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學天教育一建學員)中建八局在崗項目經理
「第二年過了三科直接上岸,想想還蠻勵志的哦」,在訪談臨近結束時,張亮被自己的總結逗得哈哈大笑。
今天的採訪主題本是「一建逆襲方法分享」,被採訪學員張亮是一名中建八局在崗項目經理,兩年拿證,第一年只通過了一門經濟,第二年一鼓作氣拿下了法規、管理和實務。對於平時工作繁忙的他來說,這樣的成績已經足夠讓人側目。
但採訪開始後,張亮便對此次主題提出了小小「意見」:他認為相比較備考「方法」,踏上考證這條路「選擇的決心「要重要得多。
「人生有很多個路口,千萬不要患得患失,重要的是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你的職業生涯怎麼規劃,自己想怎麼樣過完這一生」,張亮說:「職業是一種選擇,學習是一種選擇,考試也是一種選擇,選擇什麼樣的人生路,全在於你自己」。
只是,有時候這個選擇,需要奮鬥去鋪墊。
01、「如果對自己都不自信,那就是絕望」
「有時候別人會說,你這個不行,你不可能做到這個那個。」張亮說:「但如果你對自己都不自信,那就很容易絕望」。
張亮在第一年只過了一門經濟,在外人看來,第二年要過三門拿證的機率微乎其微,很多人都勸他放棄,而且他報的又是學天教育的「退費班」,他不是沒有全身而退的機會。
「但看到成績的時候我心裡其實是很開心的」,張亮平靜地說:「我只過了一門經濟,是因為當年我只跟著學了一門經濟,學了一門就過了一門,說明我的學習方法是沒有問題的,別人眼中的『失敗』反而給了我更大的自信」。
「考不過就退費,這雖然是學天的一個保障,但對我來說是一個最後的選擇,也是一個很被動的選擇,我就要化被動為主動」。
張亮下定決心要繼續學下去下去。他相信,哪怕第二年過三門的機率再小,只要努力也一定會有成功的可能,這股動力驅使著他,把「被動的選擇」變成了「主動的選擇」。
目標是有了,但學三科的強度不是第一年只專注一科可以比的,佔據的時間和精力也不是簡單「乘以三」的計算題。
「工作和學習的時間很多時候都是衝突的,在集訓前的網絡課程是零敲碎打地聽完的,雖然已經是埋頭苦讀了,但抬頭一看,別的學員還是已經領先了我好多,這段時間真的挺難熬的,真的懷疑過自己」,現在回想起開頭的那段日子,張亮無不感慨。
但是備考一建的過程,就是戰勝自己的過程,就是克服自己的惰性和畏難的情緒,朝終點一點一點接近的過程。
觸底之後,必有反彈。張亮重新拿起筆,手裡攢著一股不達目標不罷休的狠勁兒。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他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計劃,工作日下班回家,必須保證看書、聽網課兩小時,周末每天至少保證學習四小時,計劃以半小時為單位進行精確規劃;做題的時候,他關機、斷網,拒絕了很多朋友的社交應酬,不講面子,只講實效……
他形容自己當時腦子裡有分身:一半在生活,一半在備考。臨睡前,他在背推導公式和記憶口訣;早餐起床,他還惦記著昨天遇到的不知道的名詞和工法;經常加班的他,每每看著傍晚漸黑的天色,他焦慮的是當天的學習進度會不會延誤……
風雨之後方見彩虹,經歷磨難方能成器。堅持是基礎,自律是關鍵,專注是武器,自信是動力,他如此總結。
張亮還向正在備考的學員們傳授了三條「秘訣」:
1:首先最重要的是心態。心態決定你不斷學習和求知的狀態,備考越深入,最後比的就是心態;
2:其次是一定要有一個目標。有目標,你才不會迷失自我。就像你置身迷霧的森林,目標是頭頂分辨方向的太陽,哪怕前面的路上泥濘一片,不知道有什麼,但這條道路就是正確的道路,走下去,天就會亮;
3:最後是對考證和工作的平衡。就是要有輕重緩急,每個階段的重點不一樣,總之就是備考要認真,工作要細心完成,家裡的事要有條不紊的處理好。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人,能否抓住機遇、利用機遇,關鍵在於人們的準備。張亮的「逆襲」成功,就在於他在方法和思想上的多方面的準備,在於勤奮和努力。
02、「比我優秀的人還在努力,我沒有理由退縮」
張亮聊到了今年9月的學天一建集訓,對他而言,考前的這場線下集訓是備考的重要轉折點。
