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農:治癒心靈而又纏綿至極的音樂,兩個人的生死追隨

2020-12-21 冬牛社

許多人都非常喜歡聽卡農,但鮮有人知道卡農並非是一首樂曲的曲名,而是一種曲式。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隨著另一聲部,幾乎是單調意義上的重複直到最後。最後的一個小結,最後的一個和弦,它們會融合在一起,永不分離,纏綿至極的音樂,就像兩個人生死追隨。

閉上眼睛靜靜聆聽,輕柔的音樂,如夢似幻,伴隨著淺淺的呼吸聲,由弱漸強,由輕緩逐漸變明快,跳動的音符,輕鬆,雀躍著,鋼琴家的手指如同墊著腳尖的芭蕾舞者旋轉,跳躍,不停歇。

(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卡農)

有人說卡農等於愛情,但是卡農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關於《Canon》

Pachelbel ,德國人。在他10幾歲的時候,戰亂使他淪為孤兒。流浪到英國的他被英國一個小村莊的天天在教堂彈琴的琴師收養,之後天天聽他彈琴,耳濡目染也學會了鋼琴。

在他們旁邊的鎮上上有一個女孩子叫Barbara Gabler,家裡有錢有勢,Barbara Gabler也是鎮上最漂亮的女孩,自從到教堂聽了Pachelbel彈的曲子,就愛上了他。很多有錢人上門向Barbara Gabler提親都被拒絕了,因為Barbara Gabler心裡只喜歡Pachelbel。但女孩子嘛,都比較害羞,從小被寵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後來Barbara Gabler就找了個理由,說要去Pachelbel那裡學鋼琴,她對Pachelbel說自己熱愛音樂,希望可以拜師學藝。

Pachelbel很高興的收下了這個徒弟。但Barbara Gabler她的目的並不是彈琴,所以幾乎不把精力花費在鋼琴上,遭到了Pachelbel一再的責罵。Barbara Gabler心裡委屈,但還是一直跟著Pachelbel,希望Pachelbel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終於有一天Pachelbel對Barbara Gabler說:「你走吧,你真的不適合彈鋼琴。而且你也不喜歡鋼琴。」Barbara Gabler聽後,對自己說:「不要說我不行!Pachelbel。我回去一定要好好彈琴,半年後我要拿到本地的鋼琴第一名的!」(在鎮上每年都會舉行一次女孩鋼琴大賽。)

半年裡,Barbara Gabler天天練習,餓了就叫家裡的用人送些吃的,困了就趴著睡一會。 半年一轉眼就過去了,Barbara Gabler參加了比賽,果真的拿了獎。Barbara Gabler想拿這個獎盃去找Pachelbel並向他表達自己的愛意,但當她去找Pachelbel的時候,Pachelbel已經不在了。當時正值戰亂,Pachelbel被徵去打仗,Barbara Gabler知道後說:「好,我等他回來。」

就這樣Barbara Gabler等了Pachelbel整整3年多,在這期間村長的兒子看上了Barbara Gabler ,村長的兒子很清楚Barbara Gabler已經心有所屬,就叫人從前線運回來一具碎屍體,說那就是Pachelbel。Pachelbel沒有父母和親戚,沒有人可以對證,Barbara Gabler相信Pachelbel真的已經死了,趴在"Pachelbel"的屍體上哭了3天3夜,那時,村長的兒子買了很多的禮物去找Barbara Gabler提親,Barbara Gabler沒有理睬。

在3天後的晚上,在當時Pachelbel教Barbara Gabler鋼琴的教堂裡,Barbara Gabler割腕自殺了。

而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的半年裡,他發現沒有Barbara Gabler在身邊,自己少了很多很多的快樂,其實很多事情就是這樣失去了才知道珍惜。Pachelbel在Barbara Gabler離開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的愛Barbara Gabler,只是因為她學琴不努力所以就埋沒了對她的喜歡。當時他準備寫一首歌,做為向Barbara Gabler求婚的禮物,當他完成了卡農的1/3的時候。他被招去打仗了,在戰亂中,自己的生命多次都是九死一生,每當心中不舒服的時候都會想到Barbara Gabler,想到教她彈琴的日子......那段時光真是值得懷念啊。之後他完成了卡農剩下的2/3。

