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利率高緊縮條件下不可能有牛市,A股市場的「政策底」、「經濟底」大致的輪廓已經較為清晰地顯現,但「貨幣底」和「資本底」還遠不充分。
高利率高緊縮條件下不可能有牛市,A股市場的「政策底」、「經濟底」大致的輪廓已經較為清晰地顯現,但「貨幣底」和「資本底」還遠不充分
一段時期以來,上證綜指2000點被多次反覆爭奪,而在一隻「看不見的有形之手」的幫助下,2000點多次失而復得,或在2000點之上就顯示出「堅決抵抗」。那是不是就可以認為2000點當屬「鐵底不破」?恐怕沒那麼簡單。
2000點到底是不是「底」,我們需要更為精細地分析。在筆者看來,「市場底」和「政策底」並不矛盾,但只能說,「政策底」是「市場底」的組成部分。那麼構成「市場底」是不是還有其他要素?當然,筆者一直認為,「市場底」應當由四個部分構成:其一,政策底;其二,經濟底;其三,貨幣底;其四,資本底。
「政策底」大家都比較熟悉,通常應當有兩層內含:第一層,政府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對股市的直接呵護,比如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稅等措施出臺,藉此激勵市場交易更加活躍,從而形成反彈式拐點;第二層,是經濟低迷或疲弱之後的政策轉變,比如刺激或微刺激,都屬於拉動經濟逆轉的政策動作,而作為經濟的晴雨表,股市當然應該有所反映,同樣會出現反彈式拐點。
所謂「經濟底」,就是要看政府拉動經濟的相關政策是否可以引發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這一點特別重要,因為股市是經濟的反映,這一點中國股市從未改變過。有人說,中國經濟與股市脫節,為什麼GDP增速世界第一而股市漲幅倒數第一?這是不懂股市的說法,因為股市漲跌的核心動力不是過去的業績 ,而是未來的預期。所以,經濟增速的預期下滑,股市必定下跌。當然可能出現過度下跌的狀況,但那是市場自身的規律,也是市場流動性不足所構成的必然結果。
所謂「貨幣底」指的是「貨幣政策的鬆緊條件」。對於股市而言,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所以,在高利率、高緊縮條件下,股票市場不可能出現有效的上漲,至少不可能出現牛市。這一點也是客觀經濟規律,更是股市對資本價格的客觀反映。所以,有的「糊塗官員」愣說「股市漲跌是其自身規律,而與貨幣政策無關」,這絕對是違背基本經濟規律的說法,分明是推卸股市資本定價失敗的責任。
所謂「資本底」指的是「貨幣轉化為股權資本的條件」。就目前而言,高利率使得投資者更加偏好固定收益的投資,這阻礙了「貨幣向股權資本的轉化」。因為,利率高的時候,人們投資股權資本的條件會更加苛刻。另外,還有一個重大問題在阻礙貨幣向股權資本的轉化,那就是在網際網路的幫助下,中國發生了「全民性的金融空轉」,目前規模已達1.9萬億元。國民熱衷於這種「低風險、高收益」——風險和收益嚴重不對稱的制度性套利,這嚴重阻礙了貨幣向股權資本的轉化。
綜合上述「四重底」的劃分,可以較為清晰地看到,A股市場的「政策底」、「經濟底」大致的輪廓已經較為清晰地顯現,但「貨幣底」和「資本底」還遠不充分,這「兩重底」同時也是最令人擔憂的「底」。
從過去的實踐看,緊縮之下的高利率,已經把中國股權、實業投資偏好的資本大量逐出中國,從而導致中國民營資本空心化,主動性增長動力積弱難返。中央已經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掉頭轉向適度放鬆貨幣。但是,誰說得準哪一天,又會以某種理由重新收緊貨幣?從整頓同業業務的角度看,央行和銀監會都沒有拿出足夠的力度,而使「金融空轉」無法得到有效遏制。
不過,可以肯定地說,貨幣要是再緊縮下去,中國經濟將陷入更大困難。同時,政府所採取一切拉動內生性增長動力的改革措施,都將被緊縮——壓制內生性增長動力的效應給憋死。我認為,中央也看到了危險,所以才有當下的轉向動作。所以,如果高層頭腦冷靜,貨幣政策執行的某些「偏執操作」會被對衝,而逐漸將中國經濟拉向良性循環的軌道,真若如此,A股「四重底」顯現,市場底則顯現。
(責任編輯:DF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