「因為我前面已經落後於別人了,所以集訓時必須高強度學習和吸收」,張亮說自己不惜付出「脫產」的代價。「但我沒想到的是,就算這樣,我都很難佔到前排的位置,好多學員凌晨五點就起來等教室開門了,比你優秀的人還這麼努力,這又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我沒有理由退縮,我還不夠努力」。
「感謝學天的線下集訓,讓我在一周的時間裡補上了很多的進度,不然我一定考不過」,他表達了對學天老師們的感謝:「老師們用自己的專業、敬業的精神在幫助我們,課堂上不僅將知識點準確、完善、精準的傳達,課後還認真解答大家的疑問,有問必答,確保我們弄懂了才放心」。
「印象最深的就是陳晨老師了,上了一天課已經很累了,嗓子都啞了,她還陪我們晚自習,就為了能及時解答學員的問題。每天來得最早,走得最晚,詮釋了什麼是一名教師的職業精神和教學底蘊」。
除了學天的教研老師,張亮說他還想特別感謝學天的課程顧問張豔珍老師。在學習前期,張豔珍老師推薦了很多試聽課以及學習資料給他,在他迷茫甚至想放棄的時候,她會一次次給予鼓勵和支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張豔珍以前是學天的學員,在考取二建之後選擇來到學天當課程顧問,靠著一股不服輸的韌勁,銷售業績名列前茅,目前正在備考一建。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學員們每天都這麼努力,我沒有理由不拼」。
學天教育一直以來的使命,就是「讓人人享有優質教育」,傳真知,育真人,不僅僅是幫助學員拿證,更是要「以考促學」,讓從業者更專業。張豔珍老師可以說是全體學天人的一個縮影,他們秉持教育的初心,牢記立德樹人的使命,在教育的路上風雨兼程。
作為學天教育教學研究院院長,陳晨老師曾說過:「教育的本質是對人賦能,是一批人影響另外一批人,其中既有知識技能,也有為人準則,要教真知,育真人。我們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應該少一分功利心、多一分求知心,讓教學回歸教育本質,少看短期利益,多看長遠發展;把資源和精力都投入到幫助學員提升個人知識技能、提升人生品質的事業中去」。
「很幸運與學天的相遇,很感恩與這些老師們的相遇」,張亮把這句話重複了兩遍,他把考證比作一段別樣的人生旅程:「每一個老師,我都覺得是一個無比美妙的風景,也讓我更立志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一個積極進取的人,必然會擁有一個絢麗而熱烈的內心世界,每時每刻都會產生巨大無窮的精神力量,感染他人。
03、「不要為了考證而考證」
採訪最後,面對「一本證書』和『學習歷程』,哪個是最大的收穫?」這一提問,他的回答是「不要為了考證而考證」。
「我之前考了五年,其實當初目的還是有點現實的,就是想著能升職加薪,改善收入,學習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但是去年來到學天以後,我就對考證這件事的想法就轉變了,可以說是找到了初衷,那就是證書只是我專業程度的一個證明而已,我考證就是為了學這些知識提升自己,而不是為了考證而考證」。
或許,在某個時刻,我們的某個決定,當時自己並不能了解,但很久以後,有那麼一天你才會恍然大悟,終於明白自己當年的決定產生了怎樣的結果。張亮如此形容當初的感覺。
他回憶起今年查分時,看到自己全科通過時的情形:「經濟66,法規86,管理79,實務106,我記得特別清楚。當你看到你苦苦追尋的那個目標,就那樣出現在屏幕上,你就會覺得說夢想、目標這件事情,不就是在那嗎?儘管過程很曲折,但結局也許就是這麼平淡,但如果當時自己不堅持,就什麼都不會發生」。
這讓我想起那句屬於攀登者的名言:「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選擇,不變的是攀登的渴望。因為,山就在那裡」。
時光荏苒,彈指一揮間,學天教育也已經走過了十一載春秋,攀過了一個又一個高峰,每天都會被這樣的學員故事感悟著,被他們創造的奇蹟感動著……
學員們的信任,是最好的饋贈,更是我們的責任。作為一家教育企業,學天教育希望給每位學員帶去知識的光和熱,人生路上,我期待著和每個不斷前進的人擁有更美麗的相逢。
編輯:賀賀