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是枝裕和,讓我在影院度過了一個靜謐卻又祥和的夜晚。這種感覺就像去年在電影院看《海邊的曼徹斯特》,開放式的結尾,無限的思考,以及思考本身帶給人的滿足。
這也大抵是我如此熱愛文藝電影的原因——無限的思考與滿足,而非哈哈一笑後的空洞。
在今年的坎城電影節上,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這部《小偷家族》贏得了金棕櫚獎盃。評委會主席凱特·布蘭切特對這部作品的評價是——「它擊中了每個人的心」(We were completely bowled over by Shoplifters)。
在不久前的上海電影節上,是枝裕和的電影套票幾十秒就被搶光,《小偷家族》的單場票價更是炒到了上千元。微博上甚至有人聲稱要拿一間二手房換張電影票。
故事的劇情很簡單。一個擠在殘破小房子裡的五口之家,靠退休金補貼家用的奶奶,工地臨時工柴田治和妻子信代,信代的妹妹亞紀,還有一個話不多的兒子祥太。
而這個家庭很大一部分生活來源,是依靠著偷竊。
這個把「偷」視作平常事的家庭裡闖入了一個新人——冬夜裡在外漂泊的、背原生父母虐待的小女孩友裡。
友裡的出現讓這個家庭的人設關係逐漸清晰:這並非一個有血緣關係的緊密家庭,就像一家人想偷偷留下友裡一樣,這個家也是偷來的,每個人都有一段不願分享的過去。
在這個家庭中,沒有有血緣關係的人組成家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利益:奶奶死後柴田治不允許報警為了繼續領取奶奶的退休金;祥太故意被捕使得整個家庭拆分;一家人為了節省醫藥費拋掉祥太以及最後離去的友裡。
家庭裡貌似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利益,「錢」仿佛成為連接一切的紐帶,但每個人卻又生活在祥和的氛圍之中。
故事快要結尾時,家庭的傳承繼續延續。靠出賣軟色情為生的亞紀愛上了自己的客人,兩個孤獨的靈魂在有原罪的關係裡得到慰藉,而信代和柴田治當年也是這樣走到一起的(事實上為了在一起而殺死了前夫)。祥太和柴田兩人用曾經偷來的釣魚竿釣魚,這是他們之間養成的默契。小友裡在孤獨的陽臺,用柴田治和祥太的方式數著玻子……
在影片末尾,仿佛一切的背叛都被原諒。明知因利而聚的奶奶在去世前說出了「謝謝」,因為被一家人拋棄而憤懣於心的祥太說出了「爸爸」。
但一切卻不如從前,被拆分的一家人永遠不會再聚集。
在影片中,是枝裕和沒有拿正義感、道德感去衡量這個家庭。
這個家庭每個人都是被世界、被社會拋棄的邊緣人,沒有存在感,但他們卻為了生存與各自的目的聚合在一起。在磨合中,我相信每個人都是相愛的,融洽的。
影片中有一個夜晚,一家人在陽臺聽著煙花聲,俯拍的鏡頭下,每個人能都是那樣的快樂,都是那樣的融洽。
正如影片宣傳詞所言「我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愛」。
《小偷家族》所關注的還是人類該如何去應對活在這個世上,無法避免的那四個根本問題:生,老,病,死。生是如何進行的,死又是如何發生的。這是一個沉重的命題,但是在電影裡,我們看到的是人物的淡定和安然。
這部電影還在公映,希望每個人都可以走進影院看看它。在平淡如水的影片中,感受是枝裕和的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