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討厭過是枝裕和,日本人應該感謝《小偷家族》

2020-12-24 娛樂硬糖

作者|李忠利

編輯|李春暉

《小偷家族》(萬引き家族)的上映,負載著多重意義。

第71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影片,當然是萬眾矚目的第一重標籤。畢竟,上兩部內地上映的金棕櫚還是25年前的《霸王別姬》和14年前的《鋼的琴》。而在不久前的上海電影節上,《小偷家族》已經引發觀影熱潮,數千張電影票半分鐘內售罄。首映結束,掌聲長達9分鐘。

而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被寄予市場厚望的日本文藝片。它的功成與否是中國批片市場勃興的重要論據。同時或可成為日本真人電影開拓、豐富中國市場的真正起點。

有人將《小偷家族》掀起的話題熱潮視為近來少有的文青狂歡。也許吧。畢竟,硬糖君的朋友圈,《小偷家族》已經取代《西虹市首富》和《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成為託物抒情的新主體。

截止目前,《小偷家族》豆瓣評分8.8分。首日票房1390萬,截止發稿時間,上映三天累計票房已超4700萬。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今年3月在內地上映的是枝裕和電影《第三度嫌疑人》,票房只有452萬。

而在此之前,中國引進的日本真人電影中,《銀魂真人版》以8143萬票房暫居首位,就這還借力了國內大量動漫、演員粉絲。《小偷家族》有可能創造日本真人電影在華最新票房紀錄,儘管日本人討厭過這個「抹黑日本形象」的是枝裕和。

日本的批判現實主義

上映之前,《小偷家族》在中國各大城市已經舉行了100場點映。7 月31 日在京舉辦的發布會中,中國現實主義的大爆款——《我不是藥神》的主創文牧野、王傳君、章宇都來捧場。細細品味,「藥神」和「小偷」確有頗多相似之處。其在中國市場的引爆,可能有共同的用戶心理機制。

影片框架上,兩部作品均是「先揚後抑」,讓觀眾在大笑之後沉思甚至心碎。作為是枝裕和執導的第14部劇情長片,「小偷家族」延續了導演最擅長的家庭題材,紀錄片式的影像風格含而不露。前半段輕鬆明快,以偷盜為生的「一家六口」生活拮据卻其樂融融;後半段秘密逐漸揭開,一家人原來並無任何血緣關係。他們因利益匯集,卻在落魄的生活之中產生了勝似親人般的溫暖。

「電影應該儘量不直接言及悲傷和寂寞,而把那份悲傷和寂寞表現出來。」 是枝裕和在影片中鋪設了恰到好處的淚點與克制,當然,一以貫之的是,其著眼點並不在家庭,而是呈現日本社會真實社會存在的一群人,是製造「小偷家族」的社會環境。

也正是這種對日本現實的思考和批判,令是枝裕和捧得金棕櫚獎後,最喜歡表彰日本文化出海的安倍晉三首相,用日媒的話說,就是對這位為國爭光的導演「徹底無視」。

日本著名美容外科醫學博士高須克彌、作家百田尚樹等公眾人物甚至公開批判是枝裕和,說他是在「抹黑日本的形象」。

部分網民認為是枝裕和有反日傾向——日本明明是一個拾金不昧的國家,導演為何要在坎城向世人輸出「小偷」形象?在雅虎日本搜索「是枝裕和」,在「是枝裕和導演」之後的關鍵詞,就是「是枝裕和 反日」。

批判現實主義和現實將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小偷」和「藥神」都在本國現實中摸索、掙扎。

和「藥神」一樣,「小偷」的故事起源同樣是社會新聞。2010年,東京警方在一處民宅發現一具遺體,推斷其為111歲的加藤宗現。警方調查發現,老人已在1978年去世,但其家人始終為提交死亡證明,一直領了32年的養老金和長壽金,共計945萬日元,這位老人成為影片中奶奶的故事原型。除了奶奶之外,小女孩的原型以及偷魚竿的故事情節也全部來自導演的「基層」體驗。

《小偷家族》中,一家六口蝸居在都市叢林裡低矮的陋室中,溼潮的被褥,侷促的浴室,滿院的樹叢像是隔離富裕和貧窮的屏障。這屏障甚至擋住了夜晚的煙花,他們只能在屋簷下的縫隙裡聽聽聲音。

影片沒有對貧富作直白的對比,但階層分化的日本社會如此顯而易見。在亞洲最發達的國家呈現貧窮和底層,這是日本最具批判意識的現實主義,而中國觀眾也正在經歷一輪現實主義的洗禮。