在Barbara Gabler自殺後了第2個月,Pachelbel回到了村裡。他從村民的口中知道了Barbara Gabler的故事和她為自己做的所有事後,他咆哮著,放聲大哭。他找到了Barbara Gabler的家人,問她現在葬在哪。她家裡人都不肯告訴Pachelbel,隨後的一次禮拜,Pachelbel招集他們村和Barbara Gabler村上所有的人,他坐在鋼琴前強忍著淚水,彈出了卡農「Canon(D Major)」彈後,在場的所有人沒有一個沒有落淚的。

Canon,一個始終能讓愛與纏綿生死相隨的名詞。

是的,卡農,無論意義是「規律」還是「規則」,始終堅持用D大調28度的輪迴述說暴雨後的晴空,用輪唱音符描畫古羅馬遺址之上的佳人,用鋼琴的曲妙流暢或管風琴的混錯凝亂勾勒翡冷翠的迷情,讓愛與纏綿生死相隨。

生活沿軌跡,不停反覆,我們便會抱怨……卡農,灰色的樂軌和瑰色的雙聲部,彼此獨立而又交融,如同飛揚的蝶沿途收集色彩,編織成夜鶯啼血的婉轉空靈,反覆卻不單調。愛的主聲部始終追隨憶的曲調。纏綿悱惻至極的音樂,就像生活。用最後的和弦呼應長相守的誓,永不分離……

300多年前的德國作曲家 Pachelbel 為召喚亡妻飄零的魂,用復調音樂的曲式卡農,去輕盈永世隔絕雕刻的痛。這位德國作曲家用義大利賦予的靈感,將無窮動音樂的元素織入迴旋曲曲式,同一旋律卻以不同高度在各聲部出現,此起彼落如湧動春潮連續模仿。於是,這悠揚的旋律,在300年的芳華流轉間縱情歡歌,肆意渲染,迷醉忘返於時間倉皇流失的感應,把每一位聽眾帶離處境,未曾設防地依戀一場彼岸邊緣的舞蹈。

人生的悲歡離合,如同移換間反射的光影,音樂的詩意控制著生命的悲喜,浸染心靈。無論是內斂的滄桑,還是未知寒意的蒼茫,深愛的信念能超越自我潛能,穿透古樸夜色回歸忘卻的姻緣,前世的約定亦會不遠萬裡,漫過隱約的秋水,觸礁曾經的愛人。

在卡農曲式中最富盛名的《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 for 3 violins and Basso Continuo》便有著這樣的力量。作曲家 Pachelbel 因亡妻之痛作此曲,斯人遠逝,愛情的魂糾纏著音樂的魄,定格成永恆。也給了後世之人關於愛情的最好形容。它曾出現在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凡夫俗子》中,用出世的清泠、驚豔,微笑入世的躁動不安。它也曾幻化為阿姆斯特丹純淨天空映照的《雛菊》,用景致至美敲打女孩畫筆下的麥田。它是被生活誤讀的親情,也可以是錯位的愛情。甚至可以是鉛色天空中飛過的青鳥,留下孤寂悲涼的影;也可以是驕陽下放肆的雛菊,在最美的時刻怒放,盛開後凋零,轉身而逝,留給麥田一個溫柔的側影。

這樣的悲歡人事,似水流年,一直存在,從未停止。你我都有過不曾說出的愛,不肯忘記的臉,當你我於塵世間陌路而過,恐怕只有自己心底明了,多少年華在凋零後知曉,多少往事在清醒時落淚。不過沒關係,可以在心底有那麼一點點悸動時,在無表情的人群中,揚起臉,讓花香拂面,與光影遊戲,讓卡農追逐的曲式,追逐著,蔓延年少時的悸動。

