
  • 講述千年前唐蕃古道故事
    (以下簡稱「粵博」)開幕,通過172件/套精品文物,講述千年前唐蕃古道的精彩故事。  唐蕃古道是1300多年前,從唐代都城長安(今陝西西安)通往吐蕃都城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的官道,被譽為溝通漢藏兩族人民友好聯繫的「黃金橋」,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幹線之一。古道全長3000餘公裡,跨越陝西、甘肅、青海、西藏等地,是唐代以來中原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等地的必經之路,是民族交往、文化交流、貿易往來、宗教傳播、維繫民族情感與區域聯繫的紐帶。
  • 「重走」唐蕃古道:七省區文物聯展,見證文成公主千年傳說
    「重走」唐蕃古道:七省區文物聯展,見證文成公主千年傳說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20-10-14 08:05 來源:澎湃新聞
  • 西寧最遠的一個縣,唐蕃古道上的重鎮,被稱為是青海的「小北京」
    第一次來西寧旅遊,青海湖是一定要去的,從西寧出發一路向西,大約150公裡左右就能到達,但在途中,會經過西寧最靠西面的一個縣,它叫湟源縣,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湟源縣。湟源縣是西寧市所轄的兩個縣之一,另一個則是大通縣。湟源縣距離西寧大概也就50公裡左右,但是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走青海湖的必經之地,古代是唐蕃古道的重鎮,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 瀾滄江源園區國家公園管理委員會關於禁止在瀾滄江源園區進行非法穿越活動的公告
    瀾滄江源園區是三江源國家公園「一園三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聯通了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果宗木查、昂賽2個保護分區。園區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是旗艦物種雪豹、金錢豹的密集分布區。瀾滄江源園區也是國際河流瀾滄江(湄公河)的發源地,是三江源水系眾多支流的發源地。
  • 最光芒的唐蕃古道在玉樹
    ~  最光芒的唐蕃古道,最繁榮的藏傳佛教教派  最清麗的三江源頭,最奇特的崑崙之巔  在這個遠離塵世的地方  清心平息 仰望蒼穹  佛緣囊謙,聆聽經筒妙音聽囊謙弦子呀拉索玉樹市結古鎮更是歷史上唐蕃古道的重鎮,也是青海、四川、西藏交界處的民間貿易集散地。鬼斧神工天然六子真言,乃加瑪在本地藏語中意為百座神山之首領,相傳乃加瑪神山本為一個法力高強的蛇妖,危害人間。
  • 秘境中國,唐蕃古道,穿越千年的進藏路線。
    進藏8條路線:川藏南線、川藏北線、滇藏線、新藏線、青藏線、丙察察、中尼公路,唐蕃古道,前七條路都已是名聲在外了,唯有這唐蕃古道依舊默默無聞。我們今天要說的唐蕃古道是整個唐蕃古道中的青藏段,同樣是在西寧出發,在青海湖與青藏線分開,向南走
  • 七省區172件/套精品文物亮相廣東省博物館 講述千年唐蕃古道故事
    七省區172件/套精品文物亮相廣東省博物館 講述千年唐蕃古道故事 2020-11-06 18:17:15——七省區精品文物聯展」展出的文物 陳驥旻 攝   中新網廣州11月6日電 (記者 陳驥旻)由廣東省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主辦的「唐蕃古道——七省區精品文物聯展」6日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展。
  • 玉樹:唐蕃古道
    詳細地址:玉樹縣景點介紹:玉樹自古是連接西藏、四川、西寧的交通要道,是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境內以古道和商路為主線,一路的名勝古蹟、風土人情,更是多姿多彩,美不勝收。唐蕃古道即唐朝古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通往吐蕃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古代通道,藏稱其為「迎佛路」。它的形成己有1300多年的歷史,被視稱為中國古代三大通道之一。它像一條長虹,將藏漢人民緊緊連在一起。
  • 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禁止非法穿越活動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了解到,從即日起,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禁止非法穿越活動。對因非法穿越等活動造成保護區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單位或個人,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嚴厲查處。
  • 遇見好風景:品茶馬互市文化,尋唐蕃古道傳說
    NUMBER1丹噶爾古城湟源悠久的歷史在這片雄渾厚重的文明沃土孕育了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她就是青藏高原上茶馬互市和文化交流的重鎮——丹噶爾。丹噶爾古城建於明洪武年間,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西部重要的經濟文化樞紐和軍事重鎮,也是一座古老的歷史文化名城。古城的每一片瓦、每一塊磚、每一扇門、每一合窗,無不承載著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展示著邊塞古城發展的壯美 。
  • 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禁止非法穿越
    青海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禁止非法穿越 2020-08-31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禁止非法穿越
    新華社西寧8月25日電 (記者李佔軼 耿輝凰) 記者25日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了解到,針對可能破壞生態環境的非法穿越等活動,瀾滄江源園區國家公園管理委員會發布公告,禁止一切單位或個人隨意進入園區,如非法穿越等活動造成嚴重後果,將依法受到嚴厲查處。  三江源地處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 「唐蕃古道」:記述漢藏友好的一條千年古道
    同時在國內還先後開通了通往西藏地區的道路,史稱「唐蕃古道」,以及由長安至渤海和南詔的道路。二、唐蕃古道——漢藏兩族友好之路公元7世紀初,吐蕃贊普松贊幹布(公元629——650年在位)完成了統一西藏高原的事業。在他統治時期,和當時的唐朝建立了友好關係,多次向唐朝請婚,唐太宗答應了這一要求,於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派李道宗護送文成公主(唐王室之女)入藏和親,松贊幹布親自到柏海(今青海省鄂陵湖和扎陵湖)迎接。
  • 唐蕃古道·迎佛之路 夢回唐朝
    唐蕃古道被藏族同胞尊敬地稱為「迎佛路」,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千年之間,唐蕃古道上留下眾多傳說和遺蹟,歷久彌珍。最集中體現唐蕃古道風情的是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位於青南高原腹地,是整個青藏高原的地理中心。
  • 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獸類群落豐富(圖)
    3月28日,來自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政府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所聯合開展的生物多樣性監測分析結果顯示,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獸類群落豐富。圖為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馬麝。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提供中新網西寧3月28日電 (記者 羅雲鵬)28日,來自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政府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所聯合開展的生物多樣性監測分析結果顯示,三江源國家公園瀾滄江源園區獸類群落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