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都是公雞打鳴,母雞下蛋,各司其職。但是有時候,母雞也會打鳴,不過這種現象也是比較少見的,農村人一旦聽到母雞打鳴,就會把母雞殺掉吃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句農村俗語叫做:「母雞打鳴家道衰,公雞上房黴運來」,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母雞打鳴家道衰
其實母雞打鳴的事情自古就有,在《尚書·牧誓》中說:「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意思就是如果母雞在清晨學公雞打鳴的話,就是顛倒黑白,這個家庭就會因此而破敗。人們常用這句話來形容如果女性掌權,就會導致家破國亡。
在古人眼中,母雞的本質就是下蛋,公雞的職責就是打鳴,如果母雞又會下蛋,又會打鳴,要公雞還有什麼意義呢?如果公雞沒有存在的意義,那就必然會被主人吃掉的。然而在男尊女卑的社會裡,母雞這樣做,就好像是要奪權一樣,也就就意味著家道衰敗。所以就有了「母雞打鳴家道衰」的說法。
其實這句話最初來自於武王伐紂時,周武王在誓師大會上說的一段話,當時商紂王獨寵妲己,對大臣們的話毫不理會,只聽妲己一個人的話,導致朝政腐敗,很多忠臣都被妲己殘害,後來周武王帶兵討伐紂王,在距離朝歌還有七十公裡的牧野進行誓師大會。
周武王在誓師大會上說了一段話,大概意思就是:人們常說雌雞不會打鳴,若雌雞代替雄雞打鳴則家盡,婦人奪取丈夫的政權則國家要亡,紂王一心只聽妲己的讒言,是亡國的根本。這是紂王把自己逼到 了絕路,只好逃回朝歌自焚了結了。
從此以後,人們就認為「母雞打鳴」是不好的徵兆,一旦有母雞打鳴,主人就會把母雞抓住吃肉的。這句話也是用來比喻家裡女人當家,就會家道衰敗的。有句話叫做「女人當家,房倒屋塌」,與「母雞打鳴」的意思差不多。
都說母雞打鳴容易,公雞下蛋難,其實母雞打鳴主要是因為環境因素或者激素導致的,如果體內雌激素分泌過少,就不能抑制右側的雄性系統發育,從而母雞就變成了會下蛋的公雞,所以「母雞打鳴家道衰」只是一種自然現象而已,對於家庭是沒有任何影響的,只不過以前人不知道而已。
公雞上房黴運來
相傳太陽就是玉帝的女兒叫彩枝,後因犯天條被貶入地府,從此就沒有了白天和黑夜,人們根本無法生活,於是觀音就派鴨子和鵝去地府叫彩枝,但是鴨子和鵝在門口叫了三聲不敢進去,後來就派公雞去叫,公雞邊走邊叫:「彩枝出來啊,彩枝出來啊!」一直走完地府十二殿,在後山的彩枝終於聽見了,就紅著臉走了出來。
公雞見到後趕緊跑上去迎接彩枝,並把觀音讓她戴罪立功的意思告訴了她。於是彩枝每天都準時從東山出來,把光明和溫暖帶給人間,而公雞每天打鳴就是來迎接彩枝的。為表彰公雞,觀音就賜給了公雞一件大紅袍和一把紅木梳子,公雞穿上了大紅袍但不會用梳子,就把梳子背放到自己頭上,年長日久,梳子就長到肉裡面了,從此公雞就有了雞冠子,下面就是梳子上的兩根紅綢子。
不過從此人們就認為公雞是來自地府的動物,再加上公雞好鬥,有時候還會攻擊人類,所以公雞上房就有「欺主」的嫌疑,於是就有了「公雞上房黴運來」的說法。當然這也是毫無根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