關於愛情

1. 愛情是優雅的,生活卻有太多的不雅。兩個人可以衝破許多困難和障礙,義無反顧地走在一起。然而,當兩個人在一起之後,他們才發現許多生活的細節瑣碎如許,不值一提,卻又非同小可。

2. 愛情是自我完善的一個階段,我們在經歷自己的人生,你愛過別人,被別人愛過,受過傷害,也傷害過別人,歡欣、沮喪、失望、思念、等待,受盡煎熬,然後豁然明白,得失並不重要,最重要是你長大了,變聰明了,你變得精彩,你的人生從此不一樣了。

3. 應該打電話來的那個人遲遲還沒打來,這一刻的牽掛,是甜還是苦?等著他遲到的電話,想著各種的可能,都沒法專心做事,這樣的牽掛,是負擔還是幸福?終於聽到他的聲音了,聽著那熟悉的聲音,踏實了,突然明白這就是愛。所牽掛的,就是牽絆。

願有情人終成眷屬-Canon(卡農)

尹仕彰:卡農,治癒心靈而又纏綿至極的音樂,兩個人的生死追隨!

相關焦點

  • 教堂唱詩班的天籟之聲唯美演繹讚美卡農《Canon Of Praise》
    錄製浙江省寧波市青少年宮室內童聲合唱團原名為浙江省寧波市青少年宮外文歌曲表演團,現有團員60名,來自於寧波全大市範圍各中心小學以及寧波市青少年宮音樂表演中心優秀學員。這首卡農最早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海貝爾, 1653-1706)的卡農,全名是《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因為有一部被提名為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凡夫俗子》採用它作為電影配樂,這首曲子便廣為人知。
  • 大提琴美女演奏卡農 值得被懷念的時光
    多年來,Vesislava Todorova和她的大提琴一起穿過了大半個地球,之後因她經常用大提琴改編演奏流行音樂及搖滾音樂,並發表到B站上而成名這首美到極致的音樂誕生於三百多年前,現在作為「婚禮音樂」而變身為「大俗曲」。
  • 打卡暑假「萬花筒」⑥ | 走進經典音樂,聆賞充滿魔力的卡農
    走進經典音樂,聆賞充滿魔力的卡農  作者 南京市赤壁路小學音樂教師韓貝貝  「音樂博衍無終極兮,焉及逝以徘徊」,優美動人的音樂可以舒緩我們的情緒,讓我們回味無窮。後一聲部按一定的時間距離依次模仿前一聲部的旋律,各聲部的旋律重複出現,交織演奏,互相追隨,讓人有無限延伸的感覺。用卡農手法寫成的樂曲就稱之為「卡農曲」。許多交響作品裡都會用「卡農」的技巧部分,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威爾第的歌劇《命運之力》序曲等。
  • 《卡農》回歸 打造古典背後的"最"流行
    《卡農》是現今為止最受全世界人們喜愛的古典音樂作品之一,被改編成現代樂曲後,曾稱霸美國公告牌流行音樂排行榜長達百周以上。據金氏世界紀錄統計,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重新演繹並出版的《卡農》版本不下2000個版本,實際上,《卡農》僅僅是一首全長僅5分鐘左右的音樂小品,但它卻帶來了328年的奇蹟,而且還會經久彌新。「卡農曲式」從它出現至今得到了無數音樂創造者的青睞,現代音樂多元化的音樂元素融入古典音樂「卡農」,令它們賦予了新的活力以及魅力。     首先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卡農」。
  • 撥動心靈之旅,古典情調鋼琴曲《卡農》
    有人說,《卡農》是「the song of love」,關於《卡農》,還流傳著一個悽美絕倫的愛情故事。再看看演奏《卡農》的兩隻手,靠近、分開,又靠近、又分開,最終匯合到一起……哲學家說:因為人類的心靈進化的很慢。幾百年來流傳下來的那些膾炙人口的古典鋼琴名曲,就像亙古星辰的光輝,穿越了時光,在這裡起伏流淌,訴說著情感,展現出美好。