中國批片市場的勃興

《小偷家族》6月8日在日本上映,7月5日、13日分別在香港、臺灣公映,能在內地定檔8月可謂驚喜。畢竟5月份的坎城電影節上,路畫影視才剛剛拿到《小偷家族》的中國版權。

歷經有司審批和檔期協調,該片刪減了約4分56秒,基本實現了同步上映。其實,在坎城這一全球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當中,評審團獎《迦百農》、開幕片《人盡皆知》、閉幕片《誰殺死了堂吉柯德》均被中國批片買家收入囊中。

如此的大手筆得益於中國批片市場的藍海。2016年是中國批片市場的轉折點,在此之前,中國每年引進的64部外國影片中,34部來自美國,另外30部批片來自歐洲、日韓等「非美」影片,也包括好萊塢非「七大」公司出品的美國影片。2016年批片數量達到47部,2017年飆升至70部。

與數量飆升伴行的,是類型的多元化和內容的高質化。

類型上,2015年之前的批片以科幻片和動作片佔據主流,高票房影片多為《神偷奶爸2》《哆啦A夢:伴我同行》等科幻題材。到了2016年,《你的名字》《血戰鋼鋸嶺》突出重圍。2017年,小語種、類型片十分豐富,印度、泰國、西班牙作品均登陸院線。

影片表現上,2004年到2015年11年間,僅有14部批片票房突破億元。到了2017年,一年內批片票房超過50億,破億批片數達到了11部。其中《摔跤吧!爸爸》《生化危機:終章》票房均過10億,《看不見的客人》《天才槍手》票房、口碑雙豐收。

同樣收割於國際知名電影節的《小偷家族》的引進符合天時地利人和。導演擁簇環伺,口碑口口相傳,題材正當適宜。

走家庭溫情路線的影片基調,吻合中國觀眾的文化心理;正處於現實主義饑渴狀態中國大熒幕,也急需類似的現實主義題材填充;是枝裕和也是中國觀眾較為熟知的日本導演,其受中國臺灣導演侯孝賢影響巨大,數次提名國際大獎,《海街日記》、《比海更深》兩部作品引發中國「是枝裕和熱」。2017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推出的是枝裕和回顧展,八部電影的套票46秒就被搶光。

《海街日記》

而《小偷家族》被寄予厚望,其良好開局也被奔走相告,還因為:此前的日本真人電影,在中國市場已經讓人失望太多次了。

《小偷家族》能否帶動日本真人電影

日本堪稱最具規模的中國批片對象。豆瓣當中有一個「中國內地引進的日影、合拍片匯總」的豆列,根據梳理,自1954年至今,中國院線公映的日本電影共有215部。2016年不僅是中國批片市場的轉折點,同時也是日本批片進入中國的轉折點。

改革開放至1990年間,48部日本電影曾在中國公映,《人證》《遠山的呼喚》《生死戀》《蒲田進行曲》、《寅次郎的故事》等真人電影讓高倉健、山口百惠等日本影星在中國家喻戶曉。

但隨著中日關係進入調整期,上個世紀最後一個十年,中國一共只引進了《情系鐵騎》等10部日本電影,均表現平平;2006年-2011年更是長達六年的沉寂期,這六年中僅有17部日本電影在中國內地上映;2011年末至2015年中,長達三年多的時間裡,日本電影在中國絕跡。

直到2016年,伴隨批片市場的勃興,中國引進的日本影片數量達到11部。2017年的數量也達到9部,連續兩年僅次於引進美國片。

數量逐漸領先,但引進日本電影類型越發收攏至動畫電影,真人電影在中國市場一度降溫至冰點。2016年11部入華日本電影中,僅有2部真人電影,其餘9部都是動漫電影。動漫電影是日本電影在中國唯一的引爆點,2015年5月上映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和2016年上映的《你的名字》票房均過5億,這也成為日本電影繼續規模化引進中國的最大理由。

但動漫作品終歸小眾,難以引發普羅大眾的共鳴和最廣泛的市場效應。正因如此,日本批片在中國儘管數量越發可觀,票房上卻被印度等國後來居上。2016、2017年在中國上映的20部日本批片總票房不到16億,而印度四部批片《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線》的合計票房便將近25億。

《摔跤吧!爸爸》

其實,日本真人電影擅長剖析人性與社會,這種獨特的氣質一直在中國匯集大量粉絲。反倒是日本本土目前最火的真人漫改,國內觀眾很吃不慣那種中二殺馬特。

《小偷家族》在日本國內首日票房高達1.3億日元,持續三周位列票房排行榜冠軍,累計票房收入突破25億日元。移至中國,臨近周末,在《西虹市首富》一騎絕塵的背景下,《小偷家族》始終保持著9%左右的排片,有望穩步前進。