  • 經常聽到卡農吧,可是你知道卡農背後的含義麼?
    點擊圖片上【愛奇旅】一鍵關注愛奇旅-最有愛的情感孵化器!但女孩子嘛,都比較害羞,從小被寵到大的Barbara Gabler一直不敢向Pachelbel表白,後來Barbara Gabler就找了個理由,說要去Pachelbel那裡學鋼琴,她對Pachelbel說自己熱愛音樂,希望可以拜師學藝。      Pachelbel很高興的收下了這個徒弟。
  • 你聆聽《卡農》的樣子,像極了愛情!
    卡農:愛,是矢志不渝的追隨,也是一生的陪伴喜歡古典音樂的觀眾都深知,卡農並不是曲名,而是曲式。一個聲部的曲調始終會追隨著另一個聲部,直到最後的一個小節,最後的一個和弦,融合在一起,像是接受了神聖的指引,或是彼此心靈的感應,在生命的路途中,互相陪伴,共同感受彼此傳遞出來的溫馨與快樂,卡農像是帶給每個聆聽著一個神聖的意境。
  • 被載上美國航天飛船的D大調卡農,背後那段生死之戀,你知道嗎?
    壹卡農是一種曲式的名稱,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 "規律"。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複同一段樂曲, 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為另一聲部所摹仿,即嚴格的摹仿對位。後人常採用古代曲調作為卡農主題,如巴赫的《五首卡農變奏曲》;十九世紀的交響曲、奏鳴曲也常用卡農手法,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卡農作者是德國人 Johann Pachelbel (1653 ~ 1706),他曾是「西方近代音樂之父」巴赫的老師。
  • 電影裡循環播放的《卡農》,現在才知道它背後故事
    《假如愛有天意》片頭《卡農》音樂,是有生命的,輕輕閉上你的眼去感受,你就能看見。曾經在卡農吧裡的一個樓主曾經帖出了自己多年收藏的358首卡農的集錦,小提琴、鋼琴、陶笛…每一個版本的卡農都感動得人熱淚盈眶。
  • 不朽神曲,卡農傳奇|一場古典音樂的專場盛宴
    卡農可以說是流傳最為廣泛的鋼琴曲之一,很多人認為卡農是一首曲子,然而事實上,卡農只是一種音樂體裁,卡農的最早歷史,可以追溯至13世紀的民間音樂形式,如狩獵曲、輪唱曲等。 ▲Brooklyn Duo組合版 這首作品可能是全世界改編版本和次數最多的古典音樂作品,也是帕赫貝爾最著名的曲子。D大調卡農作於1680年前後,是一首室內樂,原供三個小提琴演奏。
  • 一首非常適合在婚禮上放的音樂——《卡農》
    喜歡《卡農》的人很多,它給人的感覺就是悠揚婉轉,這首歌在婚禮中用到的最多,它表達的意思有浪漫,勵志,放鬆……被世人所熟悉的卡農是十七世紀德國作曲家Johann Pachelbel (帕卡貝爾, 1653-1706)的《Canon and Gigue in D》(D大調卡農)。
  • 純淨音樂 治癒心靈,盡在《蘭空VOEZ典藏版》!
    有人說,純淨的音樂可以治癒心靈。青春音樂手遊《蘭空VOEZ典藏版》收錄了不少擁有純粹優美曲調的純音樂,值得靜靜聆聽、仔細品味。禮包>> IOS下載>> 安卓下載>>和《Run Lads Run》一樣活潑有趣的曲子,要數権太夫的《Scherzo》。這首諧謔曲由小提琴和鋼琴演繹,音樂速度很快,且用了「三小節的節奏」,顯得分外活躍。
  • 什麼是卡農?
    在古典音樂中,很少有一個術語能像「卡農」這樣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約翰·帕赫貝爾的《D