今年以來,不論是上戶彩還是新垣結衣,都沒能挽救日本真人電影在華的困局。而現在,是枝裕和、現實主義、情感共鳴,或許要成為新海誠之後,日本電影出海中國的一劑新藥。

相關焦點

  • 日本人為什麼討厭是枝裕和?
    作者|張家欣編輯|李春暉 當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在坎城勇奪金棕櫚,按老派的話說,「為日本電影增光」之時,日本人民卻發起了對這部電影和導演本人最猛烈的討論甚至攻擊,以致上升到政治層面。是世無知音,還是討厭他說穿了真相——「反日」的是枝裕和?眾所周知,是枝裕和以家庭題材見長,關注底層生活。而無論是《無人知曉》還是《小偷家族》,所描繪的家庭都並非日本社會的光彩部分。
  • 日本電影《小偷家族》中國版海報太不一樣,日本人居然這樣評價
    日本著名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萬引き家族)8月3日即將在中國上映。《小偷家族》講的是柴田夫婦帶著一對兒女還有老母親擠住在一間破舊的平房中。當有一晚柴田從外面撿回一個被凍僵的小女孩百合後,家中掀起風波,原來每個人心中都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小偷家族》一舉奪得第71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它講述的不僅是親情,更反應出了社會問題和人性。影片的前半部分節奏舒緩,後半部分則感人至深。
  •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的電影中,人與人一直在離別
    這部影片,就是斬獲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電影《小偷家族》海報導演是枝裕和尤為擅長家庭劇的創作,從初具風格的《步履不停》到發人深省的《無人知曉》,是枝裕和一直以家庭為縮影來反應社會問題。
  • 從《小偷家族》和《身毒丸》看日本家庭的解構
    【深度解讀】    2018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在坎城電影節上大放異彩,之後在中國公映時也收到了很好的口碑。筆者對是枝裕和的印象,幾乎完全來自於《海街日記》。鎌倉四姐妹的故事,確實讓人感覺很溫暖,敘事方式也自成一格。
  • 《小偷家族》:被遺忘的邊緣人,無法磨滅的生存感
    感謝是枝裕和,讓我在影院度過了一個靜謐卻又祥和的夜晚。這種感覺就像去年在電影院看《海邊的曼徹斯特》,開放式的結尾,無限的思考,以及思考本身帶給人的滿足。在今年的坎城電影節上,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這部《小偷家族》贏得了金棕櫚獎盃。
  • 是枝裕和的新片《真相》,究竟有沒有超越《小偷家族》?
    連續兩年,坎城的金棕櫚獎皆獎落亞洲,去年的《寄生蟲》和前年的《小偷家族》似乎給人一種印象:坎城評審似乎偏愛在亞洲電影看到平靜中的野性。或者,戴上「假面」的野性。這從再早一點得獎作品如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和楊德昌的《一一》,當然他倆都得到最佳導演,也有類似傾向。
  • 金棕櫚獎《小偷家族》上映首周,口碑發酵票房黑馬:日本電影突圍記
    8月3日是不少文藝青年的節日,他們在朋友圈奔走相告:新獲金棕櫚大獎的日本名導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定檔在這一天。豆瓣評分8.8分創近期新高,以口碑發酵票房,有《西虹市首富》的夾擊,坎城熱度已過、暑期檔綜合排片8.2%的情況下,《小偷家族》上映6天取得6805.9萬票房成績,預測最終票房近億,已經躋身真人出演的進口日本片前列:此前有著二次元IP加持的漫改真人電影《銀魂》娛樂性更強,也只獲得了8135萬票房,《墊底辣妹》3700萬已經是非漫改片中的最好成績。
  • 小偷家族豆瓣評分多少好看嗎 電影講了什麼故事
    《小偷家族》豆瓣評分多少?今年的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被是枝裕和的作品《小偷家族》收入囊中,這部電影引起了國內影迷的廣泛關注。據悉,《小偷家族》目前在豆瓣的評分很高,具體詳情,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小偷家族》豆瓣評分目前是8.5分,不少豆瓣網友對於《小偷家族》的評價都很高。
  • 《小偷家族》內地票房不俗 邊緣人題材引眾多關注
    「奶奶」初枝收留了前夫的孫女亞紀   是枝裕和導演的日本影片《小偷家族》正在中國內地熱映中。該片上映一周,內地累計票房接近8000萬元,在日本真人電影中實屬不錯的成績。事實上,安藤櫻在日本早已是一名老道的演員了。   哭戲   「她不想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眼淚,結果還是沒忍住」   《小偷家族》的故事圍繞一個拼湊的家庭展開,一群毫無血緣關係的社會邊緣人,組成了一個「家庭」。
  • 日本電影《小偷家族》:五個小偷與一個孤兒的暖心故事
    今天圈姐帶大家來圍觀一部新上映的日本電影《小偷家族》,本片今年出乎意料地拿到了坎城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獎」,同時這也是日本電影時隔21年來再次獲獎。8月3日,《小偷家族》在我國上映。《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擅長於拍攝溫情家庭片,之前的作品《步履不停》《如父如子》《比海更深》都獲得了觀眾的一直好評。
  • 是枝裕和金棕櫚獎新作《小偷家族》確認引進
    《小偷家族》網易娛樂5月23日報導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新作《小偷家族》確定由路畫影視(Road Pictures)引進內地,具體檔期待定。
  • 看日本家庭電影,別只知道是枝裕和,《東京物語》的導演實乃大師
    說起日本電影,不能避開的一個名字就是是枝裕和。國內很多喜歡看文藝片的觀眾,對於溫情風格的日本電影一向非常喜歡,是枝裕和的家庭片更是其中絕對要被提及的,《小偷家族》、《步履不停》等電影在國內也很受關注。
  • 這個日本影評家討厭是枝裕和,卻偏愛陳凱歌與大島渚
    左:《日本電影 110 年》 右:四方田犬彥   四方田坦言自己對於巖井俊二與是枝裕和的討厭,稱巖井俊二的《燕尾蝶》確立了日本電影界的保守思想。《霸王別姬》描寫了當年期間人與人之間信賴與友誼的解體和破壞的過程,是一個悲劇故事。那麼我想陳凱歌拍完《霸王別姬》之後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樣一個故事以悲劇作為結束是不是就可以了,是不是還應該再往前發展?」他是在用他的想像構思此後的故事。
  • 電影《小偷家族》有哪些看點,那些人性給我們什麼思考!
    千萬別被《小偷家族》溫情脈脈的的海報騙了,也別帶未成年的孩子來看;它不是催淚家庭片,雖然你會流淚,但可能並不是因為片中的親情。這部電影該被歸到必看片單裡,它讓是枝裕和在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贏得一座金棕櫚,實至名歸。
  • 指南| 喜歡《小偷家族》?他拍出比想像中更治癒的日本
    這兩天,一部由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小偷家族》成了人們最熱衷的話題之一。影片通過東京一個因「偷」聚集而成的毫無血緣的家庭故事,將對現實的無奈、美好的憧憬,以及關於愛的宣言一一道來。畫面不急不慢,沒有太大的波瀾起伏,卻讓人們從寥寥數語中感受到繁華都市裡的一絲溫暖。
  • 從「小丸子」到《小偷家族》,細說日本「昭和」與「平成」
    「昭和三四十年」大概是從1955年至1975年,沙青青說,如今的日本人即便根本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 看到當時的照片、影像又或是聽到那個年代音樂,也常會發出一聲「真讓人懷念啊!」的感慨。 為何日本人會如此懷念「昭和」年代?
  • 日本老戲骨樹木希林去世 《小偷家族》「國民奶奶」一角深入人心
    日本老戲骨樹木希林去世 《小偷家族》「國民奶奶」一角深入人心  Evelyn Zhang • 2018-09-17 10:
  • 日本人是如何看待韓國為什麼討厭日本的?
    日本在二戰時期對中國和韓國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雖然當今的國際局勢和當初相比已是滄海桑田,然而文化輸出的影響雖大,也仍舊有很多人內心中都忘不了這段屈辱的歷史,也從而對日本沒有好感。
  • 是枝裕和:依然溫柔注視著普通人的生活
    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老朋友,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電影節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很多人還對《小偷家族》在拿下坎城金棕櫚大獎之後第一時間來到上海記憶猶新,今年,他除了帶來自己的第15部長片《真相》之外,還將在電影節期間開辦大師班。是枝裕和的作品,上承成瀨巳喜男,下啟西川美和,是當代日本影壇的重要一支。
  • 一部上映不久的電影《小偷家族》,看完感受是一碗加了辣椒的雞湯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大陸剛剛上映不久的電影《小偷家族》。這部電影來的不小獲得71屆嘎納金棕櫚。閒話少說下面來介紹它的劇情。有一個家庭只會啃老和偷竊。他們正常的收入來源就是年邁奶奶的養老金。如果手頭緊就順手牽羊隨便撈一票。這樣的日子意外地很和平。直到爸爸和兒子撿了小女兒回來,一切都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