  • 純淨音樂 治癒心靈 盡在《蘭空VOEZ典藏版》[多圖]
    優美的鋼琴旋律,曲調中透著淡淡的憂傷。和《Run Lads Run》一樣活潑有趣的曲子,要數?太夫的《Scherzo》。這首諧謔曲由小提琴和鋼琴演繹,音樂速度很快,且用了「三小節的節奏」,顯得分外活躍。諧謔曲活躍的節奏和奔騰的氣勢,通常被用作舞會上躍動的小步舞曲。小編每次聽這首曲子,都讓人心情愉快到想要跳舞的衝動呢~
  • 《最好的帕海貝爾-卡農》全球最受歡迎之古典曲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有位全世界著名的音樂大師,他叫帕海貝爾;有首最受全世界樂迷喜愛的古典音樂曲目,它叫《卡農》。 而說起《卡農》,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首先想到的是帕海貝爾《卡農》,這是巴洛克音樂中一首經典曲目,至今已有數百年。
  • 2020卡農經典名曲音樂會,和古典音樂來一場不期而遇的邂逅吧!
    有一首樂曲,穿越300多年的時光後,依然被不斷演繹,而它就是《卡農》,它像一支安慰劑,將萬千愁緒緩緩疏解,2020卡農經典名曲音樂會西安站,相約西安音樂廳交響大廳,和古典音樂來一場不期而遇的旅行。>《D大調卡農》創作於1680年,作曲者為德國巴洛克時代作曲家約翰·帕赫貝爾,這首樂曲曾通過人造衛星送入太空,是迄今為止最受全國樂迷喜愛的古典音樂,同時也代表著人類文明的成就,卡農的背後有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因此人們也把這首樂曲視為純潔的愛情象徵。
  • 被遺忘的世界禁曲,神秘的卡農D小調!
    因為這幾首歌太有名了,網上關於這些曲子的事情一大把這裡我就不贅述了,反而有一首被魔鬼撒旦詛咒的世界名曲被大家忽略了,它就是知名的「D大調卡農」要特別注意的是「卡農」,並非曲名,而是一種曲式,許多人誤以為曲子的名字就叫「卡農」,「卡農」字面上是「輪唱」的意思,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
  • 《卡農》背後的故事——此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將這首曲子彈給我愛的...
    卡農(canon),是一種曲式的名稱,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為 "規律"。這種曲式的特徵是間隔數音節不停重複同一段樂曲, 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為另一聲部所摹仿,即嚴格的摹仿對位。卡農出現於13、14世紀,後人常採用古典曲調作為卡農主題。"D大調卡農",是帕赫貝爾在義大利威尼斯時寫的音樂,帶有一絲義大利式的,甜蜜寧靜的憂傷。在不到五分鐘演奏長度裡,其中的"頑固音型主題" 反覆出現28次,可是聽者卻能陶醉在這旋律之中,絲毫不會感到單調。
  • 卡農【吉他譜-高級指彈】
    卡農本是一種音樂技法。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是規律的意思。 卡農的作曲方式是一個聲部的曲調始終追逐著另一個,直到最後一個小結。 由於過去作曲家作曲的時候都會標註這首歌是用卡農技法寫作的,比如說我們最常聽的D大調卡農,結果流傳久了,大家就把前面的名字給去掉了,只留下後面的卡農,而卡農也成為了這首D大調卡農的一個代名詞。
  • 卡農和月光有什麼不一樣?|鋼琴音樂風格大揭秘
    音樂史上有這麼多 經典好聽 的鋼琴曲 比如 如宗教般神聖的《